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东垣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

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令历代人褒贬不一,现临床能娴熟运用的医生少之又少。原因与李东垣著作中对其立论和处方的说理欠清有关,还与现今中医疑惑用药量小效否有关,更与现在中医不收诊费按卖药价值多少提成有直接关系。

李东垣“予平昔调理脾胃虚弱,于此五药中(指平胃散、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五苓散五方)加减,如五脏证中互显一二证,各对证加药无不验。”但又注意到“终不能使人完复”悟到疗效不能达到十全的原因是“不依《素问》法度耳。”法度是《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的“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我们对“藏气法时”的理解多为天人相通应,五脏外应四季。这种理解会妨碍我们对李东垣方剂的理解与运用。李东垣生前定稿并且写有自序的只有一本《内外伤辨惑论》上、中、下三卷。上卷主要是辨外感和内伤。下卷似由一组医论组成。而中卷显得很有法度,分“饮食劳倦论”、“暑伤胃气论”、“肺之脾胃虚方”和“肾之脾胃虚方”四部分,且出四张主方,分别是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沉香温胃丸。在“饮食劳倦论”中提到其病机是“生长之令不行”,生长之令,这不就是春季吗?暑对应夏季,肺、肾分别对应秋季与冬季。我们发现至少清暑益气汤和升阳益胃汤无法理解。可能会理解为春用补中益气汤,夏用清暑益气汤,秋用升阳益胃汤,冬用沉香温胃丸。这不是李东垣立方的本意。

《脾胃论》分别用了“暑”、“肺”、“肾”三字,为什么不用“秋”与“冬”呢?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生长之今”,为什么不说“春”呢?“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这儿的“生长之令”是指体内的生长之令,是指体内的春季。原来东垣这四部分主要在写人体内四季失常,四个主方主要是恢复体内的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是说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人体内也有春夏秋冬,这就是藏气法时。人体的病变就是体内不能正常有序地升浮降沉。

那么,体内春升、夏浮、秋降、冬沉失序,治疗上为什么要着眼于脾胃呢?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脾无正行,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在李东垣的思路中,体内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的转换,都要依赖脾旺、脾转。如脾不旺,脾不转,自然升浮降沉失序。于是所出四方中都用到了人参、白术、炙甘草,目的在于通过“旺脾”促使体内升、浮、降、沉的按时有序转换。

原来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体内该升不升的病变,清暑益气汤是治疗体内该浮不浮的病变,升阳益胃汤是治疗体内该降不降的病变,沉香温胃丸是治疗体内该沉不沉的病变。循这一条道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李东垣创立的“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尤在泾在《医学读书记》:“古人制方用药,一本升降浮沉之理,不拘寒热补泻之剂者,宋元以来,东垣一人而已。”

本文论点选自(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慧心治病,良心做人,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二)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李东垣笔下的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
“易”解“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脾胃论》的现代临床应用
中成药丨脾胃气虚?你得靠它
“脾升胃降”的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