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武之道:兵马俑与碑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参观兵马俑绝对是到西安的每一个人的主要目的,因此,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自然就成为了无数中外游人首选的必打卡之地,其中不乏前来访问的世界各国首脑政要,他们无不将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于陕西临潼,距离西安37公里。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是国家AAAA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1974年,农民老杨挖井一锹下去,石破天惊,2000多年前,被深深地埋藏于地下,忠诚地陪伴着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庞大地下军阵,共8000多件兵马俑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举世震惊,毫无争议地被列入世界第八大奇迹,这就是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顾名思义,即指兵士、战马、战车的陶俑。人物俑形体高大威武,身材比例匀称,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无论服饰、发型发饰、还是面部表情,多达数千的人俑可以说是一人一款,绝无雷同。除此之外,陶俑还分为将军、车士、立射、跪射、武士、军吏、骑兵、御手等等,并由装束、表情、手势可判断出身份、兵种。这对于2000多年前的匠人们来说,其高超的雕塑水平以及非比寻常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震惊无比。

当年老杨挖出兵马俑的一锹,不偏不倚就落于1号坑,之后经过考古发掘,又相继出土了2号坑和3号坑。前后历经20年,终于建成了今天所见到的兵马俑遗址博物馆。

由于1、2、3号坑均为秦始皇陵园的陪葬坑,因此,无论园区还是博物馆都显得庄重、肃穆,不觉令人肃然起敬。

首先进入的展馆展出了众多兵器。数以万计的兵器,被深埋于地下达2000多年,至今仍锋利无比,寒光袭人。两乘大型彩绘铜车堪称国宝之最。据相关介绍,是出土时代最早、架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美的青铜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最大的青铜器。除却铜车本身,车马的金银饰品就多达千件。不知是否为秦始皇座驾的铜车模型,更是成为了今天游客们追捧的旅游纪念品。

走进1号坑,一下就会被6000多件陶俑所组成的庞大军阵强烈震撼到。这里犹如一个古战场,战旗猎猎,战马嘶鸣。布兵排阵严谨、有序。东端三列锋阵,第一列射击、第二列上箭,第三列准备,真正的前赴后继。其余三面为两翼和后卫,可增援锋线。2号坑可谓精华,所设四个方阵,战车、骑兵、弩兵有机组合,进退、攻守有序,固若金汤。3号坑虽然规模最小,却是军阵的核心——指挥系统。

细细地游览着、观赏着,庞大的军阵、任意单件的陶俑,古人在军事、技术、制造、艺术等诸多方面的超凡智慧无不令人惊奇、震撼。土堆中裸露的俑头旁、土墙中半露的俑躯边、手中一件件破损的陶片,考古人员的工作在科学、严谨、有序地进行着。届时,不知又会给世人带来怎样的奇迹和惊喜。

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1号坑中,农民老杨所挖的井俨然成为一个著名景点。这口井虽然没有打出水来,却给当地甚至整个西安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流传于当地的一副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便为形象诙谐的说明。

靠双脚丈量了大半个城墙,严重透支了体力,再加上行程过紧,我们不得不遗憾地与城墙作别,前往下一个景区——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即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陕西省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利用由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主体建筑包括孔庙、碑林及石刻艺术室三大部分,共有文物110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5件,国宝级文物19种134件,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代最早、名碑最多的博物馆。由于馆内碑石众多、丛立如林,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碑林。

沿着一条窄窄的却又笔直的马路西行,随着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路边三座半身雕像映入眼帘,他们分别是儒家及道家创始人孔子、孟子和老子。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就这样不期而遇。毕竟,这里原本就是孔庙。代替正门的影壁庄重、古朴、高大,正中央“孔庙”两个大字雄浑遒劲,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

两只威武的石狮子镇守的碑林大门,翘角飞檐之下“西安碑林博物馆”几个金色大字,细看尤其“博物”二字,特别眼熟,几乎与较有争议的“山东博物馆”如出一辙,果然由郭沫若先生题写。此门原为义路门。礼门、义路两门之名来自《孟子》“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意即,义好比是大陆,礼好比是大门。只有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才能由这条大陆行走,由这个大门进出。一进门就做了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荣幸之余,不禁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慑。

正门内位居中央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这就是建于1592年的太和元气坊,四柱三檐,通体彩绘,精雕细刻,富贵典雅。其彩绘为古建筑彩画的最高等级和玺彩绘。

牌坊的后面是两座半圆形水池,这就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泮池。泮,字面即半个水池之意。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孔子的治学理念严谨科学。

泮池前并排设有三道门,每道门上都有一对麒麟蹲守,门额刻有文字,中、东、西三门分别对应着“文庙”、“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这就是棂星门。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门取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由此足见孔子在历代统治者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碑林博物馆棂星门道路两旁分别立有两座华表,石制八棱形。那么华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传说古代帝王为能听到百姓的意见,曾在宫外悬挂“谏鼓”,大道上设立“谤木”,允许臣民书写自己的意见,这些“谤木”就是早期的华表,后逐渐演变成石制、玉制。

继续前行,进入二庑院内,加圣号诏碑、皇子安西王盛德之碑赫然屹立,第一次领略到石碑的庄严、气势。由清朝历代皇帝御笔为平定西北叛乱、分裂所建的功碑,共计六座,全部加盖碑亭,极具皇家气派。除此之外,院中还有两件国宝级文物,分别是距今1200多年的唐代景云钟和十六国时代的大夏石马。其中大夏石马雕刻于424年,发现于匈奴大单于之子赫连璝墓前,风格朴实,体态健硕,形象逼真,分量较重,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国参展的文物。

前往碑林博物馆的途中,遇一慈祥老者,想起什么似的上前咨询,碑林游览下来大致要多长时间。本以为答案只是个时间段,却不曾想到,老者看着我们,停下了脚步,一字一顿、认认真真地说:这要看你们是怎么个看法。走马观花,一两个小时;仔细地看,一两天;爱好书法,一两年;搞研究,一辈子。因为赶行程,本想走走捷径,始料未及的是这一问,反倒平添了负担。是呀,该怎样游览呢?犹豫之际,不禁为碑林丰富的藏品及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所震撼。

穿过孔庙院落,走进开阔的碑林广场,一座精致典雅的碑亭出现眼前,赤柱绿栏,四角重檐,双檐中央,黑底匾额上,由禁烟英雄林则徐手书“碑林”两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醒目。但定睛细看,“碑”字似乎有些异样,少了一撇吗?回答是肯定的,真的少了一撇,但绝对不是错别字。究其原因,较倾向于宋以前字体及书法对称美两种主流说法。

碑亭之内就是被称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于公元745年镌刻而成。之后的300多年里,御碑几经辗转、几经迁徙,终于在公元1103年彻底迁至现碑林所在地。从此,历朝历代名碑名刻云集于此,终至成林。因此,可以骄傲自豪地说,《石台孝经》是西安碑林名副其实的第一碑,国宝级文物。

千年时光匆匆而逝,如今的西安碑林早已成为碑林博物馆,拥有名碑2300多方。这些馆藏石碑分别陈列于7座展室、8座碑廊、8座碑亭。展室以年代顺序陈列碑石。踏足展室,犹如走进碑石之丛林,书法之海洋。

石碑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内容涵盖政治、宗教、经济、军事、文化、建筑以及不同朝代背景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收藏于第一展室,镌刻于837年的《开成石经》将全套《诗经》、《论语》、《周易》、《耳雅》、《孝经》等12种经书共计650252字刻于114石,228面,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石刻书籍,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国宝级文物。同为国宝级文物的《合阳令曹全碑》刻于公元185年,记载了曹全镇压黄巾军的历史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的情况。《达摩东渡图》、《大秦景教流行中中国碑》则是研究宗教的重要史料。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与书写汉字的国家。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汉字,随着朝代的更替变换着不同的字体,真、草、隶、篆、楷,直至现代简体字,几千年来,书写者、书法名家、大家辈出,可谓群星璀璨。他们将汉字书写成了艺术,碑林也有了“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怀素以及历朝天子、宰相、大臣、大夫等等,他们将盖世之作留存于世的同时,更使自己的大名流芳百世。

徜徉碑石丛林之中,无论从书法、刻工到内容,还是石碑本身的雕饰,每一方都值得驻足细细观赏。此时此刻,方才理解了那位老者话语中深深的寓意。

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唯有中国的历史不曾断代,为什么呢?答案显而易见。单单一个西安碑林博物馆就可以堪称中国的石制百科全书。它将泱泱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一笔一笔、一段一段、深深浅浅、线条优美地刻画下来,让后人有机会了解到本民族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又感天动地的曾经。西安碑林,是华夏民族5000年文明史深深的烙印,脉络清晰、世代流传、亘古不灭……

西安碑林荟萃了数千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书法大家的传世佳作,观赏着这些名家名篇,不得不为我们的国学——书法艺术所惊奇。一只细小、绵软的毛笔竟能在人们的指掌之间巧妙地幻化成一个个有了风骨的汉字,那么坚硬锐利的刻刀呢?人们运用这一利器又能雕琢出怎样的大气磅礴呢?石刻艺术室会满足你的一切好奇。

作为西安碑林三大主体建筑的其中之一,西安石刻艺术室位于整个碑林博物馆的西部,建于1963年,门楼赤柱绿檐,匾额上“西安石刻艺术室”七个字由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门楼两侧立有近百根长方体石柱,几乎等高,柱头雕饰人、兽形象,姿态迥异、造型多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来这些都是拴马桩。

与书法相同,石刻也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关于石刻究竟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不难想见,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了文字,将其书于竹帛、甲骨、岩壁、崖石之上,并充实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摩崖、石经、造像、墓志等相继出现。西安石刻艺术室所展示的正是汉唐时代的陵墓石刻。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相继出现过近百位帝王。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帝王自登基拥有天下之日起就着手建造自己的“身后帝国”——陵墓。因此,人们戏谑地说西安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既为帝陵,自然规制等级要高。唐十八陵几乎占居了西安的十几座高山,唐陵也以高大著称。

石刻艺术室内一座犀牛石雕几乎“顶天立地”,这就是唐高祖李渊献陵的石像生石犀,重达10吨,是国宝级文物,原型为国外进贡的活犀牛。乍一看虽然线条粗犷,雕刻简朴,却活灵活现,神情憨态可掬,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唐武宗李炎端陵前的石虎体型同样硕大,神态、表情惟妙惟肖;浮雕鸵鸟那一回首瞬间似有千般不舍,简直出神入化。

原存于陕西乾县西湖村石牛寺的唐代石灯是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精美的石灯。底座上的石柱透雕四条蟠龙,华丽精美,灯座为盛开的莲花状,灯室巧妙地设计成屋宇型,四面镂空,便于光照。石灯从设计到雕刻天工巧夺,技艺精湛。

道教创始人老子的老君像,唐代石刻珍品,是碑林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端坐莲花座上的老子神态安详,似若有所思,所着道袍随身下垂,袍上的褶皱、紧系的腰带无不自然、逼真、形象,如身临其境。雕工的娴熟、流畅、高超堪称一绝。

站在昭陵六骏的浮雕前,任凭前后左右,怎样也不能把它们放进一个镜头。事实是,其中二骏真的遗失海外。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亲手打下李氏江山的一代帝王戎马倥偬半生,战马是他的伙伴、战友、兄弟、助手、战将,一道流血流汗,一道出生入死。生前,白蹄乌、特勒骠、什伐赤、青骓、拳毛騧、飒露紫,帝王声声呼唤着它们,为了永不分离,特命著名画师阎立本亲自绘画并主持雕塑,终至可以带入地宫,在爱将的护卫下安息。只是不知道千年以后,帝王知晓拳毛騧和飒露紫栖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好在其余四骏虽惨遭分身却幸免得以留存,成为国宝级文物。

陵墓石刻除了起仪卫和纪念作用的地上部分外,还有起实用和装饰作用的地下部分,包括石棺、石椁、壁画等。石刻艺术室内,唐高祖李渊堂弟李寿墓门、墓志及石椁无论造型、雕刻、纹饰还是内容都极为精美、别致、丰富,无可争议地成为国宝级文物。贵为皇姐外孙的李小孩李静训,不幸夭折,其陪葬品丰厚、贵重、华美,别致的嵌珠宝金项链、金手镯、玻璃瓶震惊了整个考古界;栖身的石棺被工匠巧妙地雕刻成宫殿型,精致华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级别最高的隋代墓葬。

几十件展品,国宝不断,件件精品,再现了古代,特别是汉唐时代石刻艺术的精美绝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卡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件国宝级文物,能保存下来太不容易了
半坡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一些国宝级文物的名称及馆藏位置
全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书法艺术圣地——西安碑林博物馆
访碑寻古 | 荣宝斋书法院邀您四月走近西安,开启“研学”新体验!
西行陕西,游西安碑林(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