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龙凤文化之凤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凤凰与龙齐名,都是最重要的艺术题材。凤凰,是一种幻想化和神奇化了的神禽。关于凤凰的记载,历史悠久,文字众多。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象牙刻双凤纹。《大戴礼·易本命》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说文》中云:“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像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具。”《春秋·演礼图》记载:“凤,火精。”《春秋·元命苞》也有言:“火离为凤。”意思是说凤凰为五行中火所生成。关于其容貌,古代典籍记载甚多,如《太平御览》称凤凰之形为六像:头像天,目像日,背像月,翼像风,足像地,尾像纬。《宋书·符瑞志》则描述凤凰为“蛇头燕颔,龟背鳖腹,鹤顶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思。”如此看来,凤凰综合了各种禽鸟最优秀的特点,是人们幻化而成的神禽,百鸟之王,祥瑞之鸟。故其形态、习性也就被幻化、神化,使之符合仁义伦理的范畴。《宋书·瑞符志》说凤凰“食有节,饮有仪,往有文,来有嘉;游必择地,饮不忘下。其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辰鸣曰发明,昼鸣曰上朔。夕鸣曰归昌,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其乐也,徘徘徊徊,雍雍喈喈。唯凤能究万物,通天祉,象百状,达王道,率五音,威九道,备文武,正下国。”其祥瑞仁义之性成为王道仁政的最好象征,是国家兴衰昌荣的具体体现,政治清明的显著标志。凤为百鸟之王、之长,人们常把凤鸟之关系喻为君臣之道;又以龙对应男性,凤对应女性,皇帝称龙,后妃称凤,男女婚配借指为“龙凤呈祥”。因有“萧史弄玉双跨凤”之说,凤凰又成为祝福爱情、婚嫁喜庆之吉祥象征。凤凰与龙、麟相配,则象征祥瑞之兆,并具有驱妖辟邪之功能。

传说凤凰五百年一生,五百年一死。死前燃起熊熊大火,凤凰与百鸟共同围火舞蹈歌唱,以示庆贺,然后凤凰投入烈火自焚,而获得新生,从火中飞出一只五彩缤纷、华丽无比的新凤凰,是谓之“凤凰涅槃”。多么美丽的传说,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富有哲理和现实意义的隐喻!一部中华民族史,不就是凤凰涅槃吗?一部黄河文化史,不也是凤凰涅槃吗?一部农耕文明史,不更是凤凰涅槃吗?本文为介绍有关凤的知识,精选了九十九幅凤凰图案,函盖了从远古时代至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凤纹精品,寓意中华民族历经“九九”涅槃,终于巍然屹立世界之林成其“正果”,寓意黄河文化历经“九九”涅槃,更加光辉灿烂,寓意农耕文明历经“九九”涅槃更加朝气蓬勃,寓意中华黄河圣坛根植九地,势通九天,抒写黄河文化之佳作,彰显农耕文明之精典!

炎黄子孙,自强自立,凤凰涅槃!

古老中华,继承创新,凤凰涅槃!

1、凤纹·上古时代、甲骨文凤字·商

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型的彩陶工艺上,就开始出现了鸟形图案。在晚于仰韶的甘肃马家窑型的彩陶上,凤凰风味的鸟纹便有了萌芽,工艺史的专家们把这段时期以后的凤凰称为“凤鸟”,是十分贴切的。上面右图是从甘肃马家窑出土彩陶上的鸟形图案,它已初步具备了有冠、有羽、有尾的凤凰雏形,给人一种简约、朴拙、自然的美感。翻开商周的历史,凤的形象出现在当时的象形文字上。(上图左)从商代甲骨文“凤”字来看,线条曲直疏密,表现出一种节奏与韵律的自然美,就像一只冠、羽齐全的凤鸟。这两幅凤纹图,是我国早期的凤凰的雏形。

2、玉凤·商

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了一片商代玉器中的珍品——玉凤,堪称“中国第一尾凤”(上图左)。玉凤呈黄褐色,凤体扁平,晶莹洁净。造型古朴而柔媚,线条优美流畅,鸡喙鱼睛,冠呈三柱形,翅膀微微舒展,翅上有剔地阳纹装饰的翎羽。长尾圆曲自然,尾翎分开,光素无纹。周武王伐纣灭商后,获得了商代的青铜器、玉器及冶炼工奴,使西周的凤纹与商代的一脉相承。到西周晚期,琢玉的技巧有了长足的发展,凤纹上的装饰也比以前的充实,鳞纹、云纹也时有出现,喙与眼的刻画也更为具体。

3、夔凤·商

从商晚期开始,青铜器上的凤纹主要表现为“夔凤”。这种形体的凤是一种想象性的神怪动物,它的造型比较抽象,据《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描写,把夔说成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名曰夔”。我们从商周青铜器上的凤来看,像一条蛇,又像那个时期的龙。它身体修长,长尾拖地,胸部特别发达,喙很大,并弯曲成勾,眼珠圆睁,显得很有精神,爪很短,并呈弯勾形,冠羽成勾状,往后斜而弯曲并一直延伸到背部,整个形体矫健刚强,就像一只善于飞翔的猛禽。凤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一条足,从而使夔凤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4、夔凤·商

夔凤是依据青铜器的特定装饰部位来取形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古代的艺术家们却驾驭了这个局限,使夔凤躯体的刚挺直线条和凤尾长长的圆润弧线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许多适合青铜器皿角隅的凤尾卷曲图案。如上图是在青铜器皿上的凤鸟,青铜器身丰满圆浑,装饰的大小三只凤鸟,线条流畅遒劲,疏密有致,雕刻刀痕清晰,显得庄严瑰异,持穆威重。

5、凤鸟·商周

商代的凤鸟形象严肃、庄重、神秘,大多是侧面形象,而到周代和战国时期则逐步走向自由、活泼和写实。周代的凤鸟开始出现了回首的形状,线条也从直线往弧线方向发展,使凤鸟显得柔和生动。上图中的凤鸟图案便是商周两代青铜器上凤鸟的典型代表,凤鸟在纷繁多彩的圆圈纹和回纹中,显得格外突出,凤鸟的头部昂起,似朝天而鸣,凤尾飘逸,姿态可爱,婉丽雅致,在雄奇中带有华丽。

6、凤鸟·商

周代的青铜凤鸟还出现了适合在圆形图案中的形象,称得上是以后“团凤”造型的祖师,如上图中的凤鸟圆形图纹便是一个代表。这种新颖别致的凤纹图案已和商代那种神秘、恐怖、拘谨的造型拉开了距离,既可爱稚拙,又工致严谨,颇具匠心。凤鸟的冠羽和尾羽从圆的两处弯过来紧紧呼应,凤首自然回头张望,似乎在呼唤着伙伴,给人一种轻快、奔放、舒展、秀丽的美感。

7、凤鸟·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空前繁荣的年代,奴隶得到“解放”,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除陶器、青铜器、玉器外,还出现了漆器、丝织品,这使凤鸟的载体有了新的拓展,造型也出现了新的形态。灵活、流畅、奔放的风格取代了商周时期布局呆滞、静止、方正的形态。战国的凤鸟尾翎拖得很长,显得秀丽洒脱,矫健有力。凤的神态和气质有了刻画,显得比以前写实。上图是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凤鸟,它似乎想振翅飞腾起来,长长的尾羽分开两支,呈弧圈形左右分开,卷曲自如地弯向两边,显得轻盈活泼。那如勾的弯喙,往后披的冠羽,张开的双翅,发达的胸部,称得上是战国时期凤鸟的代表作。

8、对凤纹·战国

我国先秦以前的统治阶级,幻想死后灵魂升入“天国”,继续享受人间那样的生活,就得借助于能驾驭升天的神鸟——凤鸟。在古代传说中,就有“跨凤上天”的故事。上图是一幅刺绣对凤纹。这幅画中的双凤,一肢独立,一肢后挺,翅欲展,尾欲翘,有昂颈奋起,似欲飞向“天国”之势。

9、凤纹·战国

1949年2月在长沙市郊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绢画,画中的凤鸟形象是战国时期凤鸟造型的杰作。凤的形象和青铜器上的纹饰比较,活泼生动了许多。据郭沫若先生考证,认为“这是善灵战胜了恶灵,生命战胜了灾难”。

10、凤纹·战国

看到这婀娜多姿的刺绣凤纹,不由让人想起《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有人大胆的推测,雎鸠,就是凤的原形之一。

11、凤纹·战国

凤的起源初探二。有的学者认为:《诗经》把风排在首位,绝不是巧合,“风”、“凤”同音,是出于对凤图腾的崇拜。商周时期是凤图腾崇拜的高峰期,《诗经》风中有众多描写的篇章,如《关雎》、《鹊巢》、《燕燕》、《鹑之奔奔》、《鸨羽》、《黄鸟》、《鸤鸠》、《鸱鸮》等,雎鸠赫然列为第一。这不能不使人联想猜测:雎鸠是否为“百鸟之王”凤凰的原型之一呢?根据古人、古籍的记载,雎鸠即是鱼鹰,鱼鹰是早期凤图腾的原型之一。

12、凤纹·战国

《毛传》载:“雎鸠,王雎也”。《尔雅》注:雎鸠“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边食鱼。”《禽经》云:“王雎,雎鸠,鱼鹰也。”陆机之《疏》,李时珍之《本草纲目》,都作出相同的判断。由此可知,雎鸠乃鹰鸠类的水鸟无疑。在《说文解字·鸟部》文中,春秋《国语》篇内,更进一步说其乃“凤属”,是“鸣于歧山”、“兆瑞周王朝勃兴的凤鸟”,即鹰鸠类水鸟。由此可以推测:生成于殷商末年周文王、武王岐周一带的《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很可能就是凤图腾的早期原型之一。

13、凤纹·战国

商代早期、中期青铜器上的变形鸟纹,不是作为装饰的主题出现,而是处于次要的陪衬地位。商代中、晚期盛行的鸟纹,主要是鸱鸮纹和长冠凤纹。鸱鸮纹多为正面图形,两只大圆眼,一双大翅膀,头上一对毛角。自中期开始,盛行长冠凤纹,头部有一条逶迤的长冠垂于颈后,可达背部。尖端向上或向下卷曲,尾部下垂,这类凤纹一直流行到西周晚期。随着时间推移,“凤”在不断地进化、蜕变,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样,“雎鸠”也在逐步演变成“百鸟之王”——凤凰。

14、凤纹·战国

商周时代的金文、甲骨文,凤字的形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鹰鸠类短尾鸟状,一种是华冠长尾并带有圆眼斑翎的孔雀鸟羽状。其两种的共同特点是字头上带有象征王权的钺形符号,代表天帝的使者——神鸟凤的形象。周人执政时期的“凤”,华冠长羽的孔雀鸟类形占有了显赫的位置,从而把鹰鸠类水鸟排挤出凤的行列。照此发展轨迹追寻,凤是循着“鹰鸠类→鹰鸠类+孔雀类→孔雀类”的次序而发展演变的。

15、瓦当凤纹·秦

上左图是我国著名的“秦代夔凤纹瓦当”,它的形状仍和青铜器上的夔凤一脉相承,虽没有背景衬托,却不显得单调和刻板,翅膀向右上方斜张,凤尾向上卷曲,末端分开两股,凤眼圆睁,两足分开,似乎在徐步行走,古朴中折射出雅致,给人一种淳厚、健壮、有力的感觉。上右图凤鸟是汉代瓦当中的杰作,它处于瓦当边轮中间,凤翼的中间是一轮太阳,表示它是赤丹的南方之神。凤鸟一足独立,一足抬起,口衔一珠,凤首和长尾伸延向上,并以几缕尾羽填补空间,欲将飞腾,既肃穆又生动,表现手法既写实又夸张,气势昂扬,寓美于拙。

16、夔凤纹大瓦当·秦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宝库中,有一项极为珍贵而又少为人知的瑰宝—瓦当。它是古代建筑物上的一种装饰品,其实用功能是挡住屋檐前面简瓦的瓦头。秦汉时代,瓦当艺术极为盛行,作为“四神”之一的朱雀(即凤鸟),便是瓦当中常用的题材。我国目前历史上最大的瓦当是秦始皇陵发现的“夔凤纹大瓦当”,这个瓦当呈大半圆形,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人们称之为“瓦当王”,瓦当的瓦面硕太,夔凤纹饰遒劲,结构严谨,图饰对称。从夔凤的形状看,是承袭了商周以来青铜器纹饰的传统技艺,堪称我国古代陶雕中之精粹。

17、凤鸟单相·秦汉

秦汉时期是时代精神振奋的时期,在社会思想方面,则是儒家和道家交相辉映的时期。因此,使反映儒道思想四灵之一的凤(朱雀)得到大量的应用,凤的造型也更趋向写实,双翼以张开为多,羽毛鳞状也开始出现,凤的姿态也更为生动奔放,或昂首伫立,或大步跨跃,或展翅高翔。这种新风的开创,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使凤显得秀丽生动。在凤鸟的细部刻画上,可以在自然界的禽鸟中找到依据,如冠羽和孔雀之冠类似,足的形态比以前更为拉长,有的很纤细,形似鹤足。凤鸟的造型往往以厚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线和精巧的点构成。如上图是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圆漆盘上的凤鸟单相便是这段时期的杰作。古代艺术家撷取了孔雀、鹤和火鸡等动物的某些特征,融汇在凤鸟的造型上,使凤鸟的形象显得活力充沛,神态自如。

18、凤纹·南北朝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由瓦当上的图饰和画像演变来的,一般常用在统治者死后的墓穴上。最早能见到凤形纹饰的砖刻可以上溯到秦代,由于它大量地出现在汉代,人们又称其为“汉砖”。河南邓县的—座彩色画像砖墓距今有一千三四百年,砖墓内有南朝壁画,砖面纹样的凤鸟呈浮雕形式,构图紧凑,线条流畅有力,凤鸟的双翼举起,似作上下翻飞,凤头微微扬起,尾羽连接协调,翅膀和尾羽上的细部有了刻画,整只凤鸟显得气韵生动,充满着一种自信和向上的内涵,给人一种壮实的健美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凤鸟的前面还有一只小凤。

19、画像石凤鸟·汉

汉代的凤纹石刻,不仅与充满活力的时代脉搏相通,而且承袭了前代的精华,线条流畅雄健,简练有力,具有高尚、健康的生命力,凤的形象也不是呆板的、静止的,而是运动着,给人以自由、奔放的感觉和蓬勃向上的力量。这种线和面相结合的艺术效果,对以后的木刻版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面的石刻凤鸟的造型是汉代石刻的典型代表作,我们可以从凤的凝练和雄浑相结合的造型,简炼概括的手法,典雅遒劲的刀功和动静相兼的装饰上,体味出汉代石刻艺人们的开阔胸襟和高超的造型技艺。

20、凤纹·汉

凤凰是中华民族的瑞鸟,四灵之一,百禽之王。《大戴礼·易本命》载言:“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长。”《毛诗陆疏广要》释之曰:“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她和龙在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凤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鸟,《说文解字》云:“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腮,龙纹虎背,燕颔鸡喙,五方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风宛穴,是则天下大火安宁。”

21、朱雀纹·汉、凤纹·汉

在古人中,“凤”与“风”同源同构,是同一个字。一幅孔雀的象形图画,旁添有“”符号,其一方面孔雀即凤,是一种扇动翅膀能掀起很大气流的大鸟;另一方面“风”在上古先民的观念中,是用大鸟翅膀扇动的气流来表现的。

凤,是凤凰的简称。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以崇拜,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经过形象的逐渐完善演化而来。她头似锦鸡,身似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位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

22、凤纹·汉

关于凤的生成,《春秋·演礼图》云:“凤,火精。”《春秋·元命苞》云:“火离为凤”,是说凤为五行中的火所成。其容貌古代典藉记述颇丰。《太平御览》称典型的凤为六像:头像天,目像日,背像月,翼像风,足像地,尾像纬。《宋书·符瑞志》又云:“蛇头燕颔,龟背鱉腹,鹤顶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思。”总之,凤是综合了其他禽兽的特点而幻化出来的仙禽,其来历与神话传说、图腾信仰有关。与凤凰相近,名称有异的还有凰、鸾、朱雀、朱鸟等,特别是在汉代瓦当、石刻、砖刻及刺绣中,其形象完全一致。

23、凤纹·西汉

凤为百鸟之王,祥瑞神鸟,其形态、习性也就具有符合仁义伦理的解释。《宋书·符瑞志》云:凤鸟“食有节,饮有仪,往有文,来有嘉,游必择地,饮不忘下。其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上朔,夕鸣曰归昌,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其乐也,徘徘徊徊,雍雍喈喈。唯能究万物,通天祉,象百状,达王道,率五音,成九道,备文武,正下国。”凤鸟这种祥瑞仁义之性首先成为王道仁政的最好象征,是国家兴衰昌荣的体现,因而以凤鸟的行止或隐现来标志政治的清明。

24、凤鸟纹·南朝

从六朝到唐代,是我国凤鸟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这段时期,经济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化艺术也相应繁荣起来,中华文化交往逐渐频繁,佛教兴起,凤鸟的造型也受到外来文化和佛教的影响,显得富丽雍容,丰富多彩,其显著特征是凤冠呈鸡冠,凤嘴呈鹰嘴,鼓腹翘尾。凤纹以外的装饰也开始出现,如云纹气浪、花草纹、绶带等,组成了以凤鸟为主体的复杂、完整的综合性图案。凤的刻画精细而饱满,结构清楚,气韵生动,体现出当时中华民族那种雍容大度的气派,一扫两汉以前凤鸟寓巧于拙、寓美于朴的古拙、雄健,而转向丰满和圆润。

25、凤纹·北魏

六朝时期的石刻凤鸟和汉代一样,主要用于石棺、墓群的装饰上。死者的亲属希望亡人的灵魂早升天界,而求助于龙的腾飞和凤的翱翔。上图是北魏朱尔袭墓志盖上的凤纹,他们把死者刻画成一个能上天的仙子,跨着凤鸟,在祥云簇拥下飞往天界。这件石刻把人和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仙人的飘带、罗裙和凤鸟的飘翎、凤尾融汇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石刻艺人巧妙地运用线条来塑造生动的形象,他们用宛如游丝的行云流水般线条,表现仙子温柔娴静的神态和凤鸟展翅飞翔的飘逸气质。仙子和凤鸟以不同的角度看着人间,似乎对凡间怀有无限依恋之情。

26、凤鸟纹·三国

在石棺、墓志、墓碑上,凤鸟相当部分担负了守卫的职责,因此艺人们在刻画凤鸟时,优雅、美观的感受减弱了,重点突出了它的威武和雄健,以保护死者不受鬼蜮的侵扰。上图中的两只凤鸟,凤翅拍动,首昂目睁,相对而立,雄赳赳,气昂昂,忠于职守,气精神足,显得机警而威风。

27、凤纹·东魏

凤鸟祥瑞的应用,一是喻君臣之道,皇家事物多以龙凤冠之,以龙应对男性,以凤应对女性。后来凤鸟经演变,“飞入寻常百姓家,”男婚女嫁也可披戴凤冠霞帔作新娘婚礼之服饰,只是在凤的样式与多寡上与后妃凤女有别。又因有秦穆公之女弄玉与仙郎萧史笙箫合婚,乘龙凤而去的神话传说,凤鸟遂又被赋予祝福爱情、婚嫁的功能。

28、凤纹·隋

商周时期凤鸟已被视为神鸟,在祭器中大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向吉祥兆瑞渐变,孔子临终叹曰:“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即是佐证。而《右传》中“凤凰于飞,和鸣铿锵,”又增添了象征爱情和谐的内涵,成为后世吉祥图案的重要内容。秦汉崇信长生不老之术,凤鸟常与神仙配伍活动,成为建筑装饰以及车饰、帷幕、冠带、服装、衾被、家俱、葬器等之常用纹饰。六朝时期佛教大兴,凤鸟又与佛教结缘,应用范围更广,表现形式更趋多样。道教的发展使凤鸟成为水木金火土和仁义礼智信俱全的理想化神鸟。隋唐时期,凤鸟同牡丹、卷草相配,成为帝王富贵吉祥的象征,百姓夫妻恩爱和谐的体现。

29、单足凤鸟纹·战国、飞凤·西魏

左图是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只脚的凤鸟纹,昂首挺立,颈长身短,眼圆喙尖,腿壮足健,体现了当时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新生的时代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艺人们以装饰性的手法,在凤的颈部和胸部施以黑白对比和编织纹样的装饰,使得凤鸟更加典雅悦目。右图是西魏时期的壁画飞凤纹,凤体结构比例恰当合理,神态祥和,冠、翅、尾、羽灵动洒脱,与单足凤鸟相对照观看,“沧海桑田,凤凰涅槃”之感油然而生。

30、飞凤纹·魏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凤的最早图腾出现在原始殷人中。殷的祖先叫契,传说契是帮助大禹治水有功的英雄,而契的母亲叫简狄。《史记·殷本记》中记载了简狄吞下玄鸟之卵而生契的故事。《诗经》中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的就是这件事。玄鸟就是凤鸟,由于殷契是商的始祖,因此殷商崇信凤鸟,从商周时期留下来的礼器、生活用器和工具的青铜器上,便可看到上面铸刻有凤纹图案。当然,这些凤纹图案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凤凰造型相差甚远,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

31、凤鸟衔花·隋

在我国最早的神话故事《山海经》中,有九次写到凤凰,其中有一段对凤作了如下的记叙:“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谧。”庄子为了阐述他的绝对自由论,也借用了凤凰的形象。《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所写的大鹏,其实就是凤。在《史记》中还有:“凤凰来翔,天下明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记载;在晋代张华著的《禽经》中则记述了凤“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和“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之为长”的论说。

32、凤鸟纹·唐

凤鸟的早期形象是火、太阳和百鸟的复合体,因此古称“凤鸟,火之精,生丹穴”,“状如鸡,五彩备举”,故常称凤鸟为“五彩鸟”,是鸡属“神鸟”,瑞鸟,鸟中之王。《史记·秦本纪》中还记载了秦的祖先女修,吞下玄鸟卵而生下大业的传说,大业之子大费和禹一起治服了洪水,还为其管理好畜牧,后来成了秦的始祖。《史记》中所说的简狄和女修都是氏族社会时期的人物,她们都是吞玄鸟的卵后生下了征服洪水自然灾害的英雄——殷契和大业,他们是凤的后代。这两个传说说明一个问题,当人们与自然作斗争时,期盼出现像凤一样的神奇人物来征服各种灾害,让大家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33、凤鸟·唐

唐代是我国绘画的兴盛时期,石刻凤纹十分盛行,在艺术风格上显得更为丰满和细腻,体现出唐代国势强盛的健壮丰润美感。凤纹不仅因材取势,动态多变,而且对细部也有了刻画。此图中的石刻凤鸟的神态和特征甚为突出,复杂的形象省略、概括了,从而达到更高超的艺术境界,我们从凤鸟叶状的卷纹和它口衔的“瑞草”上看出,它不仅有六朝的遗风,而且更体现了唐代石刻凤鸟健壮丰润的艺术特征。

34、凤鸟·唐

唐代青铜镜制作数量之多,技艺之精,形象之美在历代中堪称魁首,它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圆形与方形的式样,涌现出八棱、八弧、菱花、海棠花等新品种,象征美满幸福吉祥的凤鸟形象在唐代的铜镜中屡屡出现。凤的形象丰满、壮实,其基本动态是挺胸、展翅、收颈、翘尾,亭亭玉立,生意盎然。上图右是铜镜中典型的凤鸟形象,昂首挺胸,尾巴犹如卷云、卷叶一样往上翘起,形成波涛般的节奏感。双翅一张一弛,从容自若;双足一直一曲,似在俆步缓行。凤翅、凤颈、凤尾的刻画细致入微,精当得体。令人称道的是凤嘴上衔有结成双扣的丝带“同心结”,象征爱情的美满和夫妻间的同心相爱,作为婚嫁礼品是十分得体的。图左的凤尾竟是一枝花叶,尾部的顶端结出一个丰硕的果实,使人们产生一种温柔而神秘的遐思。

35、人面凤身纹·唐

反映佛教艺术和凤鸟结合最为突出的例子是唐代凤鸟开始出现伎乐、飞天的曲线造型,这些凤鸟的线条曲折环绕、流畅活泼,并出现了人面凤身、半人半凤的形象。这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画面,把带有吉祥含意的内容。综合成一个图案,使人们看后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36、凤鸟卷草纹·唐

隋唐以前,凤鸟常栖息梧桐。西汉文学家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介绍凤凰是“非梧桐不栖”的神禽。而到隋唐时期,达官贵族们对牡丹偏爱起来,特别是唐代的武则天、杨贵妃等,竟把牡丹抬上了“花中之王”的宝座,素以鸟王为称的凤凰和花王牡丹相配在一起,开始出现了“凤穿牡丹”、“凤鸟卷草纹”等的新图案形式,这种形式在宫廷中是帝王富贵吉祥的象征。到了民间则成了夫妻恩爱、幸福和谐的象征。这种图纹的大量运用,使唐代的凤纹更为多姿多彩。

37、凤纹·唐

唐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繁荣时期,凤凰的形象在文学家的笔下经常出现。大诗人杜甫七岁能诗,据说他写的第一首诗就是《咏凤凰》,可惜现已失传。“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这是唐代诗人伊梦昌咏凤诗中较为生动的两句,他把凤凰华美的羽毛比喻为灿烂的云霓;“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这是初唐诗人李峤形容凤凰的诗;“万里峰峦归路迷,微判容彩借山鸡。”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咏《凤》七绝中的两句。

38、凤纹·唐

秦汉时期的统治阶级,希望终生享受荣华富贵,成仙飞天,祈求长生不老之术。他们派人寻觅神仙,求取仙药。特别是汉武帝,他听信齐人少翁的胡诌,把宫殿的顶子、柱子、墙壁都画上了祥云缭绕的龙凤图案,车饰、帷幕和衣被也绣以龙凤云彩,以此来招引神仙下凡跟他往来。在《三辅黄图》一书中就记载着“玉堂壁门三层……铸铜凤,高五丈,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在画像石上,也可看到建筑物顶端绘有立凤的。虽然帝皇煞费苦心,可是神仙照样不会光临,而龙凤云彩图案却作为建筑和生活实用品的装饰得到广泛的应用,一直影响后世。

39、凤纹·唐

秦汉之际,随着宗教的发展,把东、南、西、北、中五方的认识转化成对五帝、五神的崇拜。五方分别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北斗”为代表,它们分别是方位的神,并且又分别以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来表示。朱雀就是凤凰,它是南方之神,以赤色为代表。我国众多旧城的南门往往以“朱雀”冠名。金陵的“朱雀门”、“朱雀桥”,长安的内城“朱雀门”等,都是历代留下来的古迹胜地。

40、凤鸟纹·唐

“凤为羽族之美,麟为毛类之俊。”凤凰的显著特征是造型奇特,外形美丽;在它的身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凤凰之所以广受欢迎、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如凤凰在烈火中重生被称为“凤凰涅槃”,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郭沫若早期的诗歌中热情地讴歌了“凤凰涅槃”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五四时期人们否定旧世界迎接新时代的热情。

41、凤鸟纹·唐

凤凰,虽为世人所不见,却仍然包括头部、躯体、足爪和长尾,历代的民间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和富有节奏的韵律感的美好线条,生动地刻画了凤凰这个多姿多彩的美好形象,构成了它们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韵:商周时期的奇谲古拙,春秋战国的秀丽洒脱,秦汉时期的雄伟豪放,隋唐时期的健壮圆润,宋元时期的清秀典丽,明清时期的繁复华美。

42、双凤·五代

宋辽凤凰的造型更为写实,尾部翎毛的刻画也更为具体。使凤经历了2000余年的发展后和龙一起,双双完成了写实形象的标准定型,奠定了凤凰世俗的定实风格。宋代凤凰造型的基本形状是:头呈鸡形,眼睛细长,即一般人常说的“凤眼”,嘴巴短粗呈鹰嘴状,翎羽得到细致的刻画,尾翎分3-5条,凤翼的装饰得到加强,形成了阔大、开张、层次丰富的特点。宋代以后的凤凰开始分出雌雄,雄的称“凤”,头上有灵芝形的冠状物,就像公鸡的冠。雌的称“凰”,头上一般没有冠状物,个别的也有。尾翎也稍有区别,当双凤在一起时,凤的尾翎比凰的尾翎更为绚丽多姿。

43、凤纹·宋

宋代是龙凤形象十分活跃的时代,凤的形式和内容以新的姿态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出现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飞凤舞”等吉祥喜庆图案。在双凤彩画图案中,凤和凰目光相对,含情脉脉,显得和谐美满,象征着夫妻之间的和睦恩爱,是“喜相逢”图案的延续。凤凰的造型从唐代的肥硕壮实,概括洗炼而变成苗条纤细,显得清新秀丽。

44、定窑凤纹·宋

宋代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各地出现了大量独具风格的凤鸟装饰图案。宋定窑瓷器上的凤纹,艺人们把繁茂的尾羽简化成两根长短不同的弧线,双翅成对称状张开,向前方飞去,体态婀娜多姿,线条生动流畅,显得清新秀丽,和宋代的凤鸟风格一致。而宋代磁州窑瓷上装饰的凤纹,却又是一个体系,它造型淳朴浑厚,线条洗炼泼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45、青花凤首扁壶·元

元代制瓷工艺突出的成就是青花,装饰手法是白地蓝花,色调清新明快。凤纹在青花瓷及其他瓷器的表现上大体可分为祥和型和狞厉型两种,详和型凤纹常处于卷草、花卉之间,姿态高雅,神态怡然;狞厉型凤纹多取材于鹰枭类猛禽,目凝而恶,喙巨而钩,给人一种凶猛狠杀之威。青花凤首扁壶,为祥和型凤纹,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壶嘴设计成凤首形状,壶的上方绘以凤身,凤的尾羽则巧妙地设计成壶柄,在壶柄的下部绘以花纹的凤尾图案,既似凤尾,又似花纹。壶的下方是一些花草的缠枝图案,造型朴实自然,体现了艺人的智慧和匠心。

46、凤纹·元

元瓷中较有名气的还有黑花双凤纹罐,装饰的凤为狞厉型,这件作品中,凤首被强化了,喙部显得有力而不强悍,双翅微张,五条凤尾有规则地张开,在装饰手法上是比较新奇的。元瓷中也出现了一些抽象化的凤纹,虽不能登上“官场”的大雅之堂,却别具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遐想,回味无穷。

47、飞凤·明

明清时期的凤凰装饰延续了宋元风格,追求纤细工整的风格更为强烈,显得繁缛华美。凤凰图案的造型口诀开始出现:“首如锦鸡,冠似如意,头如藤云,翅似仙鹤。”“凤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从以上口诀来看,它比宋代凤凰的装饰气味更为强烈,追求吉祥如意的功效更为普遍。明清时期凤凰写实技艺的精湛和细腻,在建筑、服饰、陶瓷、家具的装饰上都得到了反映。

48、平飞草凤·清

龙凤,是最高统治者的化身,其形象大多装饰在宫殿、皇陵、坛庙的各种建筑及供器、用具上。根据龙凤的神奇形象,明清时期的艺术家们用手中的彩笔与斧凿,在不同的建筑部位施艺:在方圆的建筑面上装饰“坐凤”,在狭长的建筑面上装饰“飞凤”,在两两对称的部位装饰“双飞凤”或“龙凤呈祥”,在连续性的部位将凤纹与香草组合起来,装饰成“软硬夔凤”。这种种变形的装饰,巧妙得体,流传至今,成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上图是明清建筑彩画中的“平飞凤”,凤纹结构规整,头部神态庄重怡然,翅羽纹饰工整有韵,凤尾呈卷草叶,丰满而美观。

49.飞凤·明

最令人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内的半浮雕石刻凤凰造型,大多是明代留下的珍品,艺人们用数不尽的斧凿之功,将冥顽不化的青石,化成件件精细华美、神采飞扬的艺术形象,凤凰的头、翅羽、尾都得到了精心的刻画,连每片翎羽都毫不含糊地加上细纹。上图的明石刻飞凤,即是此类凤纹的代表作。

50、飞凤翔龙·清

晚清时期,凤凰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它竟盘飞在象征为皇帝的腾龙之上。在清东陵的隆恩殿和故宫内的石栏板上,我们便可看到凤在上,龙下在,凤在先,龙在后的石刻图纹。这种龙凤易位的造型使人感到奇特和优美,不失为具有艺术魅力的杰作。在封建社会中,龙的图纹等级极其森严,臣民百姓不得乱用,倘越雷池一步,便要处以极刑。那么,让龙凤易位的“金口”是谁开的呢?据说是自命不凡的慈禧,她要凌驾于真龙天子之上,成为中国的最高主宰者,因此把石刻图案作了更改,使凤能盘飞到龙的上方。

51、凤纹·清

中国刺绣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和丝织锦缎共称为“锦绣”。“描龙绣凤”从战国开始,历经秦、汉、唐、宋、元直至明清,龙凤图案一直是我国织绣物品中的经典,特别在明清两代的宫廷绣品中,龙凤图案更是屡见不鲜,简直达到无龙凤不绣的地步。上图是苏绣“龙凤戏珠”中凤凰形象,它正展翅腾飞而起,凤嘴微张,凤目紧盯火珠,双翅拍击,凤尾垂卷,摆出一副“戏”的姿态,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神气活脱,气氛热烈。

52、苏绣立凤·清

上图中的凤凰显得安详自然,她站立在野菊掩映的岩石上,抖动着一身硕长美丽的羽毛,侧头凝视,姿态万方。苏绣的凤纹图案有鲜明的特色,凤头壮实厚重,凤冠呈灵芝状,头大而圆,根细而短,颈羽和飘翎均呈刺刀状,挺拔平整,尾羽以三支为多,均呈瓦楞状,尾镜圆形,排三圈,中间一颗小圆黑点,写实趣味浓厚。

53、粤绣梅凤图·清

我国的刺绣凤纹艺术流派鲜明,异彩纷呈。苏绣形象生动,神气活脱,喜庆热烈;湘绣构图优美,绣工精巧,色彩多变,风格豪放,神态生动,特色逼真;蜀绣浑厚纯朴,绮丽多姿,针步均匀,针线细密;粤绣构图新颖,立意奇特,色彩馥郁鲜艳,动静结合巧妙,搭配得当。上图“梅凤图”既是粤绣的代表作:双凤一上一下,穿插于梅花丛中,姿态妩媚动人,神情温文尔雅,颈羽横向飘动,十分别致,为典型的粤绣凤凰特征。

54、团凤·明

“团凤”是源于唐宋的装饰图案。它在明清时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堪称这段时期的一大特色。“团凤”图案不仅装饰趣味浓厚,而且也适合凤纹的表现,上图为织锦团凤,凤的形象简朴单纯,飞翔的凤体处于中心位置,空白处以云纹填补,装饰风格浓郁。“团凤”的适用性很强,除织锦、刺绣外,陶瓷、建筑、家具等装饰上都留下了团凤的图案。

55、卷草凤纹·清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种以卷草纹组成的凤凰图案,它的老祖宗就是先秦的云凤纹图案。这种图案十分抽象,它在众多S型的卷草纹之间穿插凤的头、羽和足,呈现出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有较强的装饰效果。由于它可以根据实用的需要任意变化成各种图形,因此运用比较广泛。上图中的“卷草蝶形凤纹”,把卷草组合成一只张开翅膀的蝴蝶,而仔细一看,它却有凤头、凤翅和凤尾组成。

56、凤穿祥云·清

明清时期,织绣工艺发达,除官府的手工业工场外,各地民间刺绣工艺也极为普遍,凤凰成了织绣工艺品中的常用图案,在蓝印花布、蜡染、窗花等工艺美术中,也都有凤的形象。凤凰的题材内容也不断增多,常见的就有彩凤双飞、凤采牡丹、丹凤朝阳、凤穿祥云、丹凤梧桐、龙凤呈祥等。凤的刻画十分细腻,体现出高超的织绣技巧。

57、瑞凤降福·清

清代后期,凤凰形象更趋于华贵富丽,但由于过于写实,以繁取胜,也出现了繁琐细碎的倾向,尽管采用金银等贵重材料,却没有盛唐时期的那种明朗、丰满、有力的健壮美感,更缺乏宋代那种纤巧细长的清秀美感,而显得繁琐复杂,有的凤凰造型矫揉造作,软弱无力,反映出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和艺术上的颓废。但不乏优秀的作品。如上图的瑞凤降福。

58、凤凰创新造型之一

明清时期的凤凰造型是经历代演变后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凤凰发展最完美的一个阶段,那流动、飘逸而又充满矫健活力的优美姿态,是我们所熟悉的,那蕴涵在内部的隽永节奏和韵律,富有浓郁的装饰效果,为人们广泛采用。凤凰又常常和变幻莫测的祥云相伴,和花中之王牡丹、象征光明的太阳组合,使凤凰矫美的身影变得更为灵活多姿。

59、凤凰创新造型之二

每当凤凰翻腾飞舞之际,那跃动着的躯体和飘逸的羽翎,充满着激越的活力和优雅的旋律。更令人称道的是组成凤凰躯体的线条,既刚健挺拔,又婀娜柔和,纵横往复,婉转自如,连贯流动,绵延不断。倘若将凤和龙配置在一起,则象征着高贵的爱情,喻意为荣华的夫妻,进入一个热烈而和谐的境界。诸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隽雅秀丽的凤和雄健威武的龙,使画面的造型更为奔放瑰丽,雍容华贵。

60、凤凰创新造型之三

凤凰,这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造型艺术奇葩,已盛开了整整五十个世纪,它那翩若惊鸿,矫健飞舞的艺术韵律,使我们领悟到很多美学上的道理。在凤凰的身上,既有浪漫主义之美,又有飘逸飞舞之美,还有多样统一之美。你看,它的浪漫主义之美,既有适度的夸张,又有理想的幻化,夸张得度,恰到好处,倘若过分或不及,则缺乏美感;它的飘逸之美,恰是在虚实之间。它那多样统一的美,是从大自然禽鸟中的优美部件汇集起来的。

61、凤船

凤凰是神奇的鸟,吉祥的鸟,和美的鸟。她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结伴人生,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从“敬祀天神”发展到“标志身份”,再发展到“象征祥瑞”。历代的统治阶级把龙凤作为自己的化身,作为江山社稷的象征,作为立国的标志。凤对龙来说,是皇后的象征。凤凰的形象使我国历代的工艺美术品更为丰富多彩,反过来说,工艺美术品的发展,也促使了凤凰造型的不断演变和定型。

62、雏

指幼年的凤,又借指少年英才。唐李商隐诗《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剑阁风樯各苦辛,别时冬雪到时春。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63、鸾

指介于少年和成年之间的凤,又名青鸟,传说为王母驾前的使者。杜甫诗《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频,青鸟飞去衔红巾”,即指鸾。又指传说中的“仙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64、凤凰

“鸾雏分大小,凤凰为雌雄。”凤凰,“雄者为凤,雌者为凰。”传说凤凰起初并不漂亮,羽毛灰而稀,但它很勤快,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就注意储存果实,以备不测。在一个超常的风雪严寒时期,众鸟找不到食物,饿得奄奄一息之时,凤凰拿出自己多年收藏的果实,使众鸟度过了风雪长冬。众鸟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便从自己身上选出一根漂亮的羽毛,集在一起,做成一件五光十色、绚丽耀眼的百鸟衣,献给了凤凰。从此,凤凰成了最美的彩鸟,并被推为“鸟中之王”。

65、凤凰各部位名称

66、凤

凤凰,是人想象中的神灵,长期以来受到历代人民的喜爱和崇尚,它和龙一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凤,是凤凰的总称。当凤凰两字排列时,凤则指雄性凤鸟,是凤凰中最美丽、最完整的成年禽鸟,色彩在五彩缤纷中偏向红色。

67、凰

凰,指雌性凤鸟,它和凤的区别是翅下没有凤胆,但也不绝对,因为明代以前的凤都没有凤胆,只有清代才出现,清代的凤也有没有凤胆的。凰在凤冠上也有差别,有的连凤冠也没有或者凤冠很小。“凤求凰”,是指男性向女性求婚。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向孀居的卓文君求婚,弹琴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二人私奔成婚,传为佳话。

68、雏凤、耋凤

雏凤,指幼凤,首未长冠,称弱冠之年,鸣声清越,故李商隐诗曰:“雏凤清于老凤声”,寓有英雄出少年,奖掖、提携后进之意。耋凤,是老年凤凰,其羽色少光泽偏灰暗, 形象呈衰老状,长尾残破,凤嘴有缺,故发言喑哑。

69、鸾凤

鸾凤,是介于雏凤和凤凰之间的成长中的凤鸟,凤冠和凤坠比成年凤小一倍。从人文角度看,鸾凤称为“神灵之精”,是“见则天下安宁”的太平鸟。它又是贤人、君子的象征,“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鸾凤可以一分为二,在权威性的《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一书中,将鸾与凤分开,“雄者为凤,雌者为鸾。图案上通常以尾羽为别:锯齿型为凤,卷草型为鸾。鸾凤相合,取名为'颠鸾倒凤’,寓意夫妻之间恩爱和谐,幸福美满”。

70、夔凤

夔凤,夔是一种想象性的神怪动物,大致形态为蛇状单足,夔凤就是长条形单足的早期凤鸟形象,在商周青铜工艺上常用来作装饰,造型特点是闭嘴瞪眼,长冠卷尾,昂首凝视,规矩严谨。其庄重、坚定、带有神秘色彩的图形,代表了奴隶主倾向“天神”,是权力、威严和残暴的表记。

71、玄鸟

玄鸟,即凤鸟的早期称呼。其名称来源于《诗经》中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典故,说的是商契的母亲简狄吞下玄鸟之卵后生下了契,而契是商的先祖。《史记·殷本纪第三》有载:“殷契,母曰简狄,为阔氏之女,为帝喾次妃。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汉代张衡在他的《思玄赋》中,则把玄鸟说成是灰鹤,“子有故于玄鸟兮,归母氏而后宁”。

72、朱雀

朱雀,是“四神”之一,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既像孔雀,又像鸵鸟。秦汉之际,朱雀常刻在墓门上作为守卫,在瓦当上作为装饰,有驱灾辟邪的功能。现在,人们对朱雀有两种说法,大部分人认为朱雀就是凤凰的别称。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朱雀和凤凰是两种灵物,凤比朱雀更早,后来由于凤和朱雀都是以孔雀的造型为蓝本演变,故而使二者形象逐渐靠拢。

73、青鸾

青鸾,是一种善于歌唱、五彩具备的鸣禽。古人所说的五彩一般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青鸾身上均有这五彩而以青色为主。青鸾的体形比凤凰略小,尾羽一般为卷草型,当它与喻男性的凤在一起,常比喻为女性,象征爱情,成语中便有“鸾俦凤侣”、“鸾凤和鸣”和“鸾分凤离”。在神话故事中,又被说成是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使者。

74、紫凤

紫凤,体呈五彩,以紫色为主,体形比凤凰略小,象征和平吉祥。古代有紫气东来之说,道家用的最为多。民间亦崇尚此说,“向阳门第春常在”,百姓家大门朝东开最为吉祥。紫气,即紫凤带来的祥瑞之气。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亦称“紫气东来”,青牛是不会生紫气的,可见,紫凤代表了祥光瑞气,是中国龙凤文化的瑞鸟之一。

75、黄凤

黄凤,是一种体呈五彩而偏向黄色的凤鸟。《庄子》称,它“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因此黄凤是善于作远程飞翔的瑞鸟。《庄子·逍遥游》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曰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冥者,海也。鲲鹏亦即龙、凤之类,自北海飞往南海,黄凤是自南海飞往北海,一路撒下祥瑞。

76、白鹄

白鹄,鹄,就是天鹅,浑身纯净洁白,常被古人视作“白凤”,象征高贵、皓洁、和平,当它和五彩凤鸟间杂在一起时,显得格外高雅、华贵和悦目,深得古代高雅之士的钟爱。白鹄的体形略小于凤凰。

在安徒生童话中,白天鹅曾是一只被人瞧不起的丑小鸭,后长大变为人人敬仰的白天鹅,大有“鱼变龙”的味道。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讲的是白天鹅与王子的恋爱故事。可见白鹄不只在中国,在世界也颇受欢迎。

77、雁凤

雁凤,体形和大雁相似,五彩缤纷而偏向黑色。故又称为“黑凤”。《太平御览》中记载:“太元之年,有鸟集苑中,似雁,高足长尾,毛羽五色,咸以为凤凰。”雁凤象征和平、吉祥。

78、天鸡

天鸡是凤凰的早期称呼,少见有文字记载。唐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可见点蛛丝马迹。《述异记》载:我国东南边有桃都山,山上有桃都树,树上有天鸡,每天早晨阳光照到桃都树上,天鸡就叫起来,于是天下的鸡就都叫起来。

79、丹凤

丹凤,是凤凰的美称,丹表示红,有红火、兴盛之意,象征南方的色彩。“丹凤朝阳”是明清时期常用的吉祥图案,丹凤向着太阳飞翔,而太阳是三辰(日、月、星)之首,寓有光明、幸福之意。因为凤凰五百年一涅槃,扑向烈火中,重获新生,所以丹凤不只是凤凰的美称,亦应含有浴火新生的凤凰之意。

80、翔凤

凤,是极富神韵的灵禽,其图案本身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可方可圆,可随意曲折,适合各种各样的形态化,而且凤的造型绚丽多姿,线条刚柔相济,有的往上飞舞,有的向下盘旋,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婀娜多姿。根据凤的程式化造型,大致上可分翔凤、升凤、降凤、立凤、坐凤、卧凤、云凤、草凤、云凤纹、花凤、团凤、拐子凤等形式。呈飞翔状态的凤一般均为翔凤。双翅展开,尾羽摇弋,姿态优雅而绚丽。当凤呈水平状态飞行时,又称为平飞凤。翔凤常装饰在各种古建筑和器皿上。

81、升凤、降凤

凤的形态呈往上飞行状,头部朝上,凤尾朝下,扶摇直上。倘凤头往左上方升飞,称“左侧升凤”,凤头往右上方升飞,则称“右侧升凤”。

凤的形态呈往下飞行状,头部朝下,凤尾朝上,翩翩降飞,倘凤头往左下方降飞,称“左侧降凤”,凤头往右下方降飞,则称为“右侧降凤”。

82、立凤、坐凤

凤呈站立状,有时单足落地,有时双足稳立,均称立凤。凤尾是凤身上最为美丽的地方,凤尾下垂的凤称为“垂尾立凤”,凤尾往上挥动的凤称为“挥尾立凤”。

坐凤呈缓缓翔飞状,双翅平行展开,头部朝正前方或微侧,凤眼平视,凤尾呈圆弧形往上翻卷,姿态端正,宛若正襟危坐。

83、卧凤

凤纹图中少见卧姿凤凰,可能因凤凰全凭羽尾华丽而美,首高昂起而贵,卧则不亦表现其美其贵的缘故。这只卧凤,呈缓缓翔飞状,双翅左右平行展开,凤身平卧,尾部朝上,头部翘起,似自我欣赏其尾之美丽,又似顽童仰卧嬉戏,观来别有情趣,多了几分天真活泼。

84、云凤

一般指飞翔在如意形祥云中的凤,给人以祥和、喜庆的感觉。还有一种云纹凤,凤的头、翅和尾,均呈云的形态,讲究线条的曲线美,富有韵律感。

此云凤,凤尾高飏,夸张若祥云绕天;凤羽条陈,环迴如彩霞镶边;凤头顾盼,神情若吟诵诗篇,美妙之极,儒雅之极!莘莘学子也?风流雅士也?任凭君去意幻详猜。

85、云凤纹

是云和凤的结合体,其形式比云纹凤更抽象,它将凤的头、尾、脚、翎毛“打散”,然后又安排到某一空间和云融在一起,显示出一种似云非云、似凤非凤的神秘图案,这种抽象化的打散变形,加强了纹样的装饰性,给画面带来新的意境。观之如进迷宫,使人目不睱接,然细详皆有纹络可寻,于矇眬中见清晰,正所谓“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纹云相缭相绕,如战士身穿迷彩服,可称之为“迷彩凤”。

86、草凤

草凤是一种含有凤纹的卷草图案。凤头的特征较为明显,而凤身、凤足、凤翅、凤尾则都成了卷草图案 。动与静相互对比,既互相呼应,又有一定的层次律动。卷草的骨架往往形成“S”形旋律,并将S形延续,产生一种连绵不断、轮回永生的艺术效果。这种草凤纹多应用在建筑、家具和器皿的装饰上。其羽尾飘忽如彩虹云霓,丝绦缎带,如升仙,如飞天,正所谓“此鸟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观几回”!

87、花凤

花凤是一种含有凤纹的花纹图案,初看似乎是花卉,细看却有凤的特征,它并没有像云凤纹那么抽象神秘,却又变化多端。有的花凤,凤头很小,挺拔多姿,双双对称,富有一种情趣;有的花凤则和花揉合在了一起;有的花凤,凤头凤身均是本来形象,而尾羽则成了花卉。

正是:尾也花也两不分,尾羽花卉斗芳菲。有人观透此中意,天上人间走几回。

88、团凤

又称“凤团”,是一种把凤的形态合成圆形的形式,民间又叫“皮球花”。团凤起源于唐代,当时的统治者把“四团凤”、“八团凤”作为专用的冠服制度,到后来,团凤在织锦、刺绣、陶瓷、建筑、家具等都有装饰。团凤根据凤的不同姿态有飞凤团、云凤团、立凤团、坐凤团、草凤团之分。

上图为“龙飞凤舞团”,为传统龙凤团花,既非“龙上凤下”,也非“凤上龙下”,而是“龙凤平等对话”。新社会了,男女平等,谁也别高一头啊。

89、影凤

以高度的概括手法,用剪影的形式来表现凤凰的形象。影凤的造型优美、洗炼、流畅、生动,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凤凰表现手法。取“如影随形”之意,增添了凤凰的神密感,空灵感。凤羽清晰自然,如行云流水,水银泻地;凤身妩媚多姿,且不失矫健;凤眼似闭还张,如关二爷不怒自威。

90、拐子凤

属于草凤的范畴,但严格地说它又独自成一种程式。拐子凤的线条挺拔、硬朗,转折处呈圆方角,常用在建筑、家具的装饰上。

《水浒传》呼延灼曾驱连环马(亦称拐子马)征讨梁山,后被徐宁用钩镰枪所破。拐子凤则闻之甚少,其功能是用于建筑物上。诗曰:昔闻连环马,今见拐子凤。一样称拐子,功能自不同。前者践血肉,后者建筑用。广厦千万间,百姓不受冻。二者任挑选,我取拐子凤。

91、对凤和美

凤和云、太阳、牡丹、梧桐、梅花、龙、麒麟等物体组合在一起时,可组成以凤为主体的综合性图案。这种图案始于隋唐,发展于明清,寓有吉祥喜庆的意蕴,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运用十分广泛。常见的有“凤采牡丹”、“梧桐双凤”、“梅凤凌寒”、“对凤和美”等。

上图为对凤和美图,立姿双凤,共执一花,含情凝视,喜庆有加,相厮相守,薄情愧煞。世人效仿,修身齐家。

92、孔雀形凤

凤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种种演变,最后成为集孔雀、仙鹤、锦鸡、雄鹰、鸿鹄、鸿雁、鸳鸯等禽鸟优美部件大成的神禽。

孔雀与凤颇为相似,《异物志》中有“孔雀形体既大,细颈隆背,似凤凰”的记载,民间也有直接称绿孔雀为凤凰的。凤凰身上的五彩美艳的羽毛,特别是长尾上的“凤尾眼”大多来自孔雀的羽色。孔雀与凤均为喜爱温暖的阳鸟,而且均有“迎晨则鸣”的习惯,故历代民间艺术家在石刻、瓦当、金银错、织锦及其他材质的凤凰造型中,取孔雀形象的比较常见。

93、鹤形凤

鹤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淮南八公相鹤经》),从外形看,鹤的翅膀在很大程度上长得与凤凰一样,因此它与凤均可以驮着仙人们逍遥于云天之上。而《山海经》把鹤与凤的形状说得更为相似:“丹穴之山,有鸟状如鹤,五色而文,名曰凤。”在内在性格上,鹤与凤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它们都善鸣、喜舞、爱洁,均是“火精”阳鸟,故历代民间艺术家以鹤的形状来为凤凰造型的也时有出现。

94、鸡形凤

鸡在凤凰的组合对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山海经》中说,“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孝子传》记述:“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早期的艺术家们便依照鸡的形象给凤凰造型,在木刻、石雕、铸铜及玉琢上均留下了鸡形凤,特别是凤凰的长喙尖嘴及凤冠,是公鸡的原型。

诗曰:凤、鸡虽同形,命运自不同;凤自栖梧桐,鸡自睡鸡笼。凤自受崇敬,鸡自上锅蒸。寄言立身者,详参鸡和凤。

95、鹰形凤

凤要成为鸟王,除了温和祥瑞外,还得有威严矫健的外形气质,而这威严矫健就得从鹰身上吸取。王从文先生说,“凤凰最基本的原形是鸷鸟,一种鹰类的猛禽”,他的观点是否确切,尚待探讨,但却道出了鹰是凤的组合对象之一。在唐代的石刻中,便有不少凤凰有鹰的外形与气质。

诗曰:鹍鹏宗龙,鹰宗鹍鹏,龙凤一家,凤鹰相通。柔刚并济,仁义威猛。形柔心强,是为鹰凤。

96、鸳鸯形凤

古文中有“鸳鸾皆凤族”的说法,而“鸳”与“鸯”同形,因此鸳鸯是凤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鸳鸯的冠与羽绚丽多彩,尤其是那两片橙黄色略带黑边的翅膀帆羽,向上弯成扇形,成了凤的“凤胆”。而鸳鸯与凤凰一样均为向阳鸟,再加上鸳鸯被人们用来比喻爱情的忠贞和婚姻的美好,与凤凰的神性一致,故历来有不少鸳鸯形凤出现在民间艺术家的手下。

诗曰:涅槃得新贵,是以为凤凰。富贵长厮守,是以为鸳鸯。文君《白头吟》,相如转心肠。重温鸳鸯梦,不负“凤求凰”。

97、鸿形凤

鸿是鸿鹄和鸿雁的简称,鹄是天鹅,雁即是大雁。据古籍记载,凤凰是“鸿前麟后”,即凤的前边长得像“鸿”,而后边长得像“麒麟”。鸿把自己颀长的颈部,舒展的翅翼融入了凤的组合之中。天鹅是向阳鸟,飞得高,速度快,通体洁白,是一种高洁的鸟,这与凤凰的习性吻合。而大雁的羽毛呈棕灰色,既属于“玄鸟”,也接近于“朱鸟”。在古书《吴历》中则把凤与雁相认同:太元元年,有鸟群聚集于苑中,似雁,高足,长尾,有毛羽五色,大家都认为是凤凰,于是改元为凤凰元年。故历代的民间艺术家也有以鸿的形象来刻画凤凰的。

98、鱼形凤

民间有鲤鱼跳过龙门成为龙的传说,而鲤鱼化为鱼形凤也有记载,宋代人周密撰写《癸辛杂识别集》里便有凤凰“高丈余,尾作鲤鱼状而色殷”的描述。在宋代,民间确曾出现过艺术家刻画的鱼形凤形象,宋代以后,鱼形凤逐渐减少。可能是因为怕鲤鱼化凤如不及格,还得被做成糖醋鱼吧?

诗曰:鲤鱼一跃成鱼凤,劝君得意莫忘形。鱼凤须行龙凤事,否则还得煎炸烹。

99、龙形凤

龙与凤均是传说中存在的神物。龙是“蛇身鱼鳞”,而凤是“龙文龟背”,古文中“文”与“纹”通用,这就是说,凤身上的羽纹应该和龙身上的鳞纹一致。鸟类的羽毛和鱼蛇的鳞片确实有相似之处,均是一片片覆盖在身体表层,而且有光泽泛映。但从外形看,龙与凤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历代及现代的艺术家们却巧妙地将龙与凤的神韵组合在一起,有的还将龙的头嫁接到凤的身上,或将凤的头嫁接到龙的身上,给人以新的视觉形象。(如上图)

诗曰:龙头凤身,龙胆凤心,形猛神威,常怀慈悲。平步青云,莫欺庶民。载舟覆舟,慎之又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寻龙凤呈祥
中国凤文化
凤舞烟标兆吉祥
中国绘画邮票图录(3-8)秦汉绘画·秦汉瓦当
凤凰:传说的鸟
百鸟园(65)——?朱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