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族哲克达氏名将,不为伪满效力,捐躯殉国

满族姓氏哲克达,祖居长白山九道沟。

建州部一统女真各部后,哲克达氏从龙“犁庭”辽东,分属于满洲八旗正白旗,驻防沈阳。

康熙年间,各地八旗抽丁返回辽东驻防,哲克达氏从沈阳被调拨至凤凰城李家堡子屯守。

二百余年后,哲克达氏早已开枝散叶在今天辽宁丹东凤城,也有了汉族姓氏——李。

民国时期,凤城满族仍秉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但在许多方面都已与闯关东的移民无异,最重要的是经过几百年的民族融合,大一统的中华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仁人志士并未放弃抵抗,白山黑水间游走着无数铁血的好男儿,这其中就包含有许多满族,即使是在伪满洲国建立后,他们仍然为中华抵御外侮而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所不惜。

哲克达-滨浦,正是来自于哲克达氏的英雄儿女,他有一个更为外人所道的汉名——李春润。

李春润1901年出生在凤城李家堡子,李家是中农家庭,但是世代为正白旗披甲人,尚武之风浓厚。

虽然在传统的满族教育下长大,李春润的际遇却与许多同龄人不尽相同,1917年品学兼优的他从省立凤城师范毕业,被分配回乡担任小学老师。

当时的安东和凤城地区,饱受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摧残,凤城是安奉铁路的重要经停站,大量满铁人员和关东军派驻在沿线,对凤城人民盘剥和侵害严重,而安东更是日本在东北重要的“桥头堡”,整个东边道地区对日本人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帝国主义国家对东北的侵略和蚕食,让心怀救国图存理想的李春润来说,是历历在目,且感同身受的,1922年,李春润毅然投笔从戎,立志许国。

1925年到1928年期间,李春润先后进入东北讲武堂和北平陆军大学深造学习,其后进入东北军陆军六十四团、东北讲武堂和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任职。1930年调任于芷山的东边镇守使署参谋处长。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日身处沈阳城的李春润,亲眼目睹了关东军的暴行,对北大营第七旅的依令不抵抗非常愤怒,忧心忡忡的他立即返回,向东边镇守使于芷山谏言抗日。

李春润向于芷山报告了事变当日的情况,建议他与退出沈阳的第七旅联合抗日。但让李春润未曾想到的是,这位张大帅昔年的侍从武官,此时已经罔顾民族大义和军人操守,一心想着投敌自保了。

不久,于芷山自命为东北保安司令, 发表所谓《独立宣言》,声言脱离南京政府和张学良,支持成立满蒙独立国家,奉迎宣统皇帝复位。

李春润耻于芷山的投敌行为,但因时机不成熟,并未表示反对,表面恭顺的他请求外调,于是于芷山任命他为东北保安司令部一团三营营长,率队驻守新宾。

终于掌握武装力量的李春润,逐渐与于芷山决裂,李春润驻防新宾后,便开始联络各地抗日公安部队及故旧同学、地方士绅等力量,正式开启抗日之路。

阎宝航等人在北平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后,在关内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关外联络和组织抗日武装,得到支持的东北抗日武装一时间方兴未艾。

李春润得知原驻防凤城的省防军1旅1团副团长唐聚五在桓仁准备起事,立即表示愿意追随唐聚五起兵抗日。

1931年12月及1932年1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两次派特派员黄宇宙返回关外,与唐聚五、李春润等人交流联络,并带来张学良的手谕和委任状。

1932年3月21日,唐聚五在桓仁召开秘密军事会议,会上成立辽宁民众救国会和辽宁民众自卫军,议定唐聚五担任辽宁民众救国会常委,辽宁民众自卫军司令,李春润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司令。

1932年4月21日,李春润正式就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司令,仍驻防新宾。仅仅三天后,他的老长官,新任伪满第1军管区警备司令官于芷山便率队来剿。

李春润毫不畏惧,于4月25日在新宾河南小学举行万人誓师大会,高呼“与日寇血战到底”等口号,宣称新宾全县抗日,并抓捕伪县长和公安局长。

于芷山调集4000多伪军及几十门大炮,耀武扬威地准备消灭自己曾经的下属,李春润沉着指挥,派兵在新开岭设伏,一举击毙日伪军上百人,但终因寡不敌众及敌人重炮支援,被迫撤出新宾县城,向桓仁转移。

1932年5月到6月间,辽宁民众自卫军与于芷山部伪军展开了拉锯战,反复争夺新宾县城,李春润部“大刀队”威名赫赫,让敌人闻风丧胆。

数次对战之后,敌人出动了伪军精锐靖安军,配合飞机大炮,数次反扑新宾,李春润杀出新宾后,开始在抚顺地区与敌开展游击战。

两次新宾保卫战,打出了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军威,也提振了辽宁人民的抗日决心,也巩固了东边道部分游击区,为下一步抗日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2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李春润在新宾、抚顺一带,不断打击敌人的运输线和据点,极大的挫伤了日伪军的锐气。

同时,他派人积极与各县“山林队”及其他抗日武装联络,向他们宣传抗日思想,争取他们加入辽宁民众自卫军一同抗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许多有名的义军首领纷纷下山归附。

1932年12月,为了获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进一步支持,他把部队交由胞弟李春光指挥,冒险化妆前往北平。

在北平,李春润得到了张学良的亲切接见,张学良倾听了辽宁民众自卫军的抗日经历,张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名义,任命李春润为辽宁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陆军中将。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拨给李春润一笔资金和武器装备,寄望他能够继续在关外组织民众抗日。

这期间,他希望南京政府能够给予更大支持,但1933年3月,先是最大助力张学良下野,随后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也被勒令解散,东北抗日武装几乎被完全孤立。

失望的李春润决定返回关外,绝不置身于事外,当时许多在北平的亲朋故旧都希望他不要回去送死,但李春润不为所动,临行前跪在母亲面前言道:“儿再回家乡,参加抗日,生死难料,望母亲保重。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

6月,李春润带着所得武器从海路返回辽东。在途中,还向众人讲道:“今后,无论国际上对日空气如何,政府对义勇军有无接济……只要我们各尽其心,各尽其力,只要人心不死,东北绝不致终亡。”

在安东登陆后,李春润部与日伪军接连交火,他每每身先士卒,接连取得胜利。但是,1933年8月17日,为保护运回的武器弹药又与日军激战,终至身受重伤。

战后,亲友和战友带他过海到烟台治伤,可惜不幸于1933年9月14日术后身亡,时年33岁。

风行烈,北地哀,中华民族在大敌当前之时,向来英雄辈出,不论出身,不论民族,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心系中华二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东北讲武堂走出的抗日英烈(9):李春润
抗日烈士李春润
东北各地抗日部队之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
李春润
【辽宁抗日录】​邓铁梅与东北民众自卫军(一)
1937年,被小鬼子俘虏后,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司令王凤阁将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