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讨论教育问题能否理性、淡定一些
userphoto

2015.12.03

关注

  前些天,微信公众号“人民教育”以《毕业后,优秀的“心肝宝贝”和让人头疼的“差生”,谁更记得你的好》为题,转载了我去年在《人民教育》发表的文章《深情的“差生”与头也不回的好孩子》,结果在教育圈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成、批评、指责、谩骂……各种声音蜂拥而至。

  看完这些评论,我感慨万千:大家讨论教育问题能否理性、淡定一些呢?我从不认为自己的观点都对。但我在教育基层工作了整整20年,对一些教育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和看法,既不会像某些教育专家那样谈得过于理想和空洞,也不会像某些教师那样偏激和片面。

  比如,针对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这个问题,很多人说要“爱生如子”,教师把每个男生都当作儿子看,把女生都当作女儿看,教育工作就做好了。我想问,说这句话的老师做到了吗?如果做不到,请不要喊出此类虚假口号。而且,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不是亲子关系。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现的是知识水平、教学艺术、人格操守,当然也包括对学生的爱,但不要喊一些华而不实的口号。

  还有,不少教师会按学业表现把学生分为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我认为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好。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是人格上的平等。在智育、体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孩子是有差异的,“不要强迫一条鱼去爬树”,把每个孩子都拉到一般齐的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很多年前读过一首小诗:“是顽石,孵上千年,也不能变成小鸡。是蚂蚁,吃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变成大象。小草有小草的生态,大树有大树的追求,只能细心甄别,是否有可取的元素,只能勤查除患,顺应自然生长。并时时留意,不入迷途,也许成玉,也许开花。”多好的一首小诗啊,把复杂深沉的教育问题写得这么诗情画意。

  没有比教育更长的路,没有比孩子更高的山。我们为爱奉献,为教坚守,我们需要真实的教育。我们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被“平等”、“奉献”等词绑缚,健康、和谐才是硬道理。(作者刘堂刚,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首次入选“锐评”栏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心理角度聊教育中的联系问题
(2)指责学生冷漠”呼吁教育的理性讨论
教师对孩子的管教,家长应理性看待!
理性的师生关系更可取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一生活和学习
不讲理的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