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跟痛膏敷疗法


仙人掌方、消瘀止痛散、乌蛇大黄膏、黄白膏、骨刺消痛膏、南夏贴敷散


概述

   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之人、跟骨骨折、跖腱膜炎或足底脂肪垫劳损等。中医认为,本病为肝肾不足,寒湿外侵所致局部气血不畅,不通则痛。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不能久站、久行;检查跟骨前结节处明显压痛;X线检查多见跟骨前线骨赘形成。

膏敷疗法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白海棠

1.仙人掌方(《百病外贴疗法》)      

主治:足跟痛。    

处方:仙人掌1片。    

用法:将仙人掌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净,剖开切成大小适宜的片块,放入鞋跟处,     以穿上鞋正对疼痛处为宜,每日1换。

2.乌蛇大黄膏(《百病外贴疗法》) 

主治:足跟骨刺。        

处方:酒大黄、乳香、没药、乌梢蛇、桑寄生各10g,细辛20g,吲哚美辛1支,   黄酒少许。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与吲哚美辛和黄酒少许调成糊状。睡觉前敷于足跟处,用消毒纱布包好,再用塑料布外包固定,次日早晨去掉,以上药量可用3 -4次,每次用前均需加入少许黄酒。    

3.消瘀止痛散(《穴位贴敷治百病》)      

主治:足跟痛(足跟骨刺)。      

处方:当归20g,川芎、乳香、没药、栀子各15g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将药粉敷在白纸上(按足跟大小,厚约0. Scm),加热后敷于足跟处,用消毒纱布包扎固定。2 -3日换药1次。    

4.黄白膏(《穴位贴敷治百病》)      

主治:足跟骨刺。        

处方:姜黄、大黄、白蒺藜、栀子各12g,炮山甲10g,冰片5g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用30g以醋调成膏状,睡觉前敷于足跟处,再用塑料布外包固定,药干后再加醋。白天取下,20日为1个疗程。   

5.骨刺消痛膏(《图解贴敷疗法》) 

主治:足跟痛(足跟骨刺)。

处方:荜茇15g,川椒15g,木瓜30g,川乌159,麻黄15g,大枫子60g(去皮), 乳香15g,蓖麻子30g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过80目筛,将细末分成6份。治疗时取药末1份,用食醋   调成稠膏,纱布包好放在热砖上,脚踏在药上,时间以转凉为度。使用时注意勿烫伤皮肤。    

6.贴敷方(《内病外治贴敷灵验方集》) 

主治:足跟痛。    

处方: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各等份。        

用法:上3味共研细末,装瓶贮备。用时以鸡蛋清调适量药末涂患处,外加绷带  固定,每5 -7日换1次。    


案例

1、【 中医外治杂志,2000 】

   李氏采用生半夏、生南星、生草乌、白芷、白术、桃仁、红花、丹参各等份,混     合研成细粉末,用凡士林调膏,摊于纱布上外贴患侧足底,每次6-8小时,每日1次。治疗386例病人,痊愈占72. 02%,显效占19.43%                    

    

2、【中医外治杂志】

   王氏用白矾200g,食醋1000g。将白矾置醋中加热溶化,待凉后,取生姜50g,切  片,浸泡48小时。取大粒食盐1000g,用锅炒热后装入布袋,将浸泡后的姜片贴于患   侧足底,将热盐置于患足20 -30分钟。治疗患者80例,显效90%

    

点评

    治疗足跟痛前,首先要明确足跟痛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跟腱周围炎,跟骨骨刺跟骨骨膜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跟骨骨折、跟骨皮下滑囊炎、跗骨窦软组织劳损等,还可见于跟骨结核、肿瘤等。若因前者,中药外敷、外洗有非常好的疗效,若因后者,建议积极配合西医相应的治疗措施。足跟压痛明显,开始行走、跳动时痛剧,活动片刻后痛稍减轻,休息后明显减轻,局部喜热恶寒者宜用乌蛇大黄膏。   




注:本文仅供参考,请在正规医师指导下用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椎增生、腰间盘疼痛专用方(活骨通瘀汤)
贴敷6法告别腰椎间盘突出
中药贴敷――腰椎病
治足跟骨刺 骨质增生方
贴敷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验方6则
【偏方大全】治疗足跟痛的简易偏方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