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的血糖难控制?中医帮你辨识和治疗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归根结底是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们知道糖尿病的血糖增高只是一种现象,其结局是产生糖尿病的并发症。因此我们必须最大限度、以最积极的策略严格控制血糖以防治并发症。

美国糖尿病研究协会报道,将新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分两组:一组为控制饮食的常规治疗组,另一组为强化降糖治疗组。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而常规治疗组为7.9%;强化降糖治疗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且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微血管并发症进展的相对危险性下降35%。该研究还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一个百分点(例如由9%下降到8%),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减少25%,各种原因引起的病死率下降7%。因此,血糖的积极控制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一环。多年来临床与相关实验已经表明中医药可以降糖,其优势在于对引起血糖持续高而不降的原因的消除上,即消除血糖难控因素。

血糖难控因素是指除了饮食、运动、药物外能够引起血糖升高或持续不降的一些原因,这些原因主要包括失眠、便秘、情绪波动、过劳、急慢性感染、月经不调、疼痛等。血糖难控因素可以通过血糖浓度生物调节系统来影响血糖。我们知道,人体内能够降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而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确有很多,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等等。这些升高血糖的激素统统是胰岛素的“敌人”。失眠、便秘、过劳等因素可以多通过神经、内分泌的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对抗激素的水平升高,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些血糖难控因素的中医辨识和治疗。

1.失眠

糖尿病由于热邪伤津而致阴虚火旺,虚火扰心,引起烦躁失眠。失眠使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要想降糖,必须纠正失眠。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一般来说原因有以下几种:思虑过度(担心、恐惧、抑郁、焦虑、疑病等);夜尿多(肾小管功能减退、前列腺肥大等);胃排空功能减退(糖尿病性胃轻瘫或服用药物引起)导致胃胀,睡不着觉;皮肤瘙痒(老年性或糖尿病性);疼痛(末梢神经病变、肩周炎等);生活习惯(睡前饮茶或咖啡)等等。

在中医治疗上,因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或咖啡)导致失眠的患者要改变生活习惯;思虑过度而致失眠心烦者可应用黄连阿胶汤,这类患者通常兼有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口干;如果多梦易惊的患者可用安神定志丸,这类患者多胆怯恐惧,遇事易惊,易疲劳;若因胃排空功能减退引起胃脘胀闷不舒而导致难以入眠者可服用加味保和丸,若伴有口苦、呕恶嗳气或大便秘结服用黄连温胆汤;夜尿多的患者服用金匱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瘙痒影响睡眠者可用皮肤病血毒丸。

2.便秘

便秘一方面使降糖药物的吸收下降,血药高峰浓度减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从而降糖药物继发失效,另一方面便秘是患者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睡眠恶化,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增加,而使血糖升高。中医治疗便秘临床效果很好。大便不干但排出困难者可服用补中益气丸加麻仁润肠丸,这类患者常伴有便后乏力,易出汗,易疲劳;大便干燥如羊屎者服用麻仁润肠丸,这类患者常伴有口干,心烦,耳鸣;大便干而臭者服用六味安消胶囊,这类患者常伴有面红身热,心烦,小便短少。

3.情绪波动

疾病变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生活的压力都会导致患者的思想负担加重使患者抑郁焦虑,而抑郁焦虑和精神紧张又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多,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血糖升高。

情绪易于波动属于中医郁病范畴,常见的主要病型有: ①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常常兼有胸部满闷,胁肋胀痛,嗳气可服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丸;②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口干,或见目赤,大便秘结者服用当归芦荟丸、泻青丸;③心烦易怒,口苦,或见耳肿,或妇女带下色黄者服用龙胆泻肝丸;④心中烦热,头目眩晕者或时常叹气,或肢体时有不利者应服用镇肝熄风汤。

4.过劳

这类患者首先应积极消除过劳的原因,如调整生活、工作习惯等。若原因祛除后仍然有易疲劳的症状可以服用生脉口服液或静点生脉注射液,易感冒的患者可以服用玉屏散。另外过劳的患者还可以泡茶:

枸杞10克、灵芝5 克 、冬虫夏草三根 、 西洋参3克。以上为一日量,将药物打成粗粉装入纱布袋中,泡水代茶饮。

5.急、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应及时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慢性感染中医药疗效较好。

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患者可服用金果饮口服液或清热解毒口服液;牙周炎的患者可服用牛黄解毒片;慢性阑尾炎的患者可服用六味安消胶囊;慢性泌尿系感染服用三金片;反复患有毛囊炎的患者服用防风通圣散;痈肿疮疖的患者可服用四季三黄软胶囊或牛黄解毒片。

6.月经不调

代谢异常、神经营养障碍、微循环障碍等,可影响卵巢活动周期,使卵泡供血供氧不足,发育受阻导致月经不调。同时月经不调又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分为血瘀型、宫寒型、血虚型、痰湿型、肝郁型、血热型。①血瘀型:月经间期多延长,行经前或行经时腹痛,月经色暗量少有血块,舌有瘀点或瘀斑,予少腹逐瘀汤;②宫寒型:月经间期延长,月经量少,行经腹痛,温覆后疼痛减轻,平时易冷,予大温经汤;③血虚型:月经间期或缩短或延长,月经色淡量多,伴有头晕心慌等症。予四物汤或胶艾汤;④痰湿型:此型患者多肥胖,月经间期延长,平素白带多可兼有头晕,或饮食量少予苍附导痰汤或启宫汤;⑤肝郁型:月经间期延长,量少,患者平素易叹息,胸闷,胁痛予柴胡疏肝散;⑥血热型:月经提前,量多色鲜红,患者平时手脚心热,予清经两地汤。

7.疼痛

由于肩周炎、末梢神经病变等引起的疼痛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

对于肩周炎的患者可予针灸、火罐、按摩治疗。末梢神经病变的患者予桃红四物汤。治疗疼痛的疾病我们从“瘀”字着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在治疗中应用一些虫类药往往疗效更佳,如地龙、僵蚕。也可配和外用药肢痛宁局部涂檫。

总之,对于那些应用了多种降糖西药,而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者,应当仔细查找血糖难控因素,中药在这方面的治疗具有绝对优势。

另外,在饮食、运动、药物方面也会有干扰血糖的一些问题。

1.饮食

有好多患者饮食量多、结构不合理、喜欢吃零食、不爱吃主食,而一旦这样的饮食习惯形成就很难改变,稍稍减少饮食量就会有食不果腹的感觉,不单单是身体上难以接受,心理上也不易接受。总担心自己会不会营养不良,其实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多参加一些糖尿病教育学习,学会科学的安排好饮食既利于身体的健康,又不会因饮食减少而有太多的不适感。另外中药苦寒药的应用就很好的调整了患者过于旺盛的食欲,使之正常化,临床常用的是黄连、黄芩、大黄等。

2.运动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好处很多,但运动是否合理(其中包括运动方式、运动量、运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适),能否长期坚持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以上因素都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找你的医生开一张运动处方就显得尤为主要了。一张运动处方要包含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运动时机、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频率。

3. 药物

应用药物治疗时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地影响血糖的控制。主观因素主要是指用药的不合理,比如药物选择不合理、药量不适合、对胰岛素存在恐惧心理或依赖心理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客观因素是指因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双胍类、拜唐苹类的胃肠反应干扰血糖的控制。有人统计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5年,可有22%的病人发生继发性药物失效。近年来中医治疗糖尿病不只着眼于降糖而是放眼于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问题的各个环节,比如治疗双胍类、拜唐苹类的胃肠反应,一般来说刚开始服用双胍类药物易出现腹泻,而中药可以帮助过度,使机体适应它。可服用参苓白术散每次6克每日3次,也可配合黄连素每日3次,每次4片。而对于服用拜唐苹腹胀者可服用加味饱和丸每次1丸,每日3次。以恶心为主者可服用胃舒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中西医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 徐远

编辑:Dr.K (zhongguokepu@163.com)

审稿:健康科普分会专业专委会

关注订阅号「KK健康」查看更多科普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例】胰岛素加量至 64 U 血糖仍高至 26.1 低至 2.1 mmol/L:血糖难控怎么破?
如果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那说明已经病入膏肓了。?
失眠便秘感染均可引起高血糖
心情不好 血糖难控
血糖难控:胰岛素每日总量近 100 单位,如何调整方案?
血糖高的原因及防止血糖变高应注意的事项 第二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