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苏定方齐名的一代名将庞孝泰

提到一门忠烈,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杨家将,杨家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以杨业及其儿子媳妇为主的杨门猛将。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在北宋之前的唐朝初年,我国也出现了以忠君爱国著称的一门忠烈另一个版本,不过不是杨家将,而是“庞家将”。主人公就是庞孝泰和他的十三个儿子。庞家将全部战死沙场,为国捐躯。(601年-662年)是唐朝初年著名边塞将军,原籍白州(今广西博白)一带,以巩固边疆,平定边乱而被白州人誉为民族英雄。曾参加多次著名的边境战争,其有13个儿子也继续在不同的战场上为国捐躯。

庞孝泰,就是今天的广西博白县人,出生于隋末唐初。自幼就喜欢读兵书,练武功,从小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隋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群雄逐鹿。自幼就有大丈夫志气的庞孝泰在这天下大乱之际,毅然投身军旅,在指挥唐军平定岭南的战斗中,显示出高超智谋,并且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被大唐天子授为卫将军。

公元623年四月,因为遭奸臣陷害,庞孝泰无法自白。于是,身为南州刺史的庞孝泰和南越州民宁道明、高州首领冯暄谋划反唐,派兵攻陷南越州,并且进攻姜州,不料,合州刺史宁纯引兵救援,庞孝泰又再次降唐。

唐太宗统治时期,大唐王朝在李世民的英明治理下,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唐军在北破突厥,后西定吐谷浑之后,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定兴兵伐辽。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庞孝泰被唐朝天子授予辽东道行军总管(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并与当时的唐军名将苏定方、程名振等统率从岭南调集北上的岭南兵出征高丽。此番会战,庞孝泰督军直逼蛇水。庞孝泰出任唐军沃沮道总督,与东北其他督军一起会战与朝鲜半岛北部,敌军高丽将领盖苏文以优势兵力阻击唐军。庞孝泰一马当先,镇定指挥,冲杀在前,过关斩将,越战越勇。这时,已经62岁的庞孝泰临死前仍手刃敌军若干人,遗憾的是,终于因出征遥远,唐军粮草接济不上,且寡不敌众,最终,庞孝泰在耗尽气力后,终于血洒疆场,以身报国。

他的13个儿子也勇猛作战,并相继一起在今天平壤附近牺牲,被誉为“庞家将”。可与宋朝的“杨家将”相提并论。

大唐东征高句丽,战争十分残酷,且涌现了庞孝泰及其十三个儿子血洒疆场的“庞家将”的英雄事迹。此役,又被后世史料称为第一次平壤战争。

庞孝泰以身殉职后,他的部属遵其遗嘱“泰生于白州,死当归白州”,将其头颅取下护送回博白,安葬在海拔852米的大山云飞嶂上。

大唐朝廷为庞孝泰忠义所感动,朝廷特嘉其忠义赠武毅大夫,并赐谥忠慧敕命国师寻穴扶葬博白之西云飞嶂巨人迹世代崇祀敕封乡贤。

在今天的广西博白云飞嶂中,仍存有一座唐代古墓,据说是国师所勘定,曾断言此地可出:“三斗绿豆将,五斗芝麻官”。墓主人就是唐朝名将庞孝泰,庞孝泰跟随大唐皇帝出征高句丽(朝鲜),作战勇猛,英勇善战,但最后寡不敌众,战死沙场。大唐皇帝为表其功绩,特命令当时的国师择好地而葬之。那位奉旨的国师遂走遍庞孝泰家乡的千山万水 ,后来,国师终于选定该地葬之。当时那位国师并留下诗为证:

广西一脉云飞通,高耸云霄雾浓浓,

左右开帐层叠叠,廉贞作祖甚魁宏。

中心出脉为正宗,鼓乐喧天响叮咚,

龙楼凤廊高壮丽,辞楼下殿登龙宫。

之皇行龙三台送,前呼后拥万人从,

左右两伞头上盖,头戴金盔一点红。

身穿锦袍金椅坐,俨然巍峨贵尊重,

城内外廊层层卫,万水为堂合浦通。

立木星体脐窝穴,像似人形貌尊容,

后代儿孙荣富贵,出类拔萃赛三公。

后来,大唐皇帝曾问国师庞孝泰的墓选择何地?国师报上该地可出“三斗绿豆将,五斗芝麻官”。大唐皇帝因惧怕其冲了大唐李家的千秋基业,遂再次命国师改善之。于是,这位国师再次回到云飞嶂,登山喝令“千年出雾,万年出官”。国师接受大唐皇帝圣旨,在该地作法,用咒语布下云雾笼罩,此地千年来云雾缭绕,犹豫困龙一般。

神奇的是,国师作法后,该坟墓千年来都在云雾笼罩中,在山下非常难见其真面目。直到一千多年后,恰恰好是刚好过了一千年,这云雾才散去。现在,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人们站在山脚下就可以看见墓前巨石了。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庞孝泰子孙后裔也已经很多了,庞家出的人才据说亦不少,且分布两广等地是最多的。这似乎正是应了国师的那句咒语:千年出雾,万年出官。

现今,适逢每年重阳节,据不完全统计,均有过千人千里迢迢来祭祀庞孝泰墓。

庞孝泰的墓据说看起来像一把宝剑,在该墓前凸现有几块巨大石头在耸立着。人们站在墓前,看不见前方。人们需要爬上那石头顶,这才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传说庞孝泰任白州刺史时,他为官一身正气,且爱民如子,是他把白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白州的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

这就是唐朝版的“庞家将”,小编认为,这“庞家将”与北宋初年的“杨家将”相比,也显得毫不逊色。

在博白县西南三四十余公里海拔852米的云飞嶂上,离峰顶200多米山腰,有一座坐东朝西,并不豪华但绝对显眼的坟茔,那就是唐初民族英雄庞孝泰的头颅墓。墓如宝剑直插云霄,四周山势险峻,两侧两座山脊,犹如两个座椅扶手,又如两排警卫士兵,稳固护卫着他们的将军。墓前几块天然巨石,远看如凌空俯瞰的雄鹰鹰首,傲视苍穹,搏击长空,站在墓前细看又如一尊雄傲不屈的马首,让人陡生一种跃马疆场一往无前而又壮志未酬的悲壮,气势恢弘,撼人心魄。

庞孝泰,生于隋末唐初,祖籍古河南偃师,其先祖迁居白州柯木堡,为最早的客家人。庞孝泰从小喜欢读兵书,练武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唐武德甲申科举人,唐贞观丁亥科进士。隋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群雄竞争。胸怀大丈夫志气的庞孝泰毅然投身军旅,在平定岭南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屡立战功,被授为左骁卫将军。岭南平定后,庞孝泰被任命为南州刺史。他在刺史任上一身正气,爱民如子,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生产繁荣发展,社会一派祥和。

唐贞观年间,唐王朝在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之后,决定举兵伐辽。公元662年,庞孝泰被授予辽东道行军总管,与唐军名将苏定方、程名振等统率岭南兵出征高句丽,史称第一次平壤战争。庞孝泰督军直逼蛇水,一路大获全胜。庞又亲率精兵600余人乘胜追击,遭遇高句丽将领盖苏文以优势兵力阻击。62岁的庞孝泰身先士卒,冲杀在前,过关斩将,越战越勇。但终因出征遥远,粮草接济困难,寡不敌众,血洒疆场,捐躯报国。其13个儿子继承父亲遗志,前赴后继,英勇无畏,勇猛顽强,也相继战死,随其出征的岭南亲兵几乎全军覆没。余部属下遵其遗嘱“泰生于白州,死当归白州”,将其头颅取下护送回白州。朝延为庞孝泰忠义所感动,念其勋劳,嘉其忠义,赠武毅大夫,赐谥忠慧,敕命国师寻穴扶葬博白之西云飞嶂巨人迹,世代崇祀,敕封乡贤。“庞家将”三征高丽,满门英勇忠烈为世人崇敬,庞孝泰及十三子以巩固边疆、平定边乱而被白州人誉为民族英雄,成为历代演义传说的不朽典范,文人墨客不惜笔墨用各种形式传颂光大其精神。

庞孝泰魂归故里,不仅是圆其叶落归根之愿,更是以其精神感召和鼓舞后人忠孝仁义,强国兴邦。公元666年,唐皇任命庞孝泰儿子庞同善出任行军总管,再次讨伐高丽。9月,庞同善大破高丽为父亲和十三兄亲报了家仇,雪了国耻。

庞孝泰一生勤勉建功,忧国为民,最后用战死沙场以身报国的壮举,为后世子孙立起了崇文尚武、勤奋好学、兴邦济世、精忠报国的良好风范。他与儿子的英雄壮举鼓舞着国人,也深刻影响着30多万世界各地庞氏后人崇尚正气,兴学育人。庞氏家族代代传承家风,团结心齐,后世人丁兴旺,才俊续现。

庞孝泰墓虽历经岁月侵蚀,世事纷争,但其族人世代全力呵护,尽心修缮,得以完整地延续至今,足见其精神传承的影响力。近年,庞氏族人集资在亚山镇同村庞羊腰岭建起了一座占地28亩的庞孝泰纪念堂,铸像供祀,并将其事迹生平、家族谱系名人简略汇集成册,成列于大厅,每年农历九月初八,庞氏族人纷纷前来聚集祭拜,追思先祖功德,以励后人奋进。历时几年筹备拍摄的电视剧剧本已成形,因诸多原因还没能实质性启动,却无时不让庞氏的后人们挂念。

庞孝泰墓已被列为博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仰慕英雄的民众和庞氏子孙从各地汇聚而来,不辞劳苦登上云飞嶂,凭吊这位千古战将,从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寻找一种有利于国家强大、民族团结、家族振兴的力量。

附录:百度百科介绍:

庞孝泰

庞孝泰(601年-662年),又作孝恭,唐初将领,原籍白州(今广西博白)一带,以巩

固边疆,平定边乱而被白州人誉为民族英雄。在唐与高句丽的战争中,与其13个儿子在

战场上为国捐躯。

主要成就

平定边乱而被白州人誉为民族英雄

生平经历

庞孝泰,祖籍广西白州(今广西博白县),生于隋末唐初。关于其出身,博白县南三十

里的将军洞有“南州大首领将军庞孝泰”十字  ,史书则记载他为“蛮酋凡品”。 从

“大首领”、“蛮酋”等表述来看,他应系当地土著势力的领袖。

唐高祖武德六年四月廿二日(623年5月26日),时任南州刺史的庞孝泰和南越州民宁道

明、高州首领冯暄反唐,攻陷南越州。后又进攻姜州。合州刺史宁纯引兵救援,庞孝泰

降唐。

唐贞观年间,唐王朝在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之后,决定举兵讨伐高句丽,庞孝泰作为

水军总管之一,泛海直趋高句丽都城平壤,但此役无果而终。

显庆五年(660年),时为左骁卫将军的庞孝泰被统率岭南兵随苏定方东征百济,一举

平灭。 翌年以沃沮道行军总管的身份出征高句丽。庞孝泰率其乡里子弟兵5000余人驻

于蛇水之上。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以优势兵力阻击庞孝泰,庞孝泰全军覆没,有人劝庞

孝泰突围投奔刘伯英等人的阵营,“我伏事国家两代,过蒙恩遇,高丽不灭,吾必不还

,伯英等何必救我?又我将乡里子弟五千余人,今并死尽,岂一身自求生邪?”庞孝泰

拼死力战之后,与其13个儿子一起壮烈牺牲,时为龙朔二年(662年)二月。 

据传说,庞孝泰殉国后,其部属遵其遗嘱“泰生于白州,死当归白州”,将其头颅取下

护送回博白,安葬在海拔852米的大山云飞嶂上。

为官正气

庞孝泰任白州刺史时为官一身正气,爱民如子,把白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生产得到很大

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一派祥和。

后人缅怀

为了缅怀庞孝泰的民族精神,每年清明节、重阳节,不少博白后人不辞劳苦登上云飞嶂

凭吊历史上有名战将庞孝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博白云飞嶂唐代庞孝泰墓
【唐】郭湜大唐故濮州雷澤縣令太原郭府君墓誌銘並序(郭邕)
博白云飞嶂庞孝泰。|杨公风水论坛
庞孝泰
博白云飞嶂庞孝泰墓
从唐入宋之殇20:骄兵必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