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年祭·国医大师贺普仁 | 以生知之资,志困勉之学
以生知之资    志困勉之学

         

   ——弟子李岩纪念恩师贺普仁教授



所藏《三棱针疗法图解》一书是2000年1月3日第一次拜见贺老时,临别时所赠,扉页贺老题“生资困学”以资砥砺。自跟师学习以来,恩师寄语时刻萦绕耳边。

 

乙未甲申,恩师驾鹤西去,回想初次拜见贺老的场景,恩师教诲犹在眼前。是日雪霁初晴,持导师李志道教授所写信札,踏雪走进琉璃厂的一个四合院。南房客厅兼书房,贺老的热情招待,使我瞬间少了些许拘束。环顾四周,除了一张写字台和一张简单的床榻,印象最深的就是屋中书柜里放满了各种古籍,贺老爱读书、喜藏书,其藏书不乏孤本、善本,是国内个人收藏针灸经典医书第一人。他奉书本为自己的第二老师,认为出师以后的成功多靠书本。贺老十分关心我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坐定寒暄之后,就一些学术观点与贺老做了探讨,恩师解惑,如沐春风。临别之时,贺老题字“生资困学”,勉励进学。贺老嘱我要“以生知之资,志困勉之学”,用最聪明的头脑从最笨处下工夫。跟师学习,乃至自己临床,对此深有感触。

 

贺老神针妙手、武医兼修,在针灸界有“天下第一针”的美誉。圣哲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读书如此,为医亦如此。学书之道,在于睿智,在于朝朝暮暮,不计寒暑;在于平常心态,褒贬不惊;在于取先人经典之妙,悟天地万物之象。贺老不管是做学问,还是练武艺,都靠勤奋苦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以全面的三通理论、独特的快速无痛针刺手法、娴熟的火针技术,且将深奥的武术与针法融为一炉,从而疗效卓著,广被同道称道和尊敬。读书为医以睿智为先,先天必有,后天必补。贺老反复背诵四大经典,以生知之资,志困勉之学,有所能而后有所大,他熟知内难,经络腧穴更是烂熟于胸。恩师不仅苦练针法,还苦修武术;为练八卦掌,他每天天不亮就赶路去师父那里练习两个小时后回来侍诊出诊,风雨无阻。几十年苦练功法使他的指力、腕力很强,他强调练习针刺手法,“练针先练身、练气后运针”,使气达指尖。

 

《中庸》有言“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为医当以读悟为先,临证治病为其后也。自己临床诊病,不忘恩师教诲。对于继承恩师学术思想,坚持梅兰芳大师提出的“移步不换形”的著名论点,所谓“移步”,即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前进;所谓“不换形”,即力争做到尊重传统和老一辈艺术家创造的艺术成果。临床中,自己遵循《四书》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将火针疗法的精华博观约取,落实在临床,广泛应用火针治疗痹证、皮肤病、脾胃病、妇科病、骨伤科等各类疾病,从系统客观角度探讨了火针疗法的临床疗效。依据“贺氏三通法”理论,结合下肢复发性丹毒的发病部位与解剖特点,首次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法治疗本病,达到了“温通法”与“强通法”的又一次成功结合。“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方得”,火针治病机理的认识主要靠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多从发散、行气论说。然而任何学术思想都必须以指导临床为最终的目的。在火针疗法治疗痹证临床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率先在国内对火针疗法进行相关基础研究,通过动物行为学、微观形态学、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火针疗法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的保护效应及修复作用机制。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全集》中说:“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贺老一生以“以医正人,以义正己”为座右铭。以精湛之术普济众生,以仁义之心严于律己,以倾囊之德客徒授业,诠释了大医精诚的内涵,践行了“以生知之资,志困勉之学”的为学之道。值此贺老作古周年,以缅恩师砥砺之心。


作者:李岩,  “针灸三通法”学术传承人,天津市公安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与国医大师贺老二三事
                                       
——弟子杨光纪念恩师贺普仁教授

岁月如梭,贺老逝世一周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不断浮现在我面前,往事历历在目。八十年代,我读研究生时专业是针灸文献。开题时,导师让我去请贺普仁主任医师,我当时觉得奇怪,为什么要请针灸临床专家呢?到贺老家一看,满满几大书柜里都是针灸古籍,原来临床专家也喜欢读古籍。略一交谈,方知贺老博古通今,非一般针灸家可比。得知我的课题是整理清代针灸文献,贺老就嘱咐我,看到什么针灸孤本要给他复印一份,我当时感概,满柜的古籍并非是为了摆饰或炫耀,而是长期搜寻古籍的收获。后来我在上海图书馆为贺老找到《针灸秘传》等孤本,贺老见到后如获至宝,同时也将他的二本针灸孤本复印送我作为回报。他就是这样千方百计日积月累地搜集到了大量的针灸古籍,可谓中国针灸古籍收藏第一人!同时,我认为,贺老也是中国临床第一人!其中的关系不言而喻。后来贺老将毕生搜集到的针灸古籍由我们学生弟子们整理汇编成大型丛书《针灸宝库》,这是对针灸事业的巨大贡献。

 

2002年,在我跟师贺老临证学习期间,贺老时不时地要跟我聊一点针灸文献方面的问题。有一次他突然问道,三才穴是什么穴位?我答道:上三才,肩髃、曲池、合谷,下三才……。他又问《标幽赋》里的三才穴是什么,我一时语塞。贺老悠悠朗诵道:“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我当时汗颜,深感自己学术肤浅。贺老仁心宽厚,提问时不是那么咄咄逼人,有时以间接的方式提问,生怕我回答不出来尴尬,如谈到《针灸大成》里的杨氏平补平泻,他以批评的方式指出,有些已经是针灸主任医师了,但对平补平泻概念的来源与古今区别一点都不清楚,我当时比较紧张,因为我对《针灸大成》的一些内容也比较生疏了,而贺老对许多古籍却十分熟悉,这对针灸临床医生来说是十分罕见的。真是由于深厚的知识积淀,贺老才成为一代针灸宗师。

 

至于谈到为何要创立“针灸三通法”,贺老深深叹道:《内经》创立了九针,在《内经》之前有《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可见古代针灸的方法是十分丰富的,而现代针灸临床,只用古九针之一的毫针,其他针具大都弃而不用,而许多针灸医师因畏惧艾灸燃烧的气味和操作的麻烦,针而不灸。因此贺老认为,现代针灸临床疗效比之古代反而有些退步,针灸临床阵地日趋缩小。贺老试图力挽狂澜,遏制针灸临床的退化趋势,于是振臂高呼,提出“针灸三通法”,将临床普遍忽视的火针疗法、艾灸疗法、刺血疗法提高到与毫针疗法同等重要的位置。“针灸三通法”的提出,也是与贺老对针灸疗法特点特长的深刻认识、对血气关系的全新认知有关。正是贺老能灵活运用这几种针灸方法,所以在临床上能取得常人所难以取得的非凡疗效。由于当时能全面运用“针灸三通法”的大夫不多,而笔者坚持综合运用毫针疗法、火针疗法、艾灸疗法和刺血疗法,所以深得贺老赏识。目前,笔者每日针灸百余人次,初诊病人预约到三个月后,这主要受益于贺老的言传身教!

 

作者:杨光, “针灸三通法”学术传承人,北京宣武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贺普仁的奇穴奇方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逝世
【中医理论】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针灸三通法概述
“贺氏针灸三通法”——针灸学界的瑰宝
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针灸三通法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