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夸大事实报案,是否构成诬告陷害罪?

读律观澜第25期


检事微言总第178期
今天无意中看到一份15年前的判决书:被告人家中被盗5000元,为多获得赔偿,向公安机关谎称失窃65000元,并请求邻居作证证明自己家里有65000元现金;检察机关以伪证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法院认为伪证罪的主体不包括被害人,但被告人捏造事实意欲使他人受到更为严重的刑事处罚,其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最终以该罪判处被告人拘役四个月。个人认为,该案中有一些问题可以讨论。

被害人是伪证罪主体吗?

法条链接
伪证罪
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从法条上看,伪证罪的主体不包括被害人。但有种观点认为,被害人属于广义的证人,故而可以成为伪证罪的主体。这种观点的具体理由是:第一,刑诉法规定了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被害人了解案件情况,故而有作证义务,应当属于证人;第二,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以暴力逼取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行为”,这说明被害人陈述已在司法解释层面被纳入到了证人证言的范畴。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个人认为,在我国,证人的外延不能涵盖至被害人。

首先,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与证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主体,其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不同,对案件情况所做的陈述分属不同的证据种类,相互之间没有种属关系。如果在刑法上将被害人列入到证人的范畴中,超出国民对刑法条文的预期,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其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仅仅指证人,因为被害人没有陈述的义务。试想,案件的证人如果拒绝作证,司法机关可以采取相应强制措施,但作为案件被害人,如果不报案或者不做陈述,司法机关不能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因此,用这一条款来论证被害人属于广义证人并不恰当。

最后,个人认为,暴力取证罪的“证”应当理解为“证据”,而非“证言”,司法解释是对本罪中的“证据”类型进行了限缩解释,不能据此认为被害人陈述属于证人证言,进而得出被害人属于证人范畴的结论。

夸大事实报案如何评价?

法条链接
诬告陷害罪
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这份判决书中,法官阐释了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的理由,即被告人“意欲使他人获得更为严重的刑罚处罚”,故而以该罪对被告人判处了拘役四个月的刑罚。这代表了一种观点,即认为诬告陷害罪所要求的“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可以包括“意图使他人受到更为严厉的刑事追究”的情况。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个人认为,诬告陷害罪仅仅包括捏造不存在的犯罪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到相应的刑事追究的行为,不能包括意图使他人受到更为严厉的刑事追究的情况,否则将使刑法条文失去明晰性,从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因此被害人夸大事实报案是否可以构成诬告陷害罪,需要具体分析。具体而言,夸大事实报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被害人将违法事实夸大成犯罪事实报案。如被盗1000元(在非扒窃也非入户盗窃的情况下,盗窃1000元未达到盗窃罪的入罪标准),却向司法机关报案称被盗5000元(5000元在全国各个地区均达到了盗窃罪的追诉标准)。这种情况下虽然也属于夸大事实,但这种夸大已经将不构成犯罪的事实变成了犯罪事实,属于捏造犯罪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行为,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犯罪构成。

第二,被害人在原有犯罪事实的基础上虚构其它种类的犯罪事实。如被害人被抢劫,但在报案时却谎称犯罪嫌疑人在抢劫的过程中还实施了强奸行为。即使抢劫行为也属于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但被害人虚构的强奸事实也可以单独被评价为犯罪,进而使得犯罪嫌疑人受到相应的追究,故而被害人此种夸大行为属于捏造犯罪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行为,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犯罪构成。

第三,被害人夸大犯罪行为导致的损害。就如同本案这样,被盗5000元,却虚假报案称被盗65000元。由于盗窃5000元的行为已经达到了盗窃罪的入罪标准,故被害人的夸大行为不属于捏造犯罪事实,不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犯罪构成。

本案被告人应如何处理?

有一种观点认为,本案被告人请求邻居作伪证证明其家中有巨额现金,这种行为属于教唆他人作伪证的行为。如果邻居成立伪证罪的正犯,则被告人属于伪证罪的教唆犯;如果邻居缺乏明知,则被告人也可以成为伪证罪的间接正犯。总之,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伪证罪并无不当。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个人认为,被告人请求邻居作伪证的行为可以按妨害作证罪论处。

法条链接
妨害作证罪
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首先,妨害作证罪包括使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其中“等方法”说明暴力、威胁、贿买并不是该罪仅有的表现形式,只要与这些行为具有相当性——即足以导致他人作伪证——的行为就可以构成该罪。因此,请求、劝说他人作伪证的,亦构成妨害作证罪,

其次,将使用请求、劝说等方式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认定为妨害作证罪,符合该罪的立法精神。从共同犯罪的原理出发,威胁、强迫、哀求、劝说他人作伪证的行为都属于伪证罪的狭义共犯,可以按伪证罪论处。但刑法专门设立妨害作证罪,其处罚与伪证罪的处罚完全相同,目的就是将这种狭义共犯行为正犯化,用独立的罪名予以评价。因此,只要是采用了足以导致他人作伪证的方式妨害作证的行为,都不宜再认定为伪证罪的狭义共犯,而应当以妨害作证罪定罪论处。这是该罪设立的意义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害人虚假陈述并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如何定罪?
关于被害人能够成为伪证罪主体的思考
向司法机关报案时故意夸大犯罪事实的行为应如何评价?
广西北海四律师涉嫌伪证罪被抓案之法律分析
被害人、同案犯能否成为伪证罪主体
指使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伪证的,因不该当妨害作证罪的主体要件而无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