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财政收入很高,为什么还被称为“积贫”呢?

北宋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一方面它国势不振,屡屡被外敌欺负;另一方面它很繁华“富庶”。

北宋最大的城市是首都汴梁。宋太宗时汴梁就有近18万户居民;除此以外,还有大量不在户籍的人口,如皇室、贵族、驻守京师的禁军、家仆,以及为数众多的流动人口(往来的官员、商人、小贩等)。 此时的汴梁常住人口即达百万以上,与唐代的长安相当。

除了首都之外,各个府、州城是当时的大、中城市。这类城市数量达350个以上。但规模不等,大的人口达10万户以上,即约50万人。中等的府、州城人口也有数万户,个别小城市只有数千户。

城市一般是经济中心,宋朝不限人的身份,商业很发达。据《文献通考》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商税超过40万贯的城市有3个,即汴梁、兴元(今陕西汉中)和成都;商税20-40万贯的城市5个,10-20万贯的城市19个,5-10万贯的城镇30个,3-5万贯的城镇51个,1-3万贯的城镇95个,万贯以下的城镇108个。

庞大的人口,繁华的商业,宋朝取得了惊人的高额财税收入。据《宋史·食货志》载,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全国收入1.5085亿余贯,支出1.2677亿余贯。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全国收入1.2625亿余贯,全部支出,没有盈余。

高收入也高支出,宋朝竟然也很快赤字了。到了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全国收入1.1613亿余贯,支出1.2034亿余贯,非常支出1152万余贯,竟赤字1500万贯。此后宋廷财政更是年年赤字。这也是后来触动范仲淹、王安石等力主改革的动因。

那么我们来看看:有钱的北宋朝廷,这么多钱都花哪去了?怎么得到“积贫”称号的?

朝廷花钱第一个地方:官员工资

北宋的官员工资,放在今天看,那就是高,非常的高。请看下表:

按照今天的物价折算一下,宰相年收入约1500万元,参知政事年薪约1000万元,六部尚书约300万元,县令一年也有约70万元的收入,这样的收入放在今天也是惊人的高。

除了高薪以外,北宋的官吏数目也处在急剧膨胀中。

北宋是按照官、职、差遣分离的办法,'官'只表明一个官员的品级,依此领取俸禄,并无实权;'职'也只是文官一种荣誉头衔。只有'差遣',才握有实权。同时,官职达到一定的级别,还有'恩荫'子孙及亲属为官的特权。

宋朝对各级政府机构采取'有定员,无限员'的办法,不断扩大各级政府官员的数量。如州的行政官员本只有刺史、司户各一人,后来陆续增加了团练推官、通制、副使、制官、推官。曹官之外又增加了一个司理。一个州的官员人数在几十年内就增加了五倍以上。

宋仁宗时,官僚机构更加臃肿。通过科举考试录用的官员已经很多了,宋仁宗仍按照十取其二的办法录取进士;还规定那些经过多次考试,已经五六十岁的人,如果试文不合格,可以通过皇帝'赐及第'的办法给予官职。

这样种种措施下来,官员人数急剧膨胀。在宋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间(1004-1016年),官员总数为9758位,而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3年),内外官员已达17300多位,还不包括尚待委派差遣职事的候补官员在内。四十年间,宋朝的官员增加了一倍以上。这就是常言的北宋“冗官”。

这样,朝廷此项费用支出增加了好几倍。

第二个花钱的地方:赏赐官员

官员除了工资高以外,还有额外的赏赐。每逢祭祀典礼,皇帝都要给各级官员不同名目的赏赐,这就是常言的北宋“冗费”

北宋的官员,尤其是如宰相和枢密使,每月俸钱达三百贯,在当时已经可以购买上等良田一百多亩。此外,还有冬春服、随从人员的衣服粮餐钱、茶酒厨料、薪蒿炭盐等等费用。

每逢祭祀典礼,还有各种固定名目的赏赐。旧官加新官,宋朝财政开支大增。

仅郊祀的费用,宋真宗景德年间为600万贯,宋仁宗皇祐年间为1200万贯,从景德年间到皇祐年间,官员数目从九千多增为一万七千多,增加了近一倍。宋仁宗统治时期,十三次科举取进士四千多人,诸科五千多人。中举者又加入各级官吏的行列,所以宋仁宗冗官导致冗费的开支,又比真宗时多出好几倍。

第三个花钱的地方:募兵、养兵

对于遭遇灾害的饥民,宋朝有一个特殊做法:募饥民为兵。如果朝廷对饥民不闻不问,那很可能他们就啸聚成群,最终成为流民盗匪。宋朝从宋太祖开始,就采取在饥民中募兵的办法,一方面解决饥民问题,另一方面扩充军队。

宋太祖初期禁军、厢军合计约为22万,到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增加到37.8万,宋太宗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总兵额为66.6万,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年)为91万多人。宋仁宗时,为对西夏用兵和加强对内镇压,各路广募兵丁,禁军激增至八十多万人,皇祐元年(1049年)总计达140万,为宋代的最高数字。这就是常言的北宋“冗兵”。

养这么多兵一年要花多少钱呢?

宋廷一年的养兵费用是有据可查的。曾在宋仁宗皇祐年间担任过三司使(北宋掌管全国钱谷出纳的中央最高财政长官)的蔡襄(1012-1067年)在《论兵十事》中记载了当时的军队开支:

  • 现钱开支9940147贯,占现钱收入总额36822541贯大约27%;
  • 绢帛开支7422768匹,占绢帛收入总额8745535匹的大约85%;
  • 粮食开支23170223石,占粮食收入总额26943575石的大约86%;
  • 草开支24980464束,占草收入总额29396113束的大约85%。

从记录可见,除现钱以外,军队开支都已占到宋朝岁入总额的六分之五以上。

这些只是军队的一般性开支,宋廷还有一个对军队赏赐的习惯,而且每次赏赐都数目可观。蔡襄记载的军队总员额为1181532人,还没有达到北宋军队数量的顶峰。思想家张载(1020-1077年)也估算过军队开支的情况,声称'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第四个花钱的地方:皇帝的个人爱好

古代王朝,皇帝是最高权力者,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某些皇帝的个人爱好,就占了整个朝廷收入不小的比例,有的甚至导致农民起义。

比如宋真宗,爱搞封禅和其他封建迷信活动。宋真宗的东封西祀、尊佛崇道,耗尽了国库。

宋真宗为了到泰山封禅,自己伪造了所谓的天书。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真宗由庞大的仪卫扈从,去泰山行封禅礼。十一月返回东京。这一次东封,耗费国库830余万贯。1011年,真宗又奉天书出潼关,祭祀汾阴,费钱120万贯。过了两年,又去亳州太清宫祭老子。除了这三次大规模活动外,宋真宗又先后设了天庆、天祺、天祝、先天峰圣节等等,而且下令各地都要设斋醮祭祀。每个斋醮都要耗费大量金银。有一次,宋真宗下令京城寺观设斋诵经,花费高达150万贯。

宋真宗还下令各地配合自己的迷信活动,因此朝廷和地方大兴土木,耗资更为惊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下诏在京城修建道观玉清昭应宫,用了15000两的金、银铸像,并安放天书。为营造昭应宫,耗时七年修成宫殿2610间,金碧辉煌。亳州修建的明道宫,也有480间。名目繁多的迷信活动和大兴土木,使国库消耗殆尽,整个社会的物价也受到影响。

宋徽宗更是厉害,个人爱好差点把大宋搞亡国了。

宋徽宗在高俅的指点之下,开始享受人生。赵佶懂艺术,因此折腾起来更厉害。他的花石纲就把天下人民搞造反了。宋徽宗设置了应奉局:负责搜罗各奇花异石运到京师,运输花石动辄用船数十艘,每十艘编为一'纲',号'花石纲'。每纲船队使用役夫达数千人。一块石头所需的费用,达30万贯钱。

除此之外,宋徽宗时宫廷支出大涨,从宋神宗时月支约36万贯,增加到120万贯。常平仓积存的600万石粮食也被挥霍。还在汴梁大建假山,建了一座万岁山,最高一峰高90尺,山周十余里。这是很庞大的工程量了。

第五个花钱的地方:对外纳贡,花钱买和平

北宋与辽朝打过几仗,到了1004年,宋辽双方达成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朝约为兄弟之国,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来西夏闹事时,北宋又给辽每年增加了银10万两,绢10万匹。

宋朝对始终要独立的党项人也没有办法。宋真宗时宋朝每年赐给西夏白银1万两,绢1万匹,钱2万贯,茶2万斤。

到宋仁宗时,宋朝每年赐给西夏白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并且逢年过节再给西夏白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与上面各项对比起来,对外买和平这一项算是小的支出了。

结束语

北宋花大钱养了规模庞大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庞大而无能。但其实这又不能怪军队本身,而是北宋的制度设计和以文驭武等一系列制度导致的。

另外,北宋的财政收入是下降的,从宋仁宗开始,其收入下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宋朝不抑制兼并,地主豪强兼并土地造成了大量隐田漏税。这造成国家版籍上登录的田亩减少了,国家税赋收入自然减少。

总之,宋朝对官员们做到高薪,希望能养廉,但是失败了。想要通过庞大军队保卫国家,这个也不成功,只能用于镇压农民起义。似乎对辽和西夏买和平的钱最有效。除此之外,其他的钱都被朝廷挥霍浪费了。

对于这种财政亏空且又国势不振的状态,后人用“积贫”、“积弱”来形容北宋,也算是恰当的。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号称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为何会发生财政危机?
影视剧没告诉你,宋朝的“仁宗盛治”多虚幻
我震惊了--古代清官包青天年薪过千万.-...
此人私自篡改圣旨,罢免朝廷宰相,皇帝却不予惩罚,还将错就错
这个假历史,骗了你多久?
老实人晏殊的迷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