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塞山前白鹭飞,长江岸边爷们“吹”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人张志和的这首词传唱千古,甚至入选了日本教材。其中美丽的西塞山到底在何处,历来存在争议,位于湖北的西塞山便是候选之一。

▲西塞山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江南滨湖丘陵区,滔滔长江如襟带流过。供图/黄石市摄影家协会

这座山,真的很爷们

这座西塞山位于湖北黄石市区东部,南依90里黄荆山,北抵长江右岸,横江插浪,屹立峥嵘,自古是“东南诸省门户”。

“西塞山”之名,一千多年前就已存在。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解释说:“山连径江,则东山偏高,谓之西塞。”至少在北魏之前,长江在西塞山由东西向改道南北,形成九曲故道,江水漫流在西塞山与扬武山之间。两山恰如龙门,扬武山在东,海拔390多米,西塞山在西,海拔近176米,“东山偏高,谓之西塞”。


▲扬武山在东,海拔390多米,西塞山在西,海拔近176米,“东山偏高,谓之西塞”。

这座西塞山没有奇松怪石显露风骨,没有沟壑密林荡漾仙气,只有开阔、实在、血性和阳刚,如同一位纯爷们。这里的古战场、古炮台、古炼铁间,隐藏着一群群将士爷们叱咤风云的背影;古洞、古庙、古钱窖旁,也曾走过一位位诗人爷们的飘然青衫。一并向世人宣示:西塞山,真的很爷们!

刀光剑影铸血性

西塞山,为古樊楚三名山(另二山为回山与鄂州西山)之一,以危崖断岸、横卧江面的险要,易守难攻,故素为兵家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千百年来,历史风云在这里激荡,至今,似乎还能听到兵戈铁马之声。

▲西塞山上的古炮台遗址。摄影/朱友松

孙策攻黄祖:孙策以横刀立马的胜利者造型出现,支撑着一种不怕功高盖主、知人善用的自信。在浩浩狼烟和刀光铁血面前,他为孙氏政权创基立事,为孙氏集团初定了江山。

周瑜破曹操:周瑜用自己喷涌的热血和文武韬略,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找到最富有力度和光彩的注脚。

铁锁横江:昏庸的孙皓从消极抵抗那一刻起,就把吴国的全部家当——十万水军,放在一座巨大的悲剧祭坛上。他走向结局的每一步都演绎得奇诡辉煌,令人心旌摇动又不可思议。

刘裕破桓玄:孙恩给了刘裕机遇,让其登上军事舞台,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用鲜血洗净自身的残垢,用勇武过滤浑噩的人生。他大破桓玄,藉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现代战争的烈火也曾在西塞山燃烧。1938年,日寇进犯黄石,国民革命军在西塞山浴血奋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作为武汉大会战最后一战,这场战役为武汉向重庆后方转移赢得了时间,为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也作出了贡献。

▲寒冬时节,西塞山被大雪覆盖,亭阁白里透红,阳刚中多了一份秀气。摄影/曾汉丽

爷们西塞山是血性的、阳刚的、古老的,也是包容的、柔美的、年轻的。这里厚厚的植被藏匿着报恩观、龙窟寺、桃花洞、一线峡、古钓台和古钱窖,“望江”“双观”“桃花”三亭耸立在半山之间,众多“前人之述备矣”的碑刻、石刻,诉说着年代久远而意味深长的故事。

爷们之山爷们“吹”

从很早之前,一群群文人爷们,就发现了西塞山的爷们之气,并大力“鼓吹”。

郦道元

约公元449年,南朝刘诞在《西曲歌·襄阳乐》诗中有“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之句。表明在1600余年前,西塞山不光是江陵到扬州水路船行的重要路标,更居于“中央”,峻峨横江,危峰断岸,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

▲西塞山峻峨横江,危峰断岸,挺拔天地,让人肃然起敬。摄影/胡建国

在他后约45年,郦道元大驾光临了。他拜访本地耆老宿绅,察访当地形势,看了西塞山后,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径其北,即黄石矶也。一名石茨圻,有西陵县。县北则三洲也。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东对黄公九几,所谓九圻者也。于行小难,两山之间为阙塞。”

这段文字,用白描手法记述了西塞山地理特点,并用最省俭的字句突出它枕江截流的阳刚秉性。

江淹

独享“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两个成语的南朝大才子江淹,与西塞山也有一面之缘。公元475年,刚刚经历逝友、亡子、丧妻多重打击的江淹,被贬到荒凉的建安吴兴(今福建建瓯)。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恰在这时,他与西塞山相遇了,在《渡西塞望江上诸山》中吟道:

“南国多异山,杂树共冬荣。潺湲夕涧急,嘈嘈晨鶤鸣。石林上参错,流沫下纵横。松气鉴青蔼,霞光铄丹英。望古一凝思,留滞桂枝情。结友爱远岳,采药好长生。当畏佳人晚,秋兰伤紫堂。海外果可学,岁暮诵仙经。”

▲夕阳下,从黄石城中远眺西塞山,让人心生万千感慨。摄影/李少白

那些急涧、鶤鸣、石林、松气等,就像夕阳映照下西塞山的茂林中一道道亮丽的光芒,给他不小的惊喜:啊,西塞山有雄壮的风采,也有朴素的品格;西塞山是豪迈的,也是俊秀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江淹的内心也于此间得到解脱。

李白

爷们西塞山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诗仙李白。

公元758年,李白来到西塞山。他从浔阳出发,溯江西上,目的地是夜郎。两天之后,他到达西塞驿站,映入眼帘的西塞山、黄荆山,在长江巨浪不停地拍打之下,击石轰轰作响,卷起千堆雪。李白内心有点激动,在《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诗中,用青铜般的声音说:

“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这声音在山河间飘荡回响,让后人都不得不仰面侧耳。


▲屹立于黄石城东、长江南岸的西塞山,吸引着千古来者的咏叹。

刘禹锡

李白离开西塞山66年后,诗坛新秀刘禹锡接踵而至。他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他想起历史上晋吴之战时,西塞山曾是吴国所设的险要关塞,但终被晋所破,直捣金陵,最终晋朝统一全国,不胜感慨,写下了《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上的摩崖石刻,诉说着年代久远而意味深长的故事。摄影/严跃新

不愧是大家,刘禹锡把历史情节和西塞山的形胜自然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把对历史的追怀和现实的忧虑一起形于笔底,融进“故垒萧萧芦荻秋”的秋色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分裂失败的见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

陆游

陆游不同于刘禹锡,他一生历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恢复中原矢志不渝,但不能见容和实现。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任通判夔州军府事,从故乡山阴(今绍兴)起程到四川任职,每天都写日记,总称《入蜀记》。

8月16日,他写道:“自过小孤,临江峰嶂,无出其右。几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飞’者……抛江泊散花洲,洲与西塞相直。前一夕,月犹未极圆,盖望正在是夕。空江万顷,月如紫金盘,自水中涌出,平生无此中秋也。”在他笔下,傍晚的西塞山山壁陡峭,山色青黛,却依然安之若素。他还写出西塞山、散花洲中秋月之大美:秋之洁爽,月之铅华,夜之思意,心已鹤鸣。

8年后,陆游奉召出川东归,再次经过并夜宿散花洲,作词《好事近(湓口放船归)》:“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长江上打鱼的小渔船,远处的小山即西塞山。摄影/潘才刚

意犹未尽,他又特地拜访了久别的庐山东林寺。夜晚寂静,月色朦胧,使他暂时忘却了宦海沉浮,却记起了西塞山的中秋月,不觉吟了一首七律《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陆游是战士诗人,即便“看尽江湖千万峰”,依旧想把西塞山前的月亮召来,倾听东林寺里祈求人间福祉与和平的钟声。

西塞山的阳刚之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除上述诗人以外,还有何逊、孟浩然、韦应物、张祜、皮日休、苏轼、张居正、吴国伦、王世贞、袁宏道等众多诗人游览或寄居过西塞山。

西塞山出题,名士们目接神游,交出了各有千秋的答卷,告诉同代人和后代人:万里长江之中游,吴头楚尾交汇处,有一座永恒的爷们青山——西塞山!

▲滚滚西来的长江,不断冲击着西塞山的岩石,泛起层层涟漪。图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秀湖北:黄石西塞山(叶平)
西塞山
张志和《渔父》中的西塞山究竟在哪?||深山樵夫(湖北黄石)
[黄石文坛]​皮文龙的随笔《西塞山随语》
张志和《渔歌子五首》(其一)
西塞山前白鹭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