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芾的“八面出锋”是个什么鬼?分析《苕溪帖》看懂老司机起收笔的锋面变化


有些书法入门书常常用这样的图来示范用笔,还美其名曰藏锋。

这种图示误人子弟,害人不浅,生硬,机械,完全割断了书法点画的笔势往来。这也是很多人写字写成“老干部体”的原因。我们要问一下,古人真是这样写字的吗?

二王一路的笔法,起笔一般都是露锋直入,没有藏锋入笔一说。不信,请看王羲之兰亭序

再看智永千字文,也没有藏锋入笔的。

学笔法要看墨迹本,因为墨迹本的笔锋非常清楚,显示了运笔的真相。而刻帖及碑并不完全可靠。

米芾曾经说过,“恨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下笔,也就是起笔。米芾的话说明起笔的重要性。每一点画有无起笔、行笔、收笔是书法专业与业余的区别。读帖、临帖,一定要首先重视“观其下笔处”。

下面我们看看米芾如何八面出锋,来处理起收时候的锋面变化。

一、起笔切入。

二、起笔顺入。

三、貌似是逆锋起笔,其实是承接上一笔的笔势。

“不”字横的起笔

四、S形的起笔

米芾的这种笔法来源于王羲之的《兰亭序

S型是承接上字笔势形成的。

五、对不易察觉的收笔,可以省略的收笔,米芾决不偷工减料。

米芾虽然自称“刷字”,但对每一个点画的起行收交代的很清楚,决不偷工减料。

“山”字的横的小尖,显露了收笔。

“去”字的横笔不因后面粘着点省略收笔。

这些笔画的收笔许多人往往忽略省略。

六、顿笔收笔

七、出锋收笔

“泉”最后一笔向下提笔而出。

八、米芾的特色产品——向上出锋收笔。

“謳”字横向上收笔的秘密在于——最后写'品”

“理”字横向上收笔的秘密在于——最后写竖笔。

九、起笔收笔用隶法。

“書”的横画起笔是隶书的蚕头。

“親”的第一点向右出锋,不与下一笔呼应;一个字刚开始就收笔收工休息,这就是用笔的自然之处,想收就收,没有清规戒律。

米芾曾经遗憾“恨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当今社会,印刷术发达,我们见到的下真迹一等的墨迹本印刷品数量是古人无法想象的。古人的墨迹明明白白告诉了笔法,如果再走马观花的看不见古人的用笔之妙,真有点愧对这个时代。

留个作业:

看看下图,有哪些不易察觉、容易忽略的运笔动作?

怎么样,

你看懂了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苕溪诗帖》的起笔收笔看米芾的八面出锋,探究古人笔法的秘密
笔法理论的“八字真言”,古人都会曲解,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
米芾笔法——留:《彦和帖》解析
米芾写“点”,千姿百态各个精彩!
邓石如小篆笔法简述(一):起笔和收笔
唐楷笔法教学劄记-杨耀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