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0年代四川少数民族风情


■图1  理县的藏族男女在聚饮“咂酒”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有53个民族。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只有全省总人口的3.83%,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幅员面积却有3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四川的少数民族以藏、彝、羌为主,是全国第二大西藏、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这组老照片摄于1930年代,主要记录的是四川藏族和彝族地区的风光和民族风情。

1-图3是理县杂谷脑河畔的藏族风情。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辖。理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杂谷脑河畔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杂谷脑”是藏语“吉祥”的意思。杂谷脑峡谷被誉为天然民俗博物馆和藏羌民族文化走廊。川西北高原的理县以其山川秀美、资源丰饶而著称于世。流金溢彩的米亚罗风光,就在理县境内。居住在理县的藏族和羌族同胞,显示出巨大的生命能量,有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藏羌民族风情和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景。


■图2  穿着民族盛装的理县藏族妇女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据史料记载:理县所居嘉绒藏族公元四世纪从西藏迁徙而来,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嘉绒”为藏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四川阿坝州的马尔康、黑水、理县、金川、小金、汶川等县及雅安和甘孜州的部分地区。千百年来,他们不但完整地保存和延续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生活方式,而且形成了与其他少数民族独特的共居文化。藏羌民族锅庄,就是共居文化的经典之一。这种民族自娱性舞蹈是理县悠久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每当逢年过节,婚宴团聚,人们都要燃起篝火,杀羊宰牛,挥舞串铃皮鼓,围着咂酒载歌载舞,通宵达旦。1就是聚饮咂酒的场面。咂酒由青稞及玉米等酿制而成。装咂酒的酒壶呈椭圆形,酒壶系子母两半合扣,壶顶呈珠塔状,壶身有彩绘图案装饰。壶腹部上端斜插一竹管至壶底,壶底中央装置一竹管至壶心,酒从壶底部竹管注入。饮酒时从壶上端插入细长无节的植物茎管吸饮。这种酒壶无论倒置和斜置,酒均不会溢出。


■图3  理县保屯的藏族民居

2是穿着民族盛装的理县藏族妇女。藏民大都生活在海拔高、气温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这就决定了藏民服装的基本特征是厚重保温、宽大舒适的肥腰和长袖长裙。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逐渐形成了大襟、束腰,并在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单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不必全部脱掉,非常方便。夜晚睡觉时,则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就像一个暖和的大睡袋。藏族妇女喜欢戴头饰、耳环、项链、手镯、指环、腰带等饰品,她们用这些饰品装扮自己,使其更加妩媚动人。图2中间和右边的两名藏族妇女胸前还挂着叫做“嘎乌”的一种小型佛龛,内装有小佛像、藏经或活佛喇嘛的神物作为护身符。


■图4   金川县金川寺(雍忠寺)外景

3是理县保屯的藏族民居。这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碉房依山而建,外墙向上收缩,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每座碉房一般分两层,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紧凑、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图5  金川县金川寺(雍忠寺)佛塔

4是位于阿坝州金川县的金川寺外景。金川寺原名广法寺,在藏语中叫做雍忠寺(“雍忠”为藏语“吉祥神”之意)。该寺与北京雍和宫、山西五台山、西藏普化寺并列为清代四大皇庙,为清代乾隆以来四川西北藏族地区的宗教中心。金川寺的建筑和雕塑宏伟壮观,富丽堂皇。正殿面南而立,纯金屋顶映日生辉。四座藏经塔玲珑古朴,庄严肃穆。鼎盛时期,寺内钟鼓齐鸣,诵经朗朗,聚僧曾达2000余众。5是金川寺的佛塔。该佛塔建筑奇伟,上下内外共有108道门。金川寺在嘉绒佛徒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凡欲进西藏深造,若无金川寺所授名号,则入藏无果;若有,则能优厚晋级。



■图6  松潘县戴佛珠持经幡的藏族妇女

6和图7分别是川北松潘县持猎枪的藏族男子和戴佛珠、持经幡的藏族妇女。松潘,古名松州。史料记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松藩处于从西藏到汉区,从牧区到农区的过渡地带。五百多年前,九寨沟的先民们从西藏阿里迁徙至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与周围的其他民族携手合作,创造了独特的康巴文化。

■图7  马边县彝族人为防止外敌入侵而修筑的碉堡

过去,松潘地区到处可见猎物,藏族男子只要外出,都要随身携带“三件宝”,即猎枪、藏刀和弓箭这三种武器,以便狩猎之需。猎枪是狩猎的主要武器,藏刀除平时作为餐具使用外,在狩猎活动中也是一种猎具。尤其是胸前的长刀,在猎物被猎枪击伤仓皇逃窜,或猎枪来不及换子弹时,往往能起到捕杀的作用。同时,野兽被捕杀后,大都要在其尸体僵硬之前剥皮,藏刀也是剥皮剔骨的最好利器。

■图8  马边县的彝族男子

7两名藏族妇女的脖子上都戴着佛珠,右边妇女的手上还持着经幡。佛珠是藏民不离手的宗教饰物。佛珠有一百零八颗,用线绳穿连起来,既可以戴在颈上,也可以挽于手腕。在普遍信仰藏传佛教的广大藏民中,无论男女老幼,大都戴有佛珠。经幡亦称经旗或“风马旗”。经幡可分立柱式和悬挂式两种。立柱式经幡大的高达数十米,柱顶装饰有镏金宝瓶、五彩华盖、牛尾,从上往下挂满一层层印有经文的彩旗,在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的巨响;悬挂式经幡有的长达数百米,有的比较小,每家每户的屋顶都插有这种五彩经幡。


■图9  马边县的彝族女子

8-图11是马边县的彝族风情。马边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因马边河纵贯该县全境,“马边”之名即由此出。彝族系远古氐羌人的后裔,历史上过着“迁徙无常处”的游牧生活。由于彝族居住地域广阔,形成了其文化自身的地域性差异和众多的支系,彝族服饰的造型和款式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特征,彝族服饰的款式不下百种,总体上呈现出宽博、厚朴与端庄的特点。

9和图10可以看出,马边彝族的服饰美观,图案别致,刺绣精美。彝族的服饰男女截然有别,老人和小孩也各具款式。彝族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羊皮褂子等。男子习惯于头顶蓄一缕长发(缠头巾者,则在头巾前端束一个30厘米左右的锥体,偏于额前,俗称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或银耳圈等饰物。彝族妇女喜穿百褶裙、戴荷叶帽。关于百褶裙和荷叶帽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北方城里的皇帝将一位公主嫁给了居住在南方山中的猴子。多年以后,皇帝思念女儿,派大臣去接女儿回京城,公主因长期与猴子居住在山中,没有衣服穿。于是大臣就把随身携带的油纸伞给公主,聪明的公主抽去伞把,将油纸套在腰间,就像一条百褶裙;大臣又到池塘里摘来一张大荷叶给公主顶在头上,即为荷叶帽。彝语叫做“俄尔”。

■图10  旅行者为彝族夫妻摄影

彝族的服饰非常讲究,尤其是头饰在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头饰的穿戴有严格的年龄和生育方面的要求,从彝族女性的头饰中可以看出明显的生育标志。彝族未婚与已婚女性都戴头帕,彝语叫做“俄珐”。这种头帕一般有里中外三层,里层为红色,中层无特殊要求,外层为黑色。在缝织时,一般先用红白黄绿等丝线在外层绣出花纹图案,然后再把三层缝织在一起,款式成方形。至于荷叶帽,只有已经生育的妇女才能戴。荷叶帽是用黑布缝织而成的,为里外两层。中年妇女带的荷叶帽,在帽顶后部正中镶嵌一条精致的箭状带,箭头朝上,且在帽顶上镶嵌一颗精致美观的圆形银牌,箭头与银牌相连接。老年妇女戴的荷叶帽既无箭状带,也无银牌。按照彝族的传统习惯,女子结婚怀孕时,其母便为她做好荷叶帽,并让她将荷叶帽带往婆家备用,在第一个孩子分娩之日就正式把荷叶帽戴上,此后就不再戴头帕了。未生育过的彝族年轻女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戴头帕,而不能戴荷叶帽,否则就有失体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倾国倾城美人图:56个少数民族是一家
阿坝地区的历史文化遗物
56个少数民族是一家 什么是美若天仙倾国倾城
四川民族构成(世居)
理县上孟乡塔斯街风光
理县见闻之二十一:广场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