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區氏世系疑惑考畧

區氏世系疑惑考畧

 

引 子

    修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主要记载族中的户籍、婚姻、血缘关系、家族训诫,还记载家族历史重大事件、科举出仕、义行节烈人物等。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声名。褒扬贞妇烈女;同享功成名就;化弱小为强大;光宗耀祖,众志成城。这都是修纂谱碟的一些基本原则。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修谱者具有严的态度,修谱中若使用臆断、添加之类的手法,必定会做成诬蔑先祖而诳误后世之事。后世之来者,通过家族谱牒、文史馆、档案馆、各地方图书馆和志书,都能找到族前贤者留下的丝丝足迹。经过对集散的资料汇于一体进行甄别,也许会发现资料中有违、疑惑之处。这就需要列名叙述,供族共享、共研、共解。

绅公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辑录之江譜》载录恺、區册世系,亦明列其孙后世且世系斑斑可考。其谱说“區愷原名歐阳卿(长卿)系出歐陽因弃官避難而去陽去欠为區,改名为愷。區册系出自區愷五世孙區文征之子”。所录内容生、卒、塟、配、孝、善、衍、名,样样清晰,似为铁据。现有些村房,在新编及原有不详的《谱》基础上也抄录该谱所录资料补充转载,以此填补新编《谱》缺乏之内容。

在拜阅各《史志》及我族各村(房)《谱后。发现江譜》區愷歐陽氏和區册系出自區恺五世孙文征之子以及區氏郡望为渤海郡”之内容之处太多!致有此疑惑考畧考:《史志》与》不符;二考:村(譜牒》不合。今转载、抄录《龙江谱》者众,流广阅《史志》、各村(房)《谱》中,发现多处出现疑窦(注:疑窦是指有许许多多疑点产生,十分怀疑而产生不信任)。为求严谨,今特,列明叙述,望通过考畧能做到抛砖而引玉,以使者,知其原委,明其概况,盼

《龍江譜》原文载录: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江譜》載:提督公,讳恺,字和中,号平湖,临湘人,唐太宗率更令欧阳询长子(欧阳长卿),乃徐氏太夫人所出,太夫人徐勣之女也。公生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622二月十九日子时,配夫人陈氏,生武德七年甲申(624)六月初四日未时,公耿介有大节气度,历任永淳间官至上思州、田州等處提督宣撫元帥,威望丕著,民彛怀之,随因胞弟欧阳通,仕为司理卿判納言事,天授初,会武后,以武承嗣为太子,通力争不从,忤诸武意,遂下狱,坐以谋反死之,公不已,弃官變姓,去陽爲歐,避地入粵,家于春州,迁南海之龙江,复去欠为區,其后子孙遂从區姓,生子五,长偀、次俶、三倓、四信、五倌。公享年九十四岁,卒于唐玄宗开元三年乙卯(715)五月二十四日,陈夫人终于中宗神龙二年丙午(706)十一月初五日,合葬于冈州勒竹山之原,有华表碑铭记。(图1

又云:一世祖:愷生信、字常卿、號德菴

二世祖:信生紹儒、字貞復、號敬齋

三世祖:紹儒紹儒生燾、字弘濟、號丹崖

四世祖:燾生文徵、字景祥、號念台

五世祖:文徵文徵生(册弘),册字君軾、號林石;弘、字君監,号昌文(贞白)(图2

又云:族“郡望”出于“渤海郡”。(图3

 
  

    (图1公元1487年辑录)                (图2             (图3

 

一、區册为岭南六世祖之疑惑考畧

我们首先通过各《史志原文载录考區册是否为岭南六世祖。

宋代《姓氏急就篇》两卷,是南宋王应麟(1223-1296)仿效汉代史游《急就篇》和北宋欧阳修《州名急就篇》的名义和体例,编纂的一部启蒙读本。區氏,古善劍區冶子之後……唐韓文公有送區序、區弘詩……

 

:南宋《古今姓氏書辯證》作者:()邓名世(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撰,氏族著作。上區,(漢代)《風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又雲:古善劍區冶子之後……唐有士人區……

 

:歷代《廣東通志》、《廣州府志》、《南海縣誌》、《順德縣誌》、《粵大記》及《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所載:,南海人,系出區冶子之後,著于長沙以南為名族……

 

查阅各《史志》所得:

1區氏姓氏源流:古善劍區冶子之後,至唐有

2、无载录郡望出渤海郡。

3未见有《史志》载录册系出欧阳氏之后。

4未见有载录册之父。但有载录區冶子之後至唐有册。

阅《史志》俱载录册为區冶子之后。是《史志》辑录有误吗?然而,上述各《史志》辑录時間俱于之前。《史志》与龙江谱之间是何原因引至两者载录出现如此之大不符。《史志》与江譜》辑录册资料是这样,那各村(房)《族》与江譜》之间又会是怎样?

 

村(《區氏族原文载:

謹按:朝)《家譜·元序》咸平元年(998年)林石公直系六传裔孙道宗,字振初、号月帘,又称别驾辑录。述:自林石公以上居於會稽,世次無考,一概闕之,不敢妄增補,以誣先而誑後也。今斷自所可知者,以林石公爲一世祖,紀其宗支,核其實錄。(图4

又按:(朝)《家譜·第一图述:林石公......先世居会贞观间,有游宦南海者,因居石硖乡,遂为南海人。(图5

又按:朝)《家譜·序》崇寧五年(1106)林石公传裔孙月川,讳杰,字叔颖,又称学士公辑錄。载述:册者為一世祖,以上缺譜無據。(图6

  
  

 (图4、公元998辑录)    (图5、區氏第一图)    (图6、公元1106年辑录)

 

又按:(元朝)《家譜·序》元贞二年(1296年)林石公直十五传裔孙麟暹,字玉书,号谦亨公辑錄。载述:吾家谱碟赖七世祖别驾公(道宗)、十一世祖学士公(月川)先后迭修之功也。。。。。。茲承众命载笔焚香据事直书,不敢妄为褒贬,贻譏后人“册者為一世祖,以上缺譜無據”。

又按:明代《松塘譜·初序》載:區冶子在越則以鑄劍得名……至唐則區、區弘,從遊昌黎,東南文學之倡……

又按:明代《石壁平陽家乘·區氏世紀》載:春秋時,有區冶子,以劍顯……唐則有區、區宏,韓昌黎所獲交于陽山者……

又按:清代《阮埇譜·續姓考》載:區氏`……區冶子之後……唐有區,其一源也

又按:清代《阮埇譜·世系錄》載:、字君軾、號林石,唐徵士,先世居會稽;貞觀間(或是应为贞元间),有遊宦南海者,因居石硤鄉,遂為南海人

又按:清代《潮連譜·平陽考實》載:郡平陽者,所屬商音,始自區冶祖也……東漢末,長沙有區景;至唐時,有區……

 

《族考畧:

按上《族所述:

1、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宗公林石公系六身承大宗子嫡孙之位責主宗、掌祭器、管牒等。辑录《家谱》载述:“自林石公以上居於稽,世次无考,一概阙之,不敢妄为增补,以诬先而诳后也。今断自所可知者,以林石公为一世祖,纪其终支核实录”。

2、朝)《家譜·第一图述:林石公......先世居会贞观间,有游宦南海者,因居石硖乡,遂为南海人

3宋崇宁五年(1106) 月川公,讳杰,字叔颖,林石公直十传孙,由南雄雄州迁回广州。辑录二修《家谱》载述:册者為一世祖,以上缺譜無據

 4、元·元贞二年(1296年)麟暹公,字玉书,号谦亨,林石公直十六世孙,公于居榜冲三修《家谱》时有与南海(今广州)石硖乡和雄州日强、日孜,日新三公子孙兄弟取得联系,辑录三修《家谱》载述:吾家谱碟赖七世祖别驾公(道宗)、十一世祖学士公(月川)先后迭修之功也。。。。。。茲承众命载笔焚香据事直书,不敢妄为褒贬,贻譏后人。“册者為一世祖,以上缺譜無據

    道宗公于咸平元年(998年)辑录《家譜·第一图载录林石公资料:(译意)“林石公先世居会,于贞观年间627-649年),有先世离开家乡南海官府任职。因为安家于石硖乡,所以就成为南海人。现今要修辑家谱,因为林石公以上世次已经无法一一实考,不敢妄为增补,以诬先而诳后。于今断自所可知者,以林石公为一世祖,纪其终支核实录。这里已经很清楚地说明林石公的远祖于贞观间627-649年)就已经来南海定居,但现因为林石公之父辈以上已经无法实考,为有以林石公为一世始录家谱。,至明代(1487年)區绅公辑《龙江》时,其晚于道宗公辑录《家谱》489;晚于月川公二修《家谱》381;晚于麟暹公三修《家谱》191。却书写林石公前五世有考今查《谱除《龙江谱》及近世互抄《江譜》为脚本谱见载恺五世而生册,实乃本末倒置之为?太不合常理。

 

综合《史志》、《族》论述

自宋至清之間,诸多《史志》记载系出區冶子之未曾间断志志相扣,历历据。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宗公一修《家谱》;宋崇宁五年(1106) 月川公二修《家谱》;元·元贞二年(1296年)麟暹公三修《家谱》俱载录“册者為一世祖,以上缺譜無據。而唯独到朝(1487年)江譜》恺五世而生其系出自歐氏,更未有其写其郡出渤海,更与其相《谱》。

今查阅高要區边、广州石壁、高明阮埇、南海松塘、新会月山、江门潮連、高要朝南等各房系,其始祖,所定居之地不同,散居于广肇兩府,所持《》有相当多未受互抄影响,其譜所载其出处,而合记载“其先出自區冶子至唐有區之語

又《阮埇譜》世系自區册,号林石,其上一概之,也与宋咸平元年(998年)《家譜》原全吻合。

综合述众《史志》及各村(房)《族谱》所载:區冊,号林石,系出區冶子之後,至唐有區之語,记载一致,皆相吻合。然而江譜》所载區册系出自區愷五世孙所生。就见众《史志》和《族》与其相符之處,可見惑之大。

册(765-846),字君轼,号林石。公生于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765年)六月十七日,先世居会嵇,贞观间有游宦南海者,因居石硖乡,遂为南海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癸未(803年)监御史韩愈,因以谏贬阳山,公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甲申804年),不远千里往阳山拜见监察史韩愈门下, 愈大加赞许。曰“區生東南一人”也。归为文送之《送區册序》公元809年得韩愈推荐,未能显扬。于唐穆宗长庆四年甲辰(824年),公被荐征至京,应试作《金台赋》,授职史馆纂修,为唐征士.公元836年告老还乡居广州石硖乡。晚年在乡里教书育人,嘉惠后学,受后世族人景仰。夫人杨氏,生于唐代宗大历二年丁末(767年)九月十一日,终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857年)十二月初一,享年九十有一。终于唐武宗会昌六年丙寅(846年)正月十八日,寿年八十有二。生三子,长子诏,次子,三子诰。公氏合墓于广州城北白云山。清德宗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合族仰公之德学,于省城大东门豪贤路芳草街48号,建祠以奉祀,并以公之号,命扁曰:“林石家塾”,堂曰“凝远”。并开办了以林石命名的家塾。祠塾于民国三十五年和公元二0一二年俱有重修。堂弟弘亦同游韩门,有赠南归诗《送區弘南归诗》,俱见《韩愈集》及《通志》。

 

二、得姓始祖之疑惑考畧

江譜》原文(上述·简)载:恺原名歐陽卿(长卿),临湘人,欧阳询长子,徐氏所生,徐氏系徐勣之女。公永淳间历任上思州、田州提督宣撫元帥,因胞弟欧阳通,武意,以谋反处死,歐陽卿,去陽爲歐,再去欠为區,改名为恺。其后子孙遂从區姓,为區氏得姓始祖,渤海郡。

 

我们在江鄉志·雜誌上》找到的原文资料载录:

謹案:區愷,上都人,官提督元帥,避武后亂,棄官隱居龍江,爲區氏始祖

按:武后于中宗嗣聖七年690年)八月,大殺唐宗室殆盡,九月稱皇帝,改國號曰周,改元天授,立武氏宗廟,前後誅殺如裴炎、劉禕之、魏元同、格元輔、李安靜等數十人,皆心在唐室者。愷位居疎遠,心在廷闕,見亂掛冠,可謂有先哲之明矣!使不早去,幾何不爲周與來俊臣等之煆煉耶(如图7

               

(图7志·杂志上》

 

疑惑考畧:

第一、《史志》考畧

 史志》载恺是上都人官提督元帥,几年来见朝庭前後诛杀如裴炎、禕之、魏元同、格元輔、李安靜等數十人,他们的都放在唐室。最后所得结果如此,恺位居疎遠,心在廷闕,见时势之乱掛冠(见冠裳)。

史志》中未见提及恺又名欧阳亦没见提及區愷与欧阳询、欧阳通之关系及郡出渤海。假如,在公元690年于上思州、田州出任提督宣撫元帥的是歐陽卿(长卿)那么,官方《史志.职名表》所登记的就应是歐陽卿(长卿)。翻阅各《史志》资料名录,未见歐陽卿(长卿)出职任何事务。按歐陽修《蔴西歐陽氏族譜》所引用《歐陽詢公舊譜》記長卿不显”。 既不显,又何来司职显官之为。应知道,官方之《史志.职名录》是不可能因为你歐陽卿(长卿)避武后亂,去陽去欠为區,改名为恺,而跟随你更姓改名篡改《史志》。那么,《順德縣誌》、《龍江鄉志》所录之恺,应该本来就是姓名恺。

 

第二、《族谱》、《家谱》考畧

廣肇兩府光緒年間之前的《族序文,如:松塘系、潮連系、文谿系、阮系、官當系、廣利系、高要系等等,不記载區氏出自區冶子,其序文最有宋代明代(“房系《族原文 以上已经叙述)。均无记载區姓系出歐陽氏所衍变。

阅各村房《谱》中发现,抄载區姓由欧阳衍变最集中和最早出现在光緒年间及后,建家塾,修祖墓,各房联谊之后所辑录的谱牒为数众多記載出自歐陽氏。按时间划分较为集中的有三个时段:

1光緒七至十三年間

2、民国三十二至三十七年间;

3、新中国改革开放后

 

第三、太夫人徐勣之女

   《龍江譜》載:提督公。。。。。。乃徐氏太夫人所出,太夫人徐勣之女也。。。。。。

考:徐勣(原名徐世勣,因避改名李勣)生於西元594年。出生之年(622)時。徐勣時年622-594=28歲,时年28徐勣其女儿于區愷出生之(622年)又能有多少歲不足5歲的徐勣女又怎可能配給一個生于公元557年时为65的歐陽詢,并622年生區

查考徐勣家庭資料如下:

1徐勣父:徐蓋,字廣濟,舒國節公。

2徐勣妻:英國夫人。

3徐勣兄弟姐妹:

姐:李某(墓誌銘闕字)(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唐顯慶二年七月三十日(657913日)),字總持,嫁唐臨清縣令琅邪王某。

姐:李氏,東平郡君。

弟:李弼。

弟:李感(隋仁壽四年(604年)唐武德元年(618年))

4徐勣子女:

長子:李震(617—665年),字景陽,永徽四年(653年)任澤州刺史,顯慶二年(657年)轉趙州刺史,龍朔二年(662年)任梓州刺史,麟德二年三月卒於梓州(在今四川三台縣潼川鎮),年四十九。諡號定。妻王氏。

次子:李思文武則天臨朝時被賜姓武氏。

女:李氏,貞觀元年(627年)卒。

女:李氏,嫁杜懷恭。

(考:徐勣有女兩人,622不足5岁,我族有别修谱者抄集时发现问题,故把“太夫人徐氏系徐勣之女”改为“太夫人系徐勣之妹”。可惜, 徐勣只有两个姐而没有妹,并都有好夫君,而其夫君也都不是欧阳氏

 

第四:以郡望”论疑惑

:我區族郡望多以阳”,或以阳”为望,地在湖南,先代显达于“阳”郡,東晉有置制度,于“境內設置”县。故可称双其一。各房系而知,區族郡望多以,故出于此

至今阅的所有區氏族谱中,郡望俱为。清光绪前独孤《龍江譜》书作“渤海郡”。

 

第五:用世系考

福建延平府将乐县谕儒署税课局大使绅公,据其《江谱》考其先祖世系出自“竹谿生云麓,云麓生玉泉,玉泉生式軒,式軒生鳳岐,鳳岐生芬洲,芬洲生振亭,。。。。。。介庵生达斋”之后,也就是说《龍江谱》辑录者區绅公乃为竹谿公之后。

查考《石壁平家乘·區氏世紀》载:梅谿、雲谿、竹谿、文谿。。。。。。系出自观昱公八世守成、守龍之后。

   然而《江谱》載:梅谿、雲谿、竹谿、文谿四公系出自于道宗公四世孙日乾公之次子月川(杰)公之后(如下图)。

 

                 

 

按:《石壁平陽家乘》载:

守成世宽公之子,生三子,长子靖(梅谿),次子竣(云谿),三子

(竹谿)。

守龙字光济,世芳公长子,生一子:端(文谿)。

又载:

1092-1170) 字克政,号竹谿。守成公之三子,建炎年初,公随堂兄端公(文谿)由浈昌携家迁徙居广州城西,倡率族属迁龙江,遂奠居

查考:《家譜·三修

字叔颖,号月川。乃日乾公之次子也,生于(1049年)。卒于(1114年)。于(1124年)移公灵柩归南海葬于羊城北幄山,生一子:庄。

于今《江谱》把月川(杰)公之子庄公更换为梅谿、雲谿、竹谿、文谿四公。其所录与《石壁平陽家乘。區氏世纪》和《月山谱》所载大相径庭(注:差得非常远)。

过对《谱牒》之畧考,我们在道宗公《家谱元序》中发现所录载的那一句“不敢妄增補,以誣先而誑後也。”正是表明一个辑录修谱者的态度。其意所指:“在修谱时,单凭任何时间、迁徙路线、聚居区域、世次排列等使用臆断、添加和攀炎附贵去辑录《家谱》世系,必定会造成诬蔑先祖而诳误后世之事。”

 

考:區愷,上都人,公耿介有大节气度,历任永淳间官至上思州、田州等處提督宣撫元帥,威望丕著,民彛怀之,时武后于中宗嗣聖七年(690年)八月,大殺唐宗室殆盡,九月稱皇帝,改國號曰周,改元天授,立武氏宗廟,前後誅殺如裴炎、劉禕之、魏元同、格元輔、李安靜等數十人,愷位居疎遠,心在廷闕,避武后亂,棄官隱居龍江。

 

三、《龍江譜》五世图之疑惑考畧

:《龍江譜》载录:

一世:恺生偀

二世:信生绍儒、伟儒、敦儒。

三世:绍儒生烈、燾、煦、烋、照、燕。

四世:燾生文範、文焕、文徵、文镇、文蔚。

五世:文徵生(册、弘)

《龍江譜》辑录者區绅公。區绅公是观昱生文杰,文杰生冕,冕生谏瑞,谏瑞生广能,广能生廷绩,廷绩生世宽,世宽生守成,守成生竹谿竹谿生云麓,云麓生玉泉,玉泉生式軒,式軒生鳳岐,鳳岐生振亭。。。。。。介庵生达斋”之后。

考《平阳家乘》载:“观昱生于唐昭宗光化戊午(898年)六月初六日,十岁丧父母,今不知谁所生(以上世次无考),至五代后梁太祖乾化年间(9l1915) 金陵,始迁居广东韶州九曲岭。

考《龙江谱》载:观昱八传孙竹谿,生于宋哲宗元祐七年壬申(1092年)三月二十八日,建炎年初(1127)金人入寇,公随堂兄端公(文谿)由浈昌携家迁徙居广州城西,后率族迁龙江遂奠居。”

疑惑

《平阳家乘》载:观昱公十岁丧父母,今不知谁所出,即观昱公以上世次失考。而身为观昱公苗裔的區绅公于明朝1487年辑修《龍江谱》时却能录入在其修谱时相距800多年前(622年區恺公始)的唐五代世系。又是一个疑惑之事在问题未得到答案的情况下,我们梳理一下區氏各房系谱,看看能否从中找到五世图谱的蛛丝马迹:

1朝)咸平元年(998年)道宗公辑錄的《家譜·元序》述:自林石公以上世次無考,一概闕之,今斷自所可知者,以林石公爲一世祖,紀其宗支,核其實錄这里详录生于公元765年的林石公以上世次失考。《家谱》世系以林石公一世祖,以上缺考。

2明代《石壁平陽家乘·區氏世紀》載述:“观昱,十岁丧父母,今不知谁所生,9l1915年间金陵,始迁居广东韶州九曲岭。后于936,复迁保昌县(浈昌)之棉圃村,”这里详录生于公元898年的观昱以上世次失考。《平陽》世系观昱一世祖,以上缺考。

3、高要白土宁峯公,号远函,生于后唐庄宗公元923年,葬于白云山墨处。以上世次失考。《區湛惠公族谱》世系宁峯一世祖,以上缺考。

4《松塘譜》載:咸淳初年,世来公、世德公(福)、茂贤公等族中多人,他们或许同辈或许叔侄辈等(现无考)。由南雄迁居南海西樵區村。因以上世次失考。惟有以居南雄远祖桂林公为始祖录入。以上缺考。

5、潮连《平阳區氏家谱》记载:始迁祖竹溪,乃处士雷岩(區雄)之次子,咸淳间,因胡妃事件,自南雄珠玑里,卜居于潮连乡之冈背里,遂名为大富村。远祖區雄以上世次失考。

6、。。。。。。

至今阅的所有區氏族谱中,无一村房《族谱》载录有唐五代世系。同样没有族谱载录“文徵生册、弘”。

:《龍江鄉志·雜誌上》原文载录:

(唐)區愷,上都吉城人,官提督元帥,避武后亂,棄官隱居龍江,爲區氏始祖

信,字常卿,号德菴,开元间为江西湖东道按察采访处置使。

 

综考《史志》和《村(房)谱》,只有《龙江谱》孤本入载五世图。然而,在竹谿房系族谱中朔源,可考先祖者至观昱公止。以上失考,那五世谱从何而得来?

唐五代世系是人刻意所为吗?也许本人才疏学浅,在此呼唤,能稽考者填补文献,共成传谱,以解疑惑。

 

综述《龍江譜》观点:

随着阅各村房《族谱》的越来越深入,我们发现《石壁平陽家乘》、《雙崗區氏族譜》、雄州·家譜》、《開平睦崗區氏族譜》、《新興思本區氏族譜》、《阮埇·(氵+畺)川區氏族譜》《松塘區氏族譜》、《潮连區氏族譜》、《南海區氏族谱》等。无一谱记录區恺公是得姓始祖,无一谱说林石公是六世祖,无一谱载录區氏为渤海郡。我们查阅了大量《史志》资料,同样的,无一《史志》说區恺、区册系出歐陽氏。而所有《史志》资料在介绍區氏名人时,都附说區册系出自區冶子。今独《龍江谱》孤本一说(除近互抄譜)。并于近世被多次抄集,现凭为数不多的未受其干扰的原谱与其核实,发现其大原则性疑惑点如下:

1把區恺本姓區名恺书写为欧阳卿(长卿)去阳去欠为區改名为恺;

2、把林石(册)公以上世次无考,今以林石(册)公爲一世祖,紀其宗支,核其实录书写为林石(册)公前五世有考

3、把區氏各《族谱》中,郡望俱為“书写为“渤海郡”;

4、把守成之子梅谿、雲谿、竹谿”;守龙之子“文谿四公书写为月川公所出。

5、把新会朝弼公系和龙江竹谿公系等谱合会为一。

6、唐五世图之来由疑惑

然而,这一切偏偏被缺考者和资料贫乏者作填补空缺之用,百多两百越来越多出现混乱记录抄集现象的谱》。近年犹甚。至使多名高级学者受其干扰及影响。如于20100212日在 《中国文化报》发表的《揭秘广州“區家祠”》和于201111日在《佛山日报》发表的《氏”故里在龙江》等。

我们到现在所找到的《谱·志》,都有力地说明了《龍江譜》所录世系存疑惑嫌。

通过《谱·志》考區氏先贤者,载:春秋时有區冶炼剑;西汉时有宝孝慈掷昃;王莽建国时有博为中郎;屈原回(或曲)作粽永和二年间有凌(又作區怜)起义;熹平中有祉为曲红长;汉中平四年有连、逵(又名区达)建立占婆国;献帝建安中有景为吴国苍梧太守;大兴二年有區纯造作木室捉鼠;孝建末有區金征豫章贼,子颖,孙伯虎历三代刺史;隋开皇有泽熙平郡守,时有世略,德济,官连州刺史。。。。。。     區氏族先贤者众,历朝《谱·志》相扣可考。并可追索到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至今起有2500多年历史,世为岭南著姓

 

(待续)

 

参考资料:

1《龍江譜》(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辑录。

2《姓氏急就篇》(宋)王应麟(1223-1296)仿效汉代史游《急就篇》和北宋欧阳 修《州名急就篇》的名义和体例,编纂的一部启蒙读本。

3《風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

4《古今姓氏書辯證》()邓名世(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撰。

5《廣東通志》(明)郭裴所著的一本记载广东地方的通志。

6《廣州府志》:()戴肇辰等修出版社:清光绪5(1879)版本:刻本丛书。

7《南海縣誌》(清)道光十五年修(1835)

8《順德縣誌》-()陈志仪修。

9《粵大記》(明)郭裴所著的一本记载广东地方事迹、人物和典章制度的专志。始修于明万历五年,历时18年至万历二十三年完稿。

10《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清)陈梦雷-明伦汇编。

11《家譜·元序》(宋)咸平元年(998年)林石公直系六传裔孙道宗,字振初、号月帘,又称别驾辑录。

12《家譜·序》)崇寧五年(1106)林石公直十传裔孙月川,讳杰,字叔颖,又称学士公辑錄。

13《家譜·序》(元)元贞二年(1296年)林石公直十五传裔孙麟暹,字玉书,号谦亨公辑錄。

14《松塘譜·初序》

15《石壁平陽家乘·區氏世紀》)。

16《阮埇譜·續姓考》)。

17《阮埇譜·世系錄》)。

18《潮連譜·平陽考實》)。

19江鄉志·雜誌上》清)嘉庆年间。

20、《中文百科全书》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

21、《區湛惠公族谱》(清)道光十七年。

22、《雙崗區氏族譜》(清)光绪十八年。

23雄州·家譜》(明)。

24、《開平睦崗區氏族譜》(元)。

25、《新興思本區氏族譜》(一九八六重修)。

26《阮埇·(氵+畺)川區氏族譜》(清)康熙八年。

27、《南海區氏族谱》(清)道光七年。

28、《中国文化报》2010年。

29、《佛山日报》2011年。

30、《桥之自辑家谱》民国二十三年。

31、《修墓建祠小引》(清)光绪七年。

32、《征信录》(清)光绪十三年。

33《蔴西歐陽氏族譜》(清)光绪二十

 

 

     资料收集:國堅  伟健

     整理:  國堅  于珠海

                                   联系电话:13709697429

   农历:二0一四年甲午孟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家谱知识,家谱百科,继修新编家谱的步骤,
欧阳氏族谱
【文氏家谱】四川省高县文氏族谱
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追根寻源系列报道之二十:四十五代以上世系疑惑的思考
邓名世与《古今姓氏书辩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