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导游讲解篇:“中轴线” 一根线决定一座城


北京城中轴线已延续了七百多年。从永定门直走到钟鼓楼,所经过(或看到)的传统建筑和街区主要有永定门、天坛、先农坛、天桥、前门、天安门、故宫、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宏恩寺等。


  

中轴线统领北京城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梁思成《伟大的中线轴》

  

中轴线思想在中国建城史上是能与世界所有其他历史名城的筑城思想相媲美的骄傲,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为强调,成就亦最为突出。而在我国,最伟大的城市中轴线,则非北京莫属。

  

这条中轴线怎么确定的呢?

有一种说法认为,刘秉忠参照忽必烈即位大汗的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距北京约270公里)来规划大都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不偏不倚正对着那里。元为两都制,皇帝夏季居住上都,冬则居住大都。“龙脉”延伸这么长,无疑是刘秉忠融入“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果。


  

而在元大都城内,刘秉忠先确定中心台位置,这是大都的几何中心,也是中轴线的基本点。“就相当于现在鼓楼所在地,不过稍微偏西一点。”而现在的什刹海一带成为建元大都的一个依托,“从中心台出发向西,把什刹海湖区全包进城内”,然后以大致同样的距离向东,这样就确定了元大都东西长度。再以中心台出发向北到健德门、安贞门一线,向南到现在天安门南一线,确定南北长度。

  

明清两朝不仅延续了这条中轴线,还不断对其强化,而这种强化有极浓的政治意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元代宫城皇城小、皇家建筑少,而明永乐年间重新扩阔北京城,建造紫禁城,后世又建了很多皇家宫殿;

  

二、元大都内的建筑虽也讲究对称,但毕竟较少,且不够集中,而明清为凸显中轴线,就相当突出了,比如同类建筑都是按照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太庙对社稷坛、天坛对先农坛、东直门对西直门、崇文门对宣武门、东单对西单等),而皇家最高等级的宫殿和城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午门等)直接建在中轴线上,居“天下之中”;

  

三、元代开发了现在的什刹海、北海、中海,明代又挖南海和围绕紫禁城筒子河,并将挖出的土堆成景山,而景山正处于中轴线上,风水学上讲“背山面水”,这就形成一道屏障,实际上也是对中轴线的强化。


  

到明嘉靖年间,皇帝本想围着内城再建一圈,把内城包进去,形成“回”字形城池,结果因工程太大,便只在南城建了外城,即成“凸”字形城池。“这仍是中轴线的延续和强化。”

  

另外,内城外城中数量众多的民居建筑也遵循中轴线而展开。据载,元代时民居被排列整齐的街道隔开,沿中轴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城市格局犹如棋盘,井然有序。明清时,随着人口增多,更是如此。

  

直到今天,中轴线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历史纵深感。中轴线向北延为北辰路、鸟巢、水立方和奥林匹克公园,向南延为南苑路、南苑机场。另外,还营造了一条现代意义的东西轴线——长安大街,“以前长安街从东单到西单,而现在这条轴线向西到公主坟,向东到高碑店。”


  

皇权的极致体现

  

新都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楼,上面悬着一口大钟,每夜鸣钟报时。第三次钟响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除非遇有紧急事务,如孕妇分娩或有人生病,非出外请医生不可者可以例外。但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外出的人必须提灯。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当历经艰险、漂洋过海抵达中国,看到繁盛的元大都时,来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震撼了。返国后,他在书中这样描述当时(13世纪末)的北京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万贾云集,人文荟萃”,并惊叹“举世莫能与比”。试想,若马可·波罗在明清时来到北京,对于都城建造,对于中轴线,必会感到惊奇连连。

  

除了为建筑本身所震撼,马可·波罗还隐隐感到中轴线的皇权意义。他在描述钟楼这一皇权建筑时说:“夜间,有三四十人一队的巡逻兵,在街头不断巡逻,随时查看有没有人在宵禁时间——即第三次钟响后——离家外出。被查获者立即逮捕监禁。”在当时,宵禁制度即是皇权在城市管理上的体现。


而关乎“皇权至上”的皇家建筑很多都建在中轴线上,昭示这是一座帝王都。“古代皇帝讲究‘南面而治、统治中华’。比如紫禁城内三大殿三大宫不偏不斜建在中轴线上,显示帝王权威;比如宫城,就是天安门、地安门、西安门、东安门的城墙内,是绝不准平民百姓通行的。”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这是古代建都城的核心思想。这里的“国”指国都,“中”代表中心,代表中轴。并且,若以明清北京城来作观察,中轴线则由紫禁城向南北延伸形成,跟紫禁城外中轴线上的建筑结合,形成“中”字形象。这也极具象征意义。

  

古代都城都是以天象为参考来建的。古代天象学家对北极星极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为众星拱卫。《论语》中也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因此,帝王居所就必然要跟中轴线紧密相连了。

  

在古代,政治功能是都城首要功能。皇帝祭天的天坛、祭地的地坛、祭祖的太庙、供奉社稷的社稷坛、报时的钟鼓楼等这些体现皇权思想的建筑,都通过中轴线与宫城、皇城相连,因此说,中轴线是一个整体,是传统哲学思想在城市建设上的反映。

  

中轴线的皇权意义早已随帝制的结束而彻底消失了。如今我们欣赏中轴线,更多的是从它的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考虑的。



文章转自网络,侵权告知,第一时间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脊梁: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
被骗了?比北京故宫大五倍的遗址竟一无所有!
三百多年前,他“发现”了北京中轴线
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
文化行旅|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
北京中轴线: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脊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