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宁市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
常宁鸿鑫科技金塘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员工们进行电子数据线加工
“这里上班离家近,工资待遇好,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近日,在常宁市鸿鑫科技有限公司金塘安置小区的就业扶贫车间,留守妇女周艳开心地对记者说。
周艳一家是常宁市宜潭片连心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正在上学,还有一个80多岁的公公需要照顾。她之前一直跟丈夫在广东务工,由于放心不下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去年春节前回乡。上个月,她开始到居住小区的就业扶贫车间上班,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周休息一天。如今,上班不到一个月时间,周艳已是一名较熟练的电子数据线加工工人,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2018年以来,常宁市把就业扶贫车间作为推进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大力创办就业扶贫车间,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爱心助力,帮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上班
“我的工作好,公司老板也好。”在庙前镇庙前村的常宁市神洲电气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面对记者采访,正在进行打火机配件简单加工的尹小国腼腆地竖起了大拇指。
庙前镇庙前村二组,双眼几乎全盲的贫困妇女李满菊在“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工作非常开心。
尹小国是庙前镇双凤村人,今年46岁,母亲早逝,父子二人均有轻度智力障碍,无谋生能力,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春节过后,在镇人社站负责人的推荐下,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尹小国成了神洲公司扶贫车间的员工。自此,他每天清早就出发,步行10余里路,从不迟到、早退。现在,他每个月工资1800元,包括加班费,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而助他实现就业梦想的公司老板李忠术,就是庙前村人,2000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浙江一家打火机生产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2015年,在当地政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中,李忠术决定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和人脉优势,回到家乡投资办厂,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他注册成立的常宁市神洲电气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出口打火机及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往美国、欧洲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李忠术已利用闲置场地,建起了1家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5家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招收员工18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8人。企业经过初期建设与调整后,逐步迈上正轨,经营业绩一路跃升。2018年,该公司出口产值为200万美元;今年前5个月,出口产值已达288万美元,预计全年可达500万美元以上。员工收入也“水涨船高”,一般月收入可达4000—5000元,最高可达6000元。由于吸纳贫困劳动力较多、经营业绩及扶贫效果良好,2018年,该公司被评为“常宁市就业扶贫爱心企业”和“衡阳市优质初创企业”。
“我们公司大部分员工是贫困人员,他们有的年纪偏大,有的没有技能,有的身体或智力残疾……尽管这样,他们都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支撑着各自的家庭,走上了增收脱贫的道路。看到这一切,我非常有成就感,也愿意继续助他们一臂之力。”李忠术动情地告诉记者。
目前,和神洲电气有限公司一样的扶贫车间,已在常宁市多地开花,成为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新渠道、新平台。
宽敞明亮、清新宜人的三角塘镇森焯鞋业就业扶贫车间
走进三角塘镇幸福村的森焯鞋业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机声隆隆,员工们忙得热火朝天。这个扶贫车间主要加工出口欧洲的鞋子,目前有130多名员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2人。
“目前,我们镇里已有3家公司创办了就业扶贫车间,其负责人都是本地人,也是在外打拼成功后返乡创业的爱心人士,对员工非常体贴,尽管按件计工,但对贫困劳动力都有保底工资,普通员工每月收入两三千元不成问题。不少员工通过在扶贫车间的务工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走出了贫困的阴影。”三角塘镇党委副书记吴良兵说。
安心增收,让搬迁群众“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宜潭片金塘安置小区是常宁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已安置来自该市10余个乡镇的贫困户217户、885人,且陆续有贫困户搬迁进来。
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家中集中生产加工
为了帮助集中安置点的贫困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常宁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多方奔走,一方面摸清安置点内贫困劳动力底子,对其就业意愿等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另一方面,实地考察境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动员企业到安置小区新建扶贫车间,最终促成常宁市鸿鑫科技有限公司与安置点连心社区达成了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协议,采取社区和企业共建的方式。今年5月下旬,鸿鑫公司金塘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建成并开工,首批吸纳了贫困劳动力16人就业。此前,该公司已经在官岭镇设立扶贫车间,吸纳2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我们通过扶贫车间促进集中安置点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就是为了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住得安、有事做、能增收’,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常宁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李金姣告诉记者。
创建于2014年10月的江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电子数据线和耳机等电子产品的生产,产品主要销往印度,现已在常宁市城区和三角塘镇开设3家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36人,其中包括附近安置点搬迁户在内的贫困户劳动力43人。仅位于三角塘镇江南村的扶贫车间,就有多名搬迁人员已成为熟练操作工。由于生产操作简便,该公司还吸引了附近一些“空巢老人”主动加入生产流水线。
留守妇女成了江南电子科技公司就业扶贫车间的主力军
“尽管公司产品的利润低,但订单量大,因此我们一直参照东莞的标准发放工资,且从不拖欠。对于路程远、行动不便的员工,公司还提供专车接送上下班。”江南电子科技公司负责人李凌云说。
尽心服务,用优惠政策扶持“扶贫车间”做大做强
近年来,面对贫困人员数量多、分布广、致贫原因复杂、无法外出就业等实际情况,常宁市积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打造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业扶贫新模式。
目前,常宁市已有就业扶贫车间29家,其中,企业自主建设16家,村(社区)企共建13家;厂房式车间22家,居家式车间7家,遍布该市11个乡镇(办事处);吸纳就业12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00人。此外,还有一批就业扶贫车间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
为鼓励和扶持企业建设就业扶贫车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市人社等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做好政策宣传引导、搭建供需平台、建立就业扶贫车间服务联系制度等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去年腊月二十八,常宁市人社局联系新河镇政府在尚珂伊针织有限公司湘江村就业扶贫车间门口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当场达成就业意向12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8人。类似的专场招聘活动,该市2018年共开展了10场,效果较为明显,企业非常欢迎。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在前期广泛调研、充分试点的基础上,常宁市新近出台了《常宁市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方案》,把建设就业扶贫车间作为推动分散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平台,并明确了“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属地管理”的建设工作原则。
常宁市人社就业部门、庙前镇相关负责人察看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
该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00家,每个乡镇至少创办就业扶贫车间3家以上,确定10家示范性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2000人。
该方案同时明确了支持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的多项优惠政策,包括场地费补贴、物流费补贴、就业补贴、创业补贴、金融支持、评先评优等。
“创办就业扶贫车间,是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有益探索。我们充分挖掘各乡镇、村(社区)在劳动人口、闲置房屋和土地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同时发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爱心示范和能人带动效应,着力补齐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短板,就是为了让这些看似分散的就业‘小平台’做大做强,成为困难群众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增收脱贫的大舞台。”李金姣说。(吴益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泽县27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三湘文艺】孙美堂/仁者丹心
【关注】响应总攻号,德宏“三个组织化”向贫困“叫板”!
荣光始于实干,奋进不息才能抵达梦想彼岸
重大扶贫措施,贫困户、残疾人现在有新的补助啦,看看能领多少钱
郑州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前10个月就业20672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