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伊朗君王谱】阿夫沙尔王朝(1736—1796年)(二):纳迪尔沙1

阿夫沙尔王朝(二):纳迪尔沙1

(2)投靠萨非
1722年,阿富汗霍塔克王朝的皇帝通武力方式控制了波斯,并强迫波斯皇帝侯塞因退位。然而阿富汗人并没能控制整个波斯帝国,波斯皇帝侯塞因的第4个儿子塔赫马斯普成为了法定的波斯帝国继承人,并就封沙赫尊号。即塔赫马斯普二世。
大约在1727年,塔赫马斯普帐下的一个的将军由于害怕自己所作的一些事情触怒皇帝而引来杀身之祸,而带着他的1500名士兵逃跑了。并最终投奔了纳迪尔的武装,使得纳迪尔的武装壮大为3000人。纳迪尔的叔叔深感纳迪尔的壮大已经威胁到了他在凯拉特城的安全。不久他写信告诉纳迪尔,建议他可以向塔赫马斯普求情来原谅他,这样纳迪尔就可以合法的成为塔赫马斯普的军队。纳迪尔接受了叔叔的建议。由于塔赫马斯普急需士兵,不久就签署了原谅纳迪尔的文件。纳迪尔的叔叔热烈欢迎纳迪尔和少数同伴进入凯拉特城.到达后的第二天晚上,纳迪尔下令杀死了所有他叔叔的哨兵并包围了叔叔的军队。他自己进入他叔叔的房间并杀死了他。
纳迪尔意识到他必须要得到塔赫马斯普的信任和好感。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打赢一场对阿富汗人的战争,因为阿富汗人已经占领波斯5年了。他选好了目标尼查布尔城,一个被阿富汗人统治的要塞,大约有3000兵力。纳迪尔知道到他的部队不擅长长时间的围城战,他引诱大约600名敌军出城,并消灭了他们。愤怒的守城将领带领所有的部队追杀纳迪尔的部队。纳迪尔和他的部队迅速逃往山里,在一处狭窄的山口,纳迪尔很容易的将敌军全部歼灭。纳迪尔返回了尼查布尔城,并宣布该城属于塔赫马斯普沙赫所有。纳迪尔对待城中的百姓非常的友好,大约1000人自愿加入了纳迪尔的军队。纳迪尔赢得了塔赫马斯普的信任。后者深信纳迪尔所作的包括杀死自己的叔叔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他不仅原谅了纳迪尔也原谅了先前背叛自己投奔纳迪尔的将军。
不久纳迪尔密谋除掉法提赫·阿里将军,他告诉沙赫,法提赫正在秘密谋反,而沙赫轻易的相信了纳迪尔。但是沙赫告诉纳迪尔他向法梯赫发过誓,永远不会杀他。据说纳迪尔说"吾素不重誓",之后他杀死了法提赫并将他的头挑在枪尖上展示给他手下的士兵。这之后纳迪尔被塔赫马斯普沙赫授予了汗(Khan)的称号。
(3)成名之路
1728-1729年纳迪尔继续不断的打击阿富汗侵略者,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期间,他与阿富汗人展开大小数场战役,从无敌手。在海拉特一带,他先是于卡富尔·夸叶赫一战中击败了阿富汗人的部落,之后,他在达姆甘城外与阿富汗著名酋长亚什拉夫交战。在此战中,他令阿富汗军队真正见识了何为近代化军队。利用仿欧式军制编练的新式战法,以及引自欧洲的先进火器,他成功以2.5万人的兵力击溃了两倍于己的敌军,并斩首1.2万级。之后,初尝败绩的亚什拉夫试图在科瓦尔山谷对纳迪尔的波斯军设伏攻击,但被识破。最后纳迪尔于1729年11月率三万兵力攻至伊斯法罕城外,亚什拉夫率军出城迎战,结果是第三次被打得一败涂地,被斩杀了七八千人。四天后纳迪尔成功夺回了伊斯法罕(Isfahan),并屠杀了留在城中的数千阿富汗人。伊斯法罕的阿富汗统治者马哈茂德在杀死了已退位的皇帝侯塞因和皇室成员之后逃往设拉子(Shiraz)。
到1730年纳迪尔驱逐了在设拉子的阿富汗统治者亚什拉夫(在此之前此人已经败在纳迪尔手中三次)。最终一个俾路支人部落杀死了逃亡途中的他。这样一来,抵抗阿富汗人的任务就此告了一个段落。纳迪尔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波斯的朝政。
在这种情况下,纳迪尔的野心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了。不过纳达尔此时仍然十分清楚,就以自己当前的影响力,仍然不足以在整个波斯领域中称得上一呼百应。萨非皇族的威信仍然存在,赤裸裸地直接夺权不说会遭遇反抗,至少一定被人说闲话。于是纳迪尔认为,应该通过一场对外征服战争来提升自己在国内的影响力,而在当时波斯的四周,属奥斯曼帝国对波斯的攻击尤为猛烈。就这样,1730年,他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反击战争。目标是高加索地区与美索不达米亚。
(4)大破奥斯曼
1730年春夏两季,纳迪尔率兵攻击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西波斯地区,并将其收入版图。在第二年,纳迪尔安排沙赫塔赫马斯普御驾亲征,再次对奥斯曼帝国展开进攻。但塔赫马斯普的作战水平显然远远不如纳迪尔,于是他的部队被击败,而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西波斯地区等到拱手奉还。
面对如此情势,纳迪尔认定这个让这个庸才皇帝介入战争和政治是不太现实的,于是索性在1732年时将塔赫马斯普废黜,立其6个月大的儿子阿巴斯为波斯皇帝以作为其傀儡,而自己实际上行使皇帝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于1733年开始向美索不达米亚展开进攻,拉开了战役最为惨烈的阶段。
1733年初,纳迪尔亲率三十余万大军围攻巴格达。围城战从二月一直持续到七月,城内军士死者六万余人,民众死者无算焉,而波斯围城军一样死伤重大。而就在攻坚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奥斯曼方面由托珀·奥斯曼帕夏亲率8万军队前来救援 [2]  ,托珀此番前来的目的就是要直接将波斯大军全歼在巴格达城下(就战术上讲很有后来抗战时国军名将薛岳“磁铁战”的风格)。纳迪尔匆忙之际率七万人迎战于萨马拉,结果失利,被歼3万多人,辎重尽失,本人也差点丧命。为避免全军被歼,只能放弃对巴格拉的包围。不过紧接着纳迪尔就在1733年10月于阿格达班与奥斯曼军再战一场,在此战中,他以八万人击溃了奥斯曼十万大军,对方包括主将托珀·奥斯曼在内阵亡二万余人。这算是纳迪尔报了萨马拉之战的仇。此后,他率军回国休整,以图再来。
而在1734年,纳迪尔将兵锋指向了高加索。当年11月,他率军围攻占贾城堡,一连围攻7个月。奥斯曼帝国在得知占贾被围攻的消息之后,派遣了步骑8万人的大军前来扑救。纳迪尔率军星夜迎击,1735年6月19日,巴格哈瓦德之战爆发,此时纳迪尔的5.8万名士兵只有18000人在场,不过纳迪尔沉着应战,趁敌军不备发动奇袭,大败敌军,斩首五万余级。奥斯曼军的阿尔巴尼亚籍指挥官科普鲁·阿卜杜拉帕夏阵亡。此后纳迪尔在高加索的军事行动便再无大阻碍。而闻败讯,占贾与第比利斯等高加索城镇望风而降。
此外,在外交领域,纳迪尔也有成就。1735年,波斯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了占贾协议,两国达成了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战略同盟,并且俄罗斯还奉还了于1723年被彼得大帝夺取的波斯领土。这项协议的签订等于是给奥斯曼帝国套上了一条铁链。
对奥斯曼帝国军事行动的巨大成就使得纳迪尔的声望到达了空前高度,此时的纳迪尔已经可以说是波斯的司马昭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夺权的计划便浮上了台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奴隶到威震四方的霸主——波斯的突厥人君主纳迪尔沙的传奇
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兴起(一)
萨法维帝国
苏莱曼的亚洲征服!1533-1555三次波土战争(上)—奥斯曼简史53
先统治波斯后走向独立|历史上阿富汗的“波斯式”独立扩张之路
印度蒙古人的复国之战:莫卧儿帝国与阿富汗军队的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