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演弈棋:棋盘上的三国演义

传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北宋大学士苏东坡游赤壁之时,写下的千古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日,东坡再泛舟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正出神时,忽见三只白鹤横江东来,戛然长鸣,掠舟而西。东坡好奇,遂上岸随鹤影穿越一片竹林,走过一条幽静的小路,如入仙境。眼前有一座茅屋,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悠然自得地下棋。东坡上前,只见石桌上摆着一幅棋盘,细看之下,竟象是一幅作战地图,图上标注山川、河流以及城池的名字,棋子和象棋很象,分成了魏蜀吴三方。

忽听一老者道:“子龙将军,这孙刘结盟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一声马嘶,一枚“马”的棋子突然凌空跃起,变成一个白马银枪的将军,闪过夏侯惇,飞驰到棋盘上标有“吴”的地点,孙刘两家将士立刻欢呼雀跃,士气高涨。 东坡不禁看得呆了。

“呵呵,东坡居士来访,有失远迎。”那老者眼神从棋盘上移开,对着东坡笑道。东坡忙施礼:“搅了几位雅兴,得罪,老人家如何得知在下?” 老者笑答:“苏大学士名满天下,天下谁人不识。这两位是道友南华、于吉,我叫左慈。居士两游赤壁,与我等颇有渊源,今日相遇,此是天意。”

东坡想起方才对弈之棋,自诩为棋道高手,却从未见过此棋,问道:“三位仙师对弈之时只觉气象万千,棋局瞬息万变,纵横捭阖之势蕴藏无尽杀气,敢问此是何棋?”

左慈道:“此间象棋风行,然只可二人对弈,故我等仿三国故事制作此棋。彼言楚汉,我讲三国,故此棋名为'三国演弈’。居士若有雅兴,可对弈几局。”

东坡遂与几位杀将起来。将那挟天子以令诸侯、赤壁之战、袭取荆州故事纷纷演绎,正是:车马炮重温千古战事,魏蜀吴演弈旷世棋局。

东坡叹服。

眼见天色将晚,南华道:“我等闲云野鹤,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你我皆有缘之人,特将此棋送与居士。然此棋蕴含千种谋略,君子用之可明心智,小人未免徒增诡计。世事如棋,此棋自娱尚可,如用于处世,是福是祸未可料知,居士切记。”

东坡拜谢,三位老者忽然不见,远处三只仙鹤并排西去。惆怅之际,却蓦地醒了,原来在舟上做了一梦。正自回味,忽见船头有一石盒,正是三国演弈棋,不禁骇然。沉吟良久,忆起南华之言,自忖当今朝廷小人当道,此棋流传出去,是福是祸确未可知。人生如梦,何必自寻许多烦恼?不如藏之以待日后有缘之人。主意已定,东坡将棋放入石盒,小心翼翼沉入江底。

数百年后,有位罗贯中先生云游赤壁,也是机缘巧合,竟在江边发现了石盒。罗贯中知是非常之物,便带回家研究。自此,罗贯中潜心将棋局加工,根据棋中谋略和三国历史故事创作出一百二十回《三国演弈》,因是话本小说,遂改为《三国演义》,流传于世。只是三国演弈棋却不知失落何方。

……

关于三国演弈棋的由来只是一个传说。把三国与棋结合起来确是一件有趣的事。据说《清裨类抄》上有关于三国象棋的介绍,但没有详细说明。近年来又有些三国棋的发明,由于规则或者棋盘过于复杂、平衡性差未被大家接受。

于是,三国演弈棋应运而生。

三国演弈棋将象棋与三国完美结合,是棋盘上的三国演义,是对中国象棋的创新和发展,其横空出世给日渐衰微的传统象棋带来了新鲜血液,其蕴含的兵法谋略尤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多人、多维乃至多国间的竞争,也必将对传统棋类产生深远影响。希望这是送给大家的好礼物。

------------------------------

附:三国演弈棋中的53位三国名将

魏:曹操

车:夏侯惇 夏侯渊

炮:徐晃 庞德

马:张辽 张郃

相:荀彧 郭嘉

士:典韦 许褚

兵:曹仁 曹洪 李典 乐进 于禁

蜀:刘备

车:关羽 张飞

炮:黄忠 魏延

马:赵云 马超

相:诸葛亮 庞统

士:关兴 张苞

兵:关平 王平 廖化 周仓 沙摩柯

吴:孙权

车:周瑜 吕蒙

炮:程普 黄盖

马:太史慈 甘宁

相:鲁肃 陆逊

士:凌统 周泰

兵:丁奉 徐盛 韩当 蒋钦 潘璋

汉:刘协

车:董卓 吕布 华雄

炮:皇甫嵩

规则

三国演弈棋是三个人玩的象棋,是棋盘上的三国演义。三个玩家分别代表曹操、刘备、孙权,互相攻伐,最终战胜两方一统天下。

本棋通过结盟以及对汉献帝力量的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人充分体会到三国时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各种经典谋略。对弈中三十六计尽在棋中。是高智商高情商的思维训练游戏。

版图及势力

如下图所示,魏(黑)据许昌,蜀(红)据成都,吴(绿)据建业。三方各16枚棋子,摆法与中国象棋一样。三个玩家分别执魏、蜀、吴对弈,运用各种谋略互相攻击,“将”死另外两方后获胜。那么黄色的棋子是什么呢?

为体现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形势,在洛阳城外虎牢关一线配置了汉献帝(黄)力量,黄棋的三车一炮为静止状态,不受任何一方控制,也不能被杀。只有在两方结盟或某一方杀掉汉帝后,黄棋才被激活,归属一方参加战斗。黄棋拥有三车一炮,是重要的战略平衡力量,当两方结盟时,黄棋就归未结盟方使用。

例如,如果蜀国和吴国结盟,则黄棋自动激活成为魏的棋子。同时,任何一方也可以杀掉汉来收编黄棋,但杀汉后另外两方会自动结盟来对抗杀汉帝者。

关于结盟和杀汉帝方法,后面会具体说明。

棋子走法

车、士:走法与中国象棋相同;

马:与中国象棋“马”走法基本一样,走“日”,但无蹩马腿限制,强化古代骑兵作用,且只有马能结盟或杀汉帝,体现其战略重要性;

相:与中国象棋“象”走法基本一样,在本国境内走“田”字,但无堵象眼限制,以加强防御;

兵:兵驻守在本国防线上,为体现古代步兵的防御作用,兵在防线上可横走,但不许后退;越过国境线(防线前一条线)即可前后左右走,每次一步,后退时最多只能退到本国国境线;

炮:走法同中国象棋一样,但在开局第一回合走棋时不能走出国境线;

魏、蜀、吴:同中国象棋的“帅”走法一致;

汉:任何时候都不能移动,只可以被“马”杀。

走棋顺序

开局:吴国(绿方)先走,其他按照逆时针次序,每人一步。

将军:被“将”先走。为鼓励进攻,如果一方被“将”,由被将方自动应“将”。例如,如果蜀国去“将”魏国,那么此时由魏国走棋解“将”,而并不是按照逆时针次序由吴国走。但如果两方同时被“将”,则依然按照逆时针次序走棋。

结盟与杀汉

结盟:汉帝附近设置了“魏”“蜀”“吴”三个结盟点。任何两方若想结盟攻打第三方,必须派本国骑兵(马)跳到想结盟的国家所在的结盟点。如蜀国想和魏结盟,就必须用自己的马跳至“魏”点,表示此时魏蜀结盟;吴国的马跳到“蜀”点,则表示此时吴蜀结盟。无论对方是否愿意结盟,只要用马跳到结盟点后就立即成为联盟。结盟后联盟两方之间不能再互相吃子。

结盟只有一次机会,即整个对弈过程中只能结盟一次。两方一旦结盟,黄棋立刻激活成为未结盟方的兵力,归未结盟方指挥,以对抗联盟强大的兵力。

杀汉:汉帝可被任一方废掉,方法是必须用马杀。废帝后汉方的三车一炮将归废帝方指挥,但其它两方将自动结盟共同攻打废帝方。

联盟解体

任意两方一旦结盟,则联盟任何一方不能主动解除联盟。除非联盟中的一方被第三方消灭,则联盟自然解体。如果联盟方战胜了第三方,那么联盟也立刻解体,双方由联盟转为对战状态。

兵力收编

不论是否结盟,如一方最先将另一方将死,则收编其残兵。在对弈中,可能会出现一方借助另一方力量而将死第三方的情况,那么此时由谁收编战败者残兵呢?规则规定,以能用自己兵力直接“将”死对方主帅的一方为收编者。

如果走棋后有两方均能直接“将”死第三方,则以在已方回合者为优先。因为是已方棋子的移动才导致了第三方被双“将”,故由已方收编第三方残兵。详见后图说明。

胜利条件

分为两种模式,根据玩家喜好任选其一:

血战到底:一方“将”死另一方后,剩下的两方继续进行拼杀,直到“将”死对方分出胜负。无法分出胜负则为和棋。

速战速决:一方“将”死另一方后,剩下的两方根据兵力多寡决出胜负,兵力多者(盘面棋子数量多于对手)胜。故此前收编战败方兵力者在此种模式下将占很大优势。下面对收编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我们来看看双“将”的情况

谋略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结晶,而三国演弈棋则是三十六计的沙盘推演。

用兵如神 强化防守

步兵是最古老的兵种,其优势在于防守。三国大将曹仁曾以少数兵力在樊城抵挡住了蜀国名将关羽的大规模进攻。下三国演弈棋要善于运用“兵”构筑坚固的防线。由于“兵”第一步就可以横走,这样一来,两个“兵”可以互为依靠,相互救援,形成坚强防线,对于车、马、炮这样的强势兵种有很强的防御作用。

巧用铁马 威震八方

三国中骑兵具有重要的作用。骑兵的机动灵活以及超强的攻击力令人望而生畏,特别是马超的西凉骑兵,冲击力之强,让曹操这样的军事家都感叹难以对付。三国演弈棋中,马没有蹩马腿的限制,两匹马可以真正形成连环马,攻防能力大大增强,再加上只有马具备战略结盟作用,真正体现了马踏八方的威力。

围魏救赵 混水摸鱼

围魏救赵在三国中屡被使用。纵观整个三国,魏国往往顾忌吴国偷袭自己而不敢大举进攻蜀国。三国演弈棋中当一方被攻击几乎失败时,第三方使用围魏救赵往往能使被攻击方化险为夷。对弈中还可抓住另两方可乘之隙,混水摸鱼,乱中取利。

借刀杀人 兵不血刃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三国中,制造另两方矛盾,达到借刀杀人目的的战例也不少。例如曹操曾借孙权之手杀掉关羽。三国演弈棋中借刀杀人计谋非常有用,可以达到兵不血刃造成另两方两败俱伤的结果。

进攻要诀 攻击上家

三国演弈棋中吴国先走,之后各方按逆时针次序走棋。如果一方被将,则打破原次序由被将方自动应“将”。所以攻击上家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将上家后,上家必然要应“将”,上家走完后,按逆时针次序仍然该自己走,在这一回合中,下家没有机会走棋。

危机当头 化敌为友

当自己被攻击的快要输棋时,可采用与攻击方结盟的方式迅速化敌为友,力挽狂澜。

吴国地利,适时挑拨

三国演弈棋中,吴国的地理特点不同于魏国和蜀国。这种地形既有劣势,也有优势。吴国离汉很远,想结盟或者杀汉都比魏国和蜀国困难。这就要求吴国前期走棋时应更加做好自己的防守,这与三国时期吴国的表现也基本一致。吴国利用长江天堑组织的坚固防线,始终让魏国感到头疼。同时,吴国的地理形势不象魏蜀那样直接对抗。如同历史上一样,魏国和蜀国针锋相对,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在棋盘上,吴国初期没有直接对抗的力量,从而让自己有时间做好防守。

吴国在固守的同时,适时派兵挑拨魏和蜀的矛盾。例如用炮横在魏炮和蜀炮中间,造成魏蜀火拼的机会。

资源虽好,择机利用

在三国演弈棋中,汉献帝的三车一炮十分有价值,是三个玩家都想利用的资源。然而,怎样获取这一资源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一开局就去杀汉帝,那么另两方立刻结盟,由于在初期兵力未有明显损耗,杀汉者必然面临两个敌人的强大攻击,常常最先失败。因此,是否主动获取汉献帝这一战略资源需要根据盘面情况而定。比如等另两方厮杀的两败俱伤时,再去杀汉,必然是如虎添翼。

心得

选取实战心得三篇

*三国演弈棋的道理(资深玩家:澹台灭明)

一、前言

在三国演弈游戏里驰骋好多年,是三国演弈棋的见证者、资深玩家。下了许多盘三国演弈棋,参加过好几次比赛,自感深陷三国演弈,边玩边悟弈道,不敢说游刃有余,但也算呕心沥血,希望能把积累的实战技术,一一展现给诸位玩家,尤其是初涉三国演弈的玩家,希望能共同得到一些领悟。

二、开局

1、吴国

吴国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挑拨魏、蜀之间的关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兵力打破平衡,因为一旦形势陷入平稳阶段,魏、蜀距离较远,互相攻打的机率就小,相反都距离吴国很近,削弱吴国是魏、蜀两国较为现实的走法,那时吴国就会陷入不利。

吴国可以利用先行之利让炮占据魏、蜀兵前两点的位置,可以择机同时攻击魏、蜀的车、相甚至叫将,这样魏、蜀的步调不一致,甚至会留下一些漏洞,造成魏、蜀的互相攻击或者对峙。无论如何,这样的效果都是对吴有利,最起码吴国可以免受敌炮双攻的被动局面。

关键点:扬己炮之长、克敌炮锋芒

2、魏国

魏国要是受到吴国骚扰,一定要正确应对,不可贪图小利随便炮打蜀国小兵或者无根子,这样只能遭到蜀国的猛烈反击。如果进攻蜀国则互有削弱,从而中了吴国的挑拨之计。三国演弈的谋略之一就是“进攻要诀:攻击上家”,因此魏国的攻击目标以吴国为佳,所以开局阶段最好不要主动惹恼蜀国。

一般开局应该这样设置:左炮平左边,右马跃相前,小兵向左移,士相帅中间。这种阵型的最大好处左翼防御,右翼进攻,兵马士相以防御为主,车炮以控制、骚扰、进逼、杀戮为主。所以,在积极防御的情况下选择主动出击。

关键点:忌重攻而要重守、少争利而争先

3、蜀国

蜀国如果受到吴国的骚扰,也尽量不要贪图便宜打掉吴国无根子,或者进行子力兑换,应该努力攻打自己遥远的上家----魏国。因为按照规则进攻上家较为有利,所以,蜀国的防御体系和魏国一致,行棋要右防左出,需要攻击时,不可一味弄强,如不惜千里跋涉攻击魏国,这样强弩之末必然会为吴所袭,应该适时而动。

关键点:易防而要善防,易攻而会协攻

三、杀汉

(1)忌讳开局不久就杀汉

以为拥有三车一炮的汉军就不可一世了么?其实不然,对手联盟的力量远远超过杀汉方,此为兵家之大忌。也就是说如果不取得局面上的绝对优势,一般不能主动杀汉,除非对手有一人太菜。

(2)一定开局力阻被杀汉

开局既然不能主动杀汉,也就是说要力阻被杀汉,也不能轻易的让对方联盟,因为会使自己面对那么强大的两个对手。所以,对于一切可入汉境之马全力阻止,甚至不惜子力杀马,即使是佯入之马,也应围而歼之,不让其逞骚扰之能。三方均需注意马的位置,防止其乘虚骚扰、杀汉、结盟。

(3)吴国杀汉无胜算

魏、蜀之马杀汉最快的速度是5 步,而吴马则需要9 步,而且还要受到一路各种阻挠。所以,吴国离汉最遥远,很难用马长途奔袭去杀汉。最好的用途是关键时刻进攻对手九宫,而且一旦能够马奔要害,则优势明显,对手就会疲于应付这只入境之马,局面就会激烈而复杂,这样也会延迟对手马奔汉方的速度,消除对己的不利影响。一般只有在残局时,吴国才可以袭汉,鉴于吴国和其他两国相邻,所以吴国的马最好是用来防御和骚扰的。

(4)结盟的要诀

结盟的要诀是团结下方,攻击上方。因为这样在共同攻击对手时,可以通过叫将,无论是谁叫将,利用“被将先走”的原则,被将方应将后接着还是自己走棋,有时可以通过连将杀死对手从而收编其巨大的军事力量,带着优势从容的进入两国争霸时代。当然这样的选择还基于另一面的考虑,那就是对手大部分会选择攻打自己的结盟方,而自己则暂时免于对手的猛烈攻击。所以在选择自己的结盟方时要尽量的选择自己的下家为同盟国,即“联下攻上”。

典型的局面:如果蜀马处在既可以联吴也可以联魏(只有一点)的位置上,魏国该怎么办?

分析:魏国当然不愿意蜀国联吴,因为自己是蜀国的上家;吴国也不愿意蜀国联吴,因为魏国是自己的上家。所以,吴国要防蜀马,此时,魏国也可攻打蜀国,从而逼退杀汉马。毕竟脚踏两只船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的。

(5)杀汉的要点

能够直接杀汉的位置只有4 个点,即汉帝的马蹄4 点。能够即将杀汉的位置则有17 个点,能够即将两点杀汉的位置只有5 个点。这5个点最为敏感,通常只要居于这5点,局势就会发生巨变,因而谁也不敢贸然运马至此,否则就会招来另两国的防备和攻击。

(6)结盟的要点

能够直接联魏或者联蜀的位置是3点,能够直接联吴的位置是6点。由此可见,联吴的几率是大的,不难想象吴国为什么总是和别国结盟了。

能够同时联魏、吴或者联蜀、吴的位置各有1个,而能够同时联魏、蜀的则没有。

不难想象,这两点是结盟的敏感地带,任何一方都不允许另一方的马踏入此地的。当然,吴国之马永远不能享受脚踏两只船的权利,因为吴马的意图太过于单一、暴露,再加上长途奔袭,因而结盟的作为最小。

(7)单车对单马的防守

一般而言,单马能够占据即将杀汉的5 个点,是有极大的可能性杀汉的,而且单车可能无法两顾。其实,真正能使单车无法两顾的位置只有一点,那就是董卓的前一点(虎牢关前),因此,对这个点的争夺和防御是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深一步考虑,其实马方只要能占据这5 个点的任何一点,也可稳操胜券杀汉,只不过要费些周折。

而对于单车的防御而言,车的防御应该是以汉的两肋为主,同时控制住马的两点奔袭的要地。当然,还要时刻注意马的去向,卡住防御的关键点,其实这些关键点有6个,分别是汉相眼2处、及上三、四路各2处。

四、子力

两人中国象棋的子力价值差距明显而且浮动差别不大,所以,在争夺上首先是以大子为主,只要大子占有优势,那么全局就可控制,因而子力的优势是获胜的保障。

三国演弈的观念和楚汉争霸不同,单方的子力优势不等于就能操纵全局。棋局的形势也不仅仅取决于大子的实力,其实更应该取决于棋子的数量以及种类。棋子数量多,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和组合,也就有了更多的周旋余地。因而,不能放弃一兵,才能更好的防御,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三国象棋的子力价值浮动很大。比如残局阶段,单车炮不借将力是不能将死的,而两个小兵就可不借将力将死,此时兵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炮了。因而,赚子战术应该以吃兵为基础,由此才会达到蚕食鲸吞的高级战术。

除了魏蜀吴之外,汉的价值最大,砍了就拥有令人生畏的三车一炮;马的价值虽然比车差,但只有马才可以实现汉的价值,否则,汉只是空城一座,所以对于马的运用及防范是自始至终的;车炮同属远程兵器,只不过一个是地面进攻,一个是空中打击,各有所长;士相的纯防御系统也是必须的,缺乏士相,立感家国不稳,进攻乏力,所谓缺相怕炮、缺士怕马,就是这个道理;兵的价值浮动很大,战争初期是防守的重要力量,在战争后期,大子所剩无几,小兵却可完全充当一员大将。

五、战术

(1)“二打一”:最基础的战术手段

“二打一”既适用于结盟前的暂时战术,也是结盟后的永久战术,前者要复杂一些,后者相对简单。在这里还要区别于“恶意二打一”。

“恶意二打一”,实乃人性中的黑暗面作怪,是两方在未结盟前达成默契互不吃子,共同攻打第三方,这样,第三方就会轻易的被将死。这样三国演弈棋就直接沦为坑爹的野蛮游戏。所以,我们不欣赏恶意行为,应该追求的是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平衡、取胜之道。

结盟后的“二打一”是强制性规则,因为马跃千里,不辞辛苦的和某国结盟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无论如何攻击第三方,都无可厚非,名正言顺。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秒杀第三方的“二打一”战术组合,即“上将下打”。拥汉方的上家反复将军(不算长将),而下家利用走闲机会疯狂的吃掉拥汉方庞大的军事力量。这样的战术组合实乃三国演弈里的必杀技,是弱者的完美合作,真可谓魅力绝伦、华彩至极。

还有一种常见的“二打一”战术组合,即“双打连根”。首先由拥汉方的下家走棋,他可以吃掉拥汉方的一个兵力,而接下来由拥汉方上家走棋,他心领神会的吃掉这个兵力的根,这样一举摧毁拥汉方的连根防线。需要指出的是,两家必须默契,下家需要勇气,上家需要智慧,方可完成突击效果。

当然,最常见的“二打一”战术组合还是结盟方的“双吃双子”或者“协助吃子”,这些最为简单,也就不必赘述了。

结盟前的“二打一”是暂时战术,一般是用于削弱一方势力,达到平衡;也有可能一方有误,打破平衡。只是考虑的要复杂一些,因为此时双方是仍可以互相吃子的,所以操作时要考虑严谨才行。

“上将下打”要谨慎吃有根子,因为上家可能立即停止将军,那么子力就会兑换。“双打连根”时要考虑双吃后,双方会不会再直接火并。“双吃双子”或者“协助吃子”上家不能领会,会不会有失子的可能,或者会不会造成其他两方对自己的“二打一”,那样的话,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无论怎样“二打一”,都有发起者和配合者,关键之处在于发起者能发现第三方的漏洞,配合者心领神会。但是最关键的还是配合者,成则皆大欢喜,第三方被虐,不成可能反戈一击,让发起者弄巧成拙,自损兵力,反受其害。所以,对于主动者而言,要确保自己即使战术失败也不会殃及自身,尤其是“双打连根”更要充分揣摩到配合者的心思,否则就属于单兵作战,于己不利,配合者反收渔翁之利。

“二打一”战术适用于三国混战复杂的中局局面,是一种突破手段,可以达到相互消耗、相互平衡的目的,最后使局面形成简单明了的残局阶段。

“二打一”的战术基本原则是“攻上联下”,这和“攻击上家”的整体策略是一致的,所以,对于主动者而言加强防御、适时出击是绝对有利的。那么,配合者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响应主动者的战术响应呢?首先要适可而止,不可一味联攻第三方,否则被主动者当枪使,巧取豪夺合作的果实或者失子,自己出力不讨好。只是稍稍的给第三方制造麻烦即可,否则第三方会发怒和自己拼命。如果认为可以削弱对手,就积极响应,但不可以过分纠缠,更不要奢望自己很快取胜收编第三方。

“二打一”的要诀:从防守的角度看,不让自己的子力脱根,尽量做到子子有根,兵的横向防御就很强,可以让兵做根为基点,使大子立于左右前沿,进可攻、退可守,有时可为前沿子力做成2-3个根,则更牢固,对手无法使用“双打连根”。即使贸然使用,也是心有所忌。从攻击的角度看,主动方应该有敏锐察觉到上家的防守漏洞,哪怕是对一个小兵的攻击也应该去谋划,而且要确保给配合者没有后顾之忧之感,这样“二打一”的战术才可以获得成功。

(2)“一打二”:自强者的生存技能

“一打二”的战术手段和“二打一”的战术手段的原理恰恰相反,互为矛盾,相克相生。谁也不愿意主动的“一打二”,毕竟一己之力很难征服两大豪强,但有时会出现对手暂时使用“二打一”的局面,自己也被迫使用“一打二”的生存技能了。

和“二打一”的战术手段相比,“一打二”显然肯定没有恶意的“一打二”,所以,结盟后和结盟前的“一打二”也有复杂和简单之分。

结盟后的“一打二”是强制性战术。强者的生存之道还在于自强不息,即使泰山压顶也绝不弯腰。

当必须面对两大敌人时,首先,不要自大自傲,以为拥有超级豪华阵容就可以目空一切,其实不然,只要结盟方精诚团结,是可以轻易把你的优势化解掉的,善于寻找自己的弱点,加强自己子力的联系,争取做到子子有根或者有几个根,防止对手“双打连根”。看清形势,找准实力弱的一个对手施加压力,或吃或兑,减少其防御能力,然后大兵压境,先胜弱者,再胜强者。如果两个对手实力相当,就先拿上家下手,这样可以利用将军的机会可以连续走棋,如果两方的联盟非常紧密,那么仍然不要冒进,只能静观其变,寻找对手可能出现的漏洞,慢慢吞噬。对手也不会急于联手对付自己,因为他们也要想到以最小的消耗来换取利益,这时,就可以利用联盟的猜忌保持局面的平稳。最后,必须找到一个可以进攻的一方,不断进行针对性的侵扰,消耗其势力,加快行棋速度,扰乱对手的思路,敏锐的找到对手的致命漏洞,强力获胜。

结盟前的“一打二”是暂时性战术。我们都希望能够制造“二打一”的战术手段,可是,也会面临对手的反间计,即对手暂时使用“二打一”对付我,这时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太急躁,有得必有失,就当是吐还一子又如何,该放手时就放手,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要以全局为主,只要将不死,还是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该放弃强子还是弱子,一般而言是弱子,但是有时为了教训某一方,可以舍弃强子攻击这一方,让他在消耗我的兵力的同时,他自己也会有所损失,这样,也让他感到不爽,而且,以后也不会纠缠我了,进而目标可能改为另一方。

必要时必须使用苦肉计,甚至针对一方而“大打出手”,等到你俩消耗殆尽时,就会停止互残,转而联攻以逸待劳的另一方,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会使“一打二”来个华丽转身,转化为“二打一”的高效配合。

最后,“一打二”和“二打一”是一对矛盾体,可以互相转化,要顺势利导,不可意气用事,要善于诱导,把局面争取到自己可以控制的有利局面。

--------------------------------------------------

*论对弈中的36计运用(资深玩家:卧龙)

【走为上】不要轻易跟一方火拼,尤其是形势对我不利时,遇到敌人寻衅我,应当避开锋芒,不与其火拼,以保存实力。这也是《孙子兵法》的慎战思想。

【隔岸观火】另外两家厮杀时,我方若不能一举拿下一家,则我不去趟浑水,任其厮杀,使其两家互相结怨。如此,若其中一方心生怨恨誓死火拼到底,形势对我极其有利自是不言而喻。如其两家只是一时火拼,其各自实力削弱对我也是有利的。

【趁火打劫】趁甲攻打乙时,我也出兵攻打乙,乙不能兼顾两处,必定损兵折将,乙势力就会削弱。但此计只能用于两种情形:一是三方势力相差不大时,用于削减某方势力;二是结盟或汉帝被杀之后联盟对抗孤立方之初,由于孤立方增加了三车一炮,盟方若不齐心协力迅速削弱孤立方势力,而孤立方就有机会不惜代价一举拿下联盟中的一家,因此这时盟方必须默契配合,以趁火打劫之计削弱孤立方势力。

趁火打劫要把握好度,过分了可能有两种后果:一是引起别人的愤怒而跟你拼命;二是造成三国各方实力悬殊使得自己无法掌控大局。

【声东击西】忽东忽西,打一下跑一下,制造混乱,迷惑敌人,引开敌人注意力,使其兵力散乱,然后迅速到达预先目的地实施进攻。

【以逸待劳】要迫使敌人处于被动的局面,不一定急于进攻,而应根据强弱相互转化的道理,先消耗麻痹敌人,使其由强转弱,再发动攻击,一举歼灭。其含义有:养精蓄锐,疲损敌人,以守为攻,等待时机。

【笑里藏刀】表面上表现出十分友好、充满诚意的样子,不去惹他,甚至帮助他去打另一国,使对手信以为真,放松警惕,而暗中则要做好消灭他的准备;做好准备后迅速采取行动。

【李代桃僵】当战局发展到必然会有所损失时,就要以局部利益的损失来保全大局的利益。危急关头,要舍得以小利换取大利。

【顺手牵羊】当敌方出现了微小的差错,要及时利用。要随时利用敌方小的疏忽,来造就我方小的胜利。积少成多,形势就有利于我。小小水滴汇集,可以成就大海。

【抛砖引玉】某方强大时,要想办法拉拢另外一方攻击强者,自己率先做出行动,给予启发,一同进攻强者。

【苦肉计】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方强大时,不可得意忘形,须知我强大会遭到另两方的嫉恨,若稍不留心,就会被另两家联手夹击。因此自己明显强大时,不如将自己的部分兵马和另两家互相兑掉,减少威胁。

【浑水摸鱼】疲损敌人,利用敌人的混乱获取利益。

【调虎离山】此计有三种情形:一、敌人车马炮威胁我主帅,无法强行逼走,此时我用车马炮去进攻他家主帅,或者兑掉几个子,迫使其撤兵;二、我要攻占某处,但其有重兵把守,此时不宜强攻,宜用小股部队引开其重兵,使其防守空虚之时再攻占。某方势力已经较弱,而我方实力较强,若只是两家征战我方必胜,但这是三国演弈,攻打一方时还须警惕第三方来攻我。所以需要先做好自家防守,使其他任何一方不能迅速拿下我。然后车马炮调到机动位置,造成帮助我欲灭之方攻打第三方的态势,表面对我欲灭之方友善,制造假象,使其迷惑,使之倾尽举国重兵攻打第三方,造成其后方空虚,然后我立刻转攻入其后方,不惜一切代价灭掉它,收编其兵力。

【借刀杀人】此计有两种情形:一是下家的炮对着上家的棋子,我走一个子到中间做炮架,然后轮到下家走棋,下家的炮便可杀掉上家的子;或者下家有一车与上家一子连在一线,中有我一子,我子走开,下家之车便可杀掉上家之子;或者其他情形,都是我采取行动后,使下家杀掉上家。这是《三十六计》借刀杀人的本意运用。

此计还可这样用:进攻时利用甲的兵力增加杀势,去进攻乙的主帅,为我谋利。有时可以运用此招同时杀掉甲乙两家的子,一举两得,如下家兵力威胁上家主帅之时,我方出兵进攻上家主帅,则下家的兵力就给我的进攻增加了杀势。特别是连续将上家的军之时,利用下家的杀势杀掉上家的士或相往往造成我杀掉上家的子继而杀了下家的子,可谓一石二鸟。

【远交近攻】此计适用于魏国。因魏国和蜀国直接相对,但相隔较远,不如吴魏或者吴蜀接近,且蜀国是魏国下家,通常情况下魏国劳师远征蜀国是不利的,所以魏国不宜强力攻打蜀国,而应该做好防守,使蜀国进攻迟缓。魏国还应主动攻打吴国,表面制造对待蜀国友善之假象拉拢蜀国,并适时挑拨吴蜀,使蜀国转而去攻打吴国。另外,时机成熟之时,魏国派马去和蜀国结盟共同对付吴国也是很好的策略。

【上屋抽梯】利用敌人爱占便宜的弱点,以小利诱惑敌人进入事先计划好的埋伏圈,围而歼之。

【关门捉贼】敌人兵马经过容易拦截的地方,我方设计包围,使其无路可逃,最后将其擒杀。

【欲擒故纵】此计适用于某方缺少谋略或者其势力已经弱小却来进攻我方,我又不能一举拿下他,则应宽心忍耐。对于他犯我边境之兵马,稍作退让;有可杀之子而不杀。并主动出击第三方,诱导其转杀第三方。我不杀他,并不是我永远不杀他,只是不能一举拿下他,暂作忍耐不杀他,给予恩德,使其感恩不再杀我而去杀第三方,为我所用,最终连他消灭,一统天下。这便是攻心计,好比诸葛亮七擒孟获。

【釜底抽薪】兑换掉一方的一些兵力,使两方兵力都明显削弱,迫使其与我联盟进攻第三方。尤其是杀掉一方的马,并舍弃我方一些兵力,则其已无结盟或杀汉之希望,必定与我同心协力攻打第三方。

【假痴不癫】任由另外两家厮杀,我先做好防守,并调兵遣将,准备随时出击。等到一方势力大大削弱,看准机会灭掉强的一国。此为韬光养晦,起初看似痴呆,并无智谋与魄力,实则是审时度势,蕴藏智慧。

【围魏救赵】甲已经被乙攻杀得快要灭国了,如果我再不插手,则甲国兵力必定会被乙收编。这是我所不愿看到的。但是我直接去救甲国已经无济于事,这时我就应该不顾一切代价,步步将乙的军,使得甲有喘息机会,不致灭国。然后甲也必定会配合我方联手进攻乙,则乙国势力必将削弱,三方势力又达到新的平衡。围魏救赵是最精彩的一处,杀起来惊心动魄。

【暗度陈仓】此计用于结盟之后。孤立方势力已经大大削弱,我方立即向孤立方开进,但所走路线靠近盟友国土。等到盟友一灭掉孤立方,联盟解体,我方兵力即可立即大举进攻盟友。

【假道伐虢】此计适用于魏吴联盟或者吴蜀联盟时,魏国或者蜀国利用盟友吴国边境上的兵力作掩护,躲避孤立方增加的三车一炮的威胁,开进孤立方后方不惜一切代价灭掉孤立方,然后反过来灭掉先前的盟友吴国,假借的道便是吴国的道。

【擒贼擒王】此计用于结盟之后。盟友大举进攻孤立方,兵临城下,眼看孤立方将被盟军灭国收编,此时我方即派兵埋伏到盟友主帅身边,若盟友继续进攻并一举灭掉孤立方,我方则立即攻入盟友九宫,擒杀主帅。

--------------------------------------------------

*博弈的智慧:多人竞争中的致胜之道

人生如棋局,我们的一生是在博弈中度过的,很多时候会面临不同的选择,而一旦选择错误,往往满盘皆输。遗憾的是,很多人还在重蹈覆辙,就象历史,类似的情形总是一次次出现。

为什么成功者总是能规避不利局面?

因为成功者有正确的思维模式,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那么,有没有可以训练成功思维模式的简单有趣的教具?

三国演弈棋就是这样一款有趣的产品,其特色在于,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古喻今,在娱乐的同时,提升智力,训练成功的思维模式。

喜爱三国的人在对弈中体验到的是三国历史,认为三国演弈棋是棋盘上的《三国演义》,是名著《三国演义》的实战演习版。喜欢象棋的人会从中领悟不同于二人象棋的乐趣。然而在发明者看来,三国演弈棋只是借用了三国的背景和象棋的形,其真正意义在于试图揭示现实社会中的竞争致胜之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二人博弈只存在于理想状态,而三代表了最简单的复杂性。所以三国演弈棋揭示的是多人竞争中的致胜之道。

那么三国演弈棋所揭示的多人竞争中的致胜之道究竟是什么?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三国时代,魏、蜀、吴之间一直在时而对抗、时而联合的局势中度过,三国间战略联盟手段的运用,是三国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那么与谁联盟呢?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呢?对联盟手段运用最为熟练的孙权给出了答案:利益。

这个蓝色眼睛的帝王用事实行动完美诠释了一千多年以后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难的是意识到什么才是自己最大的利益,因为不少人为了短期利益、小的利益反而丧失了最大利益。只有认清了最大利益,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来看孙权的几次有代表性的结盟。

赤壁之战时与刘备的结盟。当时曹操已经大兵压境,此时的孙权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投降,另一种是反抗。两种选择都有强势人物支持。投降派的支持者是张昭,此人是孙策托孤时的重臣,曾经让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昭也成了内政大权的执掌者。而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是鲁肃和周瑜,同样是东吴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此时的孙权的确面临了艰难的选择。

关键时刻,鲁肃和周瑜的两个论点说服了他,鲁肃认为孙权投降后的命运凶多吉少,再想享受称孤道寡的权力魔杖无异于痴人说梦。而周瑜则进一步指出,曹操强大的背后并非无懈可击,做好准备可以战而胜之。有了这两点,孙权才下定决心抵抗曹操。投降或许能带来短暂的安逸,但为了更大的利益,孙权选择了冒险。同时,他不失时机的同已经穷途末路又有一定战斗力的刘备集团顺利结成了联盟,增强了自己的力量,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时与刘备的结盟,是孙权的明智选择,是能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看擒杀关羽时与曹魏的结盟。

赤壁之战后,孙权与曹操的矛盾达到了极点。两者之间似乎绝对不存在联合的可能性。但是,荆州利益让孙权看到了联合曹操袭杀关羽的可能性。一旦成功,孙权可以获得荆州很多地盘。在利益面前,孙权做出了与死对头曹操结盟的决定。

于是,在关羽率领主力部队北上攻击曹操时,孙权派吕蒙利用计策占领了关羽的根据地。在此之前,可以称的上名将的关羽虽然也做了防备孙权的准备,但是仍然没有想到曾经的盟友出手会如此狠毒。

通过孙权的战略联盟决策,可以看出,盟友并不可靠,敌人也并不总是敌人。我们不能对孙权的联盟策略做出简单的道德评判,因为在竞争中,根据最大利益来选择朋友与敌人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是手段如此高明的孙权、周瑜等人,也曾吃过盟友的亏。比如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在前方与曹操大将曹仁为争夺地盘鏖战不止,而刘备却趁机在后方建立自己的势力,并趁周瑜、曹仁两败俱伤时夺取了本应被东吴夺取的地盘。

三国演弈棋将三国间因利益而结盟、又因利益而互相制约的情形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结盟后盟友间并不可能同心协力。在面临强大的敌人时(第三方因另两方结盟而获得了汉献帝力量),联盟两方都不愿意自己的地盘成为主战场,因为这会让自己的兵力损失严重,都希望让盟友担任主要攻击任务,好保存自己的利益。然而在盟友受到强大攻击时,又必须派兵救援,否则盟友失败,兵力被收编后敌人会更加强大,自己也难逃失败的命运。此外,一旦联盟两方占据了优势,那么盟友间会为谁收编敌人残兵而勾心斗角。由于只有最后“将”死的人才能收编战败者残兵,所以盟友间往往为对方制造困难,来避免敌人被盟友“将”死。

因此,在多人竞争中,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根据自己的最大利益选择何时该合作,何时该对抗。

在合适的时机,合理利用资源

汉末诸侯割据、天下大乱之时,为什么只有曹操能统一北方,雄踞天下?是他雄才大略、善于用兵?是他爱才若渴、善于用人?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曹操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合理利用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汉献帝。

汉献帝在当时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经历董卓及其凉州兵团的动乱后,以汉献帝为代表的东汉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天下诸侯均各自忙着抢占势力范围,无暇顾及天子。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皇权神圣和尊君思想,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天子的存在。曹操敏锐的发现,汉献帝这块招牌会成为好的棋子,以皇帝名义发号施令仍然有着巨大的号召力。于是,曹操将落难的汉献帝奉迎到了自己的地盘,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政治上的巨大优势。同时,拥戴天子也为曹操初期赢得了不错的政治口碑。

曹操看到了汉献帝这一资源的巨大价值,从这一点上,曹操就优于当时的其他诸侯。有时候能人和庸人的区别其实只是时间,能人总是能够预先发现机会,发现资源并加以利用,而庸人则是在看到能人成功后不断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先下手。当时袁绍似乎也看到了汉献帝的部分价值,但他没有想到更好的利用汉献帝的方法,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在曹操奉迎汉献帝并发布一系列针对袁绍的号令后,袁绍才后悔自己没有先奉迎汉帝,但此时已经悔之晚矣。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奉迎汉帝的时机是经过仔细考虑的。首先是汉献帝处于极端困难的状态,在逃避凉州兵团的过程中,汉献帝及其公卿大臣们甚至到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地步,境况之惨可见一斑。此时去奉迎汉帝,必然让汉帝及其大臣感激涕零,立刻会以朝廷名义加封曹操,为曹操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和好的名声。其次,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是当初势单力薄的曹操,经过几年发展和征战,曹操手下已经人才济济,兵力不弱,势力范围也已经不小。此时奉迎汉帝,即使其他诸侯看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如袁绍),想抢夺汉帝,也绝非易事。

因此,在认清资源价值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时机利用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三国演弈棋中,汉献帝一方的力量十分有价值,是三个玩家都想利用的重要资源。然而,怎样获取这一资源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一开局就去杀汉帝,那么另两方立刻结盟,杀汉者必然面临两个敌人的强大攻击,常常最先失败。因此,是否主动获取汉献帝这一资源要根据情况而定,只有自己强大到能够对抗两方攻击时才选择夺取资源,例如等两方厮杀的两败俱伤后,再去杀汉。

在现代的多人竞争中,首先要意识到哪些才是对自己有用的资源,竞争对手是否也意识到了这些资源的价值,以及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获取这些资源。

在竞争中寻求平衡之术

我们爱看三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国间的力量平衡。三个国家中都有各自杰出的谋略家、军事将领和治国能手,在人力资源方面达到了平衡。特别是,三国之间通过联盟、对抗不断形成着新的平衡。当三国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独自强大的力量消灭另外两国时,追求平衡就是一个保存自己的最优选择。特别是弱者之间不要再相互攻击,要联合起来对付强者。

三国时代蜀和吴相对弱小,他们两个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魏相抗衡。因此他们之间多数时间是联合的,因为他们之间都有过深刻的教训,吴杀关羽、刘备攻吴对双方来说都是不会轻易忘记的。二者争斗时造成的两败俱伤险些让他们迅速被消灭。

在三国演弈棋中,追求平衡同样是获得胜利的重要方法。要时刻看清棋局,如果自己很弱小,那么一定不要再攻击另一个很弱的对手,因为这只能加速两个弱者的迅速灭亡。

在多人竞争中,要善于联合弱者,对抗强者,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能强大到轻松击溃任何一个对手,那么联合就是一个好办法。只有联合起来,才能避免被迅速击败,在联合中寻求新的机会。

炼好内功,先为不可胜

《孙子兵法》中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说,自己本身一定要足够强,时刻做好准备,不露破绽,才能等待机会战胜敌人。吴国大将徐盛曾经根据吴国首都建业离魏国前线近的形势,提议在建业城外修筑围墙,并在长江沿岸修筑防御工事,以防备曹魏的突然袭击。但是众多将领认为这会劳而无功,空费人力、物力、财力。但徐盛仍然力排众议,坚持这样做,最终孙权认同了徐盛的做法。

当不久魏文帝曹丕率大军攻打东吴时,他看到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于是放弃了进攻,感叹自己无力渡江攻打吴国。这时候吴国众将才体会到徐盛的先见之明。

三国演弈棋的高手们也总结出了对弈的一个重要策略,那就是首先要加强自己的防守,先为不可胜,才可以最终获胜。在多人竞争中,每个竞争者必须练好自己的“内功”,勤学苦练,首先让自己尽量减少弱点,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才有机会利用对方弱点击败对手。

要想成功,需保持良好的心态

成功者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三国时代,曹操曾经数次失败过,有的时候甚至损失惨重。但是他常常能保持很好的心态。这使得他能够总结经验和教训后东山再起。相反,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破罐破摔,必然成就不了大事。

在三国演弈棋中,和两人下象棋时损失兵力经常意味着失败不同,三人对弈时丢失某些兵力并不可怕。即使是自己的“车”等强势力量被消灭,也不意味着失败。因为这是三个人在下棋,第三方也不愿意看到你的兵力被另一方过度消灭,他会适当的出手来攻击另一方。此时你若重整旗鼓,利用另两方矛盾发展自己力量,并获得最终胜利也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某人杀掉自己的棋子就开始对对方进行疯狂报复,这样的结果只有失败。

因此,在多人竞争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部分的损失都是暂时的,只要调整好心态,看清大局,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羽到底应不应该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大意失荆州?不是大意而是太成功,刘备没来得及反应
司马昭在魏国已经没有对手,接下来就要对付吴蜀二国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魏吴蜀三国实力为何相差那么大?
三国文武双全将领排名,关羽只能排第十
三国伐交之投魏抗蜀:孙权表称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