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前必看】《会计原理与实务》串讲资料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内部使用者:主要包括经理、董事和员工(有时候也将股东列入其中,因为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通过投票来影响公司政策)。
(2)外部使用者:主要是商业团体,包括客户、供应商、竞争者、税收部门、政府部门、放款者、分析师和公众。
2、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1)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向读者解释报表是如何编制的。
(2)持续经营假设:这一假设指出财务报表是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编制的,除非该企业正在(或正准备)清算,或已经停止(或正准备停止)营业。
(3)权责发生制/配比假设:该假设指出在销售完成或成本发生时,必须确认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而不是受到货币或支付货币时才确认收入或成本。
(4)谨慎性假设:企业应该采用最能谨慎反映其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计价方法。
(5)利润平滑:企业过度悲观,高估可能的负债、费用。
(6)报表粉饰:这一行为减少了再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应该确认的利润。
(7)一贯性假设:以相似的会计处理对待报表中相似的项目,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处理应该一致,这样其结果才有可比性。
(8)重要性假设:重要性假设是指编制会计报表不考虑不重要的事项,但必须包括所有重要的事项。
(9)实质重于形式假设:实质重于形式假设表明所有的交易或事项都应该按照其经济实质进行解释,而不应仅以其法律形式为依据。
3、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1)公司经理(2)公司股东和董事:公司的所有者。 (3)贸易往来者    (4)公司资金的提供者
(5)税务部门(6)公司员工(7)财务分析师和咨询师(8)政府及相关部门(9)社会公众
4、资产相关概念:
(1)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资产。
(2)有形资产:具有物理形态,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资产。
(3)无形资产:不具有物理形态,但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资产。
(4)流动资产:使用寿命不超过一个会计期间(比如1年)的资产。
(5)资本:由所有者投入的最初的或后续的资金,以使企业开始或继续经营。
(6)长期负债:是由企业承担的超过一个会计期间(比如超过1年)偿还的债务。
(7)流动负债:是由企业承担的在一个会计期间(比如少于1年)偿还的债务。
(8)未分配利润:不以提款或股利形式发放给企业所有者,而是保留在企业的经营性利润。
(9)资产:可以定义为由企业拥有的具有货币价值的任何事物。
(10)负债:负债就是企业欠别人的钱。
5、资产的基本种类:
(1)固定资产①有形资产:包括房产、机器设备和房屋内的固定设施。②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和企业商誉等。
(2)流动资产:包括:存货和原材料、应收账款和企业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等。
6、负债的种类
(1)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2)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7、不同情况下的会计恒等式:
(1)企业成立初期企业所有的资产将和投入的资本完全匹配,这可以在会计等式中体现出来:资产=资本+负债。
(2)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后,如果企业获得了利润,就有必要把这部分利润加到会计等式中,
即资产=(初始资本+未分配利润)+负债
(3)很有可能所有者通过提款享用企业获得的部分利润,这是向所有者进行的货币性支付。
提款的结果是降低了企业的价值。资产=初始资本+(未分配利润-提款)+负债。
(4)将在以后的经营期间内获取的利润和投入的资本都包括到会计基本等式中,基本会计等式就得到进一步扩展。
资产=前期投入的资本+负债+前期的未分配利润+当期利润+当期投入的资本-当期提款
8、试算平衡表:
试算平衡表是用借方和贷方两栏反映分类账余额的表格。编制试算平衡表不是会计法规要求的,但这是检查所有交易是否正确过账到恰当的分类账中的有效方法。
在一个特定的会计期末,通过合计所有的借方和贷方余额对分类账进行结账。如果借方合计数大于贷方合计数,就表示账户有借方余额;如果贷方合计数大于借方合计数,就表示账户有贷方余额。然后把所有账户余额汇集在一起,形成试算平衡表。如果分录编制正确,试算平衡表的借方余额等于贷方余额。
9、固定资产折旧:
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方法一般有3种: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0、复式记账法
借方
贷方
资产增加,如增加一台新的办公用计算机
资产减少,用现金支付
负债减少,如用现金支付给债务人
负债增加,如赊购货物
收入减少,如取消销售
收入增加,如完成销售
费用增加,如要求为当地媒体上的广告支付费用
费用减少,如取消计划好的采购
11、收入:收入=单价*数量
12、成本:按照是否需要分摊(追溯):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完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成本,比如原材料、直接工人工资。
·间接成本:和生产过程相关,但不能直接或者完全分摊到具体产品去的成本,比如保险费等。
按照是否随业务量变化: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的成本,包括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阶梯式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从长期来看,随着业务量水平提提高,固定成本也随之发生变化。
·变动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比如原材料成本等。
·半变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也包括变动成本,只有部分成本随着业务量变动,如驾驶汽车的成本。
13、利润:
毛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贡献毛益
净利润=毛利润-费用(固定成本)
成本利润率=毛利润/销售成本
盈亏平衡点:总成本线和销售收入线相交的交点就是盈亏平衡点销量。
即: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成本)+固定成本,
也就是盈亏平衡时,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安全边际:等于实际销售量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的差额,表明企业的销售量降到多少还不至于亏损。
14、财务报表的相关概念:
(1)收益性支出:为了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应该列示在利润表中而非资产负债表中。
资本性收入:由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
(3)收益性收入:从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取得收入(营业收入)和非经营活动的收入(营业外收入:捐赠等)。
(4)提款:企业所有者为了自身目的而取出的现款(利润分配)。
(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资产、负债和资本的报表,也即财务状况表。
(6)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收入、成本、利润(经营成果)的报表
(7)现金流量表:明确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8)营运资本: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余额。
(9)偿债能力:企业为偿还债务把资产迅速变成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15、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365/(销售成本/平均存货额)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365/(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5)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5/应付账款周转次数==365/(赊购成本/平均应付账款)
16、获利能力分析(息税前利润):
(1)股东权益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股东权益*100%
(2)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
(3)毛利率=毛利润/销售收入*100%
(4)销售净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100%
17、资本利用效率分析:
(1)每股收益=普通股东收益/普通股数*100%【普通股东收益=(息税后)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2)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100%
(3)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普通股股数
(4)股利收益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100%
(5)股利保障倍数=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6)股利支付率=普通股股利/普通股收益
(7)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资本总额
(8)费用率,反映和销售有关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包括销售费用率、人工费用率等
(9)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销售收入*100%
(10)人工费用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100%
(11)杠杆比率=借款总额(债券+借款)/权益投资(普通股权益+优先股权益)*100%
佳佳乐助学就业服务中心(原佳佳乐援贫助教事业部)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学生自助自救服务辅导机构,为受助学员提供从初中到大学、从求学到就业的立体助学服务。自2004年成立以来,佳佳乐已帮扶和资助数千名有志青年求学就业,多次受到了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大会、北京市团委、河南省团委等机构表彰,部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也给予高度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用会计科目表,要记住哦!!!
干货丨2016新会计准则常用会计科目最全解读(下)
月末结转会计分录
会计基础必记知识
常用会计科目表
会计中的借方和贷方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