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种心理效应带你发现情感背后的真相

上世纪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发现了个人无意识,而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则发现了集体无意识的广袤世界。现代心理学的发现,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心理在其意识之外还有一片漫无边际的广大的未知世界。许多时候,我们似乎可以通过理性的思考,以为自己对自己足够了解,但事实上,人在多数时候除了依据意识活动外,更多的是被自己的无意识控制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举一个最通俗,也是与情感有关的例子:当我们感到自己对一个异性动心动情时,往往一时间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如此一般的心理冲动。希望与对方恋爱、生活在一起,希望与对方有个孩子等等。但我们的意识抑或是我们的理性思维惯性地强迫我们对这一困惑进行思考和解答,我们往往会得出比较幼稚执拗的观点:她长得漂亮、她心地善良、她跟自己比较适合。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其实,确切的答案是没有的,或者说是我们的理性思维不能够解读的。就像在精神分析学那里,你不能只依据白天的经历来解读全部当晚的梦境一样。

荣格说:“任何可以思维和直观到的物质,本质上都是人类的心理表象。”他的这一观点也就是在表示:心理,是理解一切事物本质的必经之地。

在现代心理学开始探索人类无意识世界后,许多心理学家探索出了种种新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一些著名的心理效应,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发现我们的感情背后的真相的。

吊桥效应——心动就是真爱吗?

【爱情吊桥效应】,源于著名心理学家阿瑟·阿伦的一个实验。

a.实验者找到一位漂亮的女孩作为实验助手,并要求她对一些男大学生做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很简单,首先要求男生们填写一份问卷,然后根据一张图片各自编纂一个小故事。实验分别在三个地点进行:安静的公园里、低矮的石桥上以及一座危险的吊桥上。女助手在进行完调查后,会给对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如果对方希望了解实验的细节和结果,可以电话联系女助手。实验针对的问题是:不同地点的男生编出的故事有何不同,有多少人会给女助手打电话。

实验结果非常有趣:在危险的吊桥上接受调查的男生相较其他两组,给女助手打电话的人数最多,而他们编纂的故事也含有更丰富的情爱色彩。

b.实验地点选在北温哥华令人惊心动魄的卡皮拉诺吊桥上,一位同样漂亮的女助手站在吊桥中央,选择18至35岁没有女性同伴陪同的男性。并且提出做一份问卷调查,并留下联系方式。

接下来,另一地点选在一座横跨小溪的普通小桥上进行同样的实验。

结果显示,卡皮拉诺大桥上被调查的男性普遍认为该助手更漂亮,并且有50%后来给助手打了电话,而那座普通小桥上经过的男性中只有12%给她打了电话。

位于加拿大北温哥华的卡皮拉诺吊桥

吊桥实验发现:人在危险情境下,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状态下, 无意识的恐惧感被唤醒。那些在危急情形下的人们更加容易产生生理冲动。而调查者的巨大魅力在与这种危急情形下的恐惧感相碰撞的时候,人们的生理冲动会直接指向调查者。但意识惯性地将这种冲动(心动)归因于调查者的魅力,并且容易忽视心理因素(恐惧)的作用力。因此也就产生了认为心动导致了一见钟情、觅得真爱的错觉。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拨通了调查者的电话。

人类对精神事件的理解,往往相对比较直白。由于人类固有的因果性思维的顽疾,更加容易认为:一种原因导致一种结果。但精神事件往往没有如此简单。当我们感到对一个异性心动时,也许应当审慎地考虑一下,这究竟是不是真爱?就像当我们相亲应当考虑的问题一样。

蔡格尼克效应——初恋是另一个影子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我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专门讲过。其含义就是:人们对尚未完成或已经无法完成的事情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而对于已然完成的事情则更容易抛诸脑后。

许多兄弟时常因自己的女友或是喜欢的女孩难以忘记上一段感情而痛苦万分,甚至有些朋友还以极端的手段逼迫对方彻底放弃此前的感情。这尤其发生在大男子主义泛滥的男性身上:一个男人绝不容许自己的女人心里还有别的男人。

蔡格尼克

但是,说到放弃,他们的感情既然已经结束了,那么实际上她就已经放弃了。但是,问题就在于,她是否能在心理上放弃这件“未完成的事”。尤其是初恋,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来说,都十分难以忘怀。这正是蔡格尼克效应所反映的,初恋永远是一件“未完成的事情”,除非这一对初恋已经白头到老了。而初恋结束后的各段感情,由于经验的重复累积,对于人们产生的印象则相对没有那么深刻。

因此,在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异性伴侣无法忘怀旧情,就会宽容许多。因为这是一个精神事件,是人的意识难以控制的。逼迫一个人忘记“一件未完成的事情”,实际上是非常愚蠢的。

古烈治效应——男人喜新厌旧的秘密

古烈治是一位西方国家的总统,有一回,他与夫人柯尼基一同参观一家鸡舍。夫人独自闲庭信步,看到公鸡伏在母鸡身上时,突发异想,便询问鸡农:公鸡每天要在母鸡身上尽多少次“丈夫的责任”?鸡农说:每时每刻都在尽责,一日十余次。柯尼基惊叹不已,要求鸡农把这件事转告总统。古烈治听后询问及农:每次都在同一只母鸡上“尽责”吗?鸡农说:实际上每一次都要更换一只母鸡。总统笑了,要求鸡农把这件事转告夫人。

这则小笑话便是【古烈治效应】的来源,这一心理效应解释了男性“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原理。实际上,这是雄性动物共有的本性。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到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一个理论:由于女性有着长达十个月的孕期,而男性则毫无此类烦恼,因此生儿育女这件事对于女人来说更加重要,因为她们往往缺乏更换伴侣的契机。

亚瑟·叔本华

这一点也许在今天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种自古以来便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心理仍旧作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也就是说,男人的“喜新厌旧”不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传统,一种本能。

在一些穆斯林国家,仍旧保留着一夫多妻制的传统

只是文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愈加严谨的道德观念,道德会压迫这些本能,因此我们在道德的角度会认为男性的“喜新厌旧”是一种背德的行为,应当予以批评。但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常态。

优先效应——第一印象为何如此重要

【优先效应】有美国心理学家A.S.洛钦斯提出。该效应指出了双方首次见面对于后续交往带来的重要影响。

一种解释认为,进入大脑的信息,因其被大脑接收的先后顺序而产生不同的重要性。首先进入大脑的信息作用最为强大。

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认为最先被注意到的信息不会受到过多冗余信息地干扰,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因受到愈加繁复的干扰,加工相对粗略。

工作面试的重要性,正是优先效应最好的体现

这一效应解释了“先入为主”的效应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第一印象为何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威力。如果在与异性初次约会时留下了负面印象,那么后面你就需要话更多的时间和脑力去弥补最初并不大的过失。而有时当你爱上了一个人,喜欢着她/他的方方面面,这种情况下即便对方做出何等令人不齿的行为,你也会对其评价失去分寸。回想起来,你总会发现,你对对方的印象总是停留在最初相识时的状态中无法自拔。

多看效应——为何某人越看越顺眼

【多看效应】由心理学家查荣茨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意为人对一个常见事物更容易产生好感,并且对事物接触与观赏越多,则这种心理效应越强。

这一点十分普遍,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十分容易感受到多看效应的影响。我们常常会在与某人初识时感到其相貌丑陋、不修边幅,多有反感之情。但经过长时间接触后却发现对方越看越顺眼,甚至不再相貌丑陋,就连最初的反感也转而变为了好感。

情人眼里真的可以出西施,无论这个西施有多丑

许多结婚或相恋多年的人,最初也许是迫于无奈与对方交往,并不喜欢对方的形象样貌,相处时间久了,却反倒喜欢起对方的外表来,对周遭的美女帅哥视而不见甚至嗤之以鼻。

多看效应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机会增多,相互关注的时间增长,熟悉度的增加是培养好感的最有效的方式。这种熟悉感会替代意识的评价,占据情感中的首要地位。相比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我们更希望生活在那个陪伴了自己许多年的女人身边。

黑暗效应——安全感带来更多亲密接触

【黑暗效应】的内容应该无需多言,多数朋友都有体验。为什么我们在房间内独处时喜欢制造光线昏暗的环境?为什么我们的约会最终要落脚在晚上?为什么我们的故事最重要的环节要尽量发生在夜里?

黑暗的环境中,人们相互之间看不清对方的具体样貌,更无从寻觅对方的目光。尽管这让对方变得难以捉摸,但我们实在是感到心安理得。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这种动物有着本能上的伪装倾向,因为伪装带来安全,而暴露则造成危险。我们想要的其实不是黑暗的环境,不是暧昧的空气的味道,而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让我们心里踏实的安全感。

但是这种安全感是有前提的,首先你们之间要已经建立起了某种程度上的信任。总不能认为,随便跟一个陌生人呆在黑暗中就会感到安全吧?那样效果会适得其反。

读过我的许多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无论是与女孩约会的过程中还是仅仅在聊天的过程中,营造安全感都是十分重要的。用黑夜给她一个密不透风的伪装,就是给了她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最终还会让她卸下所有的伪装。何乐而不为呢?不得不说,许多男生就是是败在了这一点上,以为暴露自己从而引诱对方暴露自己便是上策。殊不知,你们之间相处的最基本的安全都没有保障,还谈什么后面的故事呢?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最后要说的是:现代心理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心理学不是用公式去套在各种各样的精神事件上求得答案的学科。更加确切的说:心理学的目的是发现倾向,而不是解读每一个单独的事件。因此上述心理效应并不是绝对的效应,并不能按部就班套用在任何事情上。

荣格在讨论集体无意识时提到过,心理学与哲学是两门最为特殊的学科,因为他们探索的终极目标都是无法触摸、不能直观的事物,是精神的存在。因此,我们了解这么多爱情心理效应的目的并不是解答某个数学化的问题,而是为了了解自己,了解人类潜意识的强大力量,更实际的是,为了不让“爱情冲昏了头脑”。

如果您有情感疑惑或是需要了解更多理念和技巧,请添加微信公众号:DJpaop(←长按可复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三期—如何科学约会?
追姑娘时可以用哪些心理技巧?
五分钟心理学 | 吊桥效应:一招教你科学脱单
如何在初次约会中让他怦然行动?
你所不知道的生活中10个心理学小知识
“日久生情”的准确心理学依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