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商冲击下的600亿鞋都莆田忍痛转型杀出重围迎来新生

略显简陋的流水线慢慢地停下,小工厂的灯一盏盏黑掉,工人们陆续走出厂房。这个点,正是安福城开始热闹的时候。对于莆田的鞋业来说,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另一个时代正在走向新生。



车间女工


  夜幕一点点降临。莆田城郊,乡间泥土碎石和水泥拼接起的小路连接着一个个隐于高低建筑中低调运作着的小工厂。

  穿过紧闭的高大铁门,院内四五层小洋楼的另一边是一排厂房。轻微的夜色下,厂房中亮如白昼。滚动的流水线,白亮的灯光,低头忙碌着各自活计的工人。这样的家庭式加工厂,尤以制鞋厂为多,在曾有“鞋都”之称的莆田并不少见。

  磅礴新闻记者 | 陈安庆 实习生 | 林盈

  年产值超过600亿元,莆田的鞋产业堪称地方经济发展的样本,而眼下同样避免不了受到电商的巨大冲击,那些辉煌的过去似乎并没有给莆田鞋业带来太多的优势,因为这个产业将遭遇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未来。

  但越来越多的创新事务正在融入到莆田鞋业中去,这个庞大的产业看上去是么的胸有成竹。


从家庭小作坊走向世界

  制鞋业在莆田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一个劳动力廉价的近台沿海城市,莆田在福建省中的地位有些微妙,但不妨碍它很早地引起了台资企业的注意,并成为台资制鞋和欧美知名品牌迁驻内陆的登陆点。

  在政策的支持下台资鞋厂办了起来,不少怀着小算盘的农民赶潮进城当起了制鞋工人,黄贵就是当时赶潮人中的一个。

  说起发家史,黄贵眯起眼笑得很甜蜜。

  八十年代末,以福祥集团为代表的本土鞋业集团开始形成。随着不少橡胶工人的加入,整个莆田鞋工队伍得到了壮大,质量也大幅提高。那时年外销一两千万双的“三路”鞋厂在莆田地界上有着响当当的名头。

  “原来做鞋可以这么赚钱,”红红火火发展的鞋厂让打着偷师淘金主意的黄贵们萌生了“退出来,自己干”的想法。

  于是,到了九十年代初,在鞋厂中锻炼了数年后,黄贵也结束了小打工仔的日子开始“为自己干活”。

  和莆田众多早期办厂的小老板们一样,黄贵的开始也是战战兢兢的。虽然有鞋厂打工的经验但到了自己办厂还是没底的,黄贵说,当年办鞋厂“就是为了活命。”

  白手起家的他最初就靠着两台针车开张,而如今在乡里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鞋老板”。小工厂有个几十台针车的规模,也盖了个六七层的小楼。

  在莆田,与黄贵一样的鞋厂老板还有很多。有的是鞋工自立门户,有的是跟着亲戚同乡起步,也有半路出家摸索着做起来。十几年间,以代工和外贸加工为主的莆田鞋厂们在城郊遍地开花。在一些以此为主要生计的村子里,十户中有七八户都办着家庭小工厂。

  相较于家庭工厂,财力雄厚的台资外资厂则在九十年代开始形成协丰、荔丰两家独大的形势。产品远销海内外,巅峰时“双丰”的年订单可达30亿。莆田制造自那时起成了“Made in China”的一支主力军。


为了生存沦为电商“阿冒”

  “仿冒”的萌芽很快在苦于没订单的厂子间扩散开。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工艺,品牌订单少了,产量倒也没降。假冒伪劣也说不上,于是“高仿”就出现了。

  而对传统的“阿冒”,在很多与黄贵一样的鞋老板们看来,“就是赚钱嘛,我们都是用好的料。送去检验质量比正品还好,也就是细节上比不上。但你看,我们都穿自己做出来的鞋。”说罢,指了指自己脚上的一双新款高邦阿迪,很保暖。

  “高仿”的生意出乎意料好做,从原料到成鞋,仅需几道必要的工序。黄昏的工厂里,成型的鞋底慢慢地滚过简省的流水线,到最后一个人手里便从几张零散的鞋皮和若干鞋底成了一双双成鞋。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它们中的一部分将被包装运往广州的鞋贸市场延续它们前辈们十几年的命运轨迹。而另一部分将会成为“淘宝鞋”大军中的一份子或是被卖往安福电商城落户实体店。

  提到安福电商城,莆田的年轻人们往往都会意味不明地相视一笑。像《千与千寻》中的那个汤屋,每当夜幕降临,安福小区会像复活了一样。

  快递区大大小小包裹和造型各异的送货车流动在夜色里,路边大小店面在天黑后迎来正式的营业。

  红色醒目的LED版滚动着“直营”、“淘宝”和各种加盟联系方式。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来来往往。讲价声在门店中,在手机里,在运货车间此起彼伏。这里,能见到淘货的学生,出货的卖家,快递小哥,打工仔,三教九流像极黑夜降临后的那个神隐世界。

  位于大学附近的安福城前身是集中在学生街上的外贸鞋店。据安福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学生街在2004年左右发展出早期规模。店家们精明,看准了厂家直营的潜力直接到各厂区要货。质量上好,价格有时能便宜一半还多,加上众多人脉渠道,数年间莆田鞋系的身影便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到2008年前后,淘宝网店的出现更是进一步扩大了影响范围。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早期淘宝的鞋类客源很大程度上是由莆田系电商引入的。

  2010年左右由于学生街竞争饱和,不少店家自发地迁往附近的安福社区。久而久之,安福就成为了本地电商的聚集区。随着淘宝网店的升温,这个不临街的小区变得愈发火热起来。不少诸如花花公子、阿迪达斯等品牌店也在这落地开体验店。

  当然,这里更多的是门口贴着二维码,标注各大品牌“网络授权”的小门店。那些从黄贵工厂里诞生的“阿冒鞋”不少会在这里寻得主人。


制鞋工人


逆境求生鞋都迈向转型

  安福城中除了有名头响亮的国际品牌还有不少本地自主品牌。

  从安福管委会副主任处了解到,除了沃特、思威琪、双驰等本地传统自主品牌外还有不少“淘品牌”(淘宝上起家以线上销售为主线下发展为辅的品牌)在安福落户。据后台数据显示,古奇天伦目前在淘宝女鞋中排名第一,莫蕾蔻蕾也在前三之列。这些淘品牌都是莆田鞋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光鲜品牌们目下的成功何尝不是黄贵们所期待的,但要想从安逸的生存模式转换过来并不容易。

  不少有上千员工的厂主前些年也打算转型做自主品牌,但产品做出来却无人问津。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告自然是扩大影响的首选,但广告费用却让人望而却步。动辄百万的广告费生生浇灭了厂主们做自主品牌的热情,最后还是重走上贴牌代工的老路子。

  是当个生活安稳的小老板,还是冒着赔进多年积蓄的风险做大,面对抉择,或许只有像当年一无所有时才会无所畏惧,现下的他们有太多顾虑。

  下不了决心砸重金一力发展自主的牌子,也没温州、晋江推广的招数多。创意、手段、资金、管理等,靠小聪明上位的鞋老板们再玩不出什么花来。

  近几年,在金融危机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夹击下,这个年产运动鞋数亿双,年产值高达600多亿元的中国鞋都屡现疲态。

  黄贵对此深有体会,“十年前的生意最好做,连我们这种小厂都有七八十员工,现在只剩下三四十人。越来越难了。”时至今日,以外贸订单为主的营业模式仍是本地的业界常态。而这种常态也将渐渐在滚动向前的时代中改变。

  随着阿里集团在美国的上市,线上整顿、线下打假、网店实名、政府监管,电商平台打假力度不断升级。“阿冒”的生意不再如十多年前一样轻松,但有越来越多像古奇天伦之类的本土品牌在逆境中求生,像最初选择这个行业时一样“为了活下去”而努力。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时代在轰然前行,身处其中要么改变要么毁灭。

  如今制鞋产业占据全市制造业总产值近四成,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吸引相关就业数十万人。这其中会有名牌代工、贴牌生产也有自主品牌,“阿冒”也许短时间内难以消灭但显然它们会在滚动向前的时代中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健全的体系和更正当的交易。

  当时的青年为生计冒险,到了今天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仍流淌在血液之中。“中国质造”的路还要靠着真材实料铺就。莆田的“鞋都未来”,任重道远。

  夜色爬满整个天空,收工的电铃在厂房中响起。略显简陋的流水线慢慢地停下,小工厂的灯一盏盏黑掉,工人们陆续走出厂房。这个点,正是安福城开始热闹的时候。

  对于莆田的鞋业来说,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另一个时代正在走向新生。

  (注:文中黄贵为化名)


磅礴新闻出品



磅礴新闻(pangbo.tv)PC端、手机web端已正式上线,APP将于2016年5月隆重登场,感谢您一如既往地关注磅礴新闻。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莆田 潮鞋品牌批发鞋子货源地
莆田鞋,正在征服全世界
晋江&莆田,即生瑜何生亮
莆田鞋来生靠引进驻足,今生创新才是最致富的玩法
莆田鞋以假乱真,迷失多年钱没少赚
“莆田鞋”集体商标注册成功,“莆田制造”将向“莆田创造”转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