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洞大槐树情结——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古槐移民后裔
 
洪洞大槐树情结——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古槐移民后裔

    洪洞大槐树移民,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从时间上看主要是明朝洪武、永乐两朝,但从家谱、碑文及一些地方志的记载中,早在宋代就有少量的移民,明朝初期是高潮,一直延续到清朝中叶。民国版《修武县志·迁民表》载:东于村张姓从宋理宗时由洪洞县迁来已传24世,有《张氏宗谱》记载。《续文献通考》载:金天辅六年既定山西诸州,以上京为内陆,移其民实之。滕县戚庄《戚氏族谱》载其始祖于元初由洪洞迁入滕县,雍正版《洪洞县志》载:“明宣德三年,山西民饥,流徙南阳诸郡不下十余万。”在普查地名中,定陶县洪熙年间到崇祯年间有50户洪洞移民,有18个村庄是元、清时迁去的。宋代到清中叶,历时四代,除明洪武、永乐年间是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外,其余时间都是小规模自发的移民。

    明朝政府组织的洪洞大槐树移民,不是只迁洪洞人,而洪洞广济寺大槐树是聚散地。据曹县王文亭调查:定陶县小王庄王琰乃绛州稷山人,湾子张村张三老泽州阳城人,李家庄村李庆泽州阳城人,牛双楼村牛从忠山西壶关人,东明县王菜园村王伯通山西灵石人,卢寨村卢士元潞安府潞城人,于兴屯村王敬贤平阳府万泉县人,杨庄村杨伸懿平阳府曲沃人,焦楼村焦旺,泽州高平人,曹县徐庄村徐行三,汾州人,双王村王希贤介休人,这些都是明朝从洪洞大槐树集中迁移的。

    洪洞大槐树移民从时间上到分布上可谓历时长久,地域广泛,规模宏大,大槐树移民的后裔从明朝至今的分布已遍及海内外。也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洪洞大槐树移民从宋元少量的自发移民,到明初洪武、永乐年间,政府组织的大高潮移民使“北京南,南京北,两千余里间,偶与之语,其先自洪洞来者居多。”(临清县《李氏族谱》)然后到明中叶、明末、清初、清中叶的自发移民历四代,移民地域十八省(市)五百余县,涉及八百余姓,包括汉、蒙、回、满四大民族。其声势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堪称寰古绝唱。数百年间在各个历史时期,由洪洞大槐树迁出的移民又转迁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在这里还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明末吴三桂降清后,被封平西王,他率军转战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清史稿·吴三桂传》),部下士卒大多是冀、豫、鲁健儿,他们大多是大槐树移民后裔。多不愿附逆,可能散居各地。二是,清朝建立后,旗民多编入军籍,关外空虚,土地荒芜,为了恢复生产,清政府奖励由关内向关外移民,“顺治十年议准辽东招民开垦,有能招至一百名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招民数多者,每百名加一级”。(《古今图书集成·赋役考》)这项政策,一直贯彻了几十年。再清代在边疆移民大军中充当主流和重心的自发迁移人口,北方区直鲁两省移往东北三省,直鲁晋陕移往口外蒙古地区,陕甘移往新疆地区。(马汝衍《清代边疆开发》)这些移民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三是,在国民党退居台湾时,有相当部分移民后裔再迁到祖国的宝岛台湾省,台湾《东方杂志》复刊第十五卷第七期载:高阳齐如山先生写道:“吾族乃是明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去的,清朝末年,有许多河北省的军官重到山西,又寻到大槐树之所在……足见中国人念旧不忘本的心情之浓厚。”陈纪滢先生也写道:“北方多少代以来,一贯证明成祖燕王扫北后,把山西省迤西居民,迁徙至中原,以洪洞县为移民转运站这件事,互相转述,至今不衰,认为这是历史上北方居民的一次空前大迁徙。”李宗侗先生写道:“明成祖既然想把北京建成新都,所以在永乐间就大批移民,……我家就在这个时候迁到河北省高阳县宠口村,迁居的始祖讳平福,他是由山西洪洞县的小兴州转来的。”台北新店市张学亮先生给洪洞县政府来信说:“我的祖先是山西洪洞老鹳窝人,姓张。属于‘甜菜芽张’。据现今菏泽市地名志记载,我的祖先是于1368—1398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东迁至山东曹州府西北45里李庄集。后又东移二里建村,是为黎阳村。”。四是,客家移民也有相当部分洪洞大槐树移民,客家移民是从中原地区(河南)、陕西地区一带迁居福建宁化石壁一带然后再转迁到东南沿海各省(市)、港澳地区及海外的,元末以后的客家移民有相当一部分是大槐树移民后裔转迁而去的。(温明荣先生《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丘权政先生《客家的界定及其分布》)彭兆荣先生在《宁化石壁村的族性认同》一文中也表述有部分客家人称洪洞大槐树是他们南下前的故乡。(《读书》2000年10期)可以肯定的说: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现已遍及海内外。

    “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中国广大地区有这个普遍的说法,凡是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脚小指甲是复形,即脚小指甲上有一片大指甲,还有一片小指甲,不是洪洞移民后裔,均无此特证。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在六百余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如今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已遍及神州大地,二千余个县(市)以及香港、台湾、澳门及海外许多地区。经过几代,十几代大都不知先祖被迁在何村何地.但大家都知道:洪洞是我的老家,大槐树下是我的故乡。这一点谁也没有忘记!移民们在离开大槐树时恋恋不舍,到达新的定居地后又大多载种了槐树,以寄托对故乡的相思之情,河北省河间县高鲁村高氏在家门口载了一棵槐树,保定府西关谢氏开了名叫老槐茂的酱菜铺,河南确山县有槐树庙村、大槐树村、槐树庄村,山东荷泽袁固堆袁家祠堂的石碑上刻着一首诗:“昔日从戎驱鞑虏,今朝屯田太行东。洪洞分支老门弟,曹州安居旧家风。古岗植槐三五株,铭记山西父老情。”偃师县<赵氏族谱>载:“念新造之艰窘,伯与仲故讳经而讳营,恐故都之遗忘,叔与季则讳槐而讳显。’’赵氏四祖的名字明确无误的表述了思念故乡,经营槐显(乡)的情怀。移民们移往各地,有一姓分为几姓,供一始祖者,永城县《崔、谢、张、陈谱引》:“慈时也,土广民稀,将四子分为崔、谢、张、陈四姓。”曹县长刘庄《魏刘氏合谱》内载祠堂对联日:“考昔洪洞同宗始;证今曹邑分姓传。两姓判初,先祖昭证有代远;刘魏肇基,子孙竞是一脉传。”至今有“回、翟、常,一个娘,”“魏、梁、陈,一家人,,的说法。说明中华民族同根同祖,百姓一家。为此洪洞县从1991年起举办“寻根祭祖节”,将移民祖先的姓氏神位摆放在“祭祖堂”,并兴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每年都有约10万余人次在这里寻根问祖、祭奠祖先。

    1992年夏天,60位台湾老人飞越海峡到洪洞大槐树祭祖园,他们齐刷刷地跪在大槐树下,流着眼泪说:“祖先啊,我回来了!”1994年春,一位在泰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带着全家老小来到洪洞大槐树下,全家在大槐树下合影后,老人让孩子们从槐树上折下一小枝树枝,夹在随身携带的相册里。1995年8月,3名多年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专程来到洪洞县,在祭祖堂祭奠了各自的祖先后,共同为大槐树献上一只大花篮。1999年9月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文化寻根团,经6次寻根活动后,沿着客家人第二次大迁移的路线寻根,29日抵达大槐树下,团长新山客家公会会长萧光麟先生说:“这才是我们寻了十多年找到的最大的根,也是我们汉民族的根。”并代表新山客家公会向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敬赠锦旗一面,上书“同是一家”。在他们的日程表上载:9月29日16:OO抵元末明初北方移民南迁集结地洪洞大槐树,祭拜百家姓祖祠,客家先民也来自此地,近代海内外寻根活动已成。“北洪洞南石壁”潮流。中国社科院丘权政先生在<客家与香港崇正总会‘客家的界定及其分布>一书中也持同样的观点。

    综上所述,洪洞大槐树移民历时长久、分布广泛,大规模的移民就有十八次之多,人数近百万(侯伍杰《山西历代纪事本末·大槐树移民》),迁民地域达十八个省(市)五百余县,涉及八百余个姓氏,包括汉、蒙、回三大民族,自降清以来,又有满族加入,这一移民壮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产生了就连封建王朝都料想不到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历代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为历代移民之最。移民迁徙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较合理地布局了人口生存的空间,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同时,先祖们在空前的大迁徙中,以大槐树腾游时空的辉宏气魄和根植泥土的不屈韧性,在他乡异土开始了荜路蓝缕的耕耘,不辞劳瘁的创业。先祖们的热血和汗水,对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移民迁徙中,先祖们不仅传播了北方的农耕技术和精神文化,与当地民众在文化上、心理上、习俗上的长期交融,培育出了新的文化,孕育了新的文明,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此前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那么我们可以说,明初的大槐树移民,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大移民,而且是更重要的一次大移民,在中国的移民史上留下了丰厚浓重的一笔。“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民间传说大槐树移民后裔脚小趾甲为复姓。“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民谣响彻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全国有近二亿人口认同为大槐树移民后裔,这是一个超越历史、超越时代的根祖文化现象,应称之为洪洞大槐树情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城文史★第十辑》入选作品(25)丨一千里″回家'路,六百载思乡愁之世家汇语
洪洞大槐树:我们共同的老家
历史上“山西大槐树”有什么来历
中国奇树(16) 洪洞大槐树
黄河浪丨元场古槐
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