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鸟给人类的启示

2、小鸟给人类的启示

我们的朋友小鸟,展翅在蓝天飞翔,有的还边飞边“啾啾”唱着歌,他们不单是自然界的一大流动的风景,同时也给人类实现飞天梦很关键的启示。

那是在远古时期,人们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仰望着天空上的鸟类。他们在仰望蓝天的时候,不同时代的人们,不同年龄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梦想。那么他们在想什么呢?无从有人得知,我们可以猜测他们的想法。

处于几千年前,或几万年前,人们还处在蒙昧的时代,他们不会想的那么多,古代人的想法很有局限,因为古代人,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他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手段更是有限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想象与思维的方法,最核心的是想象与思维,是通过形象与文字概念而产生的,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只有大自然的影像。所以,他们的想象与思维肯定是有局限性的,他们的想法离不开这山山水水,离不开这天空、大地、和一切的动植物生命。

我们不妨推测,也许多彩的自然界中,多种状态会引起他们的想法,尤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

远古时代,或许他们感到渔猎的食物不多,他们还在休息,希望他们下一次,会获得更多的食物,甚至还可能在草地上睡一觉,享受这阳光的温暖;古代的人们,他们看到鸟类飞行,也许有了另一种想法,为什么鸟类长了两个翅膀?为什么他们能在蓝天上飞行?甚至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会想到鸟类能在天上飞,而他们会很羡慕鸟类的飞行行为,但他们不可能知道,鸟儿为什么会飞,他们只能想到我也能飞那该多好,我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我可以飞起来抓到刚刚飞起的鸟,会得到更多的猎物一饱果腹。

时代在前进,人类在进化中也积累了经验。人们仰望蓝天时,就会想到仿照学习鸟类飞行,这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大都出现过。比如,人类探索自己自做鸟羽一样的东西,用来学习鸟类的飞行。不过,他们只是从外部的表现形式学习,学习鸟类的飞行,结果是无一成功,甚至还有说不清的人,因为梦想而献身。历史上曾有过无法统计的探索者,因飞天梦想失败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现代人们绝不会干这种事,但那时的人用模仿这种形式学习鸟类飞行,也许就是一种进步,这种人在那时的行为,也许就是了不起的创新。因为过去从来就没有人有过这种想法,尽管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毫无道理的想法。

所以这些想法和行为也被记入古代的经典中,甚至成为流传到现在的传说,这就是世界各地都有的飞行传说,可想而知没有一个成功之例。

这个探索之路也有一定的意义,证明了人类不能像鸟类飞行。如果,人类要在蓝天空中飞翔,必须另想出路,那就是借助飞行器飞上蓝天。因此,才促进了另一批精英们,开始从学习鸟类飞行,转为为研究飞行器,这样才促进了气球、飞机等飞行器面世。

古代的人像鸟一样飞行的尝试,形成了很多传说,有的甚至记载于某些古籍中。如果现代人看来,有的人信以为真,他们觉得古代的人真伟大,可是这都是传说而已,不会有特殊的例外;可有的人目光锐利,一看这些典籍,就知道和传说一样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他们是不可能信以为真的,然而这都是那些少数人。其更多的人都引经据典,岂不知典籍也是没依据的传说,就是像现在也有相当的一部分人相信,相信中医的脉象诊断是老中医的绝活,现代的影像技术永远也比不上,甚至,感叹现代人没有传承他们的绝活,为失去了的老中医而遗憾。

在古代很多文明古国中,几乎都有把鸟类看作是神秘物的倾向。许多民族的神,都被想像成有飞行能力。身为一种会思考有追求的陆生两足动物,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想像中,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执著不懈地试图离开地球表面,鸟的飞行原理开启了人类的飞天梦。

比如: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飞得太高导致羽翼熔化,溺死在爱琴海中……这些传说并不可信,现在的许多研究证明,像伊卡洛斯那样,借着羽毛飞起来的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几千年来许多人的实践,发达的科学技术,都证明了这实在是不能成功的。第二,这种飞行,也不可能飞到使羽毛融化的高度,就是当代,人们乘坐最现代的航天器,也无法飞到使羽毛融化的如此高度。

在许多典籍或文学作品中,对飞行的向往更是层出不穷。如《山海经》中出现的“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百禽可谓许多会飞的各种鸟类,但绝不能因百禽就能做成车飞天,这种典籍的记载,和我们现代的小学生水平,也会相差万里,这只能是神话表现的想象力。

无独有偶,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维兰铁匠使用的飞行马甲,以及阿拉伯传说中的飞毯,都将当地常见生活物品,赋予了飞翔的特性。看来,飞翔不是某个民族的梦想,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愿景。同时这只是典籍、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只能是人们梦想的一种表达方式,没有根据说这是可靠地史实。

典籍是文字作品,不是科学实验报告,没有一点事实依据,完全不具备可信性,而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不要把它当做科学论文来读。

近代科学出现以前,人们不知物理原理,以为扑扇着粘满鸟羽的大翅膀,就能克服重力脱离地球的引力。这只是那个时代人的想法,今天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想。

殊不知鸟类历经几千万年的演化,骨骼之轻盈、胸肌之发达,远非人类可比。它们也是重于空气的,只不过它们的身体结构特殊,它们的身体在进化中,变成了适宜飞行的形态。

现代研究表明,健壮男子在10分钟内,只能连续输出0.26千瓦的功率。按每千克体重所能输出的功率计算,人类远不如鸟类。人的体质仅适于陆地生活,实在不适合做振翅飞天这种体力活。

中国见诸文字的,飞行最有名的,当属有班固在《前汉书·王莽传》里的记载。这个24史的典籍中的前四史被人们推崇,但所记载事实也并不十分可靠。

《前汉书·王莽传》中记载,王莽曾下令征集天下身怀绝技之士抗击匈奴,应征者中,有号称可以飞行窥探匈奴军力虚实的人,王莽令其试验。此人用鸟羽做成两只翅膀捆在身上,并在头和身上饰以羽毛,又装上“环纽”等机关,从高处往下飞行数百步远才落地。这也是不可信的,滑行这么远的距离,只用羽毛绑在身上是不可能的。那时,人们还真造不出滑行伞,因此,谁也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若有气流托举,从高处扑翼而下,滑翔一阵再平安落地并不太难。难的是以人力扑翼,达到如鸟儿一般“平地飞升”的效果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见于历史记载的,西欧、东欧、中国等地都有进行扑翼飞行尝试的人,除了造成死伤,尚无人能从低处飞到高处。

为了模仿鸟类飞行,人类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与牺牲,越是遥不可及,便越有人心生向往。人类飞行的形象不断出现在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进入近代,鸟类和羽翼的图像更为流行,它们大量出现在人人都有机会接触的钱币上,不少国家还把鸟(特别是鹰)作为荣誉勋章乃至国徽的图案。

文艺复兴的盛世时,意大利人、聪明的达·芬奇,二十年如一日地纸上谈兵,观察飞鸟、蝙蝠和昆虫的同时,留下大量的扑翼机和直升机图样供后人琢磨。他曾应用解剖学和数理方面的知识,观察和分析鸟类翅膀的运动,著有《论鸟的飞行》一文。他还最先提出用两个旋翼绕垂直轴转动,以支持飞行器的构想(现代直升机的雏形),并预见到降落伞的应用。

达·芬奇从不以身犯险,尝试飞行。亏得如此,否则飞天史上徒增一个烈士,文艺复兴却要少一个大师了。可惜他的这些研究成果,直到19世纪后期才被发现,对航空技术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1680年,意大利人波莱里出版了《动物的运动》一书。此书不仅讨论了鸟的飞行原理,还研究了人类飞行的可能性。波莱里的结论是:“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扑翼飞行是不可能的。”与波莱里同时代的英国人罗伯特·胡克,也着迷于飞行,但他到底在皇家学会混过,认识到“人要想飞起来,胸部得有两米宽,还要长出丰满且强有力的肌肉和翅膀。”

按胡克的说法,除非用生物工程改造人体,否则以人力驱动的扑翼机注定飞不起来。事实也的确如此。既然模仿鸟类被证明是死路一条,便有人另辟蹊径,借助外力曲线飞天。

简陋的飞行实践,尚无法与鸟类的高超飞行技艺相提并论。论速度,飞最快的尖尾雨燕时速可达352.5千米;论高度,大天鹅可飞跃珠穆朗玛峰;论航程,北极燕鸥每次迁徙的往返距离达到4万千米……这些仿佛都是无法逾越的记录。

但很快,人类就开始用飞行器,向自然界的鸟类飞行记录发起挑战了。并且,很快的借助飞行器,超越了任何鸟类所创造的纪录。小鸟的启示,让人们拉开了飞天的梦想大幕。经过了几千年的人类探索,地球上的数以亿计的人们,终于乘坐了飞行器飞行在世界各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插翅飞翔的梦想由来已久.扑翼飞行器的研究进展---多图 - 飞行论坛 - Powere...
鸟类飞行空气动力学对人类飞行的启示
如果地球上从未进化出会飞的生物,人类还能发明飞机吗?
给你一双翅膀,你也飞不起来?
天才达芬奇一辈子造飞机,是因来自外星想飞回母星吗?
吹起层层沙的扑翼机,能否从科幻走向现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