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姐

【内容提要】一个小时候爱赶路(大人出门,小孩子非要跟着不可)的女孩,断断续续上了四年学,边上学边带妹妹;因母亲生病而辍学回家种地;繁重的农活之外,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精心照顾弟弟妹妹;贪玩又挑食的弟弟让她操碎了心……

有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姐姐,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 题记      

( 一 )

我小时多病。母亲说,带我去看病,我姐也要跟着。卫生所在大队那边,要步行五里多路。这么远,我姐就跟在后面,像尾巴一样。走不动就哭、就骂,笔时(一直)哭,笔时骂。

“你说说,这伢儿好拐(好坏)罢,自家要跟来,走不动了还要怪你。”母亲责怪地说,“到地里干活也要跟到一路,大太阳晒,有时戴个破草帽,有时没帽子,打科头(头上没遮挡)晒,晒到黑汗儿流,哪个叫你跟到?”

有一回带我看病,我姐又跟着。大热天的,大旱,路过棉花地,正在抗旱。水漫到路上,我姐把鞋脱了,打着赤脚,提着鞋,一路淌水。母亲说:“裤子哈(都)打湿了,哪个叫你跟到跑?!”

( 二 )

不记得我姐上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体育课赛跑,我姐不慎摔倒,一只胳膊骨折了。父亲在十堰“三线”搞建设,没在家。刚巧大伯从新洲回来,背着我姐送到十二队,让宋师傅(据说武功了得)把胳膊给接上了。幸好送得及时,渐渐康复如初。

大伯在新洲种地,新洲就是洲头,好远。一个多月才回一次,每次回来都背一大竹箩虾干。地里没活儿的时候,大伯就用搬籈捕虾,大伯说洲头那边江里虾多,吃不完。带回的虾干总要分给我家一些,母亲常用虾干蒸鸡蛋,又鲜又香。

大伯回来见我姐就问,胳膊还痛不痛?回一次问一遍,回一次问一遍。我姐早都忘了胳膊骨折的事,他还在问,一直问了好几年。

( 三 )

我姐上学时还要带我小妹,那时老师不反对,让带。上课时小妹就在教室门口玩,老师讲课她有时也听,还学会了背一些课文:“地主的斗,吃人的口,多少年来多少代,地主用它把租收……”

上三年级要到大队那边的学校,五里多路,太远,我姐不能带小妹上学了。小妹见不到我姐,就找,围着屋子找,屋前屋后转好几圈。一边找一边哭还一边骂:“你不带我,你么果拐(你为什么这么坏)!我想你,你晓得不?我心儿想痛了……”连着好多天,我姐都趁小妹没盯住,悄悄地离开家去上学。有时候还是免不了被小妹发现,就满村子追赶。我姐心软,半跑半等,小妹“赶上”后就抱住我姐的腿不放。小妹哭,我姐也哭。

后来队里办了幼儿园,就在潘老师家。小妹上幼儿园,不追我姐了。学会了不少儿歌:“幼儿园,真好玩,又有飞机又有船,又有老师领伢儿玩……”“爷爷是个老红军嘞,我为爷爷打月饼嘞……一块月饼一片情……”

( 四 )

母亲得病后,下地少了,又赶上分田到户,地里的活儿父亲做不过来,就把我姐从学校叫回,种地。我姐刚上完四年级,十三四岁。她把没用完的笔记本送给我,说上面有她抄的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解释……或许对我有用。

母亲为了治病,不晓得吃了几多中药西药,大神也请了,“鬼画符”也喝了,百法儿做尽,不见好,原事在,试着到石家庄求医。

母亲不在家的几个月,我姐洗衣做饭下地干活,照顾我和小妹——母亲在家做的家务和农活,她全部承担了起来。

母亲在家时,屋里家具虽破旧,必每天擦拭;桌椅虽不配套,必摆放整齐;屋子地面虽不平整,必打扫干净。父亲有时就说,搞这么干净做么事?总不是破屋子破家具,又不来客人。母亲说,老话儿说了,笑脏不笑旧, 笑破不笑补。干干净净的多舒服,自家过日子,来不来客人都要搞干净。

我姐完全发扬了母亲做家务的风格,爱干净、爱整洁。她又做家务,又做农活,还要照顾我们,因而一天忙到晚。

( 五 )

那年我又留级,毕竟是“老油条”,成绩还不错,只是仍旧十分淘气。我放学后并不急着回家,和小伙伴们疯玩,一有空就到草地上打滚,前空翻、鲤鱼打挺、鹞子翻身都是那时“自学”的。

为了练这一身“武艺”,我的衣服不是今天裤裆开了口,就是明天袖子破个洞,要不就是沾上许多泥土。没少挨我姐批评:“你放老实些要得不?伊(母亲)又不在家,衣服破了哪个有工夫跟你补?”话是这么说,我每次弄破弄脏了衣服,我姐仍洗得干干净净,缝得整整齐齐。

除了“练武”,我仍然喜欢摆弄各处淘得的“宝贝”:火柴枪、木陀螺、鱼叉……常常在屋里叮叮当当地制作、修理我的这些“宝贝”,屋子地上总是横七竖八地摆着钳子、铁锤、钢丝……我姐很看不惯我的这些作为:“整天的搞这些鬼东西,有工夫多看点书,总不至于又留级……”( 六 )棉花苗长到小腿高的时候,我姐带着我一起去锄地,再三嘱咐,锄慢点不要紧,别锄了棉花苗。我哪里干得了这“技术活”,不到五米便锄倒两三棵。我姐心疼不已,让我别锄了,说你直接用手拔草吧。

我刚拔了几棵草,一只土克蟆(土褐色的蛙,比青蛙小)跃过来,好嘛,竟然喷了我一手尿。见到土克蟆,我立即兴奋了,双手合拢手心朝下,猛地一扑,“抓住了!抓住了!”我高兴地大叫起来。我姐回头一看,惊呼:“哎呀你个拐伢儿(坏孩子)!把棉花苗艮哈(都)搞倒了。算了算了,你还是快快回家吧……”

入秋,星期天有时也被我姐“抓壮丁”,连小妹一起被“抓”,抓去捡棉花。先分任务:我和小妹一人一行,捡完回家,我姐自己四行。小妹自然不高兴:“凭么事我和哥一样多?他比我大,还是个男的。”坚决不干。

不知我姐施的什么法术,她在小妹耳边嘀咕了几句,只见小妹立刻就变了态度:“要得,要得,我捡!”至今我也不知道我姐对小妹说了什么。

我一边捡一边玩,一会儿摘个棉桃当球耍,一会儿又摘下棉花的花朵仔细研究:为什么有粉的也有黄的?还有白的和玫红的?当然直到现在我仍没搞明白。一会儿工夫,我就远远落在她俩后边。

末了,小妹先捡完回家。见我在地里磨蹭,我姐也没办法,捡完自己的又来帮我捡。

( 七 )

我一向不爱吃面食,尤其不爱吃馒头和面条,自幼如此。小时住在外婆家,麦子收获后,隔壁舅妈用新麦子磨的面粉做馒头,说是尝尝鲜,单请我上她家吃馒头。

我拿着馒头只咬了一口,就拿着咬了的馒头回到外婆家,给了外婆。舅妈好奇地跟在我后面,说:“你外婆有,我刚送了好几个呢!”——舅妈不知道我不爱吃面食。

可我姐知道。

母亲在石家庄治病的那些日子,我姐除了干农活,还要为全家人做好一日三餐。湖北老家土灶做饭很费事,尤其是米饭,要煮“饭生”(将大米煮半熟)、沥米汤、炒菜、再蒸“饭生”。地里农活忙时就简单煮面条吃了事。

父亲和我姐经常在地里忙到天黑才回家,晚上就吃面条。为了照顾我,我姐在中午会留出一些米饭,晚上单热给我吃。

但有时原本打算晚上吃米饭,中午就没留,而地里却总有干不完的农活,“计划赶不上变化”,难免晚上只煮面条而没有米饭。起初出现这样情况,我姐就好言相劝,哄着我吃面条,我很“给面子”地吃了。但说实话,只吃了个半饱——我真的不爱吃,宁可饿着。

然而有一次,我姐又给我说好话哄我吃面条,不知为什么,这次我并没有“给面子”,还很干脆地“绝食”,且振振有词:“又没饿着你,不用你管,饿死也不用你管!”父亲在一旁,对我姐说:“别管他,饿死他算了!”

我虽任性,但还不太傻,能感觉到父亲显然是在训斥我,泪水在我眼里打转。我姐见状,无计可施,躲进灶火房大哭……

长大后提及此事,我姐说:“你不吃,我就着急。你又瘦,哪经得起饿?见你被父亲骂,我又心疼,真是可嫌又可怜。都怪我不好。”说这话时,我姐仍旧一脸愧疚。

结语

自我离开老家后,和我姐的相聚便屈指可数,且来去匆匆。每次聚后再离别,心里总感到无比落寞,这些往事也一幕幕涌上心头。

【注】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本人删除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钻石”是怎样炼成的(36)
【美文选粹】赵晓爱||育子无方
沈丘专栏(24) | 青青子衿 | 来生,我们还做母女
我的母亲
过年
靠买豆腐上学的姐妹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