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清华本科生特奖得主出炉 | 附现场答辩语录
五爷按:特奖答辩来了!快来围观吧!本文来自五爷现场整理,时间仓促,难免疏漏。如有错误,以官方新闻为准。

投票结果前十名公布!

(本结果仅代表现场答辩投票结果,正式结果以Info公示为准。)


张晓声     精仪系

刘一锋     热能系

许弘智     社科学院

李阳垟     数学系

陈立杰     交叉信息学院

乔    畅     自动化系

张祎蕊     机械系

刘哲铭     新闻学院

张    元     电子系

李逸良     航天航空学院


答辩语录抢先看

张晓声:科学的诗意和美好,鼓励我一直前进。要成为一名纯粹而优秀的“工科男”。

刘一锋:从研究到应用,让太阳能材料更加高效、更加轻薄、更加便宜,这是我的梦想。

许弘智:我希望担负起社会学的训导,极力客观,但绝不冷漠。

李阳垟:在未来,我要花一生去挑战自然留给人类的谜题,去探索大自然最惊人的奥秘。

陈立杰:对,我是陈立杰,我要成为一名计算机理论科学家。

王立元:科学不仅是科学家的游戏,也是对公众的责任。

郭锐:让人们能够开着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回家。

乔畅:战斗、奉献、自省。体育对我而言就是心灵的试炼场,磨砺了我拼搏、坚持、战斗的心。

张祎蕊:大学生活就是一场旅行,旅途始于对方向的探索。

张泽文:阿童木让我灵光乍现,对电池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刘哲铭:我们国家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多成果,现在我们需要把“故事”讲好。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有软硬结合的综合实力。

侯崛:教育的目的是令人自由。

张元:我希望能为两岸沟通做出贡献,创建合作的平台,互利共赢,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高一凡:通识教育对个人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选修了不同专业的课程我们能更好地学会如何去处理事情、与人沟通、认识世界。


李逸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辩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介绍出席评委及候选人答辩顺序。

答辩流程包括:介绍人介绍,候选人答辩,评委提问三个环节。介绍人介绍和候选人答辩时间合计不超过7分钟。全体候选人答辩后,将现场投票,公布结果。

以下按答辩顺序排列:

第一位候选人
张晓声-精仪系
张晓声:科学的诗意和美好,鼓励我一直前进

介绍人吴冠豪老师将自己对张晓声的印象概括为“三个突出”:学习能力突出,科研能力突出,学术能力突出。“我相信他绝对配得上特奖称号。”

张晓声对自己的科研起步印象深刻。大一时本着对光学的兴趣,选择了对大一新生比较困难的课程“现代光学导论”。这一需要很多高年级知识的课程并没有使张晓声败下阵来。不仅如此,他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学的还不够,希望去实验室看看,于是一个学期后,他就加入了SRT继续探索。

科研中的张晓声专注于自己的想法,他的成果被国外审稿人评价为非常有独创性。“科学的诗意和美好,鼓励我一直前进。”这是张晓声科研的原动力。

张晓声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院系科协、国旗仪仗队等团体中,他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收获了团队友谊。

做光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造国家所需最精密的仪器,成为一名纯粹而优秀的“工科男”。——张晓声用这句话鼓励着自己在这条路上继续奋斗下去。

张晓声:男,精仪系精32班。三年平均学分绩年级第一,曾获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科技创新优秀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挑战杯”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三等奖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两篇,在光学领域重要期刊Optics Letters 发表论文1篇,拥有“光栅单色仪虚拟仪器自动控制软件V1.0”的软件著作权。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第二十届队员。

第二位候选人
刘一锋-热能系
刘一锋:八度阳光,实业兴邦

介绍人李政老师认为,刘一锋是创新创业的一面旗帜,给清华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刘一锋是热能系同年级唯一一位通过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录取的学生。汶川地震时,刘一锋的家乡受到影响时常断电,当时的他就开始考虑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可能性。进入大学后,他专注于提高晶硅的转化效率。他利用工艺环节的创新得到了柔性晶硅电池材料,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评价。他做出的产品,光电转化效率超过20%,逼近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刘一锋没有把研究局限在实验室内,而是把目光投向应用领域。大二结束后,他选择休学一年,进行创业。目前公司主要发展太阳能材料,以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光伏设备、太阳能户外产品三个类别为主,公司产能一千万元,获得了八项专利授权。

让太阳能材料更加高效、更加轻薄、更加便宜,这是刘一锋的梦想。

刘一锋:男,热能系热动33班。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北京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曾获“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创业正当时”青年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清华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季军,第八届、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挑战奖等荣誉,拥有柔性太阳能材料研究相关专利8项。创立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风险投资2000余万元,获评江苏省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企业。

第三位候选人
许弘智-社科学院
许弘智:实证精神,社会情怀,学术追求

许弘智的介绍人李强老师把许弘智的特点概括为:“实证精神,社会情怀,学术追求。”

作为一个九五后,许弘智发现故乡每年都有着很大的变化。从土地流转到留守儿童,社会科学的视角延伸到每一个有人的角落。践行社会科学方法的他,投身实践,参与了多次实践活动。在留守儿童的实践中,他发现留守儿童中存在着“底层黑洞”,由此,他把社会关切和底层视角结合在了一起。

许弘智将社会学的实践与学习结合在一起,底层视角的“农民工欠薪问题何以在务工人员大县得以高效解决”得到了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许弘智强调:社会需要创新,社会学的研究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同时社会学也需要担当,他希望能继承老清华社会科学对社会的观察和实践。他说,“我希望担负起社会学的训导,极力客观,但绝不冷漠。”

许弘智:男,社会科学学院社科31班。“星火”计划九期成员,“林枫”计划四期成员。曾获清华大学民生经济奖学金一等奖、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科技创新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公共案例大赛一等奖(案例入选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曾赴哥伦比亚大学暑期研修,立项的“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比较研究”项目入选第一期本科生学术研究基金,并获得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以第二作者兼展示作者身份获得第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第四位候选人
李阳垟-数学系
李阳垟:我要花一生去挑战自然留给人类的谜题

介绍人肖杰老师印象深刻地回忆说,“李阳垟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永远坐在第一排。”

《什么是数学》这本书在高中时代引发了李阳垟对数学的兴趣。进入大学后,他一边夯实数学基础,同时选修其他院系的专业课程,在过去三年学分绩保持年级排名第一。

大三开始,李阳垟开始进行极小曲面问题的前沿探索,并提出数值算法,获得了汪徐家教授(第四届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数学金奖获得者)的高度评价。大四下学期他将前往法国,在汪徐家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

李阳垟还担任了数学系《荷思》杂志的主编,并在数学研讨课上与同学积极探讨数学问题,追溯数学历史。他认为要成为一名好的数学家,需要把几千年来人类的数学文明掌握好,夯实基础,同时注意创新。

在未来,我要花一生去挑战自然留给人类的谜题,去探索大自然最惊人的奥秘。”

李阳垟:男,数学系数32班。前三年专业及综合学分绩95分,选修了超过100 学分数学专业课, 其中包括23学分研究生课程。曾获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从大二起参与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先后获丘成桐奖(个人全能奖)金奖,林家翘奖(应用与计算数学方向)金奖,华罗庚奖(分析与微分方程方向)铜奖,团体赛(负责分析与微分方程方向)银奖。

第五位候选人
陈立杰-交叉信息学院
“对,我是陈立杰,我要成为一名计算机理论科学家”

介绍人李建老师这样评价陈立杰同学:“他已经成长成了一个非常年轻,但是已经成熟到可以寻找并解决自己感兴趣课题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家。”

作为IOI(信息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世界冠军,陈立杰入学之初也曾感受到光环带来的压力和迷茫。他常常在紫操漫步:“我究竟是谁,我要做什么?”在大一下学期的博弈论课程中,陈立杰基于图灵机视角的对囚徒困境的探索成为了他探索科研的第一步。之后选修的研究生课程,使陈立杰更加坚定。我感觉自己的科研兴趣被点燃了。我是陈立杰,我要成为一名计算机理论科学家。”他兴奋地说。(现场掌声雷动啊!)

访问MIT期间,陈立杰解决了著名量子信息学者John Watrous在2002年提出的open problem并准备投往计算机理论顶级会议STOC。当时,导师的三个博士生已经思考了整整一年,但没有什么突破。陈立杰废寝忘食地思考两个星期后,同样感到迷茫。有次散步,他看到了一只飞过的白鸽,备受启发,他马上改变了研究思路,最终完美解决了这一开放性的难题。

在提问环节,被问到是否坚持体育锻炼,陈立杰自信地表示自己每周会去健身房三次。被问到计算机伦理问题时,陈立杰认为机器人应该具有人权,因为“人类最重要的是探索的灵魂,无论这个灵魂是血肉还是金属构成。”

陈立杰:男,交叉信息研究院计科30班。专业课学分绩98.3,信息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全球第1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AMAS、COLT和ISAAC上发表论文,并另有5篇论文在投。访问MIT期间,解决了著名量子信息学者John Watrous在2002年提出的open problem并准备投往计算机理论顶级会议STOC。长期参与中国信息学竞赛的组织和命题工作。

第六位候选人
王立元-生命学院
王立元:科学也是对公众的责任

刘东老师介绍,王立元进入学堂班后,不仅表现了优秀的学术能力,在博士生论坛作为本科生代表做学术报告,而且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展现了优秀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王立元的三年学分绩年级第一,获得多项奖学金。他大二加入课题组,在一年半时间内参与了多个不同课题,在精神分裂症区域研究了老年痴呆症,作为独立作者完成了一篇论文,获得了清华大学第三十四届挑战杯特等奖(独立作者)。

十年前,央视的节目曾暴露出清华学生只关注应试的问题。十年后,王立元参加了央视对话。被问到十年的对比,他回答,中国学生思考问题角度更多元、更自由了,而美国学生则跟以往相比差别不大。他说,“科学不仅是科学家的游戏,也是对公众的责任”。他希望能把知识传递给更多人:通过学堂班、央视对话、支教活动,把中国青年的力量传递给全世界。

他提到,要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去享受你获取知识、获取智慧的过程,当你再去品味当时学过的一些知识,你感觉它是甜的。

王立元:男,生命科学学院生32班。“思源”计划十三期成员。三年平均学分绩年级第一,曾获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曾赴牛津大学海外研修,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和精神分裂症领域完成两篇学术论文。课题“果蝇嗅觉神经环路及系统进化领域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支持,并在第六届全国植物繁殖生物学与进化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进行大会报告。

第七位候选人
郭锐-汽车系
郭锐:让人们开着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回家

郭锐的理想是让人们能够开着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回家。

郭锐在课题组里做试验时,偶然的机会促使他研究电池的内短路触发机理。这并不是一个已有大量现有成果的成熟学科方向,郭锐更多得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在大二暑假,郭锐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在此期间,也从一个“科研小白”变成了“试验能手”。他也曾遇到过迷茫,甚至怀疑过自己科研的意义,但是在不懈的坚持下最终还是豁然开朗。

“我始终在不断地思考,勇敢地尝试,坚定地等待着任何一丝线索的出现,如同在黑夜中等待着黎明的曙光一般。”凭借着在这个科研活动中的卓越成果,他参与了第七届国际电池安全年会,在这个博士生都难以参会的学术活动中,他是全世界唯一参会的本科生。

在未来,郭锐希望能继续在电池安全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投身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工作。

郭锐:男,汽车工程系汽33班。曾获高通奖学金、“INVOLVE CHINA 2016”创意竞赛入围奖、清华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等。曾赴帝国理工学院暑期研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tific Reports(Nature子刊)发表论文一篇,该研究成果还申请国家专利两项,论文始终保持在谷歌关键词搜索排名第一,并获得清华新闻网报道。

第八位候选人
乔畅-自动化系
“体育对我而言就是心灵的试炼场”

介绍人戴琼海老师说,乔畅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同学,他“善于思考、勤于交流、勇于实践”。

体育在乔畅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体育带来的感动激励着他前行。在面临运动员青黄不接,组织工作经验缺乏的情况下,乔畅接下了自动化系学生会主席的职务,将自动化“战斗、奉献、自省”的体育精神传承下来。2016年,在他的带领下,自动化系获得了院系历史上第一个马杯大满贯。

目前,乔畅是清华大学跳绳队队长,跳绳协会会长,并努力在校园宣传跳绳文化。看似简单的跳绳,训练起来却不容易,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他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曾经一周之内跳断了三根跳绳。(讲到这里,现场又是一阵掌声)

乔畅总结,“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断自省,体育对我而言就是心灵的试炼场,磨砺了我拼搏、坚持、战斗的心。”

乔畅:男,自动化系自33班。自动化系学生会主席。曾获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跳绳队队长,北京市首都高校第二十一届大学生跳绳比赛男子三摇连续跳第二名、第二十三届花样跳绳表演赛一等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在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IARC)亚太赛区作为清华大学代表进行技术报告。

第九位候选人
张祎蕊-机械系
“科研路漫漫,我的梦想已将灯塔点亮”

张祎蕊说,大学生活就是一场旅行,旅途始于对方向的探索。

摩擦学专家温诗铸教授的一次讲座,让张祎蕊回想其自己幼时“要做一名科学家”的愿望,于是她对科研的热忱被唤起了。筑梦的过程是主动求索,张祎蕊决定在摩擦学领域中做出自己的尝试。

然而,科研的道路不一帆风顺,设备调试就十分耗费时间,有一次花了两个月调配好的设备仍然无法实现功能。但张祎蕊并没有放弃;有一天凌晨,她首次实现摩擦发光定量调控,走出了开创性的一步。走出超净间,她感到晨曦初露的清华园是最美的风景。

在斯坦福的交换拓展了张祎蕊的视野,她通过自学,超额完成了两个课题。
 
她说,“科研路漫漫,纵使惊涛骇浪,我的一叶小舟也不会迷失方向,在对岸,我的梦想已将灯塔点亮”

张祎蕊:女,机械工程系33班。曾获清华大学科技创新优秀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挑战杯”三等奖、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等。曾赴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暑期研修,有5段科研经历、完成6个学术项目,激光金属微结构的高温辐射物性研究等4篇已接收或发表的SCI及会议论文、三篇英文学术报告、一次国际会议口头报告。

第十位候选人
张泽文-材料学院
张泽文: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

介绍人张强老师回忆,2014年4月份,张泽文找到他,想做有挑战性的高能电池,而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做成了高能电池的相关研究,“有点超越我的水平了”。

张泽文说,三年前他正是受到特奖答辩的鼓舞,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社工锻炼,拼命做好每一件事。但在一段时间后,忙碌却没有方向的状态让他犹豫现在的生活是否是他想要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儿时看过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中阿童木被敌人抽走能量、倒地不起的场景让他灵光乍现,对于电池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之后,他每周在实验室工作40多个小时,阅读百余篇文献,进行近百小时电镜操作,装配了近千个电池。这个过程,他感受到在一个领域坚持下来的动力,不是一个伟大的目标,而是一个微小的感动。

他成功地提升了电池在高倍率环境下的容量,受到了国内外相关科学家的好评;并以星火计划九期成员、本科生学术推进计划项目负责人、“未来石墨烯应用”兴趣团队队长的身份将自己的热爱分享给更多的人。

张泽文希望,他的努力能让世界做出一点改变。

张泽文:男,材料学院材 31 班。“星火”计划九期成员。曾获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挑战杯”一等奖。以共同第一作者在材料领域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8.9) 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曾赴康奈尔大学、伦敦女王玛丽学院海外研修,作为独立审稿人受邀为SCI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影响因子:5.228)审稿。清华大学本科生学术推进计划“高性能锂硫电池电极构筑与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未来石墨烯应用”兴趣团队的骨干成员。

第十一位候选人
刘哲铭-新闻学院
以报国为己任 以落后为耻辱 以奋斗为快乐

介绍人胡钰老师说,”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当代优秀清华学子的形象以及未来中国优秀军人的形象。”

作为一名新闻学院的国防生,刘哲铭始终关心着新闻传播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多成果,现在我们需要把‘故事‘讲好。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有软硬结合的综合实力。”

在科学技术史课程中,刘哲铭探索了中国第一捧自来水的来源,探索的过程启发了刘哲铭对求知求真路径的思考。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他的足迹遍布全国。清华大学蒙古大篷车课堂,第22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他在几乎所有的新闻领域实践中努力锻炼着自己。

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他在任期间学生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从3万增加到7万多,“把握内容,扣住热点话题;受众意识,精准投放”——刘哲铭如此总结自己对新媒体运营的思考。

刘哲铭说,他的大学梦与国防梦牢牢结合在一起:拥抱“忠诚、勇气、血性、荣誉”的清华精神,炼成“以报国为己任,已落后为耻辱,以奋斗为快乐”的品格。清华紫与国防绿是永远在他身上交织的色彩。

刘哲铭:男,新闻与传播学院新法3班,经济学双学位。三年学分绩年级第一,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清华大学蒋南翔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文艺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国防生军政素质进步奖等荣誉。清华大学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并作为团支书,带领班级获得校级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校甲级团支部,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支部荣誉。曾参与清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领导力项目、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等活动,以第一名成绩选拔参加“清华大学-美国西点军校”交流项目。

第十二位候选人
侯崛-人文学院
“怀人文理想,与世界对话”

外文系杨小璐老师是侯崛的介绍人,也是他的班主任。她提到,侯崛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对人文学科的热爱,她常常被侯崛的想象力、认真和投入打动。

侯崛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令人自由。他广泛修习课程,参与了6个跨科目的srt项目,还参与伯克利大学关于中国个体户企业化转型的研究。

他掌握多门语言,重视专业学习。大三赴牛津交换,交换期间,阅读了一百多本英文原著,英语写作水平超过了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同龄人,取得满绩点成绩。

侯崛说,他认识到文明间的边界远非不可跨越。他连续两个暑假赴芝加哥大学研究,汉译英文字十万字,预计明年出版。还曾两次在国际会议上口头报告论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不仅曾作为十名清华学生代表团的一分子赴巴黎参加气候变化谈判,还是一名背包客,足迹布及41个国家和地区,在与不同不断探索中外文化的差异和共性。

侯崛说,文化传承是清华学生的责任,也是人文学院同学的使命。他将立足清华,放眼世界,为清华人文学科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侯崛:男,人文学院外文系英33班。“星火”计划九期成员。曾获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好读书”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专业优秀奖学金等。曾赴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访问研修。在美国比较文学协会(ACLA)年会中报告论文,后被刊物Proteus接收。参加康奈尔大学暑期研究生会议,作为与会者中唯一本科生报告论文。

13
张元-电子系
张元:逐梦科研,情系两岸

介绍人尉志武老师评价张元,“他为两岸学生交流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事情,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2013年,作为港澳台联考清华录取考生的第一名,张元进入了清华大学学习;经过三年的坚持努力,他成为了电子系学分绩的第一名。

张元坦言,面对许多颇具挑战的数理课程,也曾经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仍旧竭尽所能做到最好;在科研方面,他也曾遭遇到论文被拒的失望,但是科研的魅力依旧推动他不断前进。

作为一名台湾学生,张元以促进两岸的理解与交流为己任。他加入了两岸交流规模最大的组织——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担任台湾学生联络人的职务;他在中央统战部与局长交流,反映台生在大陆就业的困难;他还向国台会、全国台联、北京市政协等单位反映在陆台生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张元说,“我希望能为两岸沟通做出贡献,创建合作的平台,互利共赢,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张元:男,电子工程系无32班。曾获清华之友-宝钢港澳台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台湾学生联络人,作为清华台生代表出席人民大会堂国庆晚宴、纪念抗战胜利阅兵大会。以第二作者发表EI、SCI期刊论文1篇,以第三作者发表论文2篇。曾实习于工信部直属单位,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个课题的验收工作,协助修改G20安检报告。

14
高一凡-环境学院
高一凡:我出生于世界环境日,从小就下定决心要为我国的环境事业做奉献

介绍人黄霞老师说,高一凡同学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同学学业优秀科研突出时常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社工工作上乐意奉献有担当。


高一凡出生于世界环境日从小就立下了为我国的环境事业做奉献的志向。(全场掌声)进入清华后他受到热爱我环境广大我事业的号召坚定了要承担起守护祖国碧水蓝天的使命。


入选星火计划后他通过努力申请了20万的科研经费还以第一作者参加生物电化学领域顶级会议作了口头报告。


高一凡秉承着体育健体魄、磨意志、聚人心的精神作为学生会马杯项目负责人参与了全部的训练和比赛。队员们练到天黑我就陪到天黑。这一年环境系获得了马杯的年度总冠军。


他说,“通识教育对个人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选修了不同专业的课程我们能更好地学会如何去处理事情、与人沟通、认识世界。


高一凡:男,环境学院环33班。“星火”计划九期成员,“思源”计划十三期成员,环境学院学生会主席。曾获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体育优秀奖学金等。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作品《污水驱动的尿液氮磷分离回收系统》入选清华大学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研究专项),并获清华大学“挑战杯”二等奖。曾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博尔德分校暑期研修,参加第三届国际微生物电化学学会亚太会议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做口头报告。

15
李逸良-航天航空学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郑泉水老师评价道,“他充分利用了清华的优势资源,参与了很多学术活动,同时还能把班级活动做好,处处体现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钱老精神。”

在理论力学课上,李逸良发现大量的知识自己早已学过。为了帮助学校改进教学计划,他决定推动建立校内课程免修体系,并得到学校的支持。随后,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免修考试。

李逸良觉得,关于科学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他将用“行胜于言“的作风回答钱学森之问。对于参与特奖评选,李逸良相信努力,只要多做一点点,每一位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的清华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笑着说。

李逸良:男,航天航空学院钱学森力学班。“星火”计划九期成员。曾获得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波音奖学金、清华大学四星级志愿者等荣誉。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中获得特等奖。曾赴牛津大学海外研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期刊《力学与实践》上发表学术论文。SRT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参与开放创新研究挑战项目,成果获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一等奖。



供图:视觉中心

整理:小五爷园

小五爷园
清华园内专职深度观察
篇篇都是原创,天天都是独家。
我们的主张是:“发出清华园内自己的声音,靠谱地热爱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清华本科生特奖得主出炉|附现场答辩语录
清华最强本科毕业生Top10出炉,「从来没有什么天才学霸」
戳!2017年清华本科生特奖答辩会精彩现场 你要的清华学霸都在这
2017清华大学特奖答辩:第1讲
清华陈立杰:我立志为人类智慧添砖加瓦
清华学霸学习计划表被疯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