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无挂碍,方得大自在!

道的真相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不执就是放下。

心中一无牵挂,什么都放下,才是真正的开悟。《心经》中说,“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心无挂碍,方得大自在。

黎明即起,孜孜为善。

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学员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诵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

学习儒家文化可以从各个层面开展,可我们学习儒家文化究竟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儒家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大学》开篇既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所以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明明德,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明自己的“明德之性”。

“明德之性”是本来的、天然的、人人都有的,只需要我们去悟到就可以了。如何正悟到?那就是要“格物”

那什么是“物”呢?一切有形、有相的皆称之物。我们心中的颠倒妄想、攀缘挂碍、捕风捉影这些都是物。

“格物”就是净化我们的心灵。通过“格物”从而实现“致知”,这也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五十而知天命。”

净化心灵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善事。

“心无所住”,就是心生无住,无住生心,生无住心。外在的现象,如梦如幻,自己不为所迷,自性清净,不会在利害、荣辱、是非、得失、人我分别中纠结,折腾,这才是真正的放下,这才是“心无挂碍”。

心是万象之源,所以人得有智慧。事情本身没有好和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烦恼是执着来的,痛苦也是执着来的。

我们不执着于快乐,也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自然而然就来了。我们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离了。

你最执着的,就是对你伤害最大的,也是最能考验你的。你不理它,别在意,坦荡荡,这就是修行。

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颗不动的心,这颗虚空的心就是佛。

《道德经》中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是一个人修行的两面,损掉我们的挂碍、执着,损掉我们的习气,我们的智慧就会增加一点。

人生如果只能抓住一样东西,那我们应该抓什么?了脱生死。找回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心生净土,不报不怨;

摒弃执着,一切随缘;

慈悲为怀,广结善缘。

这才是一个修行者的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什么保持快乐的秘诀
林清玄10条语录,放下执念,达到自在!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百味人生须百悟
【11.08】每日一禅:太过执着,是一种痛苦
悟语1550:执着于快乐,快乐自然而然就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