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朝移民历史追溯

李曜明

 

水流万里总思源  大槐树下祭先祖    

 

    昨天是清明节,山西省洪洞县政府在城北古老的大槐树下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第九届寻根祭祖活动。

这一活动始于1991年,是为了祭祀从这里迁出的数十万移民的先祖而举行的。

6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那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移民活动,就发生在这里,就在这颗大槐树下。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的民谣更使大槐树名扬四海。

移民后裔前来寻根朝祖者络绎不绝。

    199845,笔者应邀参加了“第八届槐乡寻根祭祖节”。

祭祀活动在古槐迁民遗址举行。

当年的遗址已经建成古槐公园,增添了不少新景观。

公园内松柏青翠,杏花初绽,槐芽嫩绿,芳香袭人。新修的门楼披红挂彩,大门内影壁上镌刻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根”,两旁题写着4个刚劲有力的大篆字――“饮水”、“思源”(由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书写)。牌楼上是已故著名书画家董寿平先生题写的“古槐逢春”几个大字。

    整个祭祀活动隆重、恢宏、肃穆、庄重。

祭祀帷幕在鼓乐声声、鞭炮齐鸣中拉开。

几十名身着民族古装的鼓手列成方队,擂起威风锣鼓,声振四方;十多名唢呐手齐奏本乡人师旷(春秋晋国乐师、音乐鼻祖)所作的古曲,荡气回肠。

上万人默立在写有“古大槐树处”的石碑前,祭奠移民先祖。

洪洞县长“抱切切之虔诚,怀殷殷之情意”宣读《祭古槐先祖文》,希望古槐子孙敦睦相谊,精诚团结,为家乡建设出力。

山西省副省长说,海内外古槐后裔同根同祖,血脉相连,今天追忆移民先祖功德,是为了弘扬先祖的创业精神,为中华强盛竭忠尽力。

持续时间最长也最动人心魄的是拜祭先祖仪式。

祭坛上摆放着当年移民的姓氏牌位,估计有400多个。远道而来的移民后裔从中寻找到自己先祖的姓氏牌位,虔诚地摆到前台,再点一簇香,献一个花篮,顶礼膜拜,表达游子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对先祖的思念之意。

在冗长的拜祭者中,有不少海外游子,他们大多来自东南亚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

遥想当年,先祖背井离乡,洒下多少伤心泪;再看今朝,游子槐乡相聚,寻根问底血脉连。

一位从台湾来的吴姓老人长跪于地,一遍遍地说:“我回到大槐树了,这里就是我的根!”观者无不落泪。

把根留住,把情留下,临别,再掬一把黄土带身边,折一片槐叶记心间。

祭祀仪式持续一整天。

在古槐公园外,传统的民间庙会以及物资交流大会仍在继续进行着,丰富多采的娱乐节目,农业技术大比武、优种牲畜竞选等等活动,持续几天,好不热闹。

    不仅如此,在清明前后,成千上万只不知名的小鸟也飞到大槐树旁“参与”祭奠,傍晚飞来,白天飞走。清明过后,鸟又无影无踪,不知去向。翌年,重又飞来。年复一年,成为大槐树清明祭祖的一大景观和一个迷。

1998年,笔者在祭祖节的头天下午目睹了这一奇特的景观。44下午5点多,我们果然看到从四面八方飞来不少黑色小鸟,比麻雀大,比鸽子小,就散落在大槐树附近的几颗大树上。在大槐树遗址的后面,有一片空地,是新的祭祖堂的地基,翌日将在这里举行奠基仪式。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发现,在这块空地上,黑压压聚集着许多这样的小鸟。

当地人说,小鸟与故去的移民有关,是千里迢迢飞回来祭祖的。鸟也有灵智,他们把这种鸟称为“祭祖鸟”或“吉祥鸟”。

    伫立于大槐树下,回首600年岁月沧桑,看大槐树几度枯荣,往事历历在目。

 

大半个中国地荒人稀   移山西百姓垦荒屯田

 

元朝末年,黄河、淮河多次决口,中原大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次荒墟”,饿殍遍野。旱蝗疫接连不断,山东、河南的孟津、新安、渑池甚至出现了“民食蝗人相食”的惨状。

民不聊生,揭竿而起,“红巾军”同元朝政府军苦苦打了10多年,从南打到北,苏、皖、豫、鲁、冀皆成战场,多少男儿战死沙场。元军“劫民财,掠牛马,令民强壮者充军,弱者杀而食之”。扬州城被杀的只剩下18家。百姓非亡即逃,不少地区道路榛塞,荒草凄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无人烟”。

到了明初,豫、鲁、皖北、苏北之民十亡七、八,人丁稀少,土地荒芜,兵源紧缺,军粮供给困难。经济亟待复苏。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靖难之役”,无疑雪上加霜,官军激战4年,使“淮以北皆为茂草”,许多地方成了无人区。

当天下“劫火燎空”的时候,山西省却风平浪静,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经济繁荣,人丁兴旺,社会安定。外省难民纷纷涌入。《万全县志》载:万全杨氏,其先自延安迁晋之洪洞,明成化年间迁平定州,后迁宣化府万全;温县《牛氏家谱》载:牛氏祖居甘肃巩昌府陇西县,后迁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明年间兄妹18人迁往河南省怀庆府温邑招贤村。大批难民涌入,使得山西人口更加稠密。洪武1412月,山西省人口403.454万,比河南(189.1万)和河北(189.3万)两省人口的总和还多。

恢复生产,巩固政权,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的当务之急。郑州知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向皇上建议“移民垦荒”。朱元璋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从“地狭民稠”、“人丁兴旺”的山西大规模移民。主要移往地广人稀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北京、江苏等地。

明初,山西有5府、3直隶州、16散州、79县。据《明实录》记载,移民主要从人口稠密的太原、平阳(今临汾、运城地区)两府和泽州(今晋城市)、潞州(今长治市)、辽州、沁州、汾州的51个县移出。往外移民最多的是晋南和晋东南,晋中只有少数几个县。

 

 

大槐树下捆绑走    频频回首泪长流

 

在山西的州府中,平阳府人口最稠,而在平阳府中,洪洞县的人口最多。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的南部(西周为杨侯国,秦汉置杨县,隋改洪洞),与府治临汾毗连,境内的霍泉灌溉6万余亩良田,生齿繁庶。

县城北二里有一座广济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济济,香客不断。唐宋以来,寺旁设驿站,设提领官,办理繁忙差务。寺旁有一株汉槐,“树身数十围,树荫蔽数亩”,老鸹在树上构筑窝巢,“安营扎寨”,引人注目。

大槐树下是一条贯通东西南北的要道(南同蒲铁路从树旁经过),往北可达幽燕,往东则接齐鲁,南通秦蜀,西临河陇。南来北往的过客皆从树荫下通过,并在此小憩。

明朝政府看中了这个地方,遂将移民的办事机构设在了广济寺内。

谁不留恋自己的故土?当山西百姓闻听要把他们迁到荒芜之地时,惊恐万分,或抵触、或逃脱。“四海之内皆王土”,逃又能逃到哪里?

官府为完成移民大计,威逼利诱,恩威并举,什么办法都用了,可是,老百姓依然不愿迁出。

据传说,官府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们到处张贴告示:不愿迁徙者,3日内到大槐树下集合。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待。晋南、晋东南、晋中,甚至晋北的百姓为了生计,拖家带口,马不停蹄,连夜赶往大槐树下,一下就聚集了10多万人。第三天,大队官兵突然将他们包围起来,宣读圣旨,全部迁往外地。百姓发觉上当受骗,仰天嚎啕,有几个想冲出重围,被当场斩首。圣命不可违,被诱骗来的百姓一个个被捆绑起来,登记注册,强制押送。为防移民逃脱,在每人的脚趾上刻刀痕为记。

第一批受骗的人被押走之后,人们再不敢到大槐树来了。官府则采取硬性措施,将移民指标摊派入户,强制迁出。

从太原、平阳、泽州以及洪洞等县被迁往冀、鲁、豫、、苏、皖、秦等省的百姓,一批批被押解到大槐树下,办理迁移手续,发给凭照川资,然后扶老携幼,背井离乡,踏上漫漫迁徙路。

移民们抬头望着老槐树,听着老鸹的声声哀鸣,想着山高路远,从此一去难再返。故乡难别,故土难舍,掬一把黄土揣在兜,折一枝槐叶搂在胸,泪湿衣襟,一步三回头,依依惜别往出走。

大槐树和老鸹窝成为移民离别家乡的最后纪念,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又代代相传。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句民谣家喻户晓,传遍神州大地。以至于不少移民后裔只知其故乡在山西大槐树,而不知其先祖原籍在山西的什么地方。

 

50年移民几十万  辛酸血泪留纸间 

 

从洪武初年到永乐15年,明朝政府屡迁山西民于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10多个省市,历时50年,每次都在数千户,移民总数在数十万人以上。

《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中记录了17次大规模的移民:

1、洪武911月,徙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于凤阳屯田,并发放棉衣。

2、洪武135月,山西民为军者2.4万余户,悉还为民。

3、洪武218月,迁山西泽、潞两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豫)、真定(冀)、临清(鲁)、

归德(豫)、太康(豫)诸处闲旷之地,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3年,每户给钞20锭,以备农具。

4、洪武229月,沁州张从正等116户自愿外迁屯田,户部予以奖励。山西贫民徙居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给田2.6072万顷。

5、洪武2211月,河南彰德、卫辉、归德,山东临清、东昌诸处土宜桑枣,民少而贵地利,山西民众地狭故多贫,命后军督府佥事李恪等谕其民愿徙者,验丁分田。冒名多占者,罪之。

6、洪武258月,冯胜等到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立16卫(8.96万人),每卫5600人。给山西民兵10万人,钞各30锭,令置牛屯田。

7、洪武2512月,遣宋国公冯胜等前往太原、平阳选民丁立都伍,置卫屯田,共在平阳选民丁9卫(5.04万人),太原、辽州、沁州、汾州选民丁7卫(3.92万人)。

8、洪武2512月,山西民徙居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7府者598户。

9、洪武28年正月,发山西都指挥使司属卫马步官军2.66万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10、洪武359月,户部遣官核实山西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沁、汾5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田,以实北平各府州县,仍户给钞使置牛具种子,5年后征其税。

11、永乐元年8月,北平、永平、遵化等处壤地肥沃,人民稀少,决定迁山西等地罪囚于北京等地为民种田。凡徙流罪除,其余有犯俱免,免杖编成里甲,妻子同往。

12、永乐29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州、潞州、辽州、沁州、汾州民1万户实北京。

13、永乐39月,又迁山西太原、平阳、泽州、潞州、辽州、沁州、汾州民万户实北京。

14、永乐4年正月,湖广、山西等郡县史214人愿为民北京。户部给道里费迁之。

15、永乐55月,从山西平阳、泽州、潞州等地5000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部给路费100锭,口粮6斗。

16、永乐1411月,迁山西、湖广、山东流民2300余户于保安州,免徭役3年。

17、永乐155月,迁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地贫民于北京、广平、清河、真定、冀州、南宫等地,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依例输税,免田租1年。

 

移民大多是贫民,正史没有也不会对他们作详细的记载。笔者只能从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地方志、家谱和民间著述中去追寻当年移民的足迹。

追溯明朝这段痛苦的移民史,心情是凝重的,因为从那一页页发黄甚至残缺不全的宣纸中,你感受到的可能不仅仅是移民数量的多少,你同样可以感受到移民当年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凄苦,可以想见他们是在怎样困难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可以体验到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时还应该知道他们是怎样忍辱负重的。

明朝政府为了防止移民结伙逃跑、谋反,不准同姓移民居住在一起,而是把他们拆散开来。许多亲兄弟为了不至于分离,采取改换姓氏的办法蒙骗官府。

曹县《魏刘氏合谱》中记载:大明洪武2年迁民诏下,条款具备,律历森严,凡同姓者不准居处一村。始祖兄弟二人,不忍离手足之情,无奈改为两姓(魏、刘),铜佛为记,流传至今600余岁依然相在。

永城县《崔、谢、张、陈谱引》记载:洪武3年春,始祖从山西洪洞迁居豫东永城县,将4子分为崔、谢、张、陈四姓,棋布而居,使之互相友助。

民间至今仍然有“回、翟、常,一个娘”、“魏、梁、陈,一家人”、“崇、刘、顾,是一户”、“山东无二郭”等顺口溜。

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还有“打锅牛”之说。山东省无棣县水湾乡《牛氏家谱》载:永乐2年,牛氏一家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被分开迁往不同的地区。为便于后人相认,牛家将一口大铁锅砸碎,人手一块。作为永久纪念。他们证实自己是“打锅牛”中的一支。

我国民间的一些“专有名词”、习惯以及身体的特殊标记也与这次移民有关。

解手:民间把大小便称为“解手”。据传,当年移民路途遥远,为防止他们中途反抗和逃跑,全部武装押解,官兵用绳索把移民捆绑起来,然后,再用绳子将几十个人串起来,互相牵扯,谁也不能逃脱。长途跋涉,经常有人要大、小便,喊声不断:“报告老爷,我要大(小)便,请把我的手解开”。喊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就逐渐简化为:“老爷,请给我解开手”。后来,则简化为“解手”。再后来,“解手”就成为民间通用的大、小便的代名词。

背手:移民押解途中双手被绑在背后,长途跋涉,已经习惯,以致于到达目的地松绑以后,双手依然倒被于后,日后走路或休息时也不自觉地背起手,渐成习惯。

特殊的脚趾骈甲:这是大槐树移民特有的标记。民间传说,官军为防止移民逃跑,在每个移民的脚小趾甲上深划一刀,愈后,脚小趾甲盖都有一道竖纹,看上去像两个指甲。“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移民后裔互认这个特殊标记,共同思念故土。标记也代代相传。

 

移民分布十多省    辗转迁徙海内外

 

为了解山西移民当年的走向,几年前,洪洞县曾刊发启事,广泛收集移民资料。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看,移民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

山东省(60多市县):潍坊、济南、临清、滕县、聊城、兖州、惠民、淄博、菏泽、寿光、泰安、阳谷、青岛、邹县、莱阳、定陶(1050个村庄中,有396个是山西移民)等。

    河北省(70多市县):石家庄、邯郸(原邯郸县250个村庄,半数以上是山西移民)、张家口、武安、濮县、清苑、南皮、大平、广平、深县、涿县、正定、定县、涉县、大名、魏县、新河等。

河南省(90市县):开封、郑州、新乡、焦作、洛阳、安阳、周口、南阳、林州、偃师、内黄、荥阳、临汝、临颍、登封等。

湖北省(10市县):十堰、宜城、郧县、随州、枣阳、襄樊、大悟、保康等。

安徽省(7市县):凤阳、亳县、安庆、砀山等。

江苏省(4市县);沛县、徐州、宿州、睢宁等。

陕西省(14市县):宝鸡、澄城、韩城、扶风、周至、吴堡、榆林、乾县、米脂、三原、绥德、歧山、彬县、眉县等。

甘肃省(10多个市县):天水、庄浪、甘谷、武威、张掖、会宁、民乐、靖远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固原等。

北京市;北京市郊区许多村庄是明初从山西成批迁徙过来的,不少村庄沿用移民的原籍命名,如长子营、蒲州营、赵城营、红铜(洪洞)营等等。大兴县526个自然村中,有110个村庄是山西移民后裔,用移民姓氏直接命名村庄的就有45个。

迁往南京市、天津市的山西移民也很多。

此外,晋南和晋东南的不少移民迁往本省的太原、代县、平定、阳城等地。

 < div="">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景点之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虢国论坛---明初官方移民史记
大槐树
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
史籍记载的“小云南”【1】
以祭祖的名义,共享繁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