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海古城----海禁的标本


平海古城的来历

元末明初,南部沿海一带走私猖獗,海盗和倭寇相互勾结,闹得朝廷和百姓均不得安宁。朱元璋坐下江山之后,一边重兵镇压外来的“倭患”,一边下令禁止滨海居民出海,并实施了最初的“海禁”政策。

    到了明洪武13年,事情又升级了。朝廷里发生了左丞相胡惟庸谋反的大事。说的是,胡惟庸企图利用朱元璋对他的信用,诱杀皇帝改朝换代。而胡惟庸最大的靠山就是日本贡使,他们准备里应外合干掉朱元璋。此事败露后,朱皇帝无比气愤,不仅把胡惟庸五马分尸,还毅然断绝了与日本官方的一切关系,下令在沿海大规模修建防务工事。平海就是当时59所海上卫城其中的一所。因驻兵有1000人,所以又叫“千户所”。

   朱元璋当时还提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口号——“海永无波”,以示他平息倭寇的决心。于是便有了“平海”的称谓,和平海古城这个“海禁文化”的标本。

“军声”,就是流行于当地的“军话”,是戍边的将士流传下来的语言。据说全国会说这种方言的人很少很少,只有平海有一万多人还在说这种语言。有人说,平海的“军声”和嘉峪关的“军傩”一样,是古代军士们保存传统文化的顽强精神的体现。平海“军声”的语音基础是明代广义的北方方言,同时吸收了粤语、客家话、闽南话三大方言的许多成分,形成了现今的语言状况。因为“军声”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因而被称为古汉语通往现代汉语的“走廊”。咱们国家已经把“军声”列为濒危语言,进行抢救。

   发明“军声”的人是当时的军事长官“花都司”。他留下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继承其姓氏,因此平海多达120个姓氏里没有花氏一姓。在平海,会说“军声”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其中最大的两个姓氏是杨姓和曾姓。据说杨姓家族是正宗的军人后裔,因此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军声”。

   古城的城墙早已不存,但依稀可看出城郭的外形酷似一口燕尾古钟,所以平海又叫“钟城”。听说旧时城墙周围有1700多米,高达6米,全用精工烧制的青砖垒筑,城上有720个哨眼,足可见其森严壁垒吧。幸运的是“钟城”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尚保存完好。每个城门上都是一座庙,古城里也还有许多公庙和道观。当地人解释“为什么有这么多神啊”说,因为军士来自四面八方,就把自己家乡的神带来了。我们在平海看到神庙林立,祠堂遍布,香火旺盛,堪称一绝。平海人说:这里的神很随和,好伺候,往往祭品不究,供奉者只要随意烧一炷香、磕几个头就可以了。

   古城内散落有七口古井,被称为“七星井”。相传是按照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的名称标定的。“七星井”均用石块垒成,十分坚固。从古至今,平海人都把它当成生命之源。

   平海的大宅首推“曾氏宗祠”,素有“平海第一家”之称。曾氏家族在平海名望最大,因为其祖上是从江西迁居平海的落第秀才,在家族传至第五代时出了个京官,官至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从古旧文化的角度看,曾家大宅的确很不错,砖瓦门厅基本保持了原本的摸样。曾氏宗祠大门上的对联赫赫写着“东山世系,大学家声”,表明其家源出自《大学》的曾子,同时表现战士胜利归返的决心。据说曾家大屋极盛时有九厅十八间,全部是麻石和青砖构成。其家族富庶的程度可见一斑。这间大屋现在并无后人居住,只是被保护下来供游人参观。 



老祠堂


 

老宅门
老神社



老器具



老墙根


老井

平海古城

平海古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它地处惠东县最南端,面临南海,东靠红海湾,西倚大亚湾,历来是海防重镇和惠州南部海运进出口的咽喉。

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朱元璋为抵御倭寇的骚扰,派花都司到平海,经过9年时间建成守御千户所城,即今天的平海古城。

元末明初,盗寇猖獗,明洪武年间,平海建造城池,抵御外侵。

如今,平海古城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历史文物。

古城内有七口古井,称为“七星井”。

相传井是按照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名称标定的。

七星井深约8米,均用规格石块砌成,十分坚固。井径全是圆形,井台有方有圆。七星井水质随气候变化,雨季水淡,冬旱水咸。

古城内民居多是均衡对称式平面方形砖屋,为府第式、围龙式、四合院演化而来的综合结构。

城内四条街正向4个楼和门,并交叉呈十字型。

街道本不算窄,只是一旦有工程,道路就变得狭窄了。

曾氏宗祠

关帝庙

古城内虽有部分古城墙遭到破坏,但现存的东南西北四个大城门保存较为完整,每个城门各供奉一位神明,供当地居民和游客参拜。

平海古城城墙周长1716米,高约6米,有东西南北四门。城门及城墙底部,均用花岗岩石砌筑,上部用大砖砌筑。古城平面形状有如一口燕尾古钟,故有“钟城”之称。

我们从西门进来走到十字街的中心,朝南走到南门,顺着南边的街道走到西门出城。


从城门洞可以看出城墙的厚度

靠近城里这一端的南门城门洞里还贴有像是琉璃瓦的砖面

南城门洞内门槛中间有一块稍微高出一些的石板,旁边一位指点我们说,那是“太子石”不知有什么讲头。

平海镇第一小学

平海镇第二小学

城隍古亭

平海古城

而今,还有二座衙门:守府衙门和大衙门。

9个水井以及义学、盐厂、城隍爷、文章公,东岳庙、龙泉寺、榜山寺、普照庵、城外有八景,西门外设置军士练武场等。


老树

 


  惠州金带街入口,一弯拱门内外,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始建于明代洪武廿二年的金带街,明代前是惠州城外的一个居民点,相传原街埋有金带,街长直犹如一条丝带,故名“金带街”。它是惠州九街十八巷之一,历史相当悠久。

    旧时的金带街,居住的大多是尚书、举人、财主等当时惠州有身份、有地位的社会名流,可以想见此街当年的繁盛。如今的金带街,早已从云端跌入凡间,街内多是一些古玩店铺,虽为应景之物,却也将“金带街”衬托得古色古香。漫步街内,凌乱的电线,破旧的墙垣,随处可见的飘幡招牌,仿佛把我们带到旧时巷陌,重温历史的斑斓。

  金带街的古玩店飘幡招牌 

  虽然破旧了,但却洁净、恬淡、安适的小街

  外墙的壁画,显示主人的文化品位 

  这一带最显赫的黄家祠堂,如今成了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

  门内有门,似在显示历史的进深

  曾经的大户,仍见雕梁画壁

  岭南特有的趟拢门

    光绪年间的石碑,字迹清晰可见

  镇宅石的变迁

  斑驳的墙体,“不同凡响”的墙基

  门中门,传统与现代

       写满沧桑的老门

  卫士般的老猫,大气地蹲在主人的轿车上

  显赫的老宅,有石刻的匾额为证

   显赫名头下的尴尬,老宅门洞里的现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住在古城墙根的那些日子 || 鄢东良
盘门在哪里
兴城古城
山东菏泽 / 宝栋 【散文】/《榆林古意》
连云港赣榆区土城--计斤古城,一个2500年的历史古迹
重庆朝天门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