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驿道诗词鉴赏:《阳江道中》《莲塘驿》

      古代的岭南,被视为荒蛮瘴疠之地,因而在君王的眼中真的很适合把被贬之人流放到这里——“岭南”。唐朝的李德裕、韩愈;宋朝的苏轼、李纲、胡铨;明朝的汤显祖...虽然被贬至此,但无一不是由朝中的谪客逐臣变成了文坛巨子。

 

      以戏剧创作名世的汤显祖,脍炙人口的《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然而,汤显祖的为人,他的人格,似乎更加可圈可点。万历四年(1576),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闻显祖及沈懋学名”,着意延揽,想把他们作为儿子张嗣修高中科举的陪衬,藉此掩饰作弊劣行。汤显祖洞悉真相,婉言谢绝了。沈懋学则应命前往,结果是沈懋学和张嗣修都高中了,汤显祖却名落孙山。此后直到张居正去世后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始成进士”(《明史》),这时他已经34岁了。在权贵面前,能够把持住自己,不受利禄诱惑,保持做人的尊严,是颇不容易的。不妨对照一下现实,钻营拍马、趋炎附势之徒随处可见,有人遇见权贵,恰像蚂蝗见血一般,粘得紧紧的,什么人格,什么尊严,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每念及此,就更感汤显祖为人的高尚了。

 

      还不止此。曾被台湾历史学家柏杨称为“大黑暗时代”的明王朝,愈到后来,就愈加朽腐不堪。就汤显祖所处时代而言,前期虽有张居正回光返照式的撑持,后期则无可奈何地露出了末世的光景,宋神宗朱翊钧在位四十九年竟不出见政府官员,国事好坏可知。面对中央政府的腐败,只有极少数人敢于拍案而起,汤显祖就是其中之一。万历十九年(1591),时任南京礼部祭司主事的汤显祖,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指斥万历即位以来,“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有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有欲,又以群私人靡然坏之。”现任皇帝,两任首辅,都在抨击之列。奏章震动朝野,招来的是被贬至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县当典史。这样的结局,或许汤显祖早有预料,否则,贬谪的“谕旨”下达后,难有那样的从容镇定,在给友人的信件中难有那样豁达的言语:“去岭海,如在金陵,清虚可以杀人,瘴疠可以活人,此中杀活之机,与界局何与耶!”

 

       对汤显祖处分的“谕旨”是万历十九年五月十六日下达的,八年的留都官宦生涯就此结束。汤显祖离开金陵,启程回到老家江西临川。由于到徐闻报到的“凭限尚宽”,加上在老家生了一场病,直到这一年的九月,才动身前往雷州半岛的最南端——徐闻。

      古代交通不便,出门远行,往往受掣于山川地貌,只能水陆并进,交替而行,汤显祖也不例外。不过,他是一个喜欢壮游的文人,如此行程,恰好玉成了他的爱好。果然,从大庾岭踏进广东,他就一头扎进了岭南著名古刹——南华寺中,六祖惠能就是在此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尔后便进入广州,由广州绕道到东莞,畅游道教名山——罗浮山。返回广州时,意犹未尽,再取水道往南海、香山至澳门。南华寺的庄严肃穆,罗浮山的雄伟幽深,广州城的繁华热闹,澳门半岛的风情,都给汤显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一以诗歌或者辞赋形式记载下来。

 

      万历十九年十一月,正是仲冬天气,汤显祖终于从香山经恩平来到了阳江,来到阳江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莲塘驿站。驿站乃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之人中途换马或歇息的地方,也是来往官差途中歇息场所。据县志所载,莲塘驿位于今阳东县合山镇莲塘村背,西靠那龙河,明洪武元年(1368)所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佥事林应奎把驿站改建为驿城,城高1.2丈,厚1丈,城周360尺。城外有护城池,城有东门和西门,西门筑有埠头,供往来船只停泊。城南则有大片荷塘,盛产莲藕,因此称莲塘驿。驿城虽然早在清雍正四年(1726)已废,至今遗迹难寻,但在汤显祖时代,却是颇具规模的。汤显祖到达这里时,时候大概已经不早了。他从驿中小吏的口里得知这便是莲塘驿。晚餐之后,闲来无事,周围走动。仲冬时节,莲塘已不是盛夏中“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景色,闯入眼帘的,是一片枯枝败叶,在萧瑟的晚风中摇曳。“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有相同遭遇的苏轼词句),远离故土的贬谪之人。虽然受到驿丞的热情接待,此刻也不免触景生情,心头一阵悸动。入夜,月明星稀,参商之阔,山长水远。洁白的月光从屋檐的隙缝照射进来,听蟋蟀在野外不停地吟唱,往事历历在目,前程雾罩云遮,远方的亲人此刻也一定叨念着自己吧。岭南尽管冰雪少见,独卧孤馆,汤显祖还是感到一丝寒意。流光一点点逝去而不留痕迹,人也随之老去……汤显祖辗转反侧,怎么也难以入睡。喜弄笔墨、满腹才情的一代戏剧大家,一首名为《阳江道中》的五言诗很快便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恩春少佳树,向北梅花夕。 

入门问小吏,知是莲塘驿。 

 莲叶落已久,林塘映非昔。 

参星到庭户,素月沿檐隙。 

促织犹在野,无衣念行役。 

炎州少冰雪,流光去无迹。 

惟念千里心,闲房眷幽客。

 

      汤显祖从贬谪广东徐闻典史到量移浙江遂昌知县,往返途中,都经过阳江,并留下六首诗,其中的两首,都直接写到莲塘驿,可见莲塘驿给汤显祖留下印象之深刻。从六首诗的内容看,写了双鱼所,写了海陵山及罗琴山,可以推断作者在贬谪徐闻路过阳江时,曾在阳江小住过一段时间,并且到过以上几个地方,留下那些诗篇。而《莲塘驿》一诗,则可断为作者从徐闻量移遂昌知县路过阳江时所写。诗中写道:

 

阳春驿晚看莲塘, 白马山来海焰长。 

不似江南青菡萏, 只因炎热当秋霜。

 

      诗的首句就透露了写作时间是这一年的暖春,这正与他离开徐闻赶赴遂昌的时间吻合。比对此前写的《阳江道中》一诗,《莲塘驿》多了点清朗和轻快,少了点沉重和抑郁。这也难怪,那时是贬谪徐闻,现在是量移遂昌,尽管作者不是那种汲汲于功名利禄的政客,在情感上还是有所不同,这也是人之常情。

 

      贬谪岭南,固然是汤显祖一生的大挫折,然而也是他戏剧创作的一大收获。有论者认为,没有岭南之行就没有《牡丹亭》,这是有道理的。田汉亦反复表达过相类的看法。在1963年1月所写《访大庾、登梅岭》一诗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柳垂横浦岭梅香,若士南归写丽娘”。诗中点明了“南归”与“写丽娘”的关系。在同年的另一首诗中,更有这样的诗句:“徐闻谪后愁无限,庾岭归来笔有神。”贬谪岭南,确实给汤显祖见识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完成了一个丰富无比的历练,不朽名剧《牡丹亭》就在其中孕育而成。“庾岭归来笔有神”。汤显祖在辞官后很短时间内完成了《牡丹亭》,足见他早已胸有成竹。带着雷州半岛的海风,带着贵生书院的愿景,带着罗浮山的仙气,带着广州香港澳门的风情,带着莲塘驿的温馨,汤显祖把岭南风物注入《牡丹亭》,连同其中的典型人物和超卓的思想,千秋万代,供人们欣赏、吟诵、演绎、沉思……

汤显祖(1550—1616)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有名作品《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为著名。在戏曲史上,他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戏圣汤显祖 因贬谪徐闻而与阳江结缘
汤显祖徐闻之行
汤显祖游涠洲为什么要写诗送他?
汤显祖茶室玉茗堂
汤显祖
戏文传奇之梦中人汤显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