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宋高宗一直希望与不守信用的金朝达成和约?

在金朝两次围攻汴梁并掳走徽钦二帝之后,继位的宋高宗赵构没有从金朝人不讲信用的事实中吸取教训,在建炎年间依然屡次想要与金朝媾和。

这里面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一、建炎年间的主要史实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年号为建炎。接续宋朝法统后,新的朝廷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对待南侵的金朝,是抗战,还是投降。

对此,朝廷内部依然分为主战和主降两派,并且斗争尖锐。

1、抗战派李纲与投降派的斗争

宋高宗即位不久,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令副元帅宗泽知开封府,领兵进驻东京。李纲、宗泽成为当时抗战派的主要代表。高宗又起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执掌军政。这两位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宋高宗同其父兄一样惧怕同金朝打仗。南宋一成立,投降派就派人去金朝求和,表示愿以黄河为界,把河东、河北等许多尚由宋军坚守的州郡送给金朝。

李纲则提出十条抗金建国的建议。他首先整顿军纪,严申赏罚制度;其次重新调整了防务部署,以防止金军再度南侵。他还在沿江、沿河着手建造战舰,训练水军,以期在反抗金兵入侵时发挥宋军的优势。

李纲还主张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设置机构并派人带着钱物赴河北、河东招募各地奋起的义兵,共同抗击金兵。两河人民踊跃响应,士气大振。

李纲在进行抗金部署的同时,又同投降派进行激烈的斗争。斗争有几个方面:一是对金的和战问题, 二是在何处定都的问题,三是如何对待中原人民的抗金武装问题。

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幻想用对金朝妥协投降的办法,来换取金对南宋政权的承认;他们计划南迁,定都南京;对于抗金义军,他们认为是贼寇。

最终因双方的观点差异巨大,无法妥协,在主降、主逃的赵构主使下,李纲仅担任75天宰相,于八月十八日被罢官。李纲提出的所有抗金兴国的措施,在他罢相后全部被废除。

2、抗战派宗泽的努力

在李纲权力被剥夺后,宗泽担任起了同投降派作斗争的重任。

南宋建立后,宗泽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宗泽积极团结抗金义兵。经过宗泽的努力,众多的义军首领都投到宗泽的部下。云集在开封一带的义兵,据说有180万之众。

北宋灭亡后,中原各地人民不堪忍受金人的奴役,纷纷奋起抗金。其中规模较大的几支义军是:河内人王彦领导的八字军、红巾军、五马山寨义军、梁山泊义军,等等。金军入侵中原后,以农民、士兵、下级军官、小商贩及原起义反抗宋王朝统治的农民革命武装等为主体的抗金义军,活跃于大河南北、太行东西,成为反抗金兵侵掠的重要力量。

宗泽还积极营建开封的防务。在开封四周,建筑了24个坚固的壁垒,沿黄河南岸建立鱼鳞式的连珠寨,每寨都派兵驻守;同时还挖了许多深广各丈余的壕沟、设障碍物,以防金朝骑兵。

3、赵构南逃,引得金兵再度南侵

赵构1127年十月即实施南逃计划,还美其名曰“巡幸东南”。高宗从应天府沿运河逃到扬州。

金朝得知高宗南逃的消息,于1127年十二月兵分三路再次向中原大举进兵。

金东路军在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攻陷山东青州、潍州,至千乘县被人民武装击败,金军放弃青、潍两州退走。

金中路军在1127年十二月攻占西京洛阳。1128年正月,西京统制官翟进和其兄翟兴在伊川皂矾岭和驴道堰打败金兵。三月在福昌、龙门击败金军,把金军赶回河北,收复西京洛阳。翟进死,翟兴与河东、河北诸路义军密切联系,配合作战。

金西路军在建炎二年正月攻陷长安,二月又连陷华、岐、陇、秦诸州。鄜延经略使王庶召募黄河南北义兵抗金,十天内得兵七万余人。巩州人李彦仙领导的义兵多次和金兵交战,一月中破敌五十余垒,三月间收复陕州,又过黄河收复绛州、解州。另一义兵首领刘希亮收复凤翔,张宗谔收复长安。金兵见渭河两岸义兵皆举抗金大旗,不敢再战,只好退兵。

4、赵构忽视胜利的大好形势,全无恢复之志

多路义军的抗金斗争英勇壮烈,频频获胜,再一次形成收复河山的大好局面。但是,赵构与投降派不予理睬和支持,反而在1128年正月下诏,诬蔑义军'假勤王之名,公为聚寇之患',勒令解散。宗泽要求高宗收回成命,但高宗不予理睬。

抗金义兵得不到宋朝的支持,一旦被金兵镇压下去,宋朝将更难以收复失地。因此宗泽上疏给高宗,请求他还都开封,并指挥大军渡过黄河收复失地。

而这时的宋高宗刚逃到扬州没多久,对于宗泽的抗金部署,他们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同时他们不放心宗泽声威日高,派人前往开封任东京副留守,以监视宗泽的行动。

宗泽眼见自己计划成空,终于积忧成疾,背疽发作,于1128年六月间病倒。最后他在病榻上眼含热泪长吟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128年七月十二日,宗泽最后连呼三声'过河',带着未竟之志与世长辞。

宗泽死后,高宗派投降派杜充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到开封后,把宗泽的抗金设施全部破坏。抗金义兵因不满杜充的倒行逆施而纷纷散去。

5、赵构倒行逆施,自毁长城;金军再度南侵,赵构渡江南逃

接下来宋高宗及投降派的作为就更加令人愤慨了。他们诬蔑、取缔各地勇猛抗金的义军,一些与义军有过联系的官员,以'与贼通'之罪名,被横加诛杀。

宋高宗的行径是为了讨好金朝,以屈膝言和乞降。但宋高宗的这些自毁长城的行径,更加助长了金朝侵掠的野心。

金朝再度南侵。1128年秋金兵南下,目标直指扬州。金太宗还下了一道讨伐赵构的诏令,命令金军擒拿赵构,要'穷其所往而追之'。

此时北方义军义军已经成为孤军。金兵攻陷五马山寨,抗金义军战败。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宗翰军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并派军奔袭扬州。

正在扬州苟安的高宗等人听到金兵奔袭扬州的急报,惊恐万分。二月初三,高宗慌乱逃出扬州至镇江。金兵当时因尚无渡江南侵的准备,进入扬州后大肆抢掠,焚城后撤兵。

6、高宗屈膝求和,金兵再度南侵

宋高宗于1129年五月到达南京,一方面号令抗金,另一方面他仍未放弃向金求和。赵构于八月份派人向金军求和,他哀求宗翰给自己一条活路,表示愿意去掉皇帝的尊号,用金朝年号,作金朝的藩臣。

但金朝不为宋高宗的哀求所打动,1129年闰八月末,金军在完颜宗弼的率领下,向江淮大举进攻。高宗听到金军又一次南下的消息,立刻南逃到镇江。九月初,又从镇江逃到常州。十月,又逃到杭州。

宗弼一路追击赵构,十二月,宗弼向杭州进军,准备活捉宋高宗。金兵连续攻克杭州、越州、明州、定海。 宋高宗乘船逃到海上,宗弼也乘舟入海追赶。

最终,因金兵不习海战与江南河湖纵横的水乡地理,于是大肆抢掠后撤军。此后赵构于1132年回来,开始定都杭州。

之后,宋金双方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格局相对稳定。

二、宋高宗赵构媾和的事实

在金军第一次围攻开封时(1125年底--1126年初),赵构作为其兄钦宗派出的求和使,已经亲身经历了金军对宋朝的羞辱。当时,宋朝迫于无奈,不得不割地、赔偿大量金钱,以让金人退兵。

但是,仅仅过了半年,金朝又于1126年8月再次侵宋。此次开封沦陷,钦宗完全答应金人的要求。但最终结果却是开封被金人刮地三尺,北宋都城160多年的积累被金人搜刮个一干二净。

就这样金人还不满足,最后把宋朝皇室宫人和大小官员全部掳走,也就是靖康之耻。

按说这两次教训对于赵构来说,难道不深刻吗?

金人的这些举动已经说明他们是没有信用的,他们是不讲信用的。金人追求的只是掠夺财富、土地和人口,曾经答应过的条件从来没有算数。

而称帝后的赵构似乎把这些忘得一干二净。

从建炎年间的主要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当赵构换了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向金人乞和,或者主动做自毁长城的事情来讨好金人。

1127年5月,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就不断派使者带金银财宝进献女真贵族,试探降金的可能性;并以二帝被掳在金朝,极力备战会使二帝遭害,大力压制抗战派的力战主张。

1128年正月,赵构在扬州,下诏说义军都是寇患,勒令解散。这是在自毁抗敌长城,讨好敌人。

1129年8月,赵构在建康,派杜时亮为'奉使大金军前使',前往完颜宗翰部求和。赵构在求和书中说:'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此所以朝夕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其哀怜以至于此。

除了建炎年间,到了绍兴年间依然如此,屡屡压制抗金派以求和。

金朝对于赵构的求和或者自毁长城的举动,其答复是:每年秋天派大军出来侵略宋朝,在大肆抢掠一番之后,于冬天或次年春天返回。建炎年间几乎年年如此。

对此,我们不禁疑惑:金朝如此不讲信用,而赵构却屡次三番地要与这不讲信用的政权达成和平协议,这是为什么呢?

三、为什么宋高宗一直不敢抗战,而希望与没有信用的金国达成和约呢?

赵构一贯求和而不敢抗战,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方面。

1、被金人打怕了,彻底丧失了自信;

首先,赵构作为进过金军军营的使者,曾经亲眼见过金军的阵势。结合宋军对金军的战果,赵构从内心对金军产生恐惧。其次,其父兄的糟糕表现,给赵构树立了反面的榜样,让他认为竭尽所能不过如此,彻底被吓破了胆。第三,再加上身边主降的臣子居多,更加剧了赵构对金军的恐惧。

一个人的自信被彻底打垮,那再要树立起来,则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2、害怕人民的力量;

宋太宗在两次伐辽失败后曾说:'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事,可以预先防备。而奸邪却难以觉察,若为内患,深为可怕。帝王合当用心于此。'这一席话充分表明,防内患是宋代统治政策的首位。

宋太宗所说的'奸邪',主要是指统治集团内部阴谋篡位夺权的人。不久四川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建立了大蜀政权,使宋太宗极为震惊恐惧。自此,对内防范的重点也就转到防范农民起义和反抗方面。

这种在边境只消极防御,而以主要力量防范和镇压内部的篡权夺位,尤其是农民起义的政策,就是'守内虚外'。

宋朝一百多年来一直主张守内虚外,对于防止内部力量起来反对赵宋王朝,要比防止外敌重要的多。

赵构在此处也是害怕老百姓。

当两河义军频频胜利的时候,赵构所看到的不是可以借助百姓的力量抵抗侵略收复河山,而是担心这些“贼寇”胜利了,会颠覆赵宋王朝。

因此他害怕义军,才下诏贬损并解散义军。

3、害怕武将坐大;

赵宋王朝的制度设计,主要是用分权牵制的办法防止武将拥兵自重,以杜绝武将威胁朝廷的局面出现。宋朝武将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均全面低于文官。

当主战派李纲为相时,投降派极力反对的理由就有“震主”。当时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上疏说:'李纲名过其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当李纲罢相,宗泽继续主战之时,赵构更是看到了宗泽对皇权的威胁。因为宗泽不但名声在外,而且还深得义军信赖,竟然能号令两河百万义军。这等于是对赵宋朝廷的双重威胁。因此当宗泽建议赵构去开封指挥大军过河时,赵构最大的恐惧不是金军,而是宗泽。因为深孚众望手握重兵的宗泽才是对他统治的最大威胁。

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后来赵构冤杀岳飞的心态。

4、害怕徽钦二帝回来;

主战派的李纲、宗泽,都是声称要迎回二帝的。尤其是老将宗泽。他自大名至开德(河北大名至河南濮阳)与金兵大战十三次,连连获胜,又以孤军进到卫南(今河南滑县东)连败金兵。

在靖康之变发生之后,宗泽得知金兵俘掳徽、钦二帝北去,他立即领兵到滑州,转至大名,计划抢渡黄河,截断金兵归路,把二帝抢回来。但宗泽兵少,他传檄邻近各地宋兵来会,以共同行动。但各地宋兵没有按期到来,最终宗泽遗憾没法行动。

一旦主战派真的把徽钦二帝迎回来了,他赵构该如何自处呢?

首先是赵构没有完成其兄交付的使命。靖康元年(1126年)冬,在金人包围开封前,赵构身负天下兵马大元帅职责,奉其兄钦宗之命外出募兵勤王。等到金兵十二月再次包围开封时,已经募集一些兵的赵构不顾其兄宋钦宗的命令,不去开封救援,反而跑到大名府、继而又跑到东平府,以避开金军。如果真的迎回了徽钦二帝,赵构的脸面不知道该往哪放。

其次,赵构不顾父兄自行称帝,父兄回来之后,自然没有他的位置了。这一点恐怕是赵构心中最深的恐惧。这一点恐怕也是赵构后来冤杀岳飞的原因之一。

结束语

赵构宁愿费尽心思地试图与没有信用的金达成和约,也不愿意让各种抗金力量发挥作用,因为他始终把防范人民、防范武将放在了高于防范外敌的位置。因此,面对国仇家恨,赵构选择了一再妥协退让屈膝投降,是因为他从心底里害怕人民、害怕武将。他也被金人吓破了胆,还担心徽钦二帝回来夺了他的位置,因此一路乞和到底。

可惜的是赵构完全没有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以至于一再错失恢复河山的有利形势。

赵构对待金朝态度还有一个特点:他本人安全受到金军威胁了,就号召抗金;等到威胁一解除,他就开始乞和。这点不但在建炎年间如此,在绍兴年间也是如此。

由此看出,赵构依然在严格信奉并贯彻其赵宋王朝的祖宗制度,把维护赵宋皇权放在维护家国民族的利益之上。即使金朝没有信用,但赵构依然寄予侥幸的希望,仍然将防止内部威胁放在了首位。这是一个朝代的悲哀吧。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王朝的南迁和人民抗金斗争(二)(155)
壮怀激烈,英雄饮恨,秦桧卖国,岳飞亡身--宋朝史话22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3——南宋卑微开国
李纲与宗泽——被时代敲碎的两根“硬骨头”
宋史:维扬之变,被宋高宗一手埋葬的大好河山
南宋抗金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