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连仲教授治疗坐骨神经痛经验

武连仲教授是全国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武老崇尚传统针灸学,强调辨证论治、汇通中西、重视针刺手法,不断扩展中医思维逻辑,推陈悟新,发展中医理论和临床,通过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再实践,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医学术思想。武老诊治方法推陈出新,临证提倡脏腑、经络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在辨病的前提下,坚持辨证论治的深化细化,推广全面的、精细的、更为科学的辨证论治体系。武老深谙穴性,取穴精专,认为用药如用兵,用针如用药,药方有君臣佐使的配伍应用,针灸处方亦当有之,用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概括出针刺的理、法、方、穴、术[1]。余有幸跟随武老学习,现将武老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理、法、方、穴、术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一、医理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炎症病变或受压而引发的病证,疼痛部位常见于臀、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有研究表明,吸烟、饮酒、肥胖、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紧张、消沉等精神压力,以及久坐、久蹲等身体负担,都会增加坐骨神经痛发生的风险,而步行和骑自行车可以降低坐骨神经痛发生风险[2,3]。中医学称该病为'腰腿痛',亦称为'踝厥',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早在《灵枢·经脉》篇中就有记载:'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为风寒湿邪或湿热邪气侵袭以及劳损瘀浊等。风寒湿邪、湿热瘀浊流注足太阳、足少阳经,致使气血瘀滞、经气痹阻,不通则痛,导致本病发生。

二、治法

坐骨神经痛的基本病机为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取治疗方法为通经止痛法。通经止痛针刺法就是针对病机,针刺具有窜动抽针感的腧穴,使局部或远端产生放射、走窜、抽动感,以达到行气逐瘀、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的治疗作用[1]。该病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故取穴以此二经具有走窜针感的经穴为主,通其经脉,疏其气血,气至病所,止其疼痛。

三、方穴
1.君穴:

环三针,治以通经止痛。环三针取法:侧卧位,健侧肢体在下,伸直,患肢在上,屈髋屈膝,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1/3与外1/3的交点处为环跳穴;俯卧位,股骨大转子最高点和骶管裂孔连线与梨状沟交点处为环跳穴,环跳穴前上和前下各1.0寸分别为环上和环下,3穴均位于足少阳胆经髋部循行线上,呈弧形分布[2]

2.臣穴:

三阳启泰,治以通经止痛。三阳启泰,即足太阳膀胱经穴委阳、飞扬、跗阳。

3.佐穴:

腰六针,治以强筋健骨通经。腰六针,即双侧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大肠脊。

4.使穴:

天柱或风池,治以引气归经。辨证属足太阳经时取天柱穴,属足少阳经时取风池穴。

四、针术

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先取天柱或风池,使用1.5寸毫针,直刺0.5~1.0寸,施提插平补平泻手法;再取环三针,使用3.0寸毫针,双手夹持进针,直刺1.5~2.5寸,沿经络循行垂直方向做扇形扫描,寻至经气后施提插泻法,激发经气向下肢传导,引起下肢窜动抽针感,先刺环跳,再刺环上、环下;然后,取三阳启泰,使用1.5寸毫针,3穴均直刺0.8~1.2寸,沿经络循行垂直方向做扇形扫描,寻至经气后施提插泻法,激发经气向下肢传导,引起下肢窜动抽针感;最后,取腰六针,使用1.5寸毫针,直刺1.2~1.5寸,施提插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

五、典型病案

患者女,65岁。主因间断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3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8年10月8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患者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伴左下肢沉紧无力,偶有放射痛,经休息或贴敷膏药后可缓解,未予系统诊治。1个月前患者因劳累受凉出现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加重,经休息和贴敷膏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后左下肢疼痛症状逐渐消失,出现左下肢麻木、无力,痛觉、温度觉均减退。刻诊: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左下肢外侧麻木,痛觉、温度觉均减退,左下肢怕凉,食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细。体格检查:L1~S1棘突旁开1.5 cm处广泛疼痛,腰椎活动度:前屈:30°,后伸:5°,左屈:10°,右屈:10°,左旋:10°,右旋:10°;直腿抬高试验:左40°,右70°,加强试验:左侧阳性,右侧阴性。辅助检查:腰椎MR:腰椎骨质增生,部分椎小关节退变;L2~L3椎体略前滑移;L1/2~L5/S1椎间盘退变、L2/3~L5/S1椎间盘膨出,L4/5~L5/S1椎间盘突出,相应水平椎管及两侧椎间孔继发性狭窄。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中医诊断:腰痛、踝厥,证型:寒凝血瘀证,治疗原则:活血散寒,通经止痛。针灸取穴:风池、肾俞、大肠俞、大肠脊、环三针、委阳、飞扬、跗阳。手法操作参照上文。

治疗结果:针刺3次后,患者左下肢麻木感逐渐减退,左小腿及脚痛觉、温度觉有所好转;针刺7次后,患者左下肢麻木感进一步减退,出现疼痛感,痛觉、温度觉基本恢复正常;针刺10次后,左下肢麻木消失,痛觉、温度觉恢复正常,腰部及左下肢疼痛程度较前稍有减轻;针刺25次后,患者腰部及左下肢疼痛基本消失,临床痊愈。

六、讨论

环跳穴属足少阳胆经,为古今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效穴,古籍中早有记载。《灵枢·厥病》篇云:'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后世多家注解'枢合'即为环跳。《圣济总录》云:'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瘛,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环跳为足少阳经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环三针均直刺经脉,强烈激发足少阳经、足太阳经经气,通经止痛之效极佳,且其刺法与《灵枢·官针》篇中记载的'齐刺'有相似之处,'齐刺者,直入一,傍如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也。'武老更加详细地规范环跳穴的取穴方法。有记载的取穴方法均为侧卧位取法,但临床中经常遇到不方便采取侧卧位治疗的患者,武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环跳的俯卧位取法,有效地解决取穴不方便的难题。

委阳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下合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两条支线汇合的腘窝处,下合穴主要治疗腑病,三焦可调达周身气机,针刺委阳穴可在激发足太阳经经气的同时调理人体整体的气机,疏导经脉,增强通经行气的作用。飞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针灸甲乙经》云:'足太阳根于至阴,流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飞扬为足太阳经经气所入,针刺飞扬可迅速激发足太阳经经气,对飞扬穴的应用同样早有记载,《针灸大成》云:'飞扬主行步如飞。'《备急千金要方》云:'飞扬主腨中痛。'跗阳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阳跷脉的郄穴。《神应经》中记载:'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酸重及四肢不举:跗阳。'阳跷脉与阴跷脉协同作用可交通一身阴阳之气,统调机体的运动功能;郄穴又是各经气所深聚的地方,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故针刺跗阳穴既可以激发足太阳经经气,又可激发阳跷脉经气,加强肢体的运动功能,同时也可达到镇痛目的。在《针灸资生经第五·足不能行》中记载有应用飞扬、跗阳、天柱治疗坐骨神经痛:'天柱、行间、主足不任身……飞扬、疗体重起坐不能。步履不收。脚腨酸重战栗。不能久立坐。跗阳、疗不能久立。坐不能起。'委阳、飞扬、跗阳3穴合用,为合、络、郄穴组合应用,通经止痛之效强。'环三针'与'三阳启泰'君臣相辅,均施提插手法,较强激发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经气,二者组合应用,通经止痛之效相得益彰。

腰六针为武老在传统腰五针(双肾俞、双大肠俞、腰阳关)的基础上,结合几十年临床经验改进而来。大肠脊、大肠俞均位于第4~5腰椎间隙水平,正是坐骨神经发出的位置,4穴均可直刺经脉,施以提插手法,从坐骨神经的起始部位开始疏导经气,通经导气之效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俞穴可激发肾气,填精益髓,濡养经脉。同时腰六针可强筋健骨固腰,此为针灸治疗的局部作用。腰六针作为臣穴,其强筋健骨通经的作用效宏力专。天柱穴与风池穴分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治疗本病的远端取穴,属下病上取,根据临床辨证选其一作为使穴,可引气归经。

武老通过系统辨病辨证,将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理、法、方、穴、术做到一致,整个处方选穴精专,君臣佐使配伍合理,临床应用屡显佳效,可供临床医者参考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证治疗坐骨神经痛
委中
接气通经法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类 环跳—委中
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
攒竹穴与听宫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之坐骨神经痛异同辩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