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慢词浅谈——从柳永到王沂孙

从最早的一部文人曲子词《花间集》问世,词开始逐渐被一些文人骚客所青睐。这种长短不齐且可以和乐而歌的新的文学样式很快通过巷歌谣里流传开来。然而早期的一些词多是小令形式。小令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短小的篇幅传达出深厚的内蕴。类似于诗歌中的绝句,有含蓄不尽之妙处。从晚唐的温庭筠,韦庄到南唐的冯延巳,李后主到宋初的晏、欧皆多用小令。而对一些抒己之感怀,叹世之变化的即事即情之感,小令则不能逞其能。杜甫可以用古诗作出《咏怀》《北征》等记事抒感名篇,小令则不能。然而从慢词渐渐出现且开始盛行,文人骚客似乎从填词中找到了作诗的感觉。

柳永——慢词之先声

柳永是宋初大力作慢词的词人,柳永现存二百多首词中一多半都是慢词,且其《戚氏》一词达212字。小令体制短小,多比兴之法。而柳永将赋法移植于词,或状物,或写情,陈其事而言其情。如其《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是柳永的名篇,上片写事,下片抒情,堪称慢词之典范。词的上篇写离别之事,地点、人物、时间皆有。且就事写事,即事写情,完全铺沿开来。借眼前事抒当下情。下片抒情同样也是借事而发之。杨柳、晓风、残月皆自在而发,毫无刻意假借之感。同写离别之情,同代欧阳修词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晏殊词如'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完全给人一种感发之联想。以春水喻愁思,以彩兼尺素表怀念,意象高远,韵味无穷。柳词则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周邦彦——慢词之特变

周邦彦是北宋中后期的著名词人。周邦彦作词多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规范性和音律美,把握住了词之为词,词之不同于诗本质美,沈义父《乐府指迷》说'下字运意,皆有法度'。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也说'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相较于柳永的的慢词。周邦彦无论章法,音律,辞藻更加雅化和多变。如其《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蒿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很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有三段,首段以柳起兴,王维《渭城曲》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之句。柳树自然给人以离别之感伤,最后又以柳作结。折柳千尺,极言离别之多,较于柳永,周邦彦并未直说离别之事,而是以'柳'来寓离别之情。虽极叙柳之态势,但皆含离别之情。中阙写送行之人再次找寻曾经送行时饯别筵席之地。且思绪一下子拉到了当时的场景。那时的悲弦离酒,寒食榆火。你走的是那么急,似乎还未寒暄几句,你已过了数个驿站。中阙周邦彦把读者从此时之景拉回当时之景,且给人以那么真实之感。不似柳永平铺开来,而是有回环往复之感。最后一阙诗人又回到现实。当时送行之人与离别之人充斥着悲伤的津堠而今已寂寥无声,唯有那冉冉下降的斜阳。而后诗人又想起'月榭携手,露桥闻笛'的往事,而今只能沉思落泪。周邦彦在过去和现在的时间中来回穿插,一变柳永平铺直叙之法。使慢词章法更加曲折多变,感情也更加沉郁深厚。宋代毛开《樵隐笔录》记载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近人夏近观早指出'耆卿(柳永)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周邦彦在慢词发展中确实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王沂孙——慢词之寄托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词人,现今相较于晏欧、苏辛等耳熟能详的大词人,王沂孙的名号很少为人熟知。原因可能是其在宋末乱世,诗词不兴。也可能是王沂孙在元朝出过仕,被后代编词之人所鄙弃。抛开一切外因,从词艺上说,王沂孙的咏物慢词,实为大家。清人周济说'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穿,浑化无痕,碧山(王沂孙)胜场也'相较于柳、周,王沂孙的慢词又有一境界。如其《齐天乐-蝉》'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英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谈论这首词时,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当时背景,当时元僧杨琏真珈盗发了宋代帝后的陵墓,且对尸体进行了侮辱,据说盗发一个后宫嫔妃之墓时,发现她头发尚如生前乌黑光亮,实为惊奇。而这首词出处的《乐府补题》即为以王沂孙为代表的遗民诗人对此事作的一些词集。这首词通篇是在写蝉,而处处有寄托,妙处在于王沂孙似乎把蝉态和古代哀国之思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且给人一种浑化无迹之感。'宫魂'写古代齐皇后忿死变蝉而日日悲鸣之事与蝉鸣之声结合。而后'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写魏文帝时宫女莫琼树制蝉鬓,鬓如蝉翼。又隐射宋后宫之嫔妃逝世已久而鬓发尚黑,一种悲国之感自然而发。下阙中'铜仙'之句写魏明帝时下令拆迁武帝时求长生所建的十八铜人之事。据说当时'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李贺也曾有'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以去国之思和蝉的餐风饮露习性相结合。通过这些用典,虽处处在写蝉,然也时时在抒己怀。杜甫《秋兴八首》中虽处处在写夔州之景,然里面却蕴含这无尽的家国之思。王沂孙的词与杜甫有异曲同工之妙。

柳永慢词多写一己之悲欢感叹,且章法多平铺直叙,清真之词音美律精,章法回环往复。而王沂孙词虽铺叙章法无柳、周之妙。但其词中的托意之寓实要高人一筹。我们当然承认柳永、周邦彦对慢词的发展和变化,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宋末的这位慢词咏物的大手笔——王沂孙。正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王碧山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于缠绵忠爱,词中曹子建,杜子美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永之“变”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都有哪些作品?
秦观(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文字工巧精细 音律谐美情韵兼胜,终年52岁)
柳永——《浪淘沙》
论词的读法
宋词中最杰出的一首咏蝉词,太过凄凉,让人不忍卒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