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的司天监,为宋代天文学大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北宋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十分发达。在这些科学技术中,天文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北宋的天文学不但在制定历法,观测天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还因为它对皇权统治有着重要作用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正是在这种重视之下,北宋的历法、天象观测和新式天文仪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也涌现出了沈括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天文学家,是我国封建社会天文学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也为今天的天文学贡献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成果。

一、天文学的作用

在古代社会,天文学并不是一门单纯的自然科学,它的身上既有探索宇宙奥秘的属性,又有与政治、文化相结合的社会属性。虽然天文学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安排农时,但由于它是沟通上天和人间的一座桥梁,历来都被统治者利用,为他们统治合法性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中国的皇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以“皇权天授”为中心,突出帝王天子是受上天的旨意来统治人民的,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而天文学中的占星术,正是与上天沟通,领会上天旨意的一种手段。古人认为,上天的旨意会通过一些特殊的天象来昭示,天文就是领会这些旨意的一种手段。

司天监

天文学的另一个政治作用是可以约束皇权。皇权不能无止境的膨胀,这是古代士大夫们的共识。由于皇帝是上天驻在人间的代表,他的一言一行只有上天才能约束,所以当皇帝无道时,上天会呈现出种种异象来警告帝王,而帝王必须采取手段来弥补政策上的过失。这种约束既能维护皇权的尊严,又有助于皇权的统治,意义是非常大的。

如果上天显示异象,皇帝仍然无动于衷,士大夫们就会拼死谏言。由于有上天的暗示做为基础,这种进谏也容易被皇帝接受。我们在历史中经常会看到,每当出现日食、慧星或者七星合一等天文现象时,皇帝都会检讨自己的过失,总结自己的政策,用“罪已诏”来向上天谢罪。只有这样,民心才会不失,他的统治才会更加稳固。所以在古代政权中,天文学是台谏制度中的一种补充,但是效果和作用非常明显。很多昏庸的皇帝不一定能听得进直谏,但对于上天异象非常顾忌,生怕上天真的降罪,往往会有所收敛,这就是天文学在政治中的作用。

二、北宋的司天监制度

由于天文学在古代社会中有着重要作用,所以统治者都很重视。以北宋为例,其天文最高机构为司天监,主要负责掌握天文变化,制定历法,占卜凶吉,为统治者提供政策的理论依据。

皇帝与司天监官员

司天监是正三品官员,其下有四品下的少监、五品的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各一人,七品监丞一人,加上保章、礼性、历生等下级官员数人,总体来说机构并不十分庞大。司天监归中书省管辖,但很多时候都是皇帝直管。宋仁宗时又设置了司天监提举一职,掌管司天监行政工作,而天文、地动等技术性工作仍由正三品的司天监负责。

由于皇帝的重视,司天监提举一般由皇帝信任的近臣担任,且以精通天文历法者居多。如北宋长期担任司天监提举的司马光、沈括等人,都是皇帝信任的重臣,本身也有极高的天文学素质。这些内行管理内行,使得北宋的天文学能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发展。

司天监属下的官吏很多不是科举上位的。因为天文学是一们杂学,当时学习的人比较少,一般读书人只攻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无法胜任。所以司天监的官吏,特别是下层吏员一般是通过专门的征召而来。宋太宗时就向全国颁布过征贤启示,要求“诸道所知天文之人,诏以隶司天台”,如果有“素明知天文术者藏匿不出,弃市。首告者赏钱十万”。从这则诏书可以看出,当时天文方面的人才确实不多,皇帝为了得到这些人不得不颁布严法,征召不来的要杀头,举报者可得钱十万。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统治者对急于得到天文人才的迫切心情。

司天监官员

有些司天监的专家,出于对天文历法之学的热爱,往往会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儿孙。其儿孙也可通过荫授做官。宋朝司天监的官员中的大多数都是父子相承的天文世家子弟。天文学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学问,如果没有常年的系统学习,很难全面掌握。相对民间的土专家来说,这些世家子弟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得到父兄的言传身教,知识比较系统,也能胜任工作。虽然难免有一些滥竽充数之辈,但总体来说,这项政策还是利大于弊的。

司天监官员们的俸禄是比较高的,他们在本俸之外,还有另外的“添给”,也就是补贴。其中有职田、餐钱和发放一些抵钱券等等。他们中的下层吏员年老后,养老问题也由政府承担,所以在北宋从事天文研究行业,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浑天仪

北宋只允许官方研究天文,严禁民间私自观测、研究、传播天文学的。因为天文学往往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历代农民起义都会打着上天的旗号,称自己是“替天行道”,借以收买人心。所以北宋对民间研究天文的处罚力度很大,私习天文者,一般会以“论兵挟畿”的罪名处死,即使只观测不传播,也会处以杖脊流放。

三、北宋司天监的天文成果

“天文首重历法”,作为天文学的基础,无论是天文观测还是授时,历法都有着重要作用。北宋天文学家制定的历法以应天历、仪天历最为完善。

北宋天文学家们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当时使用的五代的钦天历与实际天象相比,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经皇帝批准后,着手制定新的历法。宋太宗时,司天监王处讷会同司天监官员。参照昭历、吉历等历法,以二十四节气相对照,发现当时的钦天历记时稍后,并加以调整,制定了新的《应天历》。

《宋史》记载:“新历三年而成。旧历气节加时,后天半时,五星之行差半次,日食之候差十刻,不可用。”由此可知,新的历法是经过三年的研究而成,在参考了同时期其他人制定的历法基础上,汇集众人的智慧而成。相比之下,比原来使用的历法准确得多,这部《应天历》也沿用到宋真宗后期。

《应天历》是用什么办法来与之前的历法进行比较,再结合实际制定的呢?当时对比检验的方法有四种,主要是根据气朔的变化和星星在天空的位置而定的。《宋史》上说,新的历法是在“较日月交食,以为晦朔之数。日行盈缩 月行迟疾 五星加减”的基础上,通过对过去已发生的日食、月食进行比对,通过检验新历中预测金、木、水、火、土五星在恒星中的位置而确定的,历法精度比之前的历法提高了许多,也是北宋天文学上的一大进步。

北宋也发明了许多新的天文仪器,“太平浑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是宋太宗时期司天监秋正张思训经过多年研究制成的,高达丈余,里面有各种机关,下设轮子,刻有十二时辰的时间刻度,上有一个圆形穹顶,布三百六十五度的天象,嵌有日、月和星辰,利用水银带动穹顶的旋转。“冬至之日,日在黄道表;夏至之日 日在赤道里”,日月星象都可以在上面直观的反映出来,尤为精妙。

浑仪

宋仁宗时,司天监又了皇佑浑仪,纠正了前代浑仪中测量太阳角度时,只能利用太阳在地平线上进行测量的不足,在浑仪添加了赤道环,测量起来更加精准,还能在夜间太阳东山后,利用赤道环推算太阳的位置,不能不说是天文观测史上的一大飞跃。

北宋初期,最为权威和精准的计时工具是“秤漏”。这是北魏时期发明的一种天文计时器,但早在王处讷编制《应天历》时,就发现这种计时工具并不十分准确,与实际时间有偏差。

“秤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漏中的水滴计时,但在天文学这种对时间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作上,水滴计时往往会受到水质、水温的影响,精度有所下降。所以宋代司天监官员燕肃对此加以改进,发明了新的“莲花漏”。这是一种多级补偿型,利用浮子增加漏壶层级数,达到提高精度的一种新式计时器,研制成功后“以候昏晓,世推其精”。

天文学的科技成果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记载到文献之中。而北宋在天文学的文献资料征集、整理和保存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时的一些研究成果这才得以流传下来。

北宋先后多次下诏征集民间的天文学著作。《续资治通鉴》记载:“开宝五年,禁玄象器物,天文曜历、太乙、雷公、六壬、遁甲等不得私藏于家,有者并送官”,此后历代皇帝又多次下诏,征收民间天文学著作。这些著作收缴上来之后,保存在司天监,供天文学家们参考、比对,对古代天文资料的留存起了很大的作用。

天文学资料

司天监在北宋一朝,共撰写了五千多篇天文学的观测资料、时令比对资料,这些资料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政府对资料的保管制定了严格的措施,从守卫到防火,从值班到借阅,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这也是北宋政府重视天文的一种表现。

四、司天监的历史作用

说起北宋天文学家,曾任司天监的沈括是首屈一指的。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天文、历法上是一位大师,还在医学、物理、生物等领域有着卓越成就。他的《梦溪笔谈》是一本古代科学的大百科全书。

沈括

沈括是个极为严谨的科学家,他为了观测北极星的准确位置,曾连续三个月用浑天仪观测北极星的位置,并把初夜、中夜和后半夜见到的北极星方位画在图上,最后测出北极星与北极之间的度数。

自从熙宁五年主持司天监以来,他破格提拔了多名精通天文历算的下层官员和士人,鼓励他们致力天文观测和研究,培养出了茅朴、徐德康等天文学者。可以说,司天监在沈括入主手,迎来了一个天文学上大发展的时代。

中国封建社会的天文学者中,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等人都曾在司天监任职,他们从宇宙层面探讨天地的变化和日月星辰的规律,并利用这些天道规律完善自己的学说,特别是将天文天象与儒家学说结合起来,维护封建统治。这是封建社会天文学赖以发展的基础。所以北宋才会给司天监的天文学者们很高的待遇。而这些天文学者们利用优越的条件,更能安心从事研究,又推动了北宋天文学的发展,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等待探索的宇宙星空

总体来说,封建社会的天文学是为封建皇权服务的,而并不是为了研究宇宙的一些真理。事实上当天文观测结果与封建社会的皇权相冲突时,为了维护皇权,政府也会对这些成果进行打压。甚至有些天文学者会故意做假,杜撰一些观测报告,迎合统治者的需要。这都是北宋天文学史上的一些局限。但无论怎样,北宋时期的天文学以四座大型浑仪、九套历法、七次大观星的成绩,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也为今天的天文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做为主管天文的司天监,对天文学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

参考文献:《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北宋的司天监为天文学做了哪些贡献?
堪比玛雅人!满洲先民肃慎族系的天文历法
中国古历的特色
中国观象台简史|为什么古老的文明总喜欢仰望天空?
北京古观象台:看斗转星移500年
宋朝的天文学成就辉煌,为什么没有诞生杰出的天文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