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以前的古方国简介(三)

 蓼国、廖国:有三个。西蓼,也作飂国、廖国,已姓(或说姬姓),祝融后裔蓼叔安因助禹治水受封,辖今唐河县南部、枣阳市北部、随州、桐柏一部分,都城在今河南唐河县湖阳镇。公元前710年,被楚灭(旋又复国)。公元前700年,楚伐绞灭蓼。东蓼,也作缪国,偃姓,皋陶后裔,西周封置,都城在今固始县高墩子村,包括今固始县东北、安徽霍邱一带。公元前622年,楚子夑灭蓼。或说姬姓,高阳氏庭坚后裔。舒蓼,周武王封皋陶的后人在“舒”,偃姓,在今舒城县一带。春秋时期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601年,楚庄王伐灭舒蓼。

莒国:伯益的后裔莒氏在商代封姑幕侯国,也称莒国,属于东夷古国,有说地在今山西晋城。武王伐纣时,莒人助周灭商。周武王封兹舆其于莒,都于计(在今胶州市南关城子村),春秋初迁都莒(今莒县县城一带)。公元前431年,楚灭莒,地入于。莒纪公之前为嬴姓,之后为己姓。

徐国:嬴姓,夏启封伯益的小儿子若木于泰山东北以南到郯城一带,建立徐国。商、周时皆为诸侯。又称徐戎、徐夷、徐方。周初在今安徽泗州一带,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周穆王时,徐偃王嬴诞在位,周边有36个国向徐朝贡,举兵进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于公元前963年躲进彭城(在今邳州西北)一带的山中。周穆王降偃王次子宝宗为子爵,仍封于徐(今江苏省泗洪市一带)。春秋时败于楚国,南迁淮泗地区。公元前512年,吴放泗水水淹徐国,徐王章羽带族人逃奔楚国,徐自此失国。其区域先在邳州(良王城)附近,后迁至泗县、泗洪。另,西周时在今山西省屯留县余吾镇一带有徐国。

貀国:即豽国,属于百越族所建,故地约在今江汉流域。约于公元前508年为楚昭王所灭,楚迁貀人于汝阴西北(归胡故地)建立胡子国,以貀国的王族后代为国君,称貀归,辖地仍在今安徽阜阳地区。战国时,胡子豹乘吴国军队攻进楚国都城之机,占领楚国邻近胡国的地方。公元前495年,楚师大举进攻,俘虏胡子豹灭掉胡国。

北子国:考古发现,西周时今湖北荆州市一带可能有该国。子姓,为商族一支于商代南下后所建。

代国:商王所封,于周朝建立之前已有,故城在今河北蔚县城东,始封之君不详,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一带。春秋末期是率先弃周称王的诸侯国之一。考古发现,其文明程度远不及春秋五霸及中山国。公元前475年,赵襄子(其姐为代王夫人)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与代王盟会,使厨人操铜斗击杀代王及其随从,一举平代地。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赵公子嘉逃至代称王。公元前222年,秦军灭燕之后灭代,擒获赵公子嘉。

杜国:又称唐(汤)杜国。炎帝裔支族后土部落曾居于今西安市东南,其图腾崇拜为杜树,遂将居地称“杜”,建立杜国,国都为屠。帝尧陶唐氏的后裔西唐国于周初被迁于杜地依附于周,更国名为杜国,称唐杜氏。周宣王处死杜伯(人名,非爵位),留在杜城的裔族便称杜氏。春秋初年被秦所灭。

西殷氏国、髦国、汤杜国:子姓。髦,也称毫国,均为成汤后裔所建。汤杜国在今西安三兆村,君主称毫王,在殷末被称为毫戎,为崇、周之附庸国。髦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公元前687年,秦武公灭汤杜国。

亳国:子姓,商汤灭夏定都于亳(在今河南商丘)。后迁都时留居的遗民建立亳国。西周初年有亳国国王子偃,史称北殷氏国。周公旦镇压武庚反叛后,封微子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亳国不存。藏族的先民发羌,有说是子偃的嫡裔族人,又称“亳羌”。公元前713年,秦与西戎的一支亳部落作战,亳王逃往西戎。周成王曾对肃慎使者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有说亳国在今河北省境内。

苴国:西周时,巴、蜀、苴(bāo)、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龙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隶制式国家“昔阝”。公元前368年,开明氏蜀国灭昔阝、平周二国,蜀王杜尚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辖管原昔阝、平周二国领地(今广元市一带),都邑名土费城(在今昭化区石盘村)。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军经石牛道(今剑阁道)灭蜀吞苴。

昔阝国郧阳(今湖北十堰)汉水泗河流域迁徙来的先民约于商末建立的氐族侯,都今昭化区石盘村土基坝。辖今梓潼县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公元前368年,灭于开明氏蜀国。

平周国:郧阳(今湖北十堰)汉水泗河流域迁徙来的先民约于商末建立的氐族侯,都于旺苍县东河镇辖今广元的旺苍县、苍溪县。公元前368年,灭于开明氏蜀国。

羌族侯国,都于今苍溪县歧坪镇,辖今广元的苍溪县歧坪镇至巴中的巴州区一带。约公元前368年前后,灭于巴国。

根牟国:又称牟国,大约在今沂南县东南、莒南县西北,姬姓曹氏,子爵,颛顼的后裔,境不过五十里方圆,国都在根牟(今山东沂南东南部)。公元前600年,被鲁宣公发兵吞灭。

鲜牟国:为朝时即有的东夷古国,传是祝融的后裔。西周初在山东半岛之南,与莒、鲁国相邻。参加了成周会盟,“楚…与鲜牟守燎,故不与盟”。后为莒国所灭。

牟国:殷商时期即有,在今河南汤阴县。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附属国。春秋时期,被迫不断向东北方向迁徙,齐灵公时已迁至营丘边缘地带(今山东临淄)。齐国把牟国再东迁至今烟台的牟平区、福山区一带。春秋末期,被齐国吞灭。或说,祝融之后,周时子国,在今莱芜市辛庄镇赵家泉村。

牟娄国:在今山东潍水上游,殷商时期属于古牟国。公元前719年,莒敖穆公出兵占据牟娄之地。

翨阳国:在今微山县境南部,春秋前期仍存,为宋国所灭。

蓟国:伊姓(一说祁姓)。殷商时期自然形成的小国,或系黄帝部落之后裔所建,其间时断时续。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含今北京部分地区)。约在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吞并。

须句国:又作朐国、句国,风姓。伏羲氏后裔一支的封国,商代既有。早期的历史不见于文献记载。周初封太昊伏羲氏的后裔于今东平县安民山一带,建立须句国。后向北迁都,仍叫须句,又称须昌。公元前639年,邾国并吞须句国,须句子逃至鲁国。次年,鲁僖公出兵把须句子送回复位,成为鲁国附庸。不久再度为邾国所灭。公元前620年,鲁文公出兵伐邾夺取须句,地入于鲁。

宿国:西周初,周武王封伏羲氏的后代于今东平县东南,建立宿国。后迁至今江苏宿迁。公元前684年,宋闵公以宿男属宋而亲鲁为借口,强令宿国迁于宋国内陆,以为附庸。春秋时灭于宋国,故地入于齐。

姜国:史说不详。一说立国于周幽王前期,和杨国为邻(在今山西洪洞附近)。二说为焉耆国(为夏族后人迁徙西域所建)。三说就是江国,为楚国灭(在今正阳县东南)。

蓐国:姜姓,周武王封骀国后裔于蓐,建立蓐国。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一带,春秋早期被晋国所灭。

偪国:即逼国,具体位置不详,与南燕国密须国阚国等同属姞姓,最初见于《左传》:“杜祁以君故,让偪姞而上之”。偪姞晋襄公生母。

瑖国、纶国:均为夏代已有的今河北境内的方国,商代至西周时犹存。纶国在今万荣县荣河镇一带。

逼阳国:又写作偪阳国,又称傅阳国,在今枣庄市张山子村附近。妘姓。祝融之孙(或说第四子)求言,夏时获封建国,商周时相沿。公元前563年,晋以逼阳国亲楚而包围逼阳城,逼阳国城破国亡,将妘氏人迁到晋国的霍城(今山西霍县)。太戊之后,商王室出现“九世之乱”,大彭侵占了薛国之地,以一支在邳北建立偪阳国。

傅阳国亦称复阳国,姚姓商王封大彭国陆终第四子所建,故址在今山东省枣庄市涧头集镇候塘村。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被楚国所灭

寒国、干国、邗国:任姓,黄帝之裔伯明氏的后裔。始祖寒哀曾为黄帝驾马车,裔孙寒浞在夏时受封于今潍坊寒亭区。后羿代夏,寒浞杀羿,建立寒国,建都在寒亭。寒浞死后,少康灭寒浞的两个儿子,寒国灭亡。寒人南迁,有一支迁到今濮阳一带,夏桀时候,干辛邦仕夏(寒与干通),得封建立干国(又称邗国)。至商代,干为商之属国。商纣王时封鄂侯于邗,建立邗国(后因劝谏纣王而亡)。(约在此时)原干国南迁徐州寒山一带。周代中叶后,干国由徐州南迁临淮(今江苏泗洪)。后又南迁江苏扬州,为吴所灭。另有传说,一部族人远迁到朝鲜半岛,改名为韩国,但无史料考证。

罗国:发源于罗地(今河南罗山县一带),为黄帝后代祝融的第六子季连所创,是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和荆楚同祖。大约在殷高宗武丁时,芈族系诸部落遭到殷的征伐,罗便随楚由罗山(河南罗山县)迁避到甘肃正宁县。周武王灭商时有功被封为子爵。后随楚国迁于湖北房县和宜城。公元前690年,被楚国所灭,其遗民被迁至丹阳附近的枝江(今湖北秭归附近)。次年,再次被迁徙至今湖南汨罗附近。

弓鱼国、鱼国:最早出现在陕西弓鱼国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上,比三星堆古国晚数百年。鱼人本生活在秦岭以南巴蜀地区(推测为商代晚年的三星堆古国的一支),约于商周交替时迁移至关中西部现宝鸡一带生息,后被周王室册封为京畿内非姬姓诸侯国。周成王之际,鱼人参加了洛邑盛会。康昭时期逐渐南退,春秋时已在江汉地区,今奉节县在春秋时为鱼国。西周时井伯之女井姬下嫁弓鱼伯。弓鱼国与矢国、夌国之间关系紧张,曾与井国、儿国等联姻,为矢国所迫迁往渭水南岸茹家庄一带。周穆王时为矢国所灭。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一带发掘出鱼国的一系列古墓。

夌国:在今陕西省宝鸡地区,与弓鱼国相邻。

祝其国:包括今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都于今赣榆县古城村,春秋末期灭于鲁。或说灭于莒,地入于鲁。

薄国、薄姑国:即郣国。夏代炎帝后裔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有封国薄国。商代东迁山东博兴成为薄姑国。原为东夷集团中鸟夷的一支(或系赢姓),与商代王室通婚、关系至密,地在今博兴、临淄一带。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薄姑一支南迁江苏淮宁及吴县,春秋初年.被吴国所并。爽鸠氏、季荝、逢伯陵、薄姑氏先后居于今博兴县城东南。

厥国殷代称为“厥方”,西周至春秋称“厥国”,地在今汶上县境。约灭于鲁。今涪江中游曾有源自月氏国的北厥国。

贯国商代有贯国,灭于周灭商时,其地封于鲁侯。原伯贯之后曾建立姬姓贯国,为晋所灭。

于余邱国历夏商周的小诸侯国,地在今山东省临沭县。公元前669年,庆父伐灭于余邱国。又称余邱国。

蔑国又称姑蔑国,夏王朝豕韦国后裔于商末复国,地在山东地界。姑蔑亦即姑昧,属东夷人。周初东征践奄,姑蔑作为被征服国族,一部分留居鲁地,主体部分迁移至今浙江衢州兰溪、遂昌和江西玉山金华一带。春秋时附属于越国。传说少昊生倍代,封于蔑,至夏末为桀所灭

夷国妘姓,东夷的一支所建,商时已有,故址在即墨西六十里。公元前722年,纪人伐灭夷国。

温国、苏国:己姓,昆吾氏的一支有苏氏原活动于太行山前沿地带。首领平佐夏灭穷,夏少康封平于穷石(在今孟县西,或说霍丘县西南),建立温国。为商汤所灭。商代,曾迁于原(今济源一带、沙河市苏庄一带、今河北临漳),又迁到温(在今焦作一带),在商末以今河南的温县为中心。殷纣王曾伐有苏,迫使有苏氏献出妲己。商末,有苏氏助周伐商。周初苏忿生为大司寇被重封于温。从其子始称苏国。公元前675年,苏子拥护王子颓之乱未成,奉王子颓出奔卫国。公元前673年,郑、虢杀苏子。公元前635年,被周襄王赐给晋文公,成为晋国的附属国。公元前396年,被狄人所灭。有说,公元前573年,苏国被灭

董国:陆终长子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后裔飂(音刘)子董父,帝舜命为豢龙氏,封在鬷川,为董父之国。在夏商时仍为侯国,也写作重国。其后刘累豢龙也在董泽(在闻喜县东一带)。鬷水上夷,皆董姓。为晋国所并。考古证明:绛山(在今绛县西北)南有倗国,倗国西有董国。

箕国:1、炎帝之后,姜姓,夏时立国于陕西勉县境内,先后迁平陆县箕山、河南箕山、淇县与濮阳一带。或说商初又称基方(有说在今山西蒲县北),一直与商为敌。2、商王武丁征服箕人后,封子于箕人故地(时在今左权县一带)建立箕国。箕子是子其的后代,封地在今太谷县境内。3、周朝初,箕子东逃至箕国。周武王就把箕国和孤竹国封于箕子。箕子东迁今辽东,与当地土著良夷结合,建立了箕氏朝鲜。余族仍为箕国,为燕国管辖。春秋时箕国转属山戎。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北伐重创箕国,约于战国初灭亡。

箕子朝鲜:周灭商后,箕子东逃至辽西地区,周武王遂封箕子为箕侯。箕子率商朝遗民到辽西喀左县一带,联合土著居民,建立了箕氏侯国,被武王封为朝鲜侯。后被卫满朝鲜所灭。

向国:姜姓,炎帝有裔孙向,夏时被封建立向国,在今安徽省怀远县境(或说在今河南济源市南),不久灭亡。西周时复有向国,在今山东莒县南部,春秋初年灭于莒国。

郚国:或称鄌郚国。公元前1121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建立鲁国时已有鄌国和郚国,均在今昌乐县鄌郚镇一带,为鲁国下邑,是姜姓宗主国莱国的同姓属国。春秋战国时,简称郚国,鄌、郚二国附属于纪国。公元前693年,被齐襄公所灭。

名称一样但时代或姓氏不一样的,仍统计在一个方国里。

郁国:1、传说黄帝有师郁林,后裔建立郁国(约在今江浙一带春秋时为吴2、在今临淄城东石槽城,战国时为纪国所灭。

菟裘国:赢姓,伯益的14支后裔中有菟裘氏,或曾建国于今新泰市楼德镇一带。周朝时为鲁国地界。鲁隐公想归老于菟裘,遂营建菟裘城。后成为一个依附于鲁国的小方国。

徙国约形成于战国末期或秦末。地在今四川天全县一带。西汉初年尚存。

番禺阳禺、欢兜缚娄国均在战国中下期出现于今广东省境内。缚娄国由南逃越国贵族,约灭于战国末年,地博罗境内番禺国在今番禺市境内,阳禺阳山县东南

    

舒国:周武王封皋陶后裔,建立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合称群舒,地在今六安、舒城、庐江一带。武庚之乱,周公东征,群舒归顺。公元前668 年以后,徐始见于记载,由衰而渐兴盛。公元前657年, 舒子平被徐国所灭。公元前645年之后群舒复起, 称为舒鸠国,为楚国附庸。公元前615 年,群舒叛楚,楚俘获舒及其宗国君主,进而围攻巢国。公元前616 年,楚伐群舒灭之。稍后又复国。公元前601年,楚庄王灭蓼舒国;公元前574年,灭舒庸国;公元前548年,楚康王灭舒鸠国(今安徽舒城县);其余的群舒诸国在其后也陆续灭于楚国。有说,古文字徐和舒本是一字。徐为嬴姓,舒为偃姓,是从同族分化出来的,群舒是从徐国分离出来的。

弦国:源于隗姓赤狄,是炎帝部族后裔。在商代称(弓弓)方,已进入中原西周时在豫南建国,子爵。地在今潢川县西北,息县南(有说光山县西北部)。楚国近邻江、黄、道、柏等国睦于齐,都与弦国为姻亲,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公元655年,楚灭弦,弦子奔黄。

蒲国:相传在夏时舜的裔孙被封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春秋时少昊后代的封地在蒲地(今山西隰县),建立有蒲国。

复国:周朝诸侯国,在淮河两岸。徐少华认为是周王朝所分封的隗姓方国。

钟离国:嬴姓。周武王封商朝贵族伯益的后代建立钟离国。最初在山东,后来到安徽临淮关一带,再后迁至今凤阳县境内。公元前518 年,吴灭钟离。或说春秋时被楚所灭。

白国: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内应而被杀,其子熊胜逃吴。楚惠王把熊胜招回封在白邑(今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后,白公发动政变被灭。 

阮国:赢姓,皋陶后裔阮髡于商朝时受封建立,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约公元前1050年,姬昌灭阮国。

靡国、微国:也称麋国、糜国。1、夏的同姓诸侯,因负责种植豆、黍等得封。起源于今山东梁山境北的微部落。商王文丁时,微是称霸的伯主,殷被迫与微讲和。商王廪辛时迁至今晋东南潞城县境。后至今陕西眉县境,兼称眉,参加武王伐纣。2、周成王拢集大禹后裔于糜地(今湖北与陕西交界之处),复建糜国(麋国),子爵。因周征眉微,迁至今陕西白河县和湖北郧县境,称麇或麋。大概在周穆王时,迁至竹山西(有说郧县)立国称王,一直受到庸国庇护。周宣王时地在川东(也即竹山西)。公元前616年,楚穆王派大军伐糜,先后败糜兵于堵阳、防堵等地(皆在今房县),兵锋直指糜国都城锡穴(今陕西白河东南部),糜子归降。公元前 611年,糜与百濮叛楚,楚庄王灭糜,迁其遗民于湖北京山一带,后迁岳阳地区,称麇或麋、微,建有糜子国。公元前515年,楚昭王再将防渚一支西迁庸,再迁蜀,在今竹山县境者称微,在今四川眉山县境者称眉。公元前601年,楚灭麇,将麇人迁于湖南岳阳一带。3、麇有分支到今大姚县,仍称微。公元前505年,楚昭王又迁其遗民于梅子(今梅溪乡梅子市村)筑东麋城。4、春秋战国时,有楚大夫受封于糜亭(今河南汝南),称糜君。5、商王帝乙的庶长子启受封于殷都附近(在今河南商丘东北),称微国。微子启多次劝谏纣王无效遂弃国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启带族人跪见周武王,周武王封纣王子武庚在殷虚(今河南安阳小屯)。周公平息武庚叛乱后,封微子启于商丘一带建立宋国

邧国:姜姓,祝融之后封于罗(在今湖北安陆),号妘子,建立邧国。春秋时邧子国,从属于楚。有说邧国即许国。

姒国:相传少昊子台骀封于汾川,其后有沈、姒、蓐、黄等国。春秋时在今河南境内,被晋所灭。周文王之母出自姒国。

英国:大禹封皋陶次子仲甑后裔于英,地在今安徽六安。春秋时,楚灭英。有说英国可能是商王子“央”的后裔。

六国:也写作录国,皋陶次子仲甄后裔夏时所封,故地在今六安市皋城一带(或说即麓国,在今河南武陟)。后是商朝重要的封国之一。入周后,六国时服时叛。周成王派召公征伐,六国战败降服。至周穆王时,六国为周朝建立功勋,被封为伯爵。公元前622年,楚灭六国。

倗国:是山西考古工作者在运城绛县发现的一个文献没有记录的国家,位于今绛县横水镇横北村。西周时在晋国附近,系隗姓狄人,与霸国关系紧密,约被晋国所灭。

霸国:考古者在临汾翼城县境内发现了一个文献没有记载的西周诸侯国,并延续至春秋初期,伯爵,人口数量较少,属媿姓狄人的一支。

养国:嬴姓,文献失载。考古发现,养国与江、黄、樊等国同族,皆东夷少昊族的后裔,西周前期已立国并有自己的史官。商代在今安徽宿州市北。春秋中期尚存。亡国后的养人在桐柏居住,成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28年,楚灭此养国。推测,养国原在沈丘一带,楚灭沈丘之养后迁今桐柏及其附近地区复建养国。黄盛璋认为养国在今河南鲁山、郏县、襄县一带。

妣国、妢国:西周诸侯国,均在今安徽省境内

鄢国:出自妘姓。相传求言在夏时封在郐国(今新郑县西北),时称会人。在西周时会人有被封在鄢(今鄢陵县北),建立鄢国。约公元前769年,郑灭鄢。

光国:1、姞姓,黄帝之后,初居黄河流域,武丁时在今河南睢阳县西南。商中后期(约在公元前12世纪)迁入光山,遗址在光山城关镇一带。公元前7世纪为黄所灭。2、周朝少昊的后代被封建立光国,己姓,在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 

番国:也作潘、鄱,远古时曾活跃在黄河中游开封以东、商丘以西一带。祝融八姓之一的昆吾之后,与楚国同源。西周以前应在温县附近。西周末年南迁今信阳一带。春秋早期南迁至固始。春秋中期以后,逐渐被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春秋晚期,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04年,吴太子取番。

轸国:偃姓,皋陶的后裔。在今应城县西。公元前655年,被楚成王所灭,其地归于楚国。

萧国:子姓。公元前683年,宋国内乱,大心平乱有功,受封在萧地建立萧国,称为萧叔,为宋国的附庸国。公元前597年,萧国为楚国所灭。另,商代在今安徽省萧县境内有萧国。

郱国:在东莞临朐县东南。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出土青铜器监盂铭文中有郱国。公元前693年 ,齐襄公灭郱。

鄑国:西周时缙云氏的一支迁到鲁西,在今昌邑县境建立鄑国。公元前693年 ,为齐襄公所灭。或说春秋初被鲁所灭。 

奄国、郾国:又称商奄,子姓,商王南庚之子继的封国,都城为奄(今曲阜旧城东),疆域可能与后来的鲁国相近。在商末为商王族的支子所封之国。周公东征灭奄,俘奄人之强壮男子阉之为奴隶(称阉人,居处称庵)。遗族逃往今常州市东南重建奄国。约公元前585年,吴国寿梦灭奄称吴王(有说,在春秋中期偏晚时被宜国所灭)。

偃国:偃姓。周武王封皋陶后裔于今漯河市西古城村一带。约于春秋初灭于郑。

郾国:夏初,皋陶次子仲甄封于匽,为偃姓,即郾,在今漯河郾城县。约灭于夏末商早期。姬姓北燕国在河北、辽东一带,原称也是郾国(燕国)。

西州国:在今监利县东,灭于楚国。

廪国:在今湖北境内,为楚所灭。

时国:嬴姓。在今河南境。据《路史》记载灭于楚。

大隗国:商汤灭夏后,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建立了大隗国,其国君称大隗。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夏朝帝王后代,楚国的同姓国。公元前634年,被楚所灭。

夔国:又称隗国、归国。春秋时,熊绎六世孙熊挚为嫡子,因身有残疾未能继位,受封于夔城(今秭归县一带),建立夔国(都城在今夔沱),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634年,楚国以不祭祀祖先祝融与芈鬻熊予以谴责,不服,楚遂攻亡之。

归方、归国、夔国、何国、妢胡、麸国、有国:起源于尧舜时代的后夔(封伯、归伯),被称为归夷,是东夷集团的一支,以一足神龙为图腾,活动在今冀南、鲁西、鲁南、苏北、豫东和皖北一带,后裔建立了多个方国,包括夔国即归国,在夏太康以后被后羿灭亡。至殷商时,甲骨文卜辞中的归方、虎方、何方等,都是夔族即归族所建立的方国,分布在今豫东皖北的汝颍一带。武丁时,商灭掉归方、虎方部落。在被殷王朝征服的时候或者以后,一支越过大别山,在湖北秭归一带,建立了夔国,又名归国。一支渡过长江,在今湖南的宁远一带建立了何国。一部分(包括虎方、归方等)留居今漯河市东部、安徽阜阳一带地区建立了归姓胡国,又称妢胡国、麸国。西周初,周公东征时被征服,封侯爵。周穆王时,胡国曾联合徐戎、淮夷内侵,被成周降服,未灭国。周穆王把归胡削爵割地,从其西境分取疆土建立姬姓沈国。此后,归胡国力及社会地位日渐削弱,春秋时楚灵王迫归姓胡国迁于荆以空其地。公元前508年,楚昭王吞并了归胡、妢胡,后又灭貀国(即豽国,楚先王所立),将其后代迁徙于妢胡国故址,转封为胡子国。战国时,胡子豹乘吴国军队攻进楚国都城之机,占领楚国邻近胡国的地方。公元前495年,楚师大举进攻,俘虏胡子豹灭掉胡国。国都有二,一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舞阳县一带,一在今安徽阜阳市。夔的后裔归姓国家还有有(洧)国。相传黄帝在即天子位之前,曾为归夔国(今湖北省秭归县),即天子位后,留下一子继任为君,其后子世守此国。

鄀国:1、黄帝长子昌意封于鄀。2、颛顼封少昊孙允格于鄀,允姓。商代仍存。西周时为一强盛之国,跨豫、鄂、陕三省接壤之地,有自己的纪年与正朔,不奉周王统年,都城在钟祥北面的汉水边。春秋时分上鄀和下鄀。上鄀在今淅川县西南丹江左岸,都城建在商密。公元前635年,秦、晋伐鄀,向秦师投降。公元前622年,秦攻入鄀都商密,鄀人迁至今宜城市东南,成为楚的附庸。公元前478年,楚俘获鄀国大臣观丁父,鄀之爵名不见于文献记载。上洛之鄀为分枝,称下鄀或下蠚,在今内乡至商州之间,后被晋所灭,成为晋邑。有人认为,今淅川与内乡交界一带的都于商密之鄀为下鄀,迁至宜城之鄀为上鄀,是先后一国的关系。或说鄀国亡于公元前622—613年之间。

都国:允姓,在今四川省境内,灭于楚国。

屠何国:即不屠何国,东北夷所建的方国。也写作徒河、徒何。春秋以前,辽西大小凌河流域的一方国名称。<管子·小匡篇> :“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房玄龄注:“屠何,东胡之先也。”<左转>载:“豹胡,亦即不屠何。” <墨子·非攻篇>:“古屠何亡于燕代胡貉之间。”

青罴、黄罴:<逸周书·王会篇>载:“不屠何,青罴,东胡,黄罴。”均为东北夷部落方国,后入于东胡。

泉国:据传有黄帝之子任姓后裔封于泉,在今安徽省境内。

巢国、庐国:帝尧时有大臣巢父常居于山中以树为巢,帝禹时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其他部落(如皋陶氏后裔偃姓部落)从东方、北方不断徙入,居于巢湖西方、西南方地域(今六安市六安县、舒城县一带),形成了以巢国为中心的部落联盟,以地理方位称其为“南巢氏”,简称“南巢”。 汤伐桀,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南巢)历山。有巢国疆域大约包括今巢湖市、合肥市、六安市和安庆市、滁州市、南京市江北地区。周析其地为巢、庐二国,分别被称为“巢伯国”、“庐子国”。庐国新都于今合肥城城区,巢国仍都于今巢城城区。春秋时,巢国疆域先后遭遇“群舒”(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在今舒城、庐江一带)、橐皋(今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及肥东县东部一带)等众小国的侵略和蚕食。公元前518年,吴灭巢国。

西黄国:即黄国,在今宜城县东南的汉水以东(或说在今四川省),楚史研究者称其为“西黄”。春秋时期,巴人伐楚,楚文王被巴人打败,元老鬻拳不许败军之师入郢都。楚文王只得转攻黄国得胜后才得以入城。约公元前7世纪中叶,黄国被灭。此黄国很可能是陆终或昆吾之后所建立的黄国。有人说在江夏(今武昌)一带。

黄国:1、夏初,夏启杀伯益。伯益后裔作为东夷集团的一支,一直持续到夏王姒芬时,已被夏所征服,故城位于今潢川县隆古乡。夏末成为商的盟国。周朝被封为子爵。公元前704年,楚子会诸侯,黄、随不会。公元前655年,楚成王大举入侵黄国。因黄国既不设防,盟国又坐视不救,黄国至此被灭。2、少昊裔孙台骀因治理汾、洮有功,颛顼将汾川流域封给他作采邑。台骀的后裔在这里建立了沈、姒、蓐、黄四个小邦国。这个黄国又称黄夷。(夏)后相即位的第二年征黄夷。地在洮水支流横水(又叫黄水)一带,今绛县西。春秋早期,被晋国兼并。有说,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3、颛顼的曾孙陆终娶鬼方之女,后裔分支有赢氏。嬴氏分支有黄姓。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黄,都城在光州定城西(即今潢川县西),长期依附于楚国。公元前655年,楚国灭弦国,弦子逃奔黄国。公元前649年,楚伐黄,次年灭黄。此与1应为一国。但是,1、3的黄国与西黄国记载均有重叠或说矛盾之处。有说,根据考古发现,在商代的今陇东地区也存在一个黄国。

铸国:又作祝国,任(妊)姓。周武王封黄帝后裔禺阳于铸(在今宁阳县西北,或说在今山东临沂县东南)。公元前6世纪中叶犹存,后不知所终,郭沫若说约春秋后期被齐灭。或说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帝尧之后于祝。有说其地在今济南市长清县祝阿故城一带,公元前768年,亡于齐国。

聂国:姜姓,春秋时,丁公分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茌平县西),为齐国附庸。

宗国:偃姓,在今安徽枞阳,子爵。为群舒之属。公元前626年,楚成王开始攻灭群舒。公元前615年,群舒叛楚,楚穆王派大军抓捕了舒、宗的君主,宗国遂亡。

钟吾国:芈姓,周穆王始封楚公族钟吾所建的侯国(或说东周时始封),子爵,在今江苏宿迁市东北。春秋时为楚国附庸。公元前512年夏,责令徐和钟吾交出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私放二公子投奔楚国。冬吴王派孙武伍子胥兴师灭钟吾国。

秉国、繁国:西周铜器《班簋》铭文中有“秉、繁、蜀、巢”4个国名。

溓国:公爵,在今河南省境内。

明国、益国、武国:均为公爵,在今河南或陕西境内。

髳国:在今汉源、冕宁县一带(有说巴县)。商初以前属于传说中的蜀国先王鱼凫氏。商末助武王灭商。髳与髦、犛、旄相通,今简化成牦。春秋时,从江汉平原经贵州进入川中的开明氏濮人部落取代了杜宇氏,髳国改名为笮都国。有说髳国在今河南西部。

髦氏国:依姓,在今青海。

百濮国:或称濮国。1、在今云南省南部的思茅地区。周武王将那里的土著濮人的酋长或头人按公候、伯、子、男封国,后称百濮国。现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是该支濮人的后裔。2、在今湖北石首。春秋到战国时期,楚国熊氏后人封居在今湖北石首一带,建立了百濮国,其国人称濮人。濮人原在西南地区,殷周时分布于江汉以南,春秋以后渐散于今湖南西北澧水、沅水流域。因部族繁多,濮国又称百濮,周武王曾联合濮国等邻邦灭纣王。公元前704年以后,楚国先后吞并45国,濮国境域成为楚的黔中郡。湖南沅陵窑头战国古城遗址应该是濮国都城。

那国:或作“冉阝”国,西周春秋诸侯国,封地在楚国附近,后来被楚国灭亡。公元前687年,巴人叛楚取那处。

番禺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摇梁,摇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的后裔以“番禺”为号。春秋战国时有存。 

房国:1、母系氏族社会时在女水之阳构筑女神庙“房”,逐渐形成以“房”邑为中心的部落居址,被后世称为“房国”。2、尧子丹朱封地在今河南遂平县小文城一带(或说在今河北省高邑县一带)。丹朱子陵建房子国,祁姓。公元前529年为楚所灭。楚灵王迁房于楚。古房国当即方雷氏的后裔,方雷氏族即嫘祖母家西陵氏。

吴房国:公元前505年,当吴王阖闾在楚地与秦楚联军激战时,其弟夫概擅自回国自立为吴王,阖闾回军击夫概,夫概逃至楚国。楚王封其为棠溪氏,建都于古房国都城,史称“吴房国”。其存国年代不明。

林胡国、楼烦国:与鬼方同时见于史,均为商时已有的匈奴族部落方国。楼烦居商“正北”,在今山西宁武一带。春秋时,晋北(今山西北边)有林胡、楼烦。战国之际,在赵燕的压力下,林胡和楼烦一迁再迁,先从晋北向东迁至燕北(河北北部)。后又到赵西。接着至伊盟(今鄂尔多斯市)境内和阴山以北。在赵孝成王时,林胡随初露头角的匈奴率众而来,被李牧以“奇阵”击溃,从此林胡名字失于史册。楼烦依然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战国末期,楼烦从属于匈奴。西汉武帝年间,楼烦不复为国,渐渐消失。

肃慎:亦作“息慎”﹑“稷慎”。属于蒙古人种。夏商周时代之前早已存在,初居山东半岛,其先为玄夷(鸟夷),逐渐北迁,时期生活在黑水(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带,西周时已迁至燕山以东,战国初期时向东北迁至今辽宁省开原一带,战国末年一部分迁到了长白山,和东北原有的居民相结合,演化为挹娄族。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肃慎来贡。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周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其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战国以后﹐只见挹娄而不见肃慎。

东胡:即通古斯族,其先为玄夷、奚夷,从南俄草原经西伯利亚南部与当地的土著居民、黄帝部落的东北分支共同融合而形成,为殷商遗民与呼伦贝尔地区扎赉诺尔人的后裔。早在商初就居住在商王朝的正北方。皆秃顶不蓄发。后逐渐向东、向南移动至燕赵北边。战国时东到辽河,南到赤峰,西到泺河,北到乌力吉木仁河。齐桓公破山戎后,东胡一度曾南下占山戎之地,秦开破东胡,东胡北却千里,回到故地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公元前206年,匈奴冒顿单于自立,发兵大破东胡,东胡之名从此消失。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至战国非姬姓方国(二)
追溯源头——春秋前后120多个诸侯国,哪个是你的故乡?
(原创)汉阳诸姬十八国
牧誓八国:追随武王伐纣,结局各不相同
春秋时的一大国,实力不输楚国,结果被楚、秦、巴三国所灭
从楚人初期活动看丹阳之所在(淅川文化探索之三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