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原黄姓世系研究

   黄云(约前2280-)封汾水之黄国对黄云是谁的后代有两种意见,一黄云是陆终(约前2203—)之次子惠连或季子,二黄云是伯益(约前2060—前1973)之季子。笔者认为黄云是台骀(约前2310-)后裔比较符合历史。理由是台骀是帝颛顼(约前2301-前2224在位)时代,离黄帝最近,以云纪官。《左传·昭公十七年》有一段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赤)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孔颖达疏引汉服虔云:“大暤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幸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唐贾公彦《<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

黄帝以云名官,有青云春官、缙云夏官、白云秋官、黑云冬官、黄云中官。都由不同族团领袖担任,中官为掌四时的总正。《史记·五帝本记》还说“(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如缙云的县城叫五云镇,五云镇古称缙云墟,后改名五云则同样与黄帝有关,黄帝以云名官,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中官驻防黄帝车辇附近,叫黄云山,春官的驻地如今叫青云岭,夏官驻地叫缙云山,秋官驻地叫白云洞,五位大臣集中办公的地方就叫五云。

   陆终(约前2203—)在帝喾时代(约前2220-前2158在位),伯益(约前2060—前1973)在帝舜时代(前2042-前1993在位)。根据《历代官制总序》及其末年,舜摄百揆,改地官为司徒,秋官为士,冬官为司空,春官为秩宗。殷制,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可见,颛顼帝对台骀(约前2310-)后裔封国时,其实是以云来封的。封为黄云,其实就是中官,协助帝监于万国。是最高和最信任的官职。因为,台骀生活在颛顼时代,早于鲧、禹治水200多年,为尧、舜、禹在汾河下游建都创造了条件。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这就是今天的临汾尧都区、运城永济和夏县。后来,黄国的地盘被作为首都以后,黄国的地盘越来越少,只好改封到别的地方,最后封在河南的潢川。

目前的看法是晋地汾水黄国所在之地汾、洮,汾水即今山西汾水,洮水为今山西闻喜县涑水河上游的洮水。洮水北岸、绛县西30里有地名横水(即黄水),旁有一溪名横水,又叫黄水,是洮水的支流。这一带便是古黄国的故地。至春秋早期,周人在这里建立的晋国强大起来,兼并这里的小邦国,黄国也被晋国所灭。

  在山西临汾一带,应该有很多黄氏子孙,他们都到那里去了那?

   明初的山西临汾市洪洞(桐)县大槐树移民可能有答案。据载大槐树移民历时长久、分布广泛,大规模的移民就有十八次之多,人数近百万(侯伍杰《山西历代纪事本末·大槐树移民》)。移居全国。

  以山东为例:如光绪三十三年《山东滕县乡土志氏族》记载的山东滕县门户较大的望族十二姓,其中黄、张、王、侯、杨氏五族祖籍系山西洪洞县,《滕州乡土志》作了以下描述:黄氏原籍山西洪洞县鹊喜村,明初迁滕。《山东即墨黄氏祖源考》(黄济显)经过综合调查分析,得出如下推论:即墨黄氏大多是明永乐初年奉旨由青州迁来的。他们应该是原青州吉林村的一个近支家族。而吉林村原处于海边的荒凉地带,村中各姓族谱均记载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黄氏应是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到棘林村后,又于明永乐年间奉旨迁到即墨。

   台骀后裔今何在?

台骀生活在颛顼时代,早于鲧、禹治水200多年,为尧、舜、禹在汾河下游建都创造了条件。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这就是今天的临汾尧都区、运城永济和夏县。

关于台骀,明成化版《山西通志祠庙》载:"汾水川祠,一名台骀神庙,有六:一在太原县晋泽南;一在静乐县定河口;一在五台县西十五里;一在曲沃县西三十里高村;一在石楼县南三里翠金山上;一在汾州城东南二里,皆为行祠。"《平阳府志曲沃县》亦载:"台神庙,在县西三十里台神村。"现侯马市(曾属曲沃县)台神村西古翠岭台骀庙,紧靠汾河,占地一万平米,有建筑40多间,为明朝时所建。台骀神庙之多,可见台骀生产和生活地域之广。有关台骀后裔,《左传·昭公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洮、汾,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列举了沈、姒、蓐、黄等4个国。《史记·秦始皇本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络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列举了12个个国。把这些国家列为嬴姓的根据,《史记·秦本纪》作了交代:《史记·秦本纪》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索隐: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路史》记载,大业娶黄帝父亲所属的少典氏族之女女华为妻,生子名叫繇,即皋陶。皋陶、伯益在尧舜禹时代的活动在汾河流域的临汾盆地一带。

台骀后裔与尧、舜、禹当然无法相比,因此在历史典籍中湮没无闻。5世-10世失考,直到11世大业(约前2110—)、12世皋陶(约前2081—前1981)、13世  伯益(约前2060—前1973)才又见于史书。但是《左传·昭公元年》和《史记·秦本纪》都明确载明黄氏为少昊嬴氏之后。

   附:台骀后裔今何在?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嬴,少昊之姓。目前称是嬴姓和伯益后裔,凭资料罗列如下:

   一、称是嬴姓和伯益后裔的国11个。

(一)、徐国,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入夏以后,伯益子若木被封于徐(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泗县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

(二)、奄国,商朝古国,在曲阜附近,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运奄氏。这个运奄氏就是指的运奄国,有人称奄国,是少昊后裔东方之国的延续。

(三)、莒国,《莒州文物志》: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建立,周武王十三年封少昊之后兹与期于莒,至公元前431年被楚所灭,后属齐地。

(四)、郯国,《水经注》:郯,故国也,少昊之后。

(五)、秦国,《史记·秦本纪》和郭沫若《中国史稿》有论述。

(六)、梁国,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梁国亡于秦国。

(七)、沈国,是出自少昊金天氏。少昊的后代昧,担任水官,被称为玄冥师。昧的儿子台骀,因为治水有功,被封在汾川,后代建立了沈国。

(八)、谷国,出自嬴姓,与赵、秦同一个源流。他们都是传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

(九)、黄国,原始社会晚期至夏朝商朝和西周时期称黄邑,东周列国时期称黄国。夏襄王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地名依然称黄邑。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称光州,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潢州川县隆古乡境内。

(十)、江国,出自嬴姓,以国为氏。

(十一)、舒国,据《左传》所载,周朝, 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舒国(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公元前657年,舒子平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 称为舒鸠国。公元前552年, 又被楚国所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山西黄姓人为山西古黄国后人
论伯益族的历史贡献和地位
黄帝与少昊的关系 - - 草根网
天下赵姓的源头在山西洪洞县赵城吗
中国最古老八大姓氏是哪些
华州高塘塬名溯源(二):​文韵深厚改“崇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