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资策略简析

昨天我们在《股神从不荐股 但推荐了它10次》一文中讲了投资指数基金的前四个要点,今天继续就投资指数基金的策略、长期投资的心理建设,以及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这三个方面继续分析。



投资指数基金的策略


投资指数基金的策略几乎和投资个股的策略一样多,它同样可以分析盈利、资产、负债,也同样可以看K线等技术指标。这里介绍的策略,是经过长期的大规模的验证后的策略,都具备可行性。

1

定投策略:工薪族首选


我比较推崇定投策略,因为自己也是工薪族,没有大量积蓄(1000万以上),但有稳定的工资等现金流收入。我必须要考虑定期的现金收入如何处理,对我这样的工薪族来说,定投策略就是首选。


定投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定期定额投资。其实还有定期不定额投资,不定期定额投资,和不定期不定额投资。之前也有朋友问过我,自己的收入数额不稳定,到手的时间也不稳定,还可以定投么?


实际上,在长期定投(10年以上)时,额度是不是固定,时间是不是固定的对最终的收益没有太大影响。相关实验以及结论可以参考上海财经大学的《价值评价策略》这本书。我选择的是定期不定额投资,以月为单位,以工资的10%为定投额度(10%不满1000元的话按1000元处理),未来的投资额度会越来越高。


这种策略久经考验,无论是美国养老金计划还是中国的企业年金计划,都是执行这种定投策略。这也是巴菲特所推荐的策略。


但是这种策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定投的时候,如果遇上牛市,会出现买入指数基金估值过高的情况。需要结合下面说的“价值投资策略”来选择可以定投的时机。

2

动态平衡策略:高净值客户首选


如果我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具备1000万的资产,但之后基本没有现金流收入了,该如何投资?这种高净值客户,适合用动态平衡策略。


例如配置沪深300指数和货币基金各50%,然后每隔半年,不管它们是什么比例,重新恢复成50:50.


这种策略的好处是能够实现自动化的低买高卖,做差价,同时又可以有一半仓位享受到股票资产的长期增值。因为从长期收益的角度,我们都知道股票资产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短期内股票的估值会有波动,强制动态平衡可以被动化的获取收益。


一般选择一个股权类的资产和一个流动性非常好的保本类资产进行平衡,可以按照固定时间也可以按照某一个触发比例,例如股权资产达到60%或达到40%时触发强平。股权资产和保本资产的比例也不一定是50:50。股权比例越高长期收益越高,波动也越大。


注意,无论是定投策略还是动态平衡策略,可以说是指数基金专享的,因为这两个策略有个变态的要求:永续性。如果以个股为定投或者动态平衡目标,在以几十年为单位的投资周期里,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以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道琼斯指数为例。


道琼斯指数最初建立时40点,有12家成分股,都是当时美国最顶尖的大公司。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了,道琼斯指数上涨了400多倍,达到17000多点,而那12家公司,存活至今的只有一家通用电气。如果选择个股进行定投或者动态平衡,短期可能会取得更高的收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只有极少数的公司能够实现永续经营,而指数的永续性可以保证长期投资的延续。


因为永续性的要求,定投和动态平衡都是适合规模指数和风格指数,而不适合行业指数。

3

套利:安全的投机


上面两种策略是被动化的策略,设立好之后可以完全被动运行。还有一种主动的投资策略,套利。


场内基金有一个买卖价格,这个价格从长时间来看是跟净值拟合的,但是短时间会因为爆炒或流动性危机而产生高溢价或者高折价。无论是ETF还是LOF都具备这种套利机会。


这种套利的好处很明显,不用长时间持有股票资产,可以大大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也有很多投资高手采用这种投资策略。


不过这种套利机会对能力圈和精力有一定要求。一般一个品种的套利机会,会随着套利方法的普及而逐渐减小,需要不断的挖掘新的套利机会。同时也需要投入精力去寻找和判断机会。而且套利本质上就是基于心理波动和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市场无效性的体现,随着技术发展和投资者教育的普及,以后一定会是程序自动化套利的时代,个人投资者参与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4

价值投资策略:指数基金是一个永续浮息债券


我们之前说过,指数基金可以看作是一个具备成分股平均特征的永续个股。我们自然可以把价值投资的策略应用到指数基金上。甚至因为指数基金减小了很多个股的风险,在预测的时候更容易些。


因为指数的永续性,我们可以把指数产生的现金流看作是利息,把指数看做是一个不保本的永续浮息债券,这个债券永续存在,本金是波动的,每年产生的利息也是波动的。


因为公司赚的钱越来越多,理论上“利息”应该每年增长。但是短期的价格波动会导致票面利率的大幅波动。不同指数基金对应的个股也有不同的成长能力,即永续浮息债券的利息上涨速度也不同。


我习惯于,不管这个永续浮息债券的现金流的增长率如何,至少在这个永续浮息债券当期利率达到10%以上时再介入投资,这是我对当期收益的最低要求。换算成市盈率就是在市盈率10以下才会去投资。换句话说,每个人能接受的市盈率,不仅反映了市场的估值,也反映了每个人对自己最低收益的要求。


同时在股票市场之外,也存在很多保本的收益品种。如果指数基金这个不保本的永续浮息债券,当期利率低于了保本的浮动收益类产品,我们就应该将指数基金切换成保本的浮动收益类产品。例如指数的市盈率上升到了20,对应的收益率就是5%,同时你可以从银行买到保本保息的6%的理财产品,那最好的选择就是卖出指数基金,切换到银行理财。


也有朋友提出了疑问,不同的指数基金,其成长性也是不同的啊。高成长性的指数基金是否应该给予溢价呢?


这是肯定的,但具体给予溢价多少,取决于每个人的能力圈和预测能力,取决于确定性的高低。如果你能确定这个指数代表的个股的平均成长性在未来一定会高于总体均值,那可以给予合理的溢价。如果认为自己不具备这个预测能力,判断不出成长性的高低,那可以参考当期利率切换。


这就是格雷厄姆采取的“盈利收益率”策略:格雷厄姆将投资的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市盈率的倒数)限定为至少10%。


这种策略对盈利稳定性也有一定要求。所以适合规模指数和风格指数,而不适合行业指数。一个行业可能会萎缩或整体消失,盈利并不稳定。


可能有的朋友还有个疑问,不同指数基金的成长性不同,它们的估值下限也不同,都在10PE的时候开始定投,收益能一样么?


如果是一次性买入,那结果自然是不同的。但是如果采用定投策略,长期的多次定投会帮助我们将成本拉低。就像红利ETF和上证50ETF,确实红利ETF会出现的最低估值更低(这从理论上也能解释的通,高分红的股票大部分已经进入成熟期,成长性会略低),但是定投也会将平均成本摊低下来。所以最后的收益不会有多少差距。市场有效性在这里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体现。

5

低估值定投策略有多大的威力呢?


根据对美股和港股的历史复测。在香港股市上,利用低估值定投策略投资恒生指数,持有9年以上,可以获得平均7倍以上的收益率。在美国股市上,持有9年以上,可以获得平均5倍以上的收益率。


以上四种策略,是我观察得到的经过长时间确立有效的四种策略。而且它们之间并不一定冲突,甚至可以组合来运行。例如我选择“定投策略+价值投资策略”。

长期投资的心理建设


有数以万计的人买过可口可乐、茅台、云南白药这些股票,这些人有多少获得了好收益呢?又有多少收益超过了股票的涨幅呢?


光是选好了指数基金,选好了投资策略还是不够的,在持有过程中的投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最常见到投资心理缺陷就是锚定心理和损失厌恶。


(1)锚定心理


投资者会以最近的股价作为锚,或者自己持仓成本为锚,来判断当前持股的价值。实际上在一段时间里,至少一两个月内,对应股份的指数基金,其真实价值变化很小。


(2)损失厌恶


相比盈利带来的快感,损失带来的厌恶感是同等盈利的两倍。当定投出现了浮亏的时候,投资者会浑身难受,甚至早早退出,停止定投。


指数基金具备永续性,同时在应用定投或者动态平衡这种长期策略的时候,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不会卖出持有的股份。永续品种+长期持有,这种情况下用市价作为价值的判断是非常不合理的,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合适。我们需要一个适合长期持有的业绩评估标准作为辅助。


指数基金的每股内在价值相比较单个成分股,稳定性更强,其内在价值基本上是单调增加的,包括每股盈利和每股净资产。这就可以让我们用多元化的标准来衡量实际的投资收益。

例如巴菲特使用的会计准则,就是用账面价值来计算的。这非常适合用在指数基金的长期投资里。


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呢?


(1)增长率同时体现了新增资金带来的增长和股票的内生增长。


(2)避免了锚定效应和损失厌恶。


账面价值并不等于内在价值,但也要比以股价当作价值好得多,这也是巴菲特的会计准则。同时指数基金的账面价值基本上是单调递增的(不同指数因为成长性不同,增长率也不同),这样就可以避免损失厌恶,避免在暴跌的时候因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而卖出。


实际上,在股价出现暴跌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同样的资金可以买入的账面资产大幅增加了,体现在自己账面资产的涨幅上是大幅增加的。因为指数基金的永续性,你不必担心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只需要确定自己买入的是一个相对低估的价位即可。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投资心理波动对投资业绩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必须要采取各种策略来平复这种波动。


如何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指数基金投资策略?


我们已经知道了指数基金的优劣,分类和投资策略。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选择,来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指数基金投资策略呢?


(1)根据自己的资产状况和实际需求来确定


以我为例,手里流动资产在1000万以下,但有定期的现金流。那长期定投策略更适合我。这一策略也更适合工薪族。

如果是实现了财务自由,手里有大笔现金,现在想建立一个自动化运作的投资包,可以以50:50的比例投资沪深300和货币基金,并按月再平衡。


如果资产在未来一两年里就要动用,那学习套利更适合你。

也可以参考我的“价值投资+定投”的复合策略,或者自己尝试构建一个合理的策略。


(2)选择合适的品种


建议以规模指数和风格指数作为切入点,同时考虑基金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以及基金的历史运作情况。


这里推荐给大家作为入手的指数:


这些都是当前市场上影响力大的指数,指数基金也大都是国内TOP10基金公司长期运作的指数。误差小,拟合程度高。


(3)获取指数基金的信息


无论是定投策略还是再平衡策略,最好都是在指数低估的时候开始。关于指数的估值如何查询,可以参考我在雪球的指数基金估值查询帖子,有介绍各种指数的估值查询方法。


(4)构建投资策略,落在纸面上


将投资策略组织一下,包括买入卖出策略,频率、金额、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况。


例如的投资策略:


.买入:


(1)在指数低于10PE且低于长期国债收益率两倍的时候,允许投资


(2)结合指数基金的实际误差和风险,在指数买入估值的基础上再折价,给予一定的安全边际


.卖出:


(1)在指数的盈利收益率低于自己能找到的保本理财产品时,分批卖出


(2)结合指数基金的实际误差和风险,在指数卖出估值的基础上再折价,给予一定的安全边际


频率:每个月工资到账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开盘立即买入


额度:工资的10%,不足1000按1000


其他情况:


(1)出现多个合适的标的时,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品种


(2)如果没有合适买入的标的,新资金归入现金池。估值高时卖出基金得到的现金也归入现金池。现金池采用低风险策略来管理。例如货币基金、逆回购、低风险的套利。等出现合适的标的时,现金池十等分,分散合并于之后的十次定投。


要保证任何人拿到这个策略,可以执行出和你差不多的效果。


然后把策略打印出来,提醒自己。这一点很重要,不要高估自己的执行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下面用三个案例来说明一下


案例一:


我刚上班,当前月收入5000元,平均每个月开支2500元,未来几年没有大额资金支出。我想开始投资为未来做准备。


1.分析自己的现金流和需求


预留出至少三个月的开支(7500元)。每个月会剩余约2500元,可以拿出60%左右用于投资,剩下的钱用来学习或者社交。刚开始工作,投资的收益并不是最重要的,提升工资现金流是最重要的。努力工作,工资在两三年里大幅提升是铁板钉钉的事。


不过投资也要趁早开始,能力圈的建立需要时间的积累。


这种情况下投资股市的部分最适合用定投+低估值投资策略,现金部分适合货币基金或套利策略。


2. 建立投资策略


.买入:


(1)在指数低于10PE且低于长期国债收益率两倍的时候,允许投资


(2)结合指数基金的实际误差和风险,在指数买入估值的基础上再折价,给予一定的安全边际


.卖出:


(1)在指数的盈利收益率低于自己能找到的保本理财产品时,分批卖出


(2)结合指数基金的实际误差和风险,在指数卖出估值的基础上再折价,给予一定的安全边际


.频率:每个月工资到账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开盘立即买入

.额度:工资剩余额度的60%


.其他情况:


(1)出现多个合适的标的时,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品种


(2)如果没有合适买入的标的,资金归入现金池。现金池采用低风险策略来管理。例如货币基金、逆回购、低风险的套利。等出现合适的标的时,现金池十等分,分散合并于之后的十次定投。


案例二:我的孩子才两三岁,我想给他建立一个长期投资计划,等他上大学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个投资计划获取生活费、完成学业


1.分析自己的现金流和需求


这是标准的长期投资,并不在乎短期收益,目的是获取长期的投资增值。从开始投资到孩子第一次用到这笔钱大约有15、6年的时间,大概率能度过两个完整的熊市和牛市。同时也因为时间周期非常长,未来这个投资计划的主要增长是来源于持有股权的复利增长,单月定投的投入不需要多高。


需要考虑十几年后孩子对资金的使用需求,最好到时候是拥有高分红的基金,能够每年稳定的获取分红收益,作为生活费或学费


2.投资策略


.买入:


(1)在指数低于10PE且低于长期国债收益率两倍的时候,允许投资


(2)结合指数基金的实际误差和风险,在指数买入估值的基础上再折价,给予一定的安全边际


(3)优先选择过去历史分红记录优秀的基金,例如红利ETF


.卖出:


(1)在指数的盈利收益率低于自己能找到的保本理财产品时,分批卖出


(2)结合指数基金的实际误差和风险,在指数卖出估值的基础上再折价,给予一定的安全边际


.频率:每个月工资到账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开盘立即买入


.额度:工资的10%,不足1000按1000


.其他情况:


(1)出现多个合适的标的时,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品种


(2)如果没有合适买入的标的,资金归入现金池。现金池采用低风险策略来管理。例如货币基金、逆回购、低风险的套利。等出现合适的标的时,现金池十等分,分散合并于之后的十次定投。


案例三:我已经通过运营公司收获了一大笔财富,现在想实现财务自由,不想在投资上付出太多精力,但是要求资产长期增值。


1.分析自己的现金流和需求


这种情况下以后没有了新的现金流收入,主要靠运作现有的资金。同时不想在投资上付出太多精力,适合用动态平衡法。动态平衡法对投资开始的估值要求并不高,但是要求投资标的的内生成长能力。可以配置海内外的主流宽基指数。


2.投资策略


以30:30:40的比例,将资金分配于沪深300ETF,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和现金仓。每隔三个月重新强制性将比例平衡成30:30:40。现金池采用低风险策略来管理。例如货币基金、逆回购、低风险的套利。


本文完。

(本文来自于雪球网友:银行螺丝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四种定投策略,总有一款方式适合你!
一年只需60分钟,跑赢90﹪的人,这是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最简单的投资方法
七个策略提升你的基金定投收益
大盘到底处在什么位置?投资者又该如何进行股债动态平衡?(附
ETF投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