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学启体书法的一点心得(一)关于中锋

从今天开始,我来聊聊我学启体字的一点心得,尽管不一定正确,总算是几年来学习积累来的所思所想,落成纸面上的文字,请大家多加批评。

首先来谈中锋。孙伯翔先生谈书法,说自己追求清凉境界,这在启体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原因就是中锋的使用。中锋写出的笔道干净且立体,能将清凉的气质体现透彻。尽管启先生强调自己不懂得中锋的玄妙理论,但他仍然能在书作中把中锋运用得出神入化。而对于初学启字的人来讲,中锋用笔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问题。

我这里谈到的中锋的定义,与传统的(笔杆垂直行笔)和启先生谈到的(笔道边缘光滑)均有所不同。这里说的中锋,是在书写过程中,笔尖在笔道的内部、而不是边缘移动,亦或是将笔毫完全铺开“刷”出笔画。在我练字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书写出的笔画往往厚实稳健,压得住纸。而与之相对的,即使形态基本相同,使用笔尖在笔道边缘移动的侧锋笔法所写出的笔画,也往往发虚、发飘。

究其原因,主要是笔毫与纸面摩擦力的问题。侧锋用笔时,往往笔毫与纸面的夹角较小,书写时笔毫的弯曲程度也小,故而因弯曲所产生的笔毫对纸的压力就小,相应的笔和纸面间摩擦力就小,笔在行进的过程中容易失控,手上的控制稍有不慎,笔道就会发颤。更严重的情况下,如果用力稍猛,笔下的点画就会偏离自己设想的“航线”,往往写飘。

而在中锋用笔时,由于需要把笔尖在笔道中间行进,笔杆往往要竖起来,有时笔杆会与纸面垂直(有些老先生追求笔笔中锋,就会苛求自己时时刻刻将笔杆与纸面垂直)。这时笔毫压在纸面上,弯曲的夹角几乎呈90度,弯曲的程度大,相应的,弯曲所产生的对纸面的压力也就大,摩擦力也就相应的增大。这就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笔毫不会轻易左右摇摆,所写的笔画也就相对准确、扎实。不知大家有没有过类似感觉,在书写过程中,某一画写得惬意时,只要向自己设想的方向使力,笔毫就像被规定在一个轨道里一样,不偏不倚,不轻易左右摇摆,稳稳地向你设想的方向行进过去了,这大抵就是中锋的功用。启先生写悬针竖,往往又细又直,很少摇摆偏侧,就是这个道理。

(图为启功先生书写字例,最末一笔即中锋行笔写成的悬针竖。)

对于初学者,想要学习中锋用笔,除了在练习书写时观察笔尖的位置外,还可以尝试着感受笔与纸面的摩擦力。练习同一个笔画时,调整不同的笔锋角度,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中锋行笔时,笔毫似乎贯满了力量,写起来十分轻松。这种摩擦力的差异,在使用硬毫笔(如狼毫、马毛、鼠须及人工化纤加健笔)时显得尤为明显。

当然,有很多点画是无法用中锋写就的,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使用侧锋。在传统的书法理论中,笔笔中锋的说法常被提及,这实在是误人子弟的。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许多笔画,就都是用侧锋写成。故而从古至今,中锋侧锋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甚至是难以明确界定的,在书写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抛弃任何一个。然而,中锋用笔既是启体瘦劲清凉特点的成因之一,又是初学的难点,所以在第一次着重提起。这并不意味着在启体字中没有侧锋用笔的存在。

(作者:汪洋)

来源:申博娱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听说力透纸背,用现代科学告诉你书法中力从何而来
露锋、藏锋和中锋的作用与技巧
书法学习中,中锋和侧锋到底是什么关系?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初学书法的基本知识(集合)—王化山
什么是中锋、侧锋用笔?
【书法理论】先“正锋”后“侧锋”,写字才能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