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荐书——【美】伍绮诗《无声告白》

周末荐书——【美】伍绮诗《无声告白》

/杨熹文

我初二下学期时拿回给母亲一张需要签字的数学试卷,上面是醒目的85分,带着猩红的颜色。这是我整个学生时代最差的分数,非常不巧地来临在那么重要的初三前。我握着这张试卷,在走回家只需十几分钟的路上,硬生生地多磨蹭出半个钟头,非常害怕去面对若干种痛苦的后果。当我最终把卷纸交给母亲的时候,她那张期待我放学回家的脸马上变成了灰白的色彩,把几个饭菜重重地放在餐桌上,整个晚餐期间一言不发。后来她在厨房洗碗的时候,我就站在她不远的地方,盘算着自己离挨打还有多久的时间。母亲皱起眉头,忽然非常失望非常沮丧地说,“怎么办,该怎么办才好啊。”

那是比挨打一顿还让我难过的话,我的母亲,是那么地绝望,仿佛这张考卷上的85分,会让我成为一个非常失败的小孩,会让我在别人的嘲笑中长大,会让我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出息的成年人。很多年后,我从那个背影里理解到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这张分数难看的试卷,会让我成为另一个母亲,在二十年后的每一天里重复着做饭和洗碗的主妇生活。

我一直好奇别人的父母是怎样的,多少次看见一些成年人笑脸明媚地等待从校门口走出的孩子,都觉得内心羡慕。直到有一天我的同桌告诉我,一次测验过后,同班女生Z,由于不敢回家面对父母,而躲在她的家中,直到夜深时,才打电话给家人,看到父母来接自己的时候,小小的Z,整个人都因为害怕挨打而颤抖着。

我后来读到王朔的一句话,想笑,却哭了出来。他说,“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我笑王朔说出了多少人的心里话,也哭在这样残酷的竞争环境下,再宽厚的父母也会被迫戴上严厉的面具。我们是在灾难中幸存的民族,对于食物,对于土地,对于一切会随时失去的东西,都保持着长久的恐慌,好像只有站在了人群的顶端,才不会经受底端的威胁,因此,“超越别人”是比“去做自己”更重要的事,于是现在的父母,用一辈子要求我们好好听话用功读书,而我们作为孩子的,用一辈子来叛逆他们所有的要求,直到彼此失去,也往往得不来一场理解。

直到远走他乡,才体会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其实大可不必是这样的。奥克兰的电影院里,我坐在座位上等一场电影开始,听见了角落里一个父亲和他十几岁的儿子在聊着天。

儿子:爸爸,什么是大麻,什么是冰毒?

爸爸:大麻是xxx,冰毒是xxx……

儿子:为什么会有人去尝试呢?它们是好东西吗?

爸爸:当然不是好东西,它们能让你身体器官受损,比如心脏衰竭,记忆力减退,患癌率增大,很多人有太多烦恼了,没有人倾听,他们就选择去吸食大麻,也顾不得那么多危害了。如果你有烦恼,找我说就行了,爸爸会听的,你不必去吸大麻。

我也听见过这样的对话,十六七岁白皙挺拔的花季少女问妈妈。

女儿:妈妈,你觉得有一天我带回了一个黑皮肤的男朋友,你会生气吗?

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呢,那是你的选择啊!

有一天看电视,镜头里记者针对教育问题采访一位平凡的父亲,他认真地说,“每一个孩子比你想象得要聪明,他们往往对待一个问题没有丝毫的掩饰,观点都很直白坦诚。如果你想要积极地参与你孩子的生活当中去,那么当他们想要了解一样东西的时候,就是你需要向他们解释的时候,这和拼一幅拼图一样,如果你不给他其中的任何一块,他的人生(拼图)就是不完整的。我们常常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我们大人才要去向孩子学习。”

我在电视机前为这样的话泪流满面,什么是观点,什么是求知欲,什么是自我辩护,什么是畅所欲言,这些都是我在少年时期不允许被拥有的。我不假思索的好奇心,永远可以招来母亲歇斯底里的答复。从我懂事起,我就要做一个乖孩子,要用功考班级里的第一名,要苦练自己一点都不感兴趣的民族乐器,要做超越智商很多倍的努力,要在逢年过节的餐桌上成为得以被父母炫耀的资本。我是那么地察言观色,以至于失去了快乐的本能。

周日午后读伍绮诗的《无声告白》,原名是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被孙璐翻译成中文。我在字里行间阅读,心情沉重,完全背负着我童年时的回忆。在这个情节悲伤的故事里,一切都是由“詹姆斯是个中国人”开始的,尽管他已经优秀到成为大学里第一个讲授美国历史的中国教授,可这一切荣耀还是抹不去他背后的辛酸史,那是他父亲在学校做保洁员,母亲在食堂里做煮饭娘的耻辱,是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读书时的嘲弄,是别人不坏好意的轻贱目光……而当他娶了蓝眼睛的白人太太玛丽琳做妻子,那野心勃勃的妻子放弃了做医生的梦想,又生下了混血的孩子的时候,这种不同文化碰撞下刺激出来的问题就更沉重了。玛丽琳在重返校园无果后,强迫式地把自己的梦想加在聪慧的二女儿身上,而一生都因为亚洲面孔而被关注被质疑被嘲笑的詹姆斯,却希望她的女儿不要特立独行,去融入那些年纪轻轻的女孩中做一个毫无特点的普通人。他们那处于这种文化冲突压力下的二女儿莉迪亚,非常清楚地看到,“她的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她父亲却最想要融入人群,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在故事的开头里读到这样悲伤的句子,“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莉迪亚是被多重家庭期待谋害的,她害怕母亲远离,一直对母亲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梦想表示妥协,又因为父亲鼓励自己融入群体而备受煎熬。就像书中写的一句话,“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当莉迪亚的尸体被从湖底打捞出来的时候,一个年轻女孩的抑郁彻底终结了,却给一个家庭留下了永久的伤疤。当你读到那伤透心的母亲不停地自责,那可怜的父亲一度失去理智,莉迪亚的哥哥和妹妹多么希望她能够回来,你有没有想过,莉迪亚又是多少孩子的缩影呢?

龙应台在一篇文章里,针对孩子自杀的问题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她说,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我真心地希望你去读一读伍绮诗的这本经典,也希望在这个时代里,父母不再忙着把小孩送去补习班,小孩也不再提心吊胆地藏着不及格的成绩单,我们敞开心扉,来一次畅快的和解,父母谈谈自己儿时的趣事,孩子讲讲给自己递小纸条的爱慕者。这人生啊,原本不必太过地艰难。


(欢迎大家转发老杨荐书,感谢为传播知识做出你的贡献~)



作者简介:杨熹文,网上人称老杨,常住新西兰,热爱生活与写作,相信写作是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却在于分享。新书《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火热销售中,欢迎关注。


新书简介:这是一本独立女生的励志手册。讲述一个姑娘用努力去证明自己掌控人生的能力。

为什么别人轻松拥有的东西自己却要那么辛苦?.

因为你想获得真正的独立,而这需要足够的努力。

新浪微博@杨熹文

微信公众号@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出自己——读《无声告白》有感
千万别让父母的意见把你搞穷
过度期待,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无声告白》:一切苦难都会过去,你要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无声告白》追求真实的自我,还是满足别人的期待?
【杂谈】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