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亭小学
浅谈空间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发布日期: 2006-04-28 16:15:00
    几何学科逻辑性强,概念严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这就充分阐明了几何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因此,要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解、教具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摸摆、拼、画,在动手操作等实践中感受“空间”,化难为易,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1、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前提。

前苏联心理学家奥加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也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前提。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相当于人类早期认识几何的阶段,即属于直观几何阶段。他们喜欢看一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如果采用传统的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听众或“看客”,往往事半功倍。如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课时,首先让学生拿出教师为其提供的学习材料―已经标上序号7个三角形:

根据自己的想法给这7个三角形分类,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十分积极地投入到给三角形分类之中。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学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按角的特点分类,1号、3号、4号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号、6号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号、7号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按边的特点分类2号、4号、6号、7号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号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而1号和5号三角形是不等边、非等腰三角形。其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画出三角分类集合图。最后,在愉快的游戏中突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在判断中使知识得到升华。游戏一:以小组为单位,其中的一名同学拿出1――7号中的任意一个三角形,让其他同学说出三角形的名称;游戏二:只露出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一个锐角,让同学猜其名称,有时猜中,有时猜不中;游戏三:露出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再猜是什么三角形,仍然是有时猜中,有时猜不中。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这一结论。学生在不断观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中保持着强烈的好奇新与求知欲,在动手操作,游戏活动中积极参与,愉快学习。

2、提供学具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条件。

在几何课堂教学中,要变教师的示范演示为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学具便是重要条件。因此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创设动手的条件,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数学“长方形周长计算”,身边的许多物体就是学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学具盒,课本,课桌等物体的周长,再让他们量出四条边的总长;让学生自制长方形活动框架,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得出图形的周长;提供一个长方形(如一张纸),要求一刀剪开,学生剪成的图形有三角形(含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长方形、五边形等,再进行拼图、、、、、这样学生人人有“学具”,个个能动手操作。在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互联系的知识巩固深化。

备好了学具,在课堂上就可以省去不少的教师讲解、演示的时间,就可以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如“长方形,正方形的表面积”,可利用班队会,活动课,动手包装“献爱心小礼品”“三角形的稳定性”,可回家观察自行车架。“平行四边行易变性”,课后可推拉不锈钢栅门。课外借助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为“教具”,作为课内的补充,巩固及在实践中的运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条件,促进他们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关键。

方式方法是实现任务达到目的的桥梁。在任务明确之后,方法的优劣就成了实现目标的关键,毛泽东同志曾用过河要有桥或船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方法的重要性。数学的操作一般不能有太大的随意性,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而小学生对学习对象如何动手操作有比较盲目,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方法上的“导”。彼得克莱恩说过:“当孩子们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础规则时,他们学得最好”。这里的“帮助”便是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契机,给学生从“如何动手”的启示。

如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操作步骤是,一剪(看清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沿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二移(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平行四边形的底平移),三重合(移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相对的平行四边形重合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这样的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就很清楚地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简单明了。又如,垂线的画法,除了结合教材上三幅图把相应的步骤讲清楚,可编口诀“握斜边,对线找点画垂线”。简单的“剪、移,重合”几个字或一句口诀,实际上就把整个操作的“秘诀”提示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方向明确,不至于“盲目动手”,少走弯路。

4、改计算题为制作题或操作题是学生操作能力的实践化。

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除了根据教材中安排切实组织的学生操作外,在知识的巩固深化阶段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操作的条件下,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不仅可以补充知识不足,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独特的认识,寓创新意识的培养于主动操作实践之中。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有很多答案的开放式练习题:“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6米,宽4米,要在这块空地上留出一半的面积种植花草,请问你是如何设计的?画出草图”。于是学生得出很多设计方案。

 

 

 


从这些答案看出,由于这一操作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不局限于已定的理解,从而能提出新问题,发现多种解答和结果。这样教学可从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显示创新的“亮点”。

又如:在“阴影部分面积”的教学中,把计算题变为制作题,在同学解答之后,布置制作题,“选一张较精制的薄纸板,像下图的样子,将空白部分剪去,

4

然后通过折,粘做成一只漂亮的盒子”。这只盒子可以

放学习用品,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但更好地掌握了

20

解题方法,而且“手脑并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更为今后学习长方形的表面积和容

28

积打了伏笔,让学生由“平面”转向“立体”。

5.学会创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目的。

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创新,这是最终的目的。例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完成教材中“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后,减少条件,只给学生一个梯形,鼓励学生动脑筋,动手“割、拼,补”,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这是一个很有创新 意义的实践题,让学生动手等剪、拼拼,摆摆。如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操作活动,剪、拼,分割而成的图形都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再创”的过程,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3)探究“密铺中的奥秘”(我的五年级教学札记)
认识图形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数学第15周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