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大一统王朝建立与灭亡,都与它相关,无一例外

我国史上有9个大一统王朝,分别是: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这9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有多方面因素,它们的灭亡也有多方面因素。但是,有一个因素,却是这9大王朝建立与灭亡共有的。什么?“民心所向”。9大王朝,皆因“民心所向”而建立,皆因“民心所向”而灭亡。

秦朝:

夏、商、周三朝,是三个独立的政权,更是联盟,天子势弱。夏朝的灭亡、商朝的建立、商朝的灭亡、周朝的建立,都取决于各诸侯国,没有诸侯国的协同攻伐,夏、商灭不了。

到了战国时期,周朝的各个诸侯国之间,通过吞并之后,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其他的小诸侯国处于灭亡的状态,假如没有利用价值,小诸侯国,马上会被“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灭掉。

与夏商周不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君都有灭他国而自立的心思,他们都想实现大一统。

秦国统一中国,有太多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我要说的“民心所向”。持续了几百年的春秋战国乱世,长期的混战,人们已经厌倦了战争,渴望统一。当然,这一点并非秦国能统一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实现了富国强兵,加之秦国国君礼贤下士,众多人才投奔秦国,实行远交近攻。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国祚15年。秦朝建立之后,商鞅之前所指定的律法,已经不再适合统一的秦朝。在统一之前那个特殊时期“合理”的律法,变成了统一之后的“苛政”。在“苛政”面前,人们开始厌烦这种极其严格的律法。始皇帝本人也没有意识到此时应该实行“仁政”,当民不聊生,当权者违背了人民意愿之时,秦国也走向了灭亡。

西汉:

刘邦是秦末起义军之一,他清楚秦国灭亡的原因。陈胜吴广点燃反秦之火、六国贵族纷纷造反之时,他号令众兄弟,成为了起义军的一支。刘邦最大的敌人是项羽,他与项羽最大的区别在于用人。可他与项羽还有一个区别,便是民心。刘邦是弱者,他以弱者的身份与六国贵族以及账下人才想处,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刘邦抢在诸侯之前攻进咸阳,退兵霸上,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告谕众民,安抚人心,秦地百姓十分高兴,争先恐后拿着牛羊酒食欢迎刘邦,他说了一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一句话便得民心。项羽呢?坑杀降卒。一个降卒便是一个家庭,谁的父母会对杀死自己儿子的人报以感激呢?谁的妻子会感激杀死自己丈夫的人呢?谁的孩子会感激杀死父亲的人呢?所以,此一事,便注定了项羽的失败。刘邦得天下,是众望所归,是民心所向。

汉元帝时,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老百姓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大有造反之势。加上吏治败坏,中央集权被削弱,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此时,王氏外戚专政,最终取代了刘氏政权。王莽新朝并未解决西汉末年的弊端,还是民不聊生。最终,走向灭亡。

东汉:

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仍以“汉”国号,史称“东汉”。刘秀经过12年的征战,最终统一,结束了近20年的军阀混战和割据。登基之后,刘秀意识到西汉灭亡的原因,也意识到王莽为何难以持续的原因。开始大兴儒学、推崇气节、施行仁政。在位期间,刘秀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刘秀便是如此。

东汉的灭亡,主要原因在于宦官和外戚专政。他们之间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权利争夺战,地方也形成了众多割据势力。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外戚、宦官相继专权,对外战争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土地兼严重等,这一切,导致了民不聊生。公元184年,全国大旱,颗粒不收。此种情况下,国家赋税不减,贫苦农民走投无路。最后,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杆而起。

西晋:

人们推翻了东汉,接下来的政权姓什么,那取决于谁是强者。经过几代君王和文臣武将的努力,曹魏终得天下。由于司马氏的强大,司马炎最终取代曹魏,这一场权利更替,没有殃及人民。老百姓并不在意谁能当权,在意的是,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西晋虽然短暂,但西晋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

这一现象并没有持续太久,西晋统治集团的矛盾,导致了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16年来,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经济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发。这一切,都导致了西晋的快速灭亡。

隋朝: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隋唐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文帝杨坚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隋朝出现繁荣。这一切,却随着隋炀帝的即位而终结。隋炀帝在位期间修建隋朝大运河、频繁发动战争、滥用民力,导致国力空虚,民变频起。最终,给了李渊取而代之的口实。同样,人民渴望幸福的生活,人民不需要一个滥用民力的帝王。

唐朝:

李渊起兵之时,已经民不聊生,群雄四起。这时的中原大地,缺少一位统治者,是谁,还是凭各方的本事。李世民征战四方,剿灭各方势力,李氏最终统一天下。

与前几个王朝一样,唐朝再次倒在了“民心”之上。唐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黄巢农民起义运动彻底将唐朝带入灭亡的境地。在此之前,也有农民起义,但影响力不大,黄巢起义不同,当时的人民在唐朝统治者的统治下,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人民再次渴望出现一位能给大家带来幸福生活的统治者。因此,在造反的代价小于受压迫的代价时,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元朝:

有很多人不认可这个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不管认不认可,元朝都是中华大地上的政权之一。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人建立的政权是统一的政权,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依然是统一的政权。

元朝的建立不能说是民心所向,但与长时间的战乱也是有关的。两宋并未完全实现大一统,由于两宋政权的孱弱,战火不断,人民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两宋的经济的确强大,但这不代表人民就不受欺凌。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造成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南宋后期,战争连年。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陆秀夫背著赵昺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元朝建立之后,有过短暂的繁荣。但,元代统治阶级实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以及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直接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明朝:

朱元璋本身就是农民,他代表了农民阶级,取得政权,也是民心所向。朱元璋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徒富民抑豪强、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等等。这一系列的改革斗鱼农民有着莫大的联系。经过朱元璋的努力,社会生产力逐渐的恢复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天灾不断、国力下降,人民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因此,又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

清朝:

与元朝一样,很多人也不认可这个政权。还是那句话,我们是多民族国家,有汉人统治者,就有少数民族统治者。

李自成以“剿兵安民”为口号,推翻了明朝。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贪图享乐,勒索前明官员,没有及时采取安民政策。最终,还是败在了以吴三桂等人为首的投降派手里。

清朝建立在汉人打汉人的基础上,满清皇帝为了能在汉人的地盘上坐稳龙椅,开始了疯狂的屠杀。这一切也是违背民意的,可清朝有明君。康熙帝即位之后,行仁政、得民心。使清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百姓也安居乐业。期间,经常出现反清复明的小规模暴乱,但都失败。人民生活安逸,谁还想去造反呢!

满清皇帝进行文化阉割,不重视农业发展,闭关锁国等等,使国家逐步落后于欧美。后期,官场腐败无能,当权者不顾百姓死活,民不聊生。在内忧外患之下,清朝走向灭亡。

史上9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民心所向”息息相关,他们的灭亡也是因为“民心所向”,无一例外。

民心,就是天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永远不能得罪。

聚焦五千年中国史,深度解读历史热点。

欢迎订阅“评阅历史”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中国历史所有大一统王朝,统一难度排名,朱元璋、李渊、刘邦等等
三分钟带你看完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版图变迁(秦到东汉)
为什么秦国统一后很快就灭亡了?
【期末复习】知识脉络|七上历史.1-20课 知识要点
为什么中国各朝代执着于大一统?除了文化因素,还有这些客观限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