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千年前的临沂是什么样子的 让你今天重新认识临沂建城史 穿越三千年的文化古城告诉您:临沂建城史不是2...

 



沂蒙老杆摄影

{  今日话题  }

穿越三千年的文化古城 临沂



  本视频是在临沂市文广新局、兰山区文广新局和相关联的市、区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联合打造的,用很多佐证证明临沂建城史从2509年推移到3000年以上。所有权归临沂,请不要断章取义另作他用。








 

穿越三千年的历史古城——临沂

 

这是初秋时节里普通的一天,人们按部就班地沿着生活的轨迹行走在这个城市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繁华与宁静,在这里日臻和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辛勤付出。临沂,这座鲁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有着“琅 琊古城”“书圣故里”称号的历史名城,沂蒙精神发源的革命圣地,已经脱胎成为中国市场名城、物流之都,江北最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心。

作为临沂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兰山区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等多张靓丽名片于一身,同时还是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全国著名的木业之都、水表之乡。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曾是古鄅国都城所在地,其后,鲁国在此建立启阳城,秦汉时期隶属琅琊郡、琅琊国,东汉成为琅琊国都城所在地。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笃圣”闵子骞、至孝”王祥、“书圣”王羲之、著名书法家军事家颜真卿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名人贤士。兰山还是红色文化和沂蒙精神的传承地,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共华东局、山东省政府驻地,对整个华东地区的革命胜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兰山,可以看作是临沂城古城历史的根系和文脉所在。

触摸兰山十大古城遗址 探索临沂历史发展脉络

兰山区是临沂主城区,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小谷城遗址、方城古城遗址、鄅古城遗址、中丘古城遗址、启阳城等大遗址密集分布、现象独特。

小谷城故城遗址位于兰山区义堂镇前城子村西南部,主要为新石器时代、商周至汉代的文化遗存。遗址分为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大城城墙基本已被夷为平地,仅西南角尚有一段残存,当地人称之为“罗圈子”。小城位于大城东半部分的中部,当地人称之为“土城子”。根据采集到的大量石器和陶器的特征可以推断出,该遗址早自大汶口文化,经过龙山、岳石、商周直至汉代都有很多遗存。这是一处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重要文化遗址。

鄅古城遗址位于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鄅古城村驻地东南部,平原地貌,地势微隆。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大体呈成长方形。现遗址上方基本已被村庄和耕地覆盖,原有城墙已被夷为平地

防城古城遗址位于兰山区方城镇古城里村,城墙呈不规则椭圆形。该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史称“防邑”。东汉时在此置华县,属东海郡;晋属琅琊郡,称华城,是东晋臧霸、颜含故里。防城城址,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及东周、汉时期的文化遗存,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古文化遗址。

中丘故城位于兰山区白沙埠镇后隅村和诸葛城村内,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主要是春秋时期和汉代文化遗存,现故城上方被两个村庄占压,故城原有的古城墙已被夷为平地。据考证,中丘故城建于鲁隐公七年(公元前716年),是十大古城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几个城池之一。

位于兰山区金雀山街道办事处东关居委、东北园居委的启阳城址,据考证为春秋之启阳城,始建于公元前492年,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古城“前距高岗,却背金庸”,是春秋鲁国在东南方修建的防邑。从汉景帝元年至隋开皇十六年,从清雍正十二年到辛亥革命,古城数次易名,最终彻底改称为临沂。启阳城址历史久远,对于研究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五处古城大遗址隐匿在兰山各处,无声地言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印记。除此以外,临沂城区还有众多遗址、遗存等文物保护单位。

琅琊王墓地遗址位于兰山区兰山街道办事处曹家王庄村。墓南北长约55米,东西宽约25米,面积约1400平方米。王庄墓地为地上汉墓,砖式结构,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地上汉墓之一。1997年,因修筑临西七路(琅琊王路),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有金缕、铜缕玉衣片玉琀陶器有罐、壶、尊、盘等钱币有西汉五铢、新莽布泉、东汉早中期五铢等其它还有车马明器軎、衔等铜件,漆木器鎏金铜饰件,漆器盘、耳杯残片及龟骨等。根据墓葬规格并结合文献记载推断,该墓主应为东汉中晚期一对琅琊王夫妇合葬墓。该墓是对外展示临沂市丰厚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它的发掘对研究临沂汉代琅琊国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洗砚池墓群位于洗砚池街东段北侧。墓群原为一片高台,面积约229325平方米,基本呈长方形。墓群最高处高出地面约10米,是临沂老城区的最高点。根据发掘出土的晋墓情况证明,墓上的高地堆积实为残存的封土。其中1号墓封土直径为40米左右,残存高度为2—3米。2号墓周围被建筑所包围,无法进行勘探和发掘,封土范围不明。两座墓葬的封土,在接近墓顶部分为堆筑而成,墓顶以上部分为夯筑而成,墓室周围的填土是用石灰和黄土分层夯筑而成。两座墓东西相距35米,除墓门是石制外,其余均为砖筑。墓葬分布和单墓数量不详,现已发掘出土的有墓群中部的王羲之故居遗址和墓群东北部的晋墓。

王羲之故里遗址位于兰山区兰山街道办事处书院居委洗砚池街东段北侧,平原地貌,地势平坦。遗址占地面积46927平方米。王羲之故里遗址是为了纪念书圣王羲之所建,1989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开始修复故居内建筑,主要有洗砚池、晒书台、琅琊书院、碑廊等。2002年4月,为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对故居进行了整修扩建,修复了普照寺、右军祠、五贤祠、左公祠,并重刻了集柳碑、乾隆题琅琊五贤祠御碑等碑碣。重修后的故居内有明、清时期的碑碣数幢、残断的宋代八棱石柱、洗砚池1、2号晋墓等古迹王羲之故居现已成为临沂市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临沂东城门遗址地处临沂城区中心地带,经市文物部门现场勘察,确认其为明代古城墙,古城墙的发现为临沂古城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为保护这一历史遗迹,临沂市规划建设了东城门遗址公园,公园共分为三个部分:中心区域是临沂建城2500年纪念碑遗址,东西两侧分别是东城门遗址广场和东城门遗址公园。

临沂孔庙位于书院社区兰山路中段路北,坐北朝南,始建于金代,历经几次修缮,原称文庙, 1914年9月,正值“新文化运动”的酝酿时期,社会上大兴“尊孔”之风,遂改称孔子庙。现存有有大成殿、明伦堂及两株古银杏树幸存。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五架梁前后廊木构,歇山顶。雄伟壮观的大成殿内,恢复了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明伦堂面阔五间22.24米,进深三间11.66米,五梁架,灰瓦硬山顶,一斗二升斗拱,格扇木门和槛窗。根据建筑物的特征推断,现存建筑均应是明代建造、清代大修的建筑物。孔庙是临沂市仅存的一处古建筑,也是鲁东南地区现存的唯一一座孔庙。

这十大古城遗存,见证了临沂城数千年的岁月变迁,读懂了它们,便摸清了临沂古城三千年的历史脉络。

关于临沂城的建城时间,当下广泛认可的观点是春秋时期的鲁哀公三年,即公元前492年。《左传》中曾有记载“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因此,启阳古城的建城时间被当作临沂城的开端。事实上,在临沂市三区境内,除了启阳古城历史久远,另外还有年代更为久远的祝丘城和中丘城,但由于这两座古城距现在的临沂城较远,因而无法作为临沂故城起源的依据。

 

新城崛起城区面积扩大,临沂建城时间添新说法

几十年来,临沂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从最初的临沂县,到1984年撤县建市,再到三区九县的格局确立;直至2003年,经科学调研规划,确定了临沂城“以河为轴、北扩东进、一河六片、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形成了“南工、中商、北文”的城市功能定位。城区面积和规模不断发展扩大。目前,临沂城区的建成面积已经突破200平方公里,形成“一河五片,组团结构,调整旧区,向北展拓”的格局。过去的偏远郊区南坊,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北城新区,临沂市新的行政中心便布局在此。临沂城,正向着鲁南苏北区域中心特大城市的方向稳步前进。

按照最新城市规划,临沂北城新区二期范围为:东至沂河,南至南京路,西至祊河(重新配音),北至长春路,总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而位于西安路与汤河路交汇处的鄅古城遗址便位于其中。(重新配音)

鄅古城遗址现尚存部分城基,采集有龙山文化石斧、黑陶器盖、罐口、周代灰陶罐、汉代铁锛等遗物。据考证,鄅古城遗址即为鄅国国都,鄅国是周代初期(约前11世纪)“大封诸侯”时的封国之一,距今三千余年的历史,是临沂历史上见于文字记载中最早的国家。据《春秋》和《临沂县志》记载,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开始分封爵位,在临沂地界,封了一个夏后氏的后世子孙,国号“鄅国”。  

1982年10月27日至1983年1月23日,在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街道的凤凰岭遗址遗址中南部发掘东周大墓一座。该墓由车马坑、器物坑、墓室三部分组成,殉人14具,出土青铜礼器、兵器、玉石器、骨器等遗物三百余件。1987年整理出版的《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发掘报告中,推断该墓墓主可能是春秋时期鄅国国君墓葬。这也为鄅国的历史存在提供了佐证。

随着鄅古城遗址纳入到临沂城区范围内,关于临沂城的建城时间、历史沿袭,在学术界掀起了热烈的讨论。经考证,鄅古城的建城时间比启阳古城早了500多年。鄅国古城的勘探挖掘,城区面积的扩大,为临沂城的建城时间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若将原来以启阳城址为标志点的临沂城建城时间节点,向前推进到以鄅国古城为标志点的时间节点,临沂城市发展史将由现在的2509年向前推进到3000年以上。这样的变迁,对于理顺临沂城市形态发展演变过程,寻找临沂城发展脉络,有着重要意义,同样也会极大丰富临沂城的文化内涵,为解读新时期沂蒙人民的精神核心,提供更为丰富的蓝本。

 

传承三千余年历史积淀,沂蒙文化内涵源远流长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背后的历史积淀,则是这个灵魂的发源地。认真做好历史文化这篇文章,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深入挖掘城市文化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塑造现代城市精神,意义重大。

临沂,这一座古老而又富有青春活力的城市,3000多年的历史演进,积淀了根深叶茂的文化内涵。在经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21世纪,临沂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前行,科技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诠释着沂蒙大地新的活力。如今,当人们穿行在临沂城或宽阔或古朴的街道上,已不会忆起那些穿越几十个世纪的古老回忆,但3000多年凝聚成的点滴品质,已经流淌进这座城市的血液中,并将伴随着岁月的脚步,散发出熠熠的光芒,成为临沂城独一无二的城市品格,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沂沂州东城门遗址公园
你知道3000年前的临沂是什么样吗?兰山十大古城遗址都在哪儿?
临沂:沂州古城的“文化+”实验
临沂为什么不叫琅琊呢?快来看看临沂城名称的变迁
【沂蒙旧事】琅琊国的历史变迁
【四川历史名人】诸葛亮在家乡的社会文化影响——以临沂市诸葛地名为例‖ 高升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