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梁山,运河是如何过黄河的?



运河是如何过黄河的?

● 丁永林


   早就有朋友问我,运河是怎样穿越黄河的,因当时忙于其他题目,没有及时回答。今天就说说这个事。
   清朝建立并定都北京后,南粮北运的形势并没有改变,京师所需亦是“仰给于江南”,因此,清朝廷一直十分重视运河漕运。但由于京杭运河经过明代上百年的经营,运河路线大体定型,重大的运河工程也已经完成,期间,黄河借淮入海,梁山一带的会通河只是频受河患而已,所以,在清代,只是做了一些整理与维修的工作。
   清文宗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六月,黄河水位猛涨,十七日大雨倾盆,兰阳(今河南兰考县)一带一片汪洋,许多地方“堤水相平”,十八日,铜瓦厢附近决口三、四丈,二十日,全河溃决。洪水先淹没兰阳、封丘、祥符、仪封、考城、长垣,再分两股东北流入山东,一股东流注入赵王河,经曹州府(今山东菏泽)流向东北;一出长垣至东明雷家庄又分两股,一股经东明南门外东流经曹州府北入赵王河与第一股汇合,另一股经东明北门外东北流经濮州(今山东鄄城北)、范县(今河南范县东北)继续东北流。三股洪水在张秋镇汇合,冲毁运河堤防,向东夺大清河入海。后来,东出曹州的一股在咸丰八、九年淤塞,另一股变成黄河今河道。
   改道后的黄河,将大运河在十里堡村北拦腰截断,被分为南北两段,截断了汶水,使之不能北注黄河北张秋以北运河,破坏了明清以来会通河的水源体系,极大地降低了会通河的通航能力。但在最初的几年里,南来船只尚能在十里堡村渡黄河而过,在张秋镇入运河北上,但船只渡黄很危险,按当时迷信说法,“皇粮每年给龙王留一船”,意思是每年洪峰期都有粮船沉没。因此,南来的艄公因摸不透黄河水性,常雇山东、河北船帮协助渡过黄河。但由于当时黄河与运河相通,黄水携带的大量泥沙逐渐淤塞会通河道,运河因之通航被迫停止。
   作为政府,在最初的几年里,清朝廷始终没有放弃疏运保漕的努力。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筹备修复会通河运道,在张秋以北的八里庙修筑堤坝。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准备疏浚张秋运河淤段,谁知又值黄河大水,再次倾注运河,冲坏河堤,张秋以北运河水源断绝。
   过了两年,黄河又在郓城侯家林决口,洪水灌入梁山一带会通河段及以南的南旺、南阳、昭阳诸水柜。此时仍有船只北来,为了保护黄水淤塞黄河以南会通河道,在大安山西修筑了拦河坝,南来的船只尚可在大安山东东折循孟家沟北出清河门入黄河,绕行百余里入黄河北岸原通连运河与大清河相通之河道上溯入运河北上,或直接循黄河入海北上。
   如何恢复运河航运能力?
   当时朝野看法不一致。有人主张堵塞铜瓦厢决口,使黄河仍归入淮故道,时由兵部武选司主事简放钦差、任河南黄(河)沁(河)厅同知的梁山人蒋作锦(公元1817—1864年)就持此观点。从理论上讲,这种主张是对的,在黄河与运河的关系上,明清两代苦心经营数百年,其宗旨就是“避黄保运”,其成功之处就是使黄河远离会通河,避免黄河对会通河的侵害,只有令黄河南徙。事实上这是书生之论,因为当时的形势决定了令黄河南徙是做不到的。
   时铜瓦厢决口决口处已经“宽约十里”,旧河身高于决口以下水面“二、三丈”,要想使黄河回归故道,首先要疏通黄河故道,至少要在此十里决口处“挑引河三丈余”,就是说,要堵塞十里决口,必须将黄河故道挖三丈深!这显然已经大大超过了内外交困的清朝廷的既有能力,所以,这种意见没有被采纳。既然无力堵塞黄河决口,只有重修堤防,听任黄河走现河道,政府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这样,为了恢复会通河航运,另一种意见出笼了。
   有人提出在黄河穿运处的南北堤上“酌留运口,为槽船出入门户”,在这个“门户”处筑草坝,平时堵闭,以免黄河水灌入会通河。可以想象,在黄河大堤上留“门户”,这是何等危险的事情!政府绝不会做这种尝试的。
   又有人提出,在郓城一带遏黄河水东流,可保南路运道,疏通张秋一带会通河的淤积,以通北上的漕船。这种主张似有道理,但遏黄河水东流谈何容易,所以,清朝廷也没敢实行。
   进入民国以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特别是日本侵华,八年抗战,如此动荡年代,会通河的疏通自然无从谈起。
   新中国建立后,梁山一带被辟为黄河滞洪区。1958年作为黄河下游位山枢纽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平湖水库修建,黄河以南部分会通河道截入库区,梁山至济宁段完全断航。
   1958年,交通部报经国务院批准,整治京杭运河,恢复运河航运,并与1960年开挖黄河以南至南四湖的京杭运河。此时将梁山段改道到东平湖水库围坝西侧,称为湖西排水沟,1963年进行疏浚治理后改称梁济运河。1966年冬,按六级航道进行开挖疏通,并相继建成郭楼节制闸、船闸和国那里入黄闸。1969年梁山至济宁通航。
   1989年11月至1991年7月,又对梁济运河进行疏浚治理。治理后的梁济运河除用于航运外,还兼防洪除涝、灌溉、改碱的作用。但通过这次治理后,由于种种原因,梁济运河未付诸通航。
   就是说,黄河改走今河道后,除了最初几年河道尚未淤高时运河勉强渡黄河通航外,截止今日,运河根本就没有过黄河。

   压题照片:
   国那里入黄闸,因达不到黄河防汛要求,于1981年封堵,停止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山一带其他船闸的创建
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重走聊城四座古城(下)
黄河历史上的九次大决堤和改道
始用倒塘法沟通航运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
黄河与大运河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