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东豪族从五胡手中保住了华夏文明|文史宴

东吴政治沦为宫斗

1

清洗江东本地人之后,东吴的军政大权落入孙家远支宗室孙峻、孙綝等人的手里,东吴政治沦为宫斗,再也难以振作。


江东士族其实依然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实际上依然是东吴政权的基本盘,只是被剥夺了在政权中的决策权。但决策权既然落入未经历练的孙氏宗族之手,江东士族即使再出现陆逊这样的文武全才,也难以统率吴军再现往日的辉煌。

 

后来吴郡朱氏的朱异也是文武全才,东兴之战中曾经大破魏军,却在援救淮南之战中被孙綝无故杀害。


孙皓时代,陆逊之子陆抗虽然在西陵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晋军(其前身是魏军),但那是因为孙皓前期跟江东士族的短暂合作,等到孙皓与江东士族关系破裂,吴国军事就再无起色,西陵之战也不过是吴国灭亡之前的回光返照罢了。


将门有将

后三国第一名将陆抗


到晋军大举伐吴时,江东士族集体将倒行逆施的暴君孙皓抛弃,东吴的长江防线遂一溃千里,无法收拾,东吴也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亡了国。

 

其实,孙氏皇族与江东大族的矛盾并不是特例,割据君主与本地人尤其是本地豪族的矛盾是三国时代的突出现象。当相对封闭的各郡县因为乱世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后,对当地社会带来的震荡是难以想象的,汉末群雄解决与当地人冲突的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曹操入主兖州后,因为当地士族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完全服从管束,曾经杀死兖州士人领袖边让立威,结果导致兖州士族领袖张邈、陈宫群起叛变,引吕布夺了兖州,让曹操差点没了老巢。


之后曹操知道了士族的威力,就开始对士族妥协,除了杀害阻止他篡汉的荀彧、崔琰外,很大程度上承认了士族对本乡本土的控制权,到曹丕时代,为了称帝,更加通过九品中正制,向士族出让了政治权力的很大一部分。

 

蜀汉则情况颇有不同。东汉末年刘焉入蜀时,曾经依靠南阳、关中一带的流民(即所谓“东州集团”),对益州本地士人进行了一波清洗,到刘备入蜀时,又进行了第二轮清洗。江东士族只被孙家洗了一次,益州士族却被刘焉、刘备洗了两次,所以实力弱小,完全被蜀汉政权压制,在政治上难以产生重大影响。



东吴封建领主的强大力量

2

等到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士族在皇权失范导致的八王之乱中,经过司马氏宗室诸王一轮又一轮的残杀,以及匈奴人、羯人的蓄意屠杀,大面积凋零。


虽然有大批士族或者往东北方向投奔辽东慕容氏,或者往西北方向投奔前凉张氏,或者往长江以南避难,但除去留居本土效力匈奴人和羯人(如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的那部分之外,这些流寓士族都失去了土地和财产,虽然携带着先进文化和贵族传统,但到了新的地区还是要从头做起。

 

蜀地豪族则因为被蜀汉政权压制过度,力量一直较弱,蜀汉的统治阶层荆州集团、东州集团虽然发展为势力较强的大族,但在蜀汉灭亡后多被西晋政府迁回原籍,于是益州豪族一直不强。


所以当巴氐李特率六郡流民南下时,益州豪族不敌巴氐和本土道宗范长生的道教联军,巴氐李氏攻陷整个巴蜀,建立成汉政权。

 

唯有江东大族,因为在东吴时代茁壮成长,实力非凡,西晋能够轻松消灭东吴,却不敢轻易去动这些实力强大的大族,于是他们大部分保存了东吴时代的强大实力。


等到中原、蜀地相继被五胡攻陷后,吴姓大族依然凭借强大的实力保江东一方安宁。


周处的家族是东晋初年的守护神


当荆州的廪君蛮张昌造反,很快席卷荆、江、徐、扬、豫五州,几乎全据江淮流域时,是吴地大族义兴周氏的周玘(除三害的周处之子,赚曹休的周鲂之孙)率家兵与政府军合力,大破张昌的大将石冰,开启了张昌的败亡之路;


广陵相陈敏在平定张昌的战斗中神勇无敌,见天下大乱,有意仿效孙策割据江东,又被周玘联络吴地士族顾荣、甘卓等予以剿灭;


吴兴钱氏的钱璯图谋作乱,奇袭都城建康,又是周玘率家兵剿灭。


这就是所谓的“三定江南”,在两晋之交的乱世中,吴姓大族成了华夏族硕果仅存的实力派,成了华夏复兴的希望,这其中不能不说没有陆逊发动山越战争的遗泽在内。



吴姓士族的黯淡结局

3


晋朝司马氏皇室绝大部分被羯人石勒屠灭,逃到江东的只有琅琊王司马睿等硕果仅存的五人,史称“五马渡江”,他们也很想借吴姓士族的力量复兴。


但是,东吴政权借外地人欺压本地人的记忆仍在,吴姓大族在西晋的出仕经历也因为中原人的排挤而不算愉快,他们对外地人完全不感冒,对司马睿一行完全置之不理。


最终,是伟大的政治家琅琊王氏的王导出面,用个人魅力和中原先进的学问折服了吴姓士族的领袖顾荣和纪瞻,让他们同意与北方流寓士人一起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

 

东晋名相王导

吴姓士族的保护者和压制者


南北士族的共和缔造了东晋,而东晋初期建立秩序,主要也是借助的南方士族的力量。


吴地士族的首领顾荣(吴郡顾氏)、纪瞻(丹阳纪氏)、陆晔(吴郡陆氏)等人与主政的王导合作,帮东晋在江东立国。


吴地豪族义兴周玘、庐江周访(汝南安城周氏的分支)、丹阳甘卓(巴郡临江人甘宁之孙,落籍江东)以及出身蛮族的陶侃,则成为主军的王敦(王导从兄)的左膀右臂,帮东晋王朝消灭不服司马睿的江州刺史华轶,以及荆州的杜曾、杜弢等叛军。

 

但是东晋政权一旦稳定,王导、王敦就使用手段,抬高中原流寓士族(又称侨姓士族)的地位,将军权收归侨姓士族手中。


侨姓士族垄断了朝廷高官,吴姓士族只能出任地方官,但经济产权得到尊重,因此吴姓士族虽然不满,却没有反叛,他们对东晋政权兴致缺缺,一般不参与东晋朝廷的各种内斗,只在本乡本土做安静的美男子。

 

但他们的不满有时候还是会表现出来,尤其是在一些武力豪族身上。


义兴周氏的周玘曾经三定江南,对东晋政权的建立居功至伟,但被侨姓士人排挤,郁郁而终,临死时吩咐其子周勰造反,尽杀北人,周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叛,只是功亏一篑,东晋王朝也没敢过于追究,周勰依旧当他的二千石高官(临淮太守)。吴兴沈氏的沈充则加入王敦造反的大军,以杀侨姓士族为乐。

 

东晋中后期,五斗米道教主孙恩造反,又有大量信奉五斗米道的吴姓士族加入,使得叛军一下子发展到十分壮大,东晋朝廷费尽心机,才把五斗米道起义镇压下去。


直到南朝,吴兴丘氏的丘灵鞠还对当年顾荣被王导忽悠,引狼入室,造成北方人(伧父)欺压本地人的情况耿耿于怀,声称要挖了顾荣的祖坟泄愤。

 

直到隋朝消灭陈朝,统一南北后,江南士族、豪族还因为隋文帝的收权措施而群起反叛,隋将杨素率领大军来到,才将江南大起义扑灭,此后以大一统帝国的威势,在江南施政还要向贵族制度稍作妥协。到唐朝中后期,江东乃至南方地区反对唐朝朝廷搜刮财富,还经常有本地豪族带头起事造反。

 

直到宋朝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地方权力大部分被剥夺,独立性进一步削弱,本地人的抱团再也无法影响中央施政,地方独立的时代才一去不复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东吴巩固江山甚至连败蜀魏的陆逊,为何被孙权过河拆桥
军师联盟:石亭之战——谁说长三角的人不能打?|文史宴
偏安江南的政权为什么这么容易崩溃
三国灭亡真正的原因
三足之势已成,为何孙权称帝仍比刘备曹丕晚了八九年
魏晋南北朝频繁的兴衰更替,士族门阀是背后的最大推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