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左名寺

  在扬州,与西方寺大殿同升新国保的,还有一个仙鹤寺。仙鹤寺又名清白流芳清真寺,宋德佑元年(1275年)由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创建,就是葬在扬州东门外普哈丁墓园里的那位西域先贤。扬州仙鹤寺与广州狮子寺(怀圣寺)、泉州麒麟寺(清净寺)和杭州凤凰寺共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四大伊斯兰教古清真寺,仙鹤与凤凰、狮子与麒麟,正好两祥禽两瑞兽,挺吉祥。这四大古清真寺中,泉州清净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怀圣寺内的光塔是第四批,类似于西方寺里的大殿,单独升国保;杭州凤凰寺是第五批,现在第八批终于轮到了仙鹤寺。不过因为刚升级不久,立在仙鹤寺门前的还是江苏省保碑,跟西方寺一样,还没来得及换。
  仙鹤寺附近停车比较难,转悠好一会,等到一个空位,正对着大门,将门对面的照壁给挡着了。寺门半掩着,我推门而入,还没来得及拍照,就被门卫给叫住了,原来人家是正常的宗教场所,不接受参观。当时正好不是礼拜时间,寺里没有教民,且看我言辞恳切,意愿强烈,门卫还是给了我一点时间,准许我入寺看一看,但最好不要拍照。
  说实话,忽略掉墙上的阿文,光看建筑外观,没有哪里能看出仙鹤寺是座清真寺,完完全全的一组中式建筑。仙鹤寺坐西向东,主体建筑是前后两座五开间的礼拜大殿,两殿以勾连搭式结构相连。网上说仙鹤寺的布局是按照仙鹤来布置的,果然寺门处仙鹤寺平面图上,每座建筑都对应着仙鹤的某个部位。门前照壁是鹤嘴;寺门是鹤头;进门后右拐通向礼拜大殿,有一条窄窄的甬道,是鹤颈;大殿是鹤身;大殿南北山墙各有一座半亭,是鹤翅,南面的是望月亭,北面的已无存,现在平面图上,鹤翅改成了大殿南面的诚信堂和大殿北面的穆民讲堂;大殿的东南角和东北角还各有一株古柏,是鹤腿,不过我只看见东南角有棵树,肯定不是古柏,东北角被水房挡着,没看到,倒是寺门内有棵七百多年的银杏树,长得很是繁盛;另外寺里南北还各有一口古井,是鹤眼,北侧的在水房前,南侧的在诚信堂后面,没看到;据网上介绍,以前还有鹤尾的,是大殿西面的一片竹林,后来修汶河路把尾巴给修没了。
  仙鹤寺面积不大,再加上我也不想让门卫难做,所以匆匆转了一圈,用手机偷拍了几张,就离开了。网上介绍说礼拜大殿后墙壁龛上有著名的“百字赞”,说是一百个圆形描金的阿文真主美名,以称赞真主的盛德。由于礼拜大殿的门关着,我一个非穆民也不能擅入,只能看看人家网上的照片了。
  2019年5月,我国公布了63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遗产点和关联点预备名单,扬州仙鹤寺与普哈丁墓、文峰塔入选。仙鹤寺和普哈丁墓都跑到了,下次要去文峰塔打卡。








































  常州有个天宁寺,扬州也有个天宁寺,突然发现,国内有好多叫天宁的寺,于是上网搜了一下,原来是同一批的,北宋政和元年,朝廷下旨全国各重要州府新建天宁寺,来不及新建的,用老的改个名也行,于是现在国内跑到哪都能遇见个天宁寺。想起了开元寺,也是皇帝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开元寺遍地开花。
  扬州天宁寺与常州天宁寺同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与同处扬州的大明寺、重宁寺、西方寺、高旻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比,就有差距了。可扬州天宁寺在历史上还是很牛的,曾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首,就是说祖上也阔过。这个牛,不是说最古老,扬州天宁寺的来历现在连专家也没个定论,也不是说面积最大,历史上是否曾经最大过,我没查到,但是目前肯定是缩水的。扬州天宁寺的牛是被清朝那两位喜欢旅游的祖孙皇帝炒出来的,康熙六次南巡,有两次驻跸于寺内,乾隆六次南巡,第二次开始之前索性在寺旁建了行宫,同时两人还不忘作诗推荐。《四库全书》出来后,乾隆下旨在全国兴建七个藏书楼收藏全书,其中就包括扬州天宁寺的文汇阁。
  扬州天宁寺的败落缘于太平天国的战火,其后尽管同治、光绪年间有重建、重修,但已不复往日旧观,难怪扬州现存的好多寺庙包括清真的仙鹤寺都升了国保,天宁寺却还在省保徘徊。在那场战争中,扬州天宁寺损失惨重,其中最大的损失便是文汇阁内的那套《四库全书》了,可见战争破坏的不光是建筑,更是文明。
  扬州天宁寺现存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万佛楼这几座中轴线建筑及东西两廊配殿等建筑。跟西方寺一样,扬州天宁寺已经不再具有一个寺庙的宗教用途。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眼下是扬州八怪作品展馆,扬州人是多么地推崇扬州八怪,整个西方寺用来给扬州八怪作专馆还不够。两殿之间的空地上立着八怪的铜像,这次真是八个,不是十五个。两层的华严阁现在是佛教与扬州展览馆,而三重檐的万佛楼则收藏了近年复刻的《四库全书》,文津阁本。

























































  2019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西方寺大殿名列其中。可能是刚公布没多久,文物部门还没来得及制作国保碑,我在西方寺门外只见到了1982年的省保碑,省保名是西方寺,而升级为国保之后变成了西方寺大殿,说明这寺内的建筑,除去大殿,其他的都不够国保资格。
  网上介绍说西方寺最初的前身是隋代的一座避风庵,在长江边,江上风浪大时,过往船只都在庵前避风。唐初,人们在按前挖出三尊石佛,唐太宗听闻此事后,特敕赐“西方禅寺”额,西方寺由此得名。唐永贞元年(805年),僧智完迁建西方寺于现址。明洪武五年(1372年),僧普得重建。清咸丰三年(1853年)。西方寺除大殿外,余皆毁于兵火,这应该就是太平军第一次打下扬州城那次。同治、光绪年间相继复建,但未复旧观。难怪大殿能进国保,国八名录中,西方寺大殿的年代是明,其余的建筑都是晚清的了。
  现在的西方寺已不再是宗教场所,而是被辟为扬州八怪纪念馆,重檐歇山顶的大殿中有扬州八怪的雕塑群像,以及他们的作品展示,我数了一下人头,恕我第一次知道扬州八怪不是八个人,而是十五人。大殿内的木构很漂亮,上面还残留有很多明代彩绘。我拍到梁上有很多古建筑常见的修缮年代题记,不过放大了看不清具体内容,只看到个四十八年,能有四十八年的皇帝不多,康熙、乾隆,网上看到博友Acot一杯茶说是乾隆年间重修题记,以及殿内大部分构架的清代特征,质疑该大殿不到明。
  大殿后有棵古银杏树很有看头,700多年树龄,比大殿年长,我去的正是时候,树下已是铺上了金色地毯,可惜天气欠佳,技术有限,拍不出那种美。银杏树旁有棵高大的琼花树,想来琼花盛开的时候也是缤纷万千。琼花树西是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晚年寓居之所,来自浙江钱塘(今杭州)的金农最终客死于此。寺内东西两廊嵌有扬州八怪的作品碑刻,值得一看。东廊外有东园,园内有半座六角形精幢,据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网上说园内还有口古井,井上有亭,我去时不知,错过了。
  出得西方寺,沿着寺前小巷东行未百米,路边民居前有棵唐槐,树干已中空破洞却仍枝繁叶茂。相传此树乃成语《南柯一梦》的出处,唐李公佐所著《南柯太守传》中,主人公东平淳于棼“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长,清荫数亩”,广陵郡即现扬州。明汤显祖据此传改编剧本《南柯记》,与《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并称《临川四梦》。那树干上的大洞是否就是大槐蚂蚁国的入口呢?































































  缓缓爬上山坡,大明寺门前东墙上,清初著名书法家蒋衡所书的“淮东第一观”题刻(图6)率先映入眼帘,对这五个字我是记忆非常深刻。那是高中第二年的一个春天,班里组织春游扬州,在大明寺门前的这个五字题刻前,我们五个要好的男生拍了张合影,每两个字之间站一个,还剩一个站不下,也不愿意站到边上,就索性蹲下,当时被同学们戏称为在拍“枪毙照”,还笑那位蹲着的已经被毙掉了。春游回来第二天上学,蹲着的那位同学没来,有住他附近的同学代为请假,老毛病哮喘犯了。到得第三天早上,噩耗传来,该同学已故去,气管粘连导致窒息。转天来,照片洗好取来,洗了五张却已是多了一张。时隔二十多年,我去过几次扬州,却再没去过大明寺,对大明寺的记忆就剩下这“淮东第一观”五个字了。至于山门前西墙上对称处,清初著名书法家王澍所题的“天下第五泉”(图7)五个字,当时压根就没瞧见,光顾着在东面那五个字前排队了。
  大明寺建在扬州城北蜀岗之上,因地形缘故,总体并不是方方正正、左右对称的那种建筑格局,但从如今的游览图上还是可以看出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中间是大明寺的主体建筑,山门、大雄宝殿、平山堂等老建筑,包括鉴真纪念堂这个新建筑都在这一区域。西边是大明寺的西花园,以水面为主,曰放生池,池旁古木参天,怪石崚峋,池之南北点缀着水榭(图52)、船厅(图53)等建筑,池西有真赏轩(图43)、天下第五泉(图44-46)与康熙、乾隆御碑亭(图47-50)。事先功课做得不细,看了官网才知道我拍到的位于放生池东岸的天下第五泉居然是假的,真的泉眼应该在放生池的中间,有石径可通船厅,泉上有亭,曰“美泉亭”,亭旁有“天下第五泉”横碑。有康熙御碑亭旁还有一鹤冢(图51),系清光绪年间大明寺主持星悟和尚为两只白鹤所建,据碑文所载,两鹤原被放养于平山堂前水池中,后雌鹤因足疾而亡,雄鹤辙昼夜哀鸣,绝食而死。记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游览大明寺时,还只有这中路和西路,东路应该是大明寺后扩建的部分,有重建的方形栖灵塔(图54-57),新建的卧佛殿(图58、59)与弘佛亭(图60)等。
  中间这一区域建筑格局相对规整,可以细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沿中轴线,从南到北分别是牌楼(图3),牌楼前的一对石狮子(图4、5)很是醒目,是从扬州城内名刹重宁寺门前移来的,这次我也去了重宁寺,修复一新的山门前的确没有石狮子。牌楼后是兼做天王殿的山门(图8),门额“大明寺”三字系赵朴初集《龙藏寺碑》字而题,这碑应该就是正定隆兴寺内六绝之一的那通隋碑。北出山门,上台阶,穿过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尽头是大雄宝殿(图9、10),清代重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山门与大雄宝殿之间用围墙围起了一个院子,大雄宝殿前西围墙上有数通碑刻(图11)值得一看。
西路最南端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造的著名的平山堂(图13-21),因站在堂前,凭栏远眺,所见江南诸山似有“远山来与此堂平”之意而得名。我在平山堂拍照时,有导游带队讲解,提醒大家注意堂内西侧匾额“风流宛在”四字中,“流”字少了一点,“在”字多了一点,说这是劝诫大家少一点风流,多一点实在。匾额为清两江总督刘坤一所题,是否的确蕴含寓意,抑或是后人臆测,已无从得知。平山堂北是谷林堂(图22-25),为苏轼在扬州知州任上所建,用以纪念恩师欧阳修。苏轼中进士时,主考是欧阳修,用明清时的术语讲这就是“座师”。对于苏轼的才华,欧阳修曾在与有人书中叹曰”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此后就有了个成语“出一头地”。“谷林”二字出自苏轼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谷林堂原建于大雄宝殿北,后废,清同治年间被重建于现址。再北是欧阳修的后人,清光绪年间两淮盐运使欧阳正墉重建的欧阳祠(图26-30),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很是传神。西路与中路院子由“仙人旧馆”门(图12)相通。
  东路自南往北依次是三层的平远楼(图32),清雍正年间初建,清同治年间重建,民国23年复建,现为大明寺的办公楼。楼前有方“印心石屋”碑刻(图33),体量挺大,为清道光帝赐给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的御书,江苏省内还有几处存有此碑。1963年被临时改作鉴真纪念堂,现为鉴真事迹陈列室的晴空阁(图34)。现改作鉴真纪念堂门厅的“四松草堂”(图35、37),后进东墙上嵌有《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碑》一方,碑上分别刻有日本唐招提寺森木孝孝顺长老和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合题的碑文。内有郭沫若手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仿唐风横碑的碑亭(图37、38)。梁思成参照日本唐招提寺设计,建于1973年的鉴真纪念堂正厅(图39、40)以及其东侧的藏经楼(图41-42)。东路与中路院子由“文章奥区”门(图31)相通。
    

图1:文保碑

图2:省保碑


图3:牌楼


图4:石狮1


图5:石狮2


图6:“淮东第一观”题刻


图7:“天下第五泉”题刻


图8:山门(兼天王殿)


图9:大雄宝殿1


图10:大雄宝殿2


图11:碑刻


图12:仙人旧馆门(通平山堂)


图13:平山堂1


图14:平山堂2


图15:平山堂3


图16:平山堂4


图17:平山堂5


图18:平山堂6


图19:平山堂7

图20:平山堂8


图21:平山堂9


图22:谷林堂1


图23:谷林堂2


图24:谷林堂3


图25:谷林堂4


图26:欧阳祠1


图27:欧阳祠2


图28:欧阳祠3


图29:欧阳祠4


图30:欧阳祠5


图31:文章奥区门(通平远楼)


图32:平远楼


图33:“印心石屋”题刻


图34:鉴真事迹陈列室(晴空阁)


图35:鉴真纪念堂门厅(四松草堂)


图36:鉴真纪念堂门厅(四松草堂)


图37:鉴真纪念堂碑亭1


图38:鉴真纪念堂碑亭2


图39:鉴真纪念堂6


图40:鉴真纪念堂7


图41:藏经楼1


图42:藏经楼2


图43:真赏轩


图44:第五泉1


图45:第五泉2


图46:第五泉3


图47:康熙御碑亭1


图48:康熙御碑亭2


图49:乾隆御碑亭1


图50:乾隆御碑亭2


图51:鹤冢


图52:水榭


图53:船厅


54:栖灵塔1


55:栖灵塔2


56:栖灵塔3


57:栖灵塔4


58:卧佛殿1


59:卧佛殿2


60:弘佛亭


61:鉴真广场群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22年的揚州天寧寺、平山堂和大明寺【14P】
江苏扬州:1922年的天宁寺、平山堂和大明寺
【每天老照片】-1万-3775-1920年代扬州老照片 百年大明寺、平山堂、天宁寺、五亭桥
扬州三月随游<大明寺>(一)
江苏扬州:大明寺
欧阳修:简者不为繁碎 宽者不为苛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