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与内功......郭 渠
    太极拳经典论著《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即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寥寥数语,道出了太极拳义理的总纲。看似简单,细思却奥妙无穷。然而,太极、无极、阴阳、动静、开合这些都属于难以描述清楚的东西,一人有一人的气质,于动静之际体会各有不同。现试就本人的点滴领会略作浅述,聊作抛砖之举,望不贻笑方家。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上》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句。要理解太极,须先了解动(运动、有、开)静(静止、无、合)之间的关系。现代哲学认为,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一切运动必然会成为运动的终结。古典哲学的“物壮则老”、“从有到无谓之了”即是此意。此运动的终结可简单地理解为无极。按物质不灭定律(古称气的不灭性),这个运动的终结又是另一个形式运动的起点。也就是“从无到有谓之成”之意。即易经道学的:道→无极→太极→阴阳→万物。此为顺,返为逆。道贯穿始终,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物不具。在宇宙自然演化万物的过程中,无极太极都属先天,二者原出一物,只体用两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为一物两体之意。认为一个整体之中,对立面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太极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阴阳的对立才引起运动的变化。运动是阴阳二气的属性,“太虚本动”,绝对的静止是没有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形态,动静的关系如门之开合,开可以说是动,合可以说是静。阴阳一体,互消互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那么动静也不分离,动静交合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易者,换也,变也。知动静变换之理,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南宋朱熹所曰:“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子语类》) 
    太极拳取义于道学,起源于道家,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产物。按孙禄堂所释:“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其气之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之现于外也,则为道。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为人身之基础。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技曰内家拳术。名称虽殊,其理则一,故名之曰太极。”(《大极拳学》)如果从太极二字去探究,太极拳就不只是一种拳术或武艺,而是一门深奥的武学。如果要深刻地认识太极拳的精神内涵,而不研究它与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道学的血缘和互渗是难得其真谛的。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作为内家拳术,其内功也称内劲,是以人体三宝精、气、神为基础,运用逆练之法,将人体后天的精、气、神炼返先天的元精、元气、元神,使后天识神渐去杂念而归伏于清静之元神,鼻息渐达深匀绵细而归于真息,肾精渐壮而培元固本,由形意虚实阴阳分明渐致太极中和,终致无极混沌归根,即万形→阴阳→太极→无极→道。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气,太极拳是将后天散驰于外的神气加以收蓄,并以阴阳中正之法则将散乱无序的动作加以规矩,使之柔化,由动归静,以复先天浩然之气,借后天有形之身,行有为变化之道,化后天之拙力而生先天之内劲。练太极拳的目的是得先天内劲,拳架外形的练习只是从后天返回先天的途径。先天与后天,本是一主一宾的地位,后天占了主位、先天便隐而不出;只有后天退下主位,先天才能位居主席。后天的拙力僵劲与先天真气内劲的关系,也是此主宾之理,而柔化则是由后天向先天转变的关键手段。
    “太极本无极,无极方太极”。太极拳有无极和太极两项功夫。太极功主要在盘拳走架中去练,无极功却隐藏在预备式中。预备式站立实为无极势站桩,故也称无极式,是无极功入门的机窍。有道是:“人得杳冥方见道,最初一着好功夫”(李涵虚《收心法》)。太极拳第一式之无极功,是太极拳最奥妙之处,最简单又最难练,是太极拳真功的出处,是逆运先天之法门,于后天中返练先天。对此杨澄甫曾有提示:“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太极拳体用全书》) 
    对于无极功的练法,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是如此明示的:“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浑浑噩噩,一气浑然者也。”其时,“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制,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己。心中空空洞洞,内元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联兆。”由此人静,静极生动,当生先天真一之气,意有所动,尔后行拳,即是“无极而太极”矣。如能“仔细留心向推求”,昭然妙理,凭心取道,心是太极,无为而为,则能取“道”蹊径、事半功倍、自然而然,“得来不觉费功夫”。“虽然求之有所得焉,亦是有若无,实若虚,勿忘勿助,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已。”(孙禄堂《拳意述真》)
    开合是太极,吞吐是内功。太极拳是内家功夫,所练的是内劲,除预备式外,所有的形体动作都不离开合变化。通过动作的开合来调整气息的吞吐,以拳练功,从而达到内外兼修,产生内劲的目的。正如内家拳家宋世荣所言:“静坐功夫以呼吸调息,练拳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起落进退,皆合规矩,手足动作也俱和顺,内外神形相合,谓之调息。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无有停滞,一气流行,循环无端,谓之调息。”手足动作合乎规矩,是太极拳调息之法则。口鼻之呼吸,不过借以通内外而已。太极拳之吞吐,是“气沉丹田”之谓,为丹田之内呼吸之称。口鼻呼吸之外气与丹田呼吸之内气相接;心中神意下照丹田,与丹田之元气相交(心肾相交),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如此方是拳经所云之“上下相连,内外合一”者也。所谓内劲,按孙禄堂《举意述真》所述,“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中之内劲也。”所以,太极拳的身手开合、丹田吞吐即是内功习练之法。开合有致、虚实分明、呼吸通灵、周身无间、内外合一,便知阴阳。“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大学》)。有形者不滞于外,无意者不拘于内,内外中和柔顺,有无动静相兼,规矩假师传,妙道还须自悟,明白拳中之理,才有太极真功。 
    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虚灵致无,任意识和动作在自然的河流里自由地流淌,达到人与白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这就是太极拳道修炼的终极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100问」你能想到的问题都在这儿了
太极心论
杜绝花架子,这才是太极拳的本质!| 名家冯志强
冯志强论太极拳
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李雅轩
太极拳学习入门指引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