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教全真派的傳戒科儀是什麼?

道教全真派的傳戒科儀是什麼?

來源:道教之音

 發布日期:2011-11-21 

黃信陽

  中國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行各業、各門各派、各宗各教都有自己的規矩,對道教而言,這個規矩就是戒律了。

  所謂戒,是解、界、止的意思。《洞玄靈寶玄門大義》說:能解眾惡之縳,能分善惡之界,防止諸惡。其實戒就是禁止的意思,它是道士歸真的首要。天真皇人說:既稱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規不習。所以戒就是道教約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惡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條規。

  所謂律,是禁止道士某些不當行為的規則,是道士犯戒后懲罰的手段,內容是根據戒條而訂立的,所以道士除了遵守戒條外,還必須熟悉律文規則。

  有戒就必須授。道教授受戒律,源遠流長,自太上降授科儀,即成道教之傳統。初期道教戒律簡約,主旨為戒貪欲、守清靜。魏晉南北朝時期,上清派、靈寶派、新天師道等借鑒儒家名教綱常的一些觀念和佛教戒律的某些規定而制定“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和其他戒律。其內容除五戒、八戒與佛教基本相同外,十戒中尚列有“不得違戾父母師長”、“不得殺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亂骨肉”、“不得毀謗道法”、“不得污漫靜壇”等。《老君想爾戒》為早期天師道戒,《說十戒》和《思微定志經十戒》為上清、靈寶派的戒律,《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為新天師道的戒律。

  南宋道教全真派興起,隨之道教中出現了“傳戒”制度,究其宗源,道教全真先期傳法,依之古制,口口相傳,六耳不談道,旨在法不傳于匪人,目的是神仙修持。重陽祖師向七真傳法,口傳心授,要義是積功累德、丹法修持、清靜清修、長生久視之術,以及作為一位全真道士守持規范禁忌的具體要求,比如《重陽立教十五論》、《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七真之首馬丹陽真人有《丹陽真人直言》,邱祖則有《長春真人規榜》、《長春真人垂訓文》。至邱長春祖師時,全真戒規為傳承衣缽時口口相傳、單枝相接的形式。正如《太上律派源流》所說:“自昔五祖心傳,說盡虛無妙旨;七真演教,備言清靜玄宗。”龍門第一代傳戒律師趙道堅因輔佐邱祖在白雲觀率眾有功,“于大元至元庚辰十七年(1280)正月望日授初真戒;如法行持,傳授中極;妙德無漏,遂傳心印天仙大戒。修持凡有三十年,功圓行滿”。可見修持全真戒律確是不易。

  元明之際,戒律之外又出現清規。戒律為警戒于事前的行為準則,清規則是對犯律道士的懲處條例。《正統道藏》和《道藏輯要》所收《全真清規》與清代北京白雲觀所訂清規,均按道士所犯過失的輕重,分別處以跪香、催單(勸離)、革出(逐出)、杖革(杖責逐出)以及火化(處死)等。

  全真戒律公開授受起自第七代傳戒律師王常月。王常月撰《初真戒律》,與《中極戒》、《天仙大戒》合稱“三堂大戒”。凡從他受此三戒之道士,須經百天戒期。他于順治乙未(1655)秋到京都,于丙申(1656)三月望日于白雲觀中傳戒,三登戒壇,授弟子千余人,遂使全真傳戒制度聞名大江南北。由清以降直至新中國成立前,白雲觀中已傳戒達14次,至二十一代陳明霖律師。另外,四川成都二仙庵和東北沈陽太清宮等均曾設壇傳戒,全真戒法于是傳布四海,綿延至今。

  根據全真派的傳統,舉辦傳戒的道觀首先須是十方叢林宮觀。“十方”意指四方、四隅、天上、地下;“叢林”原指樹木生長茂密旺盛的森林,比喻人才濟濟之處。十方叢林宮觀在此即指管理規范、清規戒律已成為固有制度、有資格和實力舉辦大型宗教活動的道教宮觀場所。叢林宮觀自古財產公有,常住道士就是主人;宮觀是所有常住道士栖身修持之所;用人制度則是民主選舉,唯才是用;叢林宮觀的人員(常住道士)來自四面八方,所以注重民主公議,制度管理;宮觀人員中不得相互拜師授徒,亦不得以師徒相稱,宮觀常住的道士均為道祖“太上爺”的弟子,所以相互間地位平等,過去北京白雲觀的老道長相互間均按其姓氏稱呼,即是此意。

  十方叢林宮觀的常住道士都是各地參訪的人員,所以宮觀在一開始即以制度管理,為傳戒打下了規范基礎。十方叢林宮觀按道教全真派儀范,都應該設常住執事(即各方面的負責人),監院以下稱為“三都五主十八頭”,也有根據不同情況專設執事名稱的。“三都”:即都管、都講、都廚;“五主”:即堂主、殿主、經主、化主、靜主;“十八頭”:即庫頭、莊頭、堂頭、鐘頭、鼓頭、門頭、茶頭、水頭、火頭、飯頭、菜頭、倉頭、磨頭、碾頭、園頭、圊頭、槽頭、凈頭等。這其中客、寮、庫、賬、經、典(點)、堂、號,稱作“八大執事”,這在全國各常住宮觀都是一樣的。

(編輯:张雪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十方丛林与子孙庙的区别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科仪简介
古代道士能不能结婚生子?看完张道陵和丘处机的对比就明白了
第五编 教义规戒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同样是道观,为什么子孙庙和丛林庙有不同之处呢?
10-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之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