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论:迷失在"大硕""小硕"之间的教育理念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对硕士研究生实行或试行两年制培养模式。时隔数年,部分高校悄悄地全部或将一批专业又改回了“三年制”。对于研究生是三年制(大硕士)好还是两年制(小硕士)好,学生老师看法不一,但很多学生深为此番变动而困扰。

  从长远的角度看,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是一个必然的走向,将来是各所高校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高校内部不同院系也能够根据专业情况,灵活、自主的决定研究生培养的周期。但问题在于,很多高校对于教育部放出来的权力并不会用,或者说还没有充分自主性的习惯。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看教育部文件管理学校的思维仍然在延续。

  尽管进步常常表现在“螺旋式的上升”,但“3-2-3”学制的“螺旋”,让人看不出几分“进步”的苗头,倒是多了几分“退步”的迹象。在这背后,是中国人对于自身教育体系理念上的混乱。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国外的“硕士两年甚至一年、博士四年甚至三年”更科学,也比中国“硕士三年、博士三年”更实用,但在“拿来主义”之前,我们却没有想清楚,硕士研究生到底是要干什么?我们又要通过两年或者三年的硕士教育,培养一批怎样的人才?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都定位在培养学术型人才上,以解决高校及科研单位面临的人才断层问题。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硕士研究生数量猛增,大量硕士拥向了应用的岗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定位与培养目标也多少有了一些转变。如果说只是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半大众教育”来及时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两年制似乎便是务实之举;如果说仍然是要定位于培养高级学术型人才,坚持秉持“精英教育”的理念,那么显然三年制的全面培养更符合实际要求。

  遗憾的是,在定位不够明确的前提下,改革实施了,面对出现的就业难的“应用型”困境,转过身来向“精英教育”的思维寻找救命稻草,前景却令人堪忧:三年制就能解决困难的就业问题与学子们在压力下形成的浮躁?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显然不只是一个两年制还是三年制的简单矛盾,教育方式的落伍、教育内容的脱节、教育规模的盲目扩大……随便哪个矛盾,都不比这个学制的矛盾更小。显然,廓清中国硕士教育的理念,形成中国教改的共识,已经不容回避。

  来源:成都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硕、全日制停招!研究生重大变革,来了
全国工程硕士网站
考研大潮下,专硕“热”在何处
坏消息!多所高校专硕学制两年变三年,推免比例还涨了!
多校官宣:研究生学制延长!
三年制硕士比两年制硕士更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