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聂晓阳:想起母亲的临终遗言

                                                             

母亲一生照的照片不多,其中有一张她特别珍惜,那是初中时的留影。那时候她已经备尝生活的屈辱和艰辛,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因为家庭“成份”的关系,始终承受着还能否继续求学的担心。梦想果然很快破灭了。初中毕业那年,班主任有天夜里找到外婆,遗憾地说你女儿不能再上高中了。外婆抱着母亲哭了一夜,母亲自此终生不愿走进学校的大门。


我曾多次对着母亲小时候的照片心生感慨,尤其是那张母亲八岁那年的全家福。那个照片上的母亲无忧无虑,对自己未来即将遭遇的一切毫无所知。那时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外公带着全家在一个军队干部的疗养所工作,每月工资不低,还有牛奶、面包、大米等福利。在那样的好日子里,外婆曾劝外公攒点积蓄或者给老家盖点房子,以备不测。但是外公不以为然,还说新社会了,“只要跟着党走,到哪里都是咱的家”。



可是,很快时间来到1958年,反右风潮一起,直言直语的外公第一个中箭落马,全家随后开始了长达20年的屈辱和苦涩,一开始甚至全家挤在一间十平方的屋子里,连一个固定做饭的地方也没有。在这20年里,外婆一度饿得浮肿,全身发绿,几乎性命不保。外公曾在路上捡到半块干饼,自己舍不得吃,小心地包好藏起来,拿回来分给四个孩子每人一小口。外公外婆最小的女儿生下来不久差点送了人。而在所有苦难中,无处不在的出身和身份歧视,才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


在母亲的敦促下,我后来相继读完大学和研究生,又在国外留学及工作,这于母亲也算是一种安慰。但我每次想起母亲的遭遇,都不能不在心底里为母亲感到疼痛。母亲是那么爱读书的一个人。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在做饭时手里随便拿着一张用来引火的报纸就看入了迷。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传来了恢复高考的信息,母亲那时候一定也动过心,但终究为了家庭而放弃了。


我经常会为母亲在那漫长岁月里所遭受的一切而感到难过。那无疑是值得诅咒的日子。但是我也想,从那样的环境里过来,母亲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很快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很好地担负起了一个主妇和母亲的职责,为孩子们撑起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小环境,在不幸中为生活保留了些许温暖和希望。


我经常想,如果是我陷入母亲那样的境地,我会不会进行激烈的反抗?会不会因为命运的不公和时代的悲剧而陷入绝望乃至一蹶不振?在我这样想象的时候,我就会觉得看起来很平凡很普通的母亲,实际上身上有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力量。母亲那种在命运面前的隐忍和谦卑,不但是一种生命的顽强,而且也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智慧。


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已经没有了外公和母亲那样的苦痛和磨难。这是一种幸运,一种值得感恩的幸运。但是,对这种幸运最大的珍惜,就是不要忘记曾经的苦痛和磨难,并且从中不断思考和提炼出有关生活意义以及生命价值的思考。


是的,就像母亲那样,面对苦的最好办法不是“忍受” ,而是“消化”,不是简单地把苦吞咽下去,而是要用心用脑,变苦为药,甚至苦中作乐,将苦转化为滋养我们乃至后代成为更好自己的能量。


有时候我想,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愿意读别人怎么成功的故事,羡慕成功,惧怕失败,可是,如果有一本书能够专门写痛苦和磨难所带来的改变,应该会比那些所谓的“成功学”更有价值吧。


现在来看,人生很多苦并非由困乏而来,而是由于我们感觉到“不公平”、“不公正”引起的。是的,人生有很多不平事,但是这些不公平所带来的痛苦,却是由你如何看待这些不公平决定的。


我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采访一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会议。那是一个颇有些寒意的秋雨绵绵的上午,我从大会堂出来,看到角落里一个人冒雨站着,衣衫褴褛,却用塑料纸紧紧包裹着一个斗大的“冤”字抱在胸前。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想他一定遭受了什么千古奇冤,说不定这背后还有什么天大的黑幕呢。我立刻走上去,和他打了招呼,并且把我的伞举在他的头顶。我说我是一个记者,如果有什么冤情我可以代为反映。我当时的心情,颇有些替天行道、要和某些颠倒黑白的势力干到底的豪情。


我请他到一个附近的小餐馆吃饭,然后把他带到我的住处,准备聆听他的故事。但是,他所反映的问题却实在称不上什么“千古奇冤”。那个人是山西某个中学的老师,在多年前的一次评职称中没有实现愿望,遂认为评选过程不公,开始上访,此后越闹越觉得自己委屈,干脆连班也不上,一心一意要为自己讨个公道。后来老婆离了婚,孩子逃学成了街头混混,他更觉得自己吃了亏,干脆直接跑到北京来上访。


我那时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贸然地说了大话,却也觉得这个人实在是已经走火入魔,自己无论如何也很难帮助到他。后来他投告无门,就缠上了我,多次在我住处和单位门口等我,搞得我颇为尴尬,别人还以为我欠了什么人多大的债呢。


现在想来,那个我第一次碰到的上访者一眼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恰恰就是一些看起来聪明的人,实际上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犯糊涂,从而付出了过多本不必要的代价。而很多看起来有些笨笨的人反而显得更加明白。


在《圣经》中,关于公平不公平的问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我初读之后就深以为有理,印象很深。这个比喻是说,上帝好像一个地主,给每一个来为他做工的人一定的报酬。有的人来得早,有的人来得晚,但上帝给每一个人的报酬都是一样的。从人的角度看,这很不公平。但在上帝看来,上帝对谁也没有少给,对谁都是恩赐,上帝的公义就是给所有人一样的、而且充分的东西。


我想,人世上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道理,实际上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就能看出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很多事情不能只看眼前,而是要着眼于更加长远的未来。一时的成败得失何足道哉,每个人的生命在经历过耐心的沉淀之后,都有可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坚持到最后,有没有足够的智慧看到当时似乎遥不可及的未来。


所谓足够的智慧,其实也可用佛法的“空”来表达。佛法中空性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把自己腾空,断绝一切分别心和杂念。无论好事坏事,就像对待一阵偶然吹过的风一样,来了就来,去了就去,无论境遇如何,只是用心做好自己,对于成败得失毫无挂碍。这样的人看起来会显得有些笨笨的,不与人争,也不计较得失,有时候甚至显得缺少了点个性和血性,殊不知这才是真正的智者和勇者。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也许并无道理或者并不正义,但是一切的发生都有其得以生发的条件和土壤。当一切都具备的时候,很多事想要避免也是不能。这也许就是佛家所说的“共业”。但是,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面前,一个真正的聪明人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事情来了就坦然处之,事情过去了则淡然面对。守心护念,小步但坚定地前行。


但这又谈何容易呢?在巨大的苦难面前,母亲度过了很多煎熬的时刻,终于迎来了一个短暂但足够舒心的晚年。那么,是什么支撑了母亲?我想,母亲也许并不明白这其中的很多道理,她也很难说一定就是多么聪明的人,但是对于孩子和家庭的爱给了母亲足够的智慧来度过这一切。在苦难面前,母亲做不到“拿得起”,于是她明智地选择了“放得下”。


是的,是一种博大深厚的母亲之爱。真爱才会真付出。正如一位智者所说:人类的才智与慈悲是与生俱来的,可是我们长大之后,却往往忽略了慈悲心,其实慈悲心比任何聪明才智都更加重要,因为慈悲本身就是智慧,也是快乐本身。



《圣经》中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佛法也倡导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认为这是战胜烦恼、通往解脱的捷径。其实,圣经也好,佛法也好,其实教导的都是一个道理:对于人的苦痛来说,爱是最好的治愈。


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的痛苦其实和物质乃至环境处境没有多大关系,却和人际关系是否和顺有关。所谓苦恼和痛苦,很多时候不过是某种关系受到了破坏或者威胁。各种关系均在正轨,人就平安喜乐。关系失衡,人就陷入各种负面情绪,并且失去智慧。


当一个我们所在意的人走了,或是没有来电话,或者来晚了,痛苦会让我们明白他们对自己有多重要。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在配偶之间,痛苦有时候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这种痛苦可以提醒你改变自己和他们相处的模式。这时候,痛苦实际上能够起到改善你人际关系的作用,问题是你是否能够从这种痛苦中感受到足够正确的信息。当你痛苦的时候,也可能是你最缺乏爱或者最需要付出爱的时候。


母亲为了我们几个孩子和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但是我想她最大的付出也许就是放弃了复课参加高考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但是母亲终其一生从来没有当着我们的面再提及此事。她不愿意我们为她感到任何愧疚。最后母亲因病住院,一直到最后去世,大半时间处于昏睡状态。但是,她的精神稍好时也留下了一些话,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妈这次住院,把世事看开了。


我经常回想母亲这句临终遗言,也以此敦促自己向母亲学习,经常想象自己到了与这个世界作别的那一天,是不是能够也有这样的豁达。我知道这很难。我虽然比母亲读了更多的书,但是我没有吃过母亲那么多的苦,母亲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理解,至少在现在还不是我所能企及的。


我想起来小时候,母亲经常告诉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时我以为这是要教我凡事刻苦努力,不怕吃苦。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母亲这句话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这就是告诉我们虽然人生多“苦”,但是那些充满了伤痛、磨难和苦闷的日子,也因此有可能赋予生命更大的意义和思想升华的可能。


也就是说,虽然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成败得失,这些所产生的苦痛情绪反复折磨着我们,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坦然面对我们人生所遭遇的一切,那么,苦痛和磨难也能把人带入真正的成长,就如只有黑夜才能让人看见星星的亮光。


只有那些能吃苦会吃苦并最后超越苦难、从苦中悟出更多人生道理的人,才能成为智慧超出一般人之上的“人上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祭母文(堂祭文)
清明 想念外婆
其实,我们并不懂身边的亲人……
母亲节前夕随记
散文星空||【孤独的外婆】◆徐基来
承受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