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的方法---分析

写作的方法---分析

作者:互联网 | 日期:2007-09-25 10:52 | 点击13

  分析是思维的深化和具体化。写作中的分析就是要对观察、调查和阅读所得到的写作素材, 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研究工作。这种分析工作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感觉到了的 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实践 论》)又因为"大略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 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毛泽东:《反对党 八股》)
  分析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能力,一个写作者必需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对客观事物、社会人生 有正确的认识,在写作时才能提出正确的观点和解决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有益于读者,有 益于社会。所以,鲁迅对青年作者说:"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 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转引自《回忆伟大的鲁迅》 )
  分析,并非是在观察、调查和阅读之后才开始的。事实上,在观察、调查和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就已经在自觉地进行着分析。譬如,我们看一幅图画,在观察画面物象的同时,我们就 会分析:这画的意思是什么?沈括《梦溪笔谈》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 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 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 意也。"欧阳修不知这幅古画的意思,而吴育经过分析,就弄清了"古人笔意"。
  分析,在调查和阅读过程中同样存在,并且不间断地进行着。当然,分析的工作在观察、调 查、阅读之后的构思过程中显得更为突出。
  这种分析工作主要表现为材料的整理、鉴别和观点的概括、提炼。
  (一)材料的整理、鉴别对于观察、调查和阅读得来的材料,必须做好整理、鉴别工作。材料不经过整理、鉴别 ,材料的性质、真伪、主次、轻重就不清楚,也就无法选择,更不能使用。所以,材料的整 理、鉴别是材料的选择、使用的基础,对于写作的成功与否,是很重要的。
  怎样整理、鉴别材料呢?
  1、材料整理:可按材料的性质分类,也可按材料的来源分类,或按材料的类型分类。例如 ,(1)按时间分类有:现实材料、历史材料。(2)按性质分类有:正面材料、反面材料。(3) 按关系分类有:直接材料、间接材料。(4)按类型分类有:具体材料、概括材料。(5)按学科 分类有:诗词、小说、散文、戏曲;或文学、艺术、科学。
  以上的类别都是较大的类,适用于平日积累的材料的分类;而对于一篇文章的材料,则要分 得细一些。
  2、材料鉴别:材料之所以需要鉴别,是因为材料与事实虽有不可分的联系,但两者并 不就是一回事,由于材料(事物和事实的各种形态、各种性质、各种来源的表象、表现、反 映和记载等)常常是不能准确反映事实的,而有时可能是假象。一般情况下,眼见为实,但 有时也会眼见为虚。
  鉴别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核实。有以下一些方法:
  (1)溯本求源。应注意:引文要查原书、原件等原始材料;要尽量找到具有第一手材料 的人核实几经传递的情况;有现场时,要赶到现场,在现场核实材料。
  (2)寻求物证材料。
  (3)多方证实各种物的材料、各种人的材料、各种时间的材料,在某一事实上说法是否 一致。若一致,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得到了证实。
  (4)逻辑判断。看这一材料是否符合逻辑规律。
  (5)技术验证。有的材料需要进行化验,取得技术鉴定。
  (6)校正误差。如将材料送本人审阅修订,或请原单位审核。
  (二)观点的概括、提炼在写作中,观点的概括与提炼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现象(材料)只说明事物的表象,而观点 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布封认为:"必须对题材加以充分的思索,以便清楚地看出思想的层次 ,把思想构成一个联贯体,一个绵续不断的链条,每一个环节代表一个概念;并且,拿起了 笔,还要使它遵循着这最初的链条,陆续前进,不使它离开线索,不使它忽轻忽重,笔的运 行以它所应到的范围为度,不许它有其它的动作。"列·托尔斯泰则说:"艺术品中最重要 的东西,是它应当有一个焦点才成,就是说,应当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集中在这一点上, 或者从这一点放射出去。"并说"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得很好的思想 也是这样。"
  对观点的概括、提炼,主要体现为对一般的吸收和对特殊的摒弃,即在大量的同类事物中, 通过鉴别、比较,剖开其表面现象,摒除其偶然的因素和非本质的细节,把握此类事物的特 征。列宁指出:《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 此紧相联系的思想。"(《什么是人民之友》) 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中强调指出:"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分析。应该是分析而又综合 ,就是说在第二步的分析中,也有小的综合。古人说,文章之道,有开有合。这个说法是对 的。"
  对观点进行提炼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善于提出问题。"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那里没有解决的矛盾,那里就 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那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毛泽 东:《反对党八股》)要提出问题,就"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 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同上)
  二、必须从全部材料中概括、提炼观点--分析、归纳、挖掘事物的本质。经典作家告 诫我们: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 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 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 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因此决不能根据一个 事实孤立地得出观点或结论,否则就是很不严肃的"儿戏",甚至会起很坏的作用。
  三、提炼观点要自然地得出结论,避免外加硬套,不能生硬拔高,不要骛趋新奇,走向极端 。
  四、在表述观点时,用语要准确精当,简明扼要,不能模棱两可,不可故弄玄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写调研报告
写作要求文章1:如何撰写调研报告
27第八章.二、观念的起源和性质
演讲如何做好调查
事务公文(调查报告)
【经验交流】浅谈调研报告的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